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延凤;顾兴;金发光;孙瑞琳;傅恩清;鲁曦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和分布状态,探讨监测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及相关部门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七章的编码区间对某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例进行统计,了解各系统的发病情况.结果:前5位顺位:唇腭裂、生殖器官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与消化系统畸形并列第三、眼耳面颈部畸形.患者年龄1 d~35岁,男性多于女性.结论:严格落实三级干预机制是有效减少先天性畸形病例的关键,预防为主,早诊、早治可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子谕;梁燕霞;谢丽群;黄瑞玉;陈宝琳;何秋苑;李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血法经后增殖方对超排卵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im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超排卵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im基因表达水平.结果:TUNEL: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qPCR: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Bim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后增殖方能抑制Bim基因的表达,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提高超排卵大鼠卵泡质量.
作者:杨贞;郭新宇;邓伟民;张金玉;袁人飞;汤璐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的检查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减少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及对照组79例,实验组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评估肺栓塞吸收情况,进一步指导抗凝治疗终点,评估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并与单纯采用CTPA指导抗凝治疗终点的对照组对比分析,评估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抗凝疗程为(5.90±1.80)个月,较对照组(3.57±1.09)个月显著延长(P<0.05);实验组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为7.5%,较对照组复发率(22.8%)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抗凝治疗期间的出血率(8.75%vs.3.8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琼芳;季巧英;赵兰艳;冯兰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石化工人短时间混合暴露低浓度苯系物对免疫效应及相关mi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招募40名石化工人,收集其班前班后血样检测血清IgA、IgG、IgM,IFN-γ、IL-1β、IL-2、IL-8、TNF-α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46a,-155,并检测工人作业期间个体苯系物水平.结果:根据外暴露检测结果将工人分为苯暴露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苯暴露组甲苯检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苯暴露组IgG显著降低(P<0.05);苯和甲苯对IL-1β与TNF-α的下降有交互作用(P<0.05),但不影响miRNA的表达;miRNA-146a和miRNA-155对TNF-α的降低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低浓度苯和甲苯短期混合暴露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且可能受到细胞因子相关miRNA的调控.
作者:张茜;梁博萱;邓娜;刘学星;邓棋霏;张波;张雪;马小菊;肖勇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12月广州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者为试验组,其中确诊者35例,拟诊5例.另选同期52例肺结核无肺部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G值差异,G试验结果与病原学结果比较,分析G试验性能.结果:试验组真菌分布为白色念珠菌13株、曲霉菌属13株、热带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2株、其他酵母菌6株.对照组病原学鉴定为真菌阴性.试验组与对照组G值分别为126.1和29.56 pg/mL(中位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G试验阳性35例,阴性5例;对照组G试验阴性41例,阳性11例.G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一致性分别为87.5%、78.85%、76.09%、89.13%、82.6%,约登指数为0.663.结论: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属较常见.G试验诊断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结果可靠、快速,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
作者:胡族琼;李雪雅;胡琳燕;竺澎波;曹智忠;邹彩容;潘美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发生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武警宁夏总队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14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血液透析患者症状评估量表、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各症状发生率为53.5%~92.3%,其中疲乏的发生率(92.3%)高,其次是瘙痒(86.6%)、皮肤干燥(85.9%),严重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依次为疲乏(30.3%)、入睡困难(27.5%)、性欲低下(27.5%)、易惊醒(27.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睡眠质量、合并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情况对患者症状发生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发生率较高,且其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受性别、民族、合并高血压、合并心率失常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陈红;程雪涛;冯雪;刘国莲;刘赟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下切牙倾斜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侧貌美观患者中的差异,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正畸固定矫治结束的侧貌美观女性患者137例,按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SN-MP)将患者分为3组:低角组(31例)、均角组(89例)及高角组(17例),测量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下中切牙与上齿槽座点-颏前点连线交角(∠L1/A-Pog),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L1/MP(°)在高角组中小,低角组中大,均角组居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8,P<0.001),∠L1/A-Pog(°)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P>0.05).结论:高角型侧貌美观患者下切牙舌向倾斜代偿,低角型唇向倾斜代偿,在制订矫治计划时应结合患者垂直骨面型,综合考虑患者下切牙的倾斜度.
作者:何浩贤;甄洁;方炫炜;刘丛华;徐怡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D)组及低通量血液透析(HD)组,观察12月,主要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各入选30例,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等相匹配,HFD组与HD组透前Hcy基线值水平比较(21.02±11.79 vs.19.86±6.97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观察12月后HFD与HD组透前血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11.45 mmol/L vs.24.57±13.23 mmol/L),(P=0.045);观察期间HF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HD组(10.0%vs.33.3%)显著降低(P=0.034),HFD组无死亡,HD死亡1例,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HFD治疗显著降低MHD患者透前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侯爱珍;肖观清;张豫;孔耀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的母子沟通及其未成年子女的抑郁情绪情况,为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的未成年子女进行抑郁情绪调查,运用基于叙事医学视角的深度访谈法,对有18岁以下子女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访谈并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子女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情绪阳性率为32.28%,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氛围的乳腺癌患者子女抑郁情绪有统计学意义.在母子沟通方面,对病情的沟通信息不对称.结论:母亲的乳腺癌明显影响母子沟通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干预以及叙事医学介入十分必要.
作者:杨柠溪;曹英南;李十月;耿庆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抑郁症(复发组)及首发抑郁症(对照组)患者各32例,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主观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焦虑抑郁情绪,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客观睡眠质量.结果:主观睡眠方面,复发组较对照组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客观睡眠方面,复发组较对照组清醒次数增多、NREM1期延长、NREM2期缩短、REM期睡眠时相延长、REM期比例增加、REM期潜伏期缩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及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存在明显主客观睡眠差异,复发组主客观睡眠差异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的总睡眠时间主客观差值与PSQI总分、病程、发作次数呈正相关(P<0.05),睡眠潜伏期差值及睡眠效率差值均与PSQI总分、HAMA-14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主客观睡眠差异与病程、发作次数、PSQI总分、HAMA-14总分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黄庆玲;高东;乐发国;蒋成刚;张婷;雷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VC)拔管前彩超筛查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我科会诊的无临床症状CV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所示血栓情况,处理方式及后续随访结果.结果:纳入306例患者,超声提示平均血栓大小为(4.9±2.31)mm×(13.0±0.97)mm,所有患者按原计划拔出导管,未发生肺栓塞相关临床症状事件,未单纯因超声提示血栓接受额外抗凝治疗,随访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未再见血栓.结论:通过超声筛查发现的无症状中心静脉置管附壁血栓,致症状性肺栓塞风险低危,无需特殊处理,因此拔管前置管处彩超检查临床价值不大.
作者:冯文浩;傅麒宁;赵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四组.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起效和消退时间,阻滞后4、8、12、24、48 h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总使用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满意度并观察有无心动过缓、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B组相比,C组起效时间缩短(P<0.05),VAS评分减少(P<0.05),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总使用量减少(P<0.05),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高(P<0.05),与A、B、C组相比,D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心动过缓发生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1.0μg/kg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能达到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快速康复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储浩;张野;王胜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肛拭和咽拭样本中手足口病(HFMD)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提高实验室诊断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拟诊HFMD患者肛拭和咽拭配对样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EV)RNA检测,将不同样本中各病毒的检出率进行比对,分析检测单一样本的漏检情况.结果:EV71、CA16和非EV7l/非CV16型肠道病毒(non-EV71/non-CA16 EV)在肛拭/咽拭中的检出率依次是17.25%/12.18%、4.03%/3.54%、40.28%/45.32%,肛拭样本中EV71和CA16的检出率均高于咽拭,而non-EV71/non-CA16 EV的检出率则低于咽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配对样本检测结果比较,单一样本的漏检率为10.33%~36.27%.结论:应用肛拭或咽拭单一样本进行HFMD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漏检率高,采集配对样本检测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韦善求;麻秋英;罗顺达;倪祖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晚期睡眠困扰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子即血压(BP)、体质数(BMI)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妊娠第三期孕妇的睡眠质量;采集血压,体重,身高数据;分析失眠严重程度,日间嗜睡程度及睡眠效率(SE)与血压及BMI间的关系.结果:ISI与血压、孕前BMI、目前BMI均无明显相关;ESS与收缩压(SBP)(r=-0.13,P<0.05)及舒张压(DBP)(r=-0.11,P<0.05)有明显负相关,孕周与BMI后(r=0.20,P<0.01)及舒张压(r=0.21,P<0.01)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孕前后BMI(r=0.21,r=0.14,P<0.01)及收缩压(r=0.12,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分组比较中,ISI总分≥8分组ESS得分明显更高(t=-3.2,P<0.01),SE更低(t=5.2,P<0.01),血压和BMI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SS总分>10分组,SBP(t=3.2,P<0.01)及DBP(t=2.5,P<0.01)均明显更低,ISI明显更高(t=-2.9,P<0.01).结论:孕妇失眠与日间嗜睡相互影响,失眠对血压的影响尚不能定论,日间嗜睡可能会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同时日间睡眠过多也易导致失眠的持续或加重,所以对失眠的干预需衡量日间嗜睡的利弊.
作者:王文菁;江燕萍;贾福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血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以125例小于胎龄儿(SGA)及患新生儿湿肺的128例适于胎龄儿(AGA)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4 h内血AFU及糖脂代谢水平;分析SGA患儿AFU水平变化与其糖脂代谢改变的相关性.结果:SGA生后24内血AFU、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及脂蛋白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GA新生儿血AFU水平与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水平正相关(P<0.05),与甘油三脂水平负相关(P<0.05).结论:SGA生后即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其血中AFU含量降低并与其糖脂代谢水平有相关性.
作者:邹成丽;董文斌;雷小平;张玲萍;张莲玉;何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估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调整超滤量达到干体重,B组患者由肾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并逐渐下调至医生设定的干体重.记录患者干预前后24 h动态血压、干体重下降值的变化以及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干体重下降值明显减低(3.87±1.49 vs.2.16±0.85,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139±19 vs.147±17;74±10 vs.85±11;94±13 vs.112±8,P<0.05;干预后A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B组(46.1%vs.23.1%,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干体重存在过高估计干体重的情况,而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干体重更准确,有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健;刘畅;闵亚丽;杨静;邓超;黄匀;于黔;吴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小分子RNA(dsP21-397)转染对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A-498和Caki-1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转染dsControl(对照组)和dsP21-397(实验组)至A-498和Caki-1细胞.qRT-PCR分析p21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分析p21蛋白及下游靶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验细胞周期的分布.MTS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与dsControl相比,转染dsP21-397后,A-498和Caki-1细胞中p21 mRNA的水平分别升高至2.55倍(P<0.01)和2.18倍(P<0.01);p21蛋白表达上调,下游靶蛋白CDK4和CyclinD1表达下调;位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位于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两种肾癌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dsP21-397组的集落数数量明显较少.结论:dsP21-397能显著激活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勇;郭永连;陈琳;李国灏;余家俊;程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沉默EZH2基因表达对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EZH2的siRNA体外转染QBC939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3K27me3、P14ARF、P16INK4a、P53、P21、E2F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靶向siRNA可有效沉默EZH2表达,显著抑制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G1/S期比值显著升高,出现G1期阻滞,而凋亡率未见明显差异;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呈衰老特征;衰老通路的P14ARF、P16INK4a、P53、P21蛋白表达上调,而H3K27me3、E2F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沉默EZH2表达可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衰老通路有关.
作者:梁珊凤;李春艳;黎昭兰;邹鹏建;关心;韩晓容;何关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低胎龄早产儿生后2周内补充钙、磷后肾功能电解质及尿检验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3周的早产儿共102例,其中35例为胎龄28~30周,67例为胎龄30~32周.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4组:对照组、单纯补钙组、单纯补磷组、钙磷同补组,除对照组外,余三组均在生后第2天开始按以上分组补充钙磷至生后14 d.分别于出生7、14 d抽血检测肾功能、血清钙、磷水平;留尿检测尿常规、尿钙水平,有镜下血尿者查尿肌酐.结果:(1)对照组:生后第2周未补充钙磷,部分出现低磷血症,以28~30周胎龄儿尤为明显,肾功能均正常.(2)单纯补钙组:部分早产儿出现镜下血尿,尿钙/肌酐比值提示高钙尿症,血肌酐轻度升高提示肾功能损害,且以28~30周胎龄儿尤为明显,但血钙磷并无异常.(3)单纯补磷组:部分早产儿出现低钙血症,以28~30周胎龄儿尤为明显,肾功能均正常.(4)钙磷同补组:合适比例的钙磷同补,能维持血钙磷平衡、肾功能正常、尿检正常.结论:生后第2周未补充钙磷,可能出现低磷血症;单纯补钙可能导致高钙尿症及肾功能损害;单纯补磷,易出现低钙;以上情况均以28~30周胎龄儿尤为明显.而合适比例的钙磷同补能促血钙磷平衡,避免肾功能损害.
作者:易璐;吕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IF组61例,THA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Zuckerman功能恢复量表(FRS)评估患者髋部功能,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结果:与THA相比IF创伤小、手术快、住院时间短(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THA组患者髋部功能均优于IF组(P<0.05),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年内THA组和IF组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分别为61174元和41772元.结论:IF和THA均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与IF相比THA虽然创伤大、治疗费用高,但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髋部功能可明显提高.
作者:杨明轩;罗志强;刘昊楠;汪静;陈彦强;冯海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