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盛夏;韩宝昕;鲁杰
脉冲射频利用间断发出的脉冲式电流在组织周围形成高电压,对神经元的突触活性、细胞因子等有一定影响.脉冲射频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点.
作者:马芸;刘延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脊柱三扳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60例AS早中期患者按照进入研究的顺序分为药物组(n=30)和手法组(n=30).药物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手法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脊椎三扳手法.按自行研制AS调查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3个月时,手法组的腰椎活动度和指-地距离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6个月时,手法组腰椎活动度、指-地距离、胸廓活动度和VAS评分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脊柱三扳法可以改善早中期AS患者的胸腰椎活动范围.
作者:陈民;高彦平;张晓;李嘉;李腾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1日~10月31日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运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兴趣缺乏、注意障碍、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关心和兴趣等改善(P<0.05).结论 在住院期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社会功能.
作者:丁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26例分成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度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评分,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及6 min步行距离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FMA、BBS评分,10m自由步行速度及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速活动平板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作者:李立;刘建华;张辉;杜水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分为24h、48h、72h3个时相亚组,每个亚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mRNA表达,并观察肝HE染色结果.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mRNA表达升高(P<0.05),星蒌承气汤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CD14在介导肠源性内毒素性肝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海滨;唐杰;马立华;王威;王帅;张秀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报道1例双侧脑裂畸形伴巨大灰质移位患者,临床仅表现为右侧肢体轻度瘫痪.经2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杜晓霞;刘华;王强;宋鲁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地黄、苏合香(地苏合剂)对CCl4致早期肝性脑病(H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灌胃给予CCl4致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NOS活性以及海马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服用地苏合剂12周后高剂量治疗组模型鼠血清NO含量、总NOS活性以及海马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地苏合剂可以通过降低早期HE大鼠血清NO含量、总NOS活性以及海马TNF-α水平延缓HE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赫;刘雁勇;杨楠;纪超;左萍萍;龚韬;廖磊;侯晓明;蔡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射频电压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无效组)及同期随机选取脉冲射频效果满意的患者22例(有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射频电压、局部电阻、刺激电压等数据,并且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有效组射频电压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面部麻木患者明显多于无效组(P<0.01).结论 脉冲射频电压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罗芳;高淑琴;季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经过1个月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HMAD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子玲;郭永谊;赖家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头部不同屈伸角度对正常青年人静态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获得使静态坐位平衡功能好和差的头部屈伸角度.方法 选取34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受试者闭目,分别取头部中立位、前屈15°、前屈30°、前屈45°、后伸15°、后伸30°,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结果 重心移动轨迹长度的平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前屈30°、中立位、前屈15°、前屈45°、后伸15°、后伸30°;其中头部前屈30°、中立位、前屈15°时的重心移动轨迹长度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青年静态坐位平衡,以头部中立位-前屈30°之间稳定,头部后伸30°时差.
作者:王萍;戴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心血管功能异常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为了使脊髓损伤患者心血管功能信息的收集和报道标准化,引入了国际脊髓损伤心血管基础数据集.同时,使用该数据集便于比较和评估各种发表的脊髓损伤后心血管功能研究结果.针对数据集中的术语也给出了详细定义.
作者:Andrei Krassioukov;Marca Sipski Alexander;Ann-Katrin Karlsson;William Donovan;Christopher Mathias;Fin Biering-Sorensen;卫波;周红俊;李建军;刘根林;郑樱;张缨;郝春霞;康海琼;王一吉;逯晓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有效的筹资政策是保证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国际上发达国家针对辅助器具的两种主要筹资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以保险制度为主的筹资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以保险与福利制度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这两种筹资模式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筹资政策提供借鉴.
作者:朱坤;栗成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报道1例33岁男性患者,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策略,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杨宇琦;张通;刘丽旭;何静杰;杨凌宇;公维军;孙新亭;童燕娜;柳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在老年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行PEG手术,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每月随访1次.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简易营养评分(MNA).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2例术后造瘘口皮肤感染,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体重、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MNA评分改善(P<0.05),肺部感染率下降(P<0.05).结论 PEG是老年吞咽障碍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锋良;高飞;陶连元;徐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并发的严重水肿在2~3周内明显减轻或消退.结论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围术期护理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瑞霞;刘文敏;许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急诊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1735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 在急诊头痛患者中,继发性头痛发生率较高,以头颈部血管病变、感染和因非血管性颅内病变为多见.
作者:凤玉;周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 10mm3).结论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针灸、牵引治疗),每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牵引治疗.
作者:钟大勇;姜金玉;丁晓宁;罗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2006年国际形成的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修正定义为,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1].目前国内对脑瘫儿童的康复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康复,侧重于医学康复,存在医教脱节现象[2].特殊儿童需要的是全人教育,即身心合一、认知、运动、语言等领域相互整合的教育[3],脑瘫儿童亦不例外.全面的服务需要由人来完成,身心障碍者专业团队应运而生.
作者:孙美丽;张文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92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36项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5次坐-立试验、10m步速测试、3m起立-行走测试和膝关节影像学分级、内科慢性病数目等相关因素采集.结果 膝痛VAS评分、膝骨关节炎病程、内科慢性病数目、10m步速与SF-36总分相关(P<0.01).结论 疼痛、膝骨关节炎病程、慢性合并症数目和步行能力是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膝关节疼痛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朱才兴;郭燕梅;陈蔚;季红梅;黎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