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功能的药物康复

朱镛连

关键词:脑损伤, 运动功能障碍, 药物康复
摘要:运动功能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不幸的是,无论是中枢还是周围神经病损,常见的症状是瘫痪.虽然到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使瘫痪迅速、完全、滿意的恢复,但从上世纪中叶起,科学家们即对一些药物,如苯丙胺等进行了运动功能方面的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该药物目前被权威机构不推荐使用于治疗运动功能,然而由于研究苯丙胺作用而发现一些其他药物也有类似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如氟西汀、丙炔苯丙胺、左旋多巴等.同时还发现在脑卒中急性期对运动功能有害的一些药物,如氟哌啶醇、苯妥英、哌唑嗪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用于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 将87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颈后路椎管减压术的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M组接受吗啡0.02 mg/kg·h,MK1组接受吗啡0.02 mg/kg·h+氯胺酮0.02 mg/kg·h,MK2组接受吗啡0.02 mg/kg·h+氯胺酮0.04 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 h、4 h、8 h、12 h、24 h、48 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 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18.5%)以及皮肤瘙痒(7.4%)的发生率较高,但是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3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04 mg/kg·h氯胺酮在颈髓损伤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0.02 m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王强;王增春;王保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猫急性脑血管痉挛早期脑血流和脑组织谷氨酸的变化

    目的 观察猫大脑中动脉(MCA)受机械性刺激痉挛后早期(2 h内)的血管直径、脑血流量和谷氨酸变化.方法 6只猫开颅暴露右侧MCA,机械刺激MCA 30 min,测量刺激前后MCA直径的变化,监测皮层脑组织灌流指数,测定脑皮层细胞间隙中谷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机械性刺激MCA后,MCA直径缩小,为刺激前的68.2%.脑组织灌流指数下降到刺激前的48.7%.刺激结束后2 h,MCA直径恢复正常.脑组织灌流指数恢复到刺激前的63.8%.机械刺激期间谷氨酸浓度迅速增加,可达到正常值的40倍,在撤除刺激后,谷氨酸浓度没有明显减少.结论 机械性刺激可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量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升高.

    作者:陆菁菁;张绍东;翟晶;万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按入选标准筛进合适患者21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21 d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进行评定,3个月时按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溶栓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脑出血发生1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1例整体护理的体会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整体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整体护理.结果 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可在监视下独立完成体位转移,站立平衡达3级,生活上达到部分自理.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作者:骆京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以往认为心肌细胞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死亡的惟一形式,但近年的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坏死或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冯其茂;杨祖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认知功能的药物康复

    认知内容广泛丰富,记忆注意等均为认知的基础组成.脑损伤后如何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当今康复医学的主要课题.本文介绍了能促进记忆的常用药物,同时还介绍了增进注意功能的药物.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遗传学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病因学一直未明,笔者就多发性硬化的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扫描、遗传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方丽波;王拥军;张星虎;李明慧;刘广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石蜡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8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石蜡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则只行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香云;刘密群;张石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运动功能的药物康复

    运动功能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不幸的是,无论是中枢还是周围神经病损,常见的症状是瘫痪.虽然到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使瘫痪迅速、完全、滿意的恢复,但从上世纪中叶起,科学家们即对一些药物,如苯丙胺等进行了运动功能方面的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该药物目前被权威机构不推荐使用于治疗运动功能,然而由于研究苯丙胺作用而发现一些其他药物也有类似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如氟西汀、丙炔苯丙胺、左旋多巴等.同时还发现在脑卒中急性期对运动功能有害的一些药物,如氟哌啶醇、苯妥英、哌唑嗪等.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应对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季淑凤;朱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抑郁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脱落时间特点及脱落原因.方法 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抑郁症患者共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1个月、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后脱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者占61.7%;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后脱落百分比分别为:25.3%、18.2%、7.8%、5.8%和4.5%.结论 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治疗早期脱落率高;对疾病知识缺乏是导致脱落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明;许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骨钙素与脊髓损伤

    骨钙素是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之一,是成骨细胞分泌的骨蛋白,其水平与成骨细胞活性成正相关,可以反映骨形成与骨转化的情况.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初步显示是以破骨性骨吸收增强为主要特点,不伴有或伴有轻度的骨形成增强,表现为高转换性骨代谢.通过测定骨钙素及其他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脊髓损伤后骨代谢的状况,反映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并评价各种治疗及预防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方法的效果.

    作者:郑樱;纪树荣;周红俊;刘根林;郝春霞;潘立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皮功能异常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关系,及其在NLB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NLBP组50例,对照组36例,检测尿沉渣HCMV-DNA和包涵体,外周血HCMV-IgM、IgG和内皮素水平.结果 NLBP组尿HCMV-DNA和包涵体,血HCMV-IgM、IgG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LBP组内皮素水平增高(P<0.05).结论 NLBP常伴有HCMV感染及内皮功能异常.

    作者:吴建贤;王斌;李红;胡勇;胡雪莹;王明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损伤后情绪障碍的药物康复

    脑损伤后的激动,攻击行为与抑郁等现象常见,重者伤人与自伤,且常影响康复及其功效,阻碍病情恢复.本文对激动病人的处理介绍了抗精神病性药物,情绪稳定剂,即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与抗焦虑性药物的应用.在对抑郁状态,介绍了三环与四环抗抑郁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SSRIs)的正规化使用和注意事项.特别提出要注意SSRIs综合征与SSRIs撒药综合征.与使用以上药物特别是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等引发的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后者如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25%.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社会支持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71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并与49例未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比较.结果 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亲密度、情感表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矛盾性、控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亲密度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保护因素,矛盾性、控制性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较差,家庭环境不良,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继明;朱先文;莫慧娟;金枝;李秀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研究

    目的 探讨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6组:BPI-1095大剂量组(240 mg/kg)、BPI-1095中剂量组(80 mg/kg)、BPI-1095小剂量组(27 mg/kg)、阿司匹林组(80 mg/kg)、安慰剂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于线栓法复制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术后10 min,动物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观察药物及对照药物.于给药后4 h、24 h采用动物行为学量表对缺血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24 h评分完成后,在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各组动物中,每组随机取7或8只(使每组各剩余5只)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脑半球梗死面积百分数.结果 大剂量及中剂量BPI-1095可以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P<0.05);大、中剂量治疗组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80~240 mg/kg BPI-1095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

    作者:王春雪;毛淑静;万虹;历俊华;翟晶;刘丽萍;王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注射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分为3组:注射针刀组40例,封闭组30例,牵引理疗组30例;20 d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注射针刀组有效率97.5%,显效率90.3%;封闭组有效率86%,显效率66.7%;牵引理疗组有效率86.7%,显效率53.3%,注射针刀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6个月后,注射针刀组复发率为12.5%,封闭组为33.3%,牵引理疗组为37.5%,注射针刀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注射针刀组将针、刀、药有机结合,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封闭对照组和牵引理疗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雁;梁雪微;刘守亮;李金钧;王小明;陶玉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次声暴露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16 Hz(8 Hz),130 dB次声暴露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学习记忆能力相近的80只BALB/c小鼠分为16 Hz组和8 Hz组,其中每组再分为空白对照组、次声对照组以及次声加用药组(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又分高、中、低剂量组),处理14 d后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 次声对照组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16 Hz用药组较次声对照组的逃逸时间明显缩短(P<0.01),8 Hz用药组较次声对照组的逃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各剂量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16 Hz(8 Hz),130 dB次声暴露14 d(2 h/d)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以提高16 Hz次声暴露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范建中;杨俊峰;陈景藻;谭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个月入院.1个月前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无反酸、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发热、贫血、乏力及消瘦,近期无外伤史.

    作者:马霄虹;张红梅;宋颖;石素胜;戴景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2006)

    第6版前言本手册内容为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六版.1996年该标准第五版公布后,神经学分类标准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国际社会脊髓损伤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大量意见、问题和建议.

    作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国际脊髓学会;ISCoS;李建军;周红俊;孙迎春;张新;王方永;高峰;周天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