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铁蛋白的相关研究

张翠军;陈新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铁蛋白, 血红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的铁营养状况,旨在探讨妊娠中期铁营养与GDM的关系及各项指标对GDM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在产检孕妇中,按血糖筛查和75 g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GDM孕妇58例,随机选择糖耐量正常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以评价机体的铁营养状况,并对相应指标作对比和回归分析。结果 GDM组孕妇 SF、血红蛋白(H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SF和HbA1c是GDM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GDM病人铁营养状况较好,体内铁储备较高;孕期铁营养过剩与 GDM的风险增加有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对肿瘤性肠梗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肿瘤性肠梗患者40例,对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肠梗塞病因的诊查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的X线和B超检查,CT检查的检出率明显要高。术后肿瘤切除病死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结论在肿瘤性肠梗诊查方面,CT检查效果更好,但手术方式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史剑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α-Actinin-4在足细胞脱落机制中的作用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条件下,足细胞可能发生凋亡、脱落等病理改变而形成蛋白尿,因此,研究足细胞的脱落机制尤为重要。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4)是在人类肾脏足细胞中特异表达的细胞骨架辅肌动蛋白,可以通过与F-肌动蛋白(F-actin)、SD复合物、整合素(integrin)α3β1等蛋白作用介导足细胞的形态学、细胞骨架动力学、足细胞与GBM的粘附和细胞内外信号传递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本文对α-actinin-4在足细胞脱落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探讨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和慢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胡光华;刘治民;焦波;陈锐;李兰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消化内科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内科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白细胞、白蛋白、血淀粉酶及APACHE-Ⅱ评分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科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朱艺艺;徐敏;张永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肌电图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针极肌电图(EMG)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和CMAP波幅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的效果。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63例行针极肌电图(EMG),并测定部分正中、尺、腓总、胫神经的NCV及运动神经的CMAP波幅,将检测结果与同年龄组正常值对照。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经肌电图检测均显示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示严重受累肌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或正常,而运动神经的CMAP波幅降低或未引出。感觉神经不受累或者传导速度轻度减慢。结论采用EMG,并对NCV和CMAP波幅进行测定,有利于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郝月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乙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2例患者中,痊愈出院49例,未愈自动出院3例,死亡0例,痊愈率为94.23%,死亡率为0%。结论给予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高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针对性的细微护理用于神经外科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细微护理用于神经外科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2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146例与对照组145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细微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翻身时效评分情况。结果护理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翻身时效评分低于对照组,翻身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细微护理用于神经外科长期卧床休养的患者,可降低压疮发生率,降低翻身评分即优化翻身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急性胆囊炎患者24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大部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关于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护理观察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肩部常见骨折之一,该骨折系肱骨解剖颈下2~3 cm处的骨折,骨折主要分为无移位型、外展型、内收型、骨折脱位型,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临床医生治疗该骨折的方法颇多,如夹板固定、绷带固定、甩肩疗法、柯氏针固定、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及人工肩关节置换疗法,各有优缺点。做好临床治疗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2]。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选择手法复位内收棉固定的患者46例,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及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残疾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桂保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尽量的减少或控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干扰因素,为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姜琨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酒精中毒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酒精中毒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酒精中毒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危重症发生率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28±3.24)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97±2.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酒精中毒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危重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庄延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法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检测法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167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健康志愿者166名作为对照组。待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检查清晨在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放射性免疫扩散法测定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lgG、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lgG、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中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FMD患儿行体液免疫检测,能够预测患儿病情的轻重,在治疗时,除采取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外,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免疫调节药物及丙种球蛋白,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芹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医院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

    目的:研究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具体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正常使用呼吸机,乙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6%,乙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0%,乙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措施有利于降低因呼吸机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丕晔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妇提高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行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抚触、换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小儿肺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使用一般的常规护理,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总满意度为92.5%,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5%和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儿科肺炎护理中,能够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上颌骨内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上颌骨内埋伏多生牙患儿40例,多生牙发生的错位方向:正位4例,水平位或斜位10例,倒置26。多生牙数目:本组多生牙49颗,其中只有1颗32例,2颗7例,3颗1例。对40例患儿进行定位,定位方法有四种,第一种为临床检查直观定位法,第二种为根尖片水平定位法,第三种为颅定位侧位片法,第四种为曲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腭侧多生牙一般采用保留切牙乳头的“m”形切口,唇侧多生牙一般作弧形切口,翻瓣、去骨,然后拔除。结果本组40例患者49颗多生牙,位于牙列之间并横跨牙列者3颗,占6.1%;埋伏于牙槽突中者7颗,占14.3%;位于腭侧者36颗,占73.5%;唇侧者3颗,占6.1%。结论临床检查直观定位法、根尖片水平定位法、颅定位侧位片法、曲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是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主要定位方法,手术治疗是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支急性发作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炎、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辅助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可达到标本兼顾,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照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中医综合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的研究进展

    研究认为,处在糖尿病人与正常人二者间的中间状态即为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其属于糖尿病自然病程内的基本阶段之一,绝大多数处于此期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及症状,都是通过生化检查得出的结果,而大多数病人对此结果不够重视,他们将是进展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有效干预糖耐量低减,能对糖尿病的形成进行延缓或预防,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降低,提高其健康水平。对IGT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中药等),属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范畴,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 IGT的中医病因病机、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朱艺;马福荣;赵采花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X线胸片在县级疾控中心治疗肺结核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治疗中X线胸片的影像表现对县级疾控中心的应用,指导县级疾控中心对肺结核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X线胸片影像在县级疾控中心对肺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2例患者中Ⅰ型患者6例(1.61%)Ⅱ型患者2例(0.54%)Ⅲ型患者349例(93.82%)Ⅳ型患者15例(4.03%),Ⅰ~Ⅲ型合并胸膜炎患者27例(26%)。结论 X线胸片能观察肺结核病类型、发病部位、病灶范围、病变进展情况及动态观察病灶转归,并且方便、快捷、廉价对没有CT等设备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肺结核病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强;阵锋;王琴英;李艳兵;岩甩;许梅惠;罗烂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对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怀疑存在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检测血清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培养,依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指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计算PCT、CRP、WBC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CRP、WBC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均高于CRP、白细胞计数的相应指标。结论 PCT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优于传统的炎症指标,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价值。

    作者:林华;郑瑞强;吴晓燕;於江泉;邵俊;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