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林豹;刘伟;陈刚;赵丽辉;杨小朋;孙振柱;迟广明
目的 探讨岛叶梗死综合征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病变部位的分布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发病的岛叶梗死综合征患者20例,分析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病变部位的分布特点,以及患者血管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脑梗死的急性期进行心电图及Holter监测,分析岛叶梗死对心脏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级智能活动减退、语言障碍、偏瘫、感觉障碍及假性前庭症状,梗死部位累及岛叶的同时颞叶受累多见(占65%).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心电图ST段下移发生率高.Holter监测表明.室上性早搏多见于无心房纤颤的左侧岛叶梗死综合征,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降低,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升高.结论 岛叶梗死综合征表现为高级智能活动减退、语言障碍、偏瘫、感觉障碍及假性前庭症状症候群.左侧岛叶梗死引发复杂的心律失常,左侧岛叶梗死不良心脏转归事件的风险更加严重.岛叶梗死综合征发生与脑岛三角区动脉血液供应特征有关.
作者:吴小未;刘兴洲;黄光;黄碧波;董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情况,研究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88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总生存率为54.5%,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下的生存率为59.9%,伴心源性休克或其他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1.6%和72.5%.IABP在保守治疗中的使用时间较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室壁运动异常在各自亚组中的危险相关性(OR值)均较高(P<0.05).冠脉病变类型、肾功能、心功能、上机前平均动脉压可以影响IABP脱机时间.结论 IABP可以安全地在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患者中使用,但死亡率仍然较高,且使用时间受冠脉病变类型,肾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杨俊杰;刘宏斌;丁胜华;李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α1-微球蛋白(α1-MG)之间的关系.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MAU、尿β2-MG以及尿α1-MG,同时计算脉压(PP)与脉压指数(PPI),根据脉压、脉压指数比较肾损害指标.结果 PP>65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MAU、β2-MG及α1-MG水平高于PP≤65 mmHg的高血压患者(P<0.05);PPI>0.5的高血压患者尿MAU、尿β2-MG与尿α1-MG高于PPI≤0.5的高血压患者(P<0.05).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P及PPI均大于未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加重.
作者:张盛霞;赵东太;宋晓冬;沈卫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时,在围手术期对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行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路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应用.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不会增加胸腰段后路手术的出血量,以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的.
作者:王立功;张桂欣;陈先;刘兰泽;卢占斌;孙来卿;张军军;安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海南省智力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和地区分布,及其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方法 分析第二次哞: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叶1智力残疾调查的结果.结果 调查总人数41214人,其中城镇人口14075人,农村人口27139;智力残疾的现患率为4.3‰;海南省各市县、农村和城市的现患率有显著性差异;智力残疾的年龄分布:0~6岁17‰,7~13岁6.3‰,>14岁2.3‰;智力低下分型:0~6岁组轻:重=2.3:1,>7岁组轻:重=1:1.5;有82.4%的智力残疾人未接受过任何服务或扶助,6.6%接受医疗服务与救助.1.2%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1.8%接受过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结论 海南省0~6岁人群智力残疾情况严峻.康复和社会支持亟待加强.
作者:孙畅;李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第8周末处死动物,用RT-PCR法检测损伤处颈总动脉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颈动脉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复方可明显抑制损伤后的颈总动脉内膜的增殖反应,下调损伤处组织中MMP-2 mRNA表达的水平(P<0.05).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具有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下调MMP-2 mRNA表达的作用.
作者:刘会武;张艳;孙江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8年4月15日~5月15日,我们应德国柏林创伤与康复中心(UKB)邀请,赴德国考察学习,参观UKB医院相关部门、德国工商同业工会总部、奥托博克总公司、Greifswald大学及附属创伤医院,并在UKB的脊柱脊髓外科进行观摩学习.UKB位于东柏林,是工伤保险定点医院,主要接收意外事故所受伤害的患者和其他紧急患者.UKB以其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快速的应急反应系统以及先进的专业技术设备而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创伤与康复中心.
作者:王方永;李建军;洪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甾体皂苷TS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SA 15 mg/kg、30 mg/kg、60 mg/kg给药组,安宫牛黄丸400 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于造模后3~14 d给药,术后3 d、7 d、10 d、14 d观察横木行走功能和揭除胶布的潜伏期,观察皮层运动感觉区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周围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AS 30 mg/kg、60 mg/kg给药组能够增强脑缺血大鼠横木行走的能力(P<0.05),缩短揭除胶布的潜伏期(P<0.05),减轻皮层运动感觉区的神经细胞损伤,升高梗死周围区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的数目.结论 TSA可加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了大脑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的新生.
作者:李红艳;孙建宁;马百平;从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双侧痉挛型腩瘫患儿的步态特征.方法 对2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和结论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站立相时间、步频、步速)和运动学参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首次着地屈曲角度,站立相大伸展角度,足尖离地时关节角度,迈步相大屈曲角度,矢状面关节角度范围)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江晓峰;胡雪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康复医学发展现状1.1 康复医学,方兴未艾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加拿大、澳大利亚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作者:乔志恒;郭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病,流涎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种常见症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减少肌萎缩侧索硬化球麻痹患者流涎的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冉敏;苏慧;吴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康复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十分重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必要性,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优点.
作者:刘曦;郭声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急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和急性心源性脑栓塞(ACCE)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ATCI患者、30例ACCE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样本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TCI组和ACCE组CD62P均无升高(F=1.12,F=1.59,均P>0.05);ATCI组和ACCE组间CD62P表达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F=1.12,P>0.05).结论 CD62P虽然是一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但不论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还急性心源性脑栓塞发病过程中,表达并无明显升高.
作者:蒙绪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动态观察高胆固醇喂养的不同周龄ApoE基因缺陷小鼠心脏形态学以及心肌胶原的变化.方法 以24、32周和40周龄ApoE基因缺陷鼠(n=6/组)为研究对象,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常规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改变,KS4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 40周龄ApoE-/-小鼠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侧壁、左心室后壁较24周龄ApoE-/-小鼠增厚(P<0.05);24、32和40周龄AtmE-/-小鼠随着周龄增加心肌胶原含量随之增加(P<0.05),Ⅰ型胶原逐渐增多.结论 高胆固醇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着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脏增大,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秦彦文;叶平;王绿娅;杨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腓肠神经活检病理改变.方法 对2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腓肠神经活检,并采集横断面病理图像,进行定量形态学分析.结果 腓肠神经可见有髓纤维密度减低,以大纤维减少为主,薄髓纤维增多.结论 MND患者的感觉神经病理形态学存在异常.
作者:徐敏;李存江;宋珏娴;卢岩;王敏;刘璐;笪宇威;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Charcot-Marie-Tooth病(CMT)中,1X型发病率居于第2位,它由GJB1基因突变致Connexin32蛋白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细胞间通道缺陷导致发病.文章综述了CMT1X的典型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进展,总结了CMT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乔晓会;李越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8例ACS患者,其中93例患者在出院时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245例患者在出院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中127例患者6~12月后停用氯吡格雷(二联1年组),其余118例患者继续长期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二联2年组).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各组出院后1年、2年时一级终点(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和出血(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对各组临床资料,首次治疗前,1年时及2年时血小板、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后1年时和2年时,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二联1年组和二联2年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一级联合终点降低(均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联1年组与二联2年组比较,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发生率和联合终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有进一步降低ACS患者2年时心血管死亡率趋势,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
作者:敖强国;张丽萍;李健;王磊;盛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脑白质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3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脑MRI分析脑白质损害程度及脑内软化灶,并用多功能超声检查颈部及股部血管斑块、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白质病变与年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成正相关,与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成负相关,而与后循环的血流无关.结论 脑白质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慢性脑缺血有关,脑白质损害与前循环损害有关,而与后循环损害无关.
作者:张爱娟;郭玉峰;钟池;宋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康复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分为模式一组(35例)、模式二组(40例),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同时各组按照各自的康复教育模式进行康复教育.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并在治疗后统计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FIM评分皆增加(P<0.05);治疗后模式二组FIM值比模式一组增加更多(P<0.05).治疗后模式二组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偏瘫侧手足肿胀、肌肉萎缩等发生率比模式一组减低(P<0.05).结论 改进康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
作者:吕政;李春磊;张春梅;高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