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联合应用热毒宁和阿昔洛韦的疗效

陈俊;季鹏;赵劭懂;张琴;江涛;缪红军;李军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热毒宁, 阿昔洛韦注射液, 肝功能损害
摘要: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阿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病房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阿昔洛韦治疗患儿95例为常规治疗组,热毒宁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的患儿7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缩小、肝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病程和发热、咽颊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和眼睑浮肿构成比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血生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指标两组间患儿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毒宁+阿昔洛韦)和常规治疗组(阿昔洛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白细胞、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LDH出院前仍有不同程度增高,分别(355.63±116.89)U/L和(347.79±106.74)U/L.其中,观察组退热时间为(2.97±2.56)d,淋巴结缩小时间(9.08±1.54)d,肝功能恢复时间为(8.67±2.35)d,白细胞恢复时间(6.76±2.96)d,住院时间(11.10±3.00)d,较常规治疗组能明显缩短,分别为(4.38±2.70)d,(10.48±3.62)d,(11.50±3.71)d,(9.15±3.24)d,住院时间(12.32±3.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组治疗后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肝功能损害指标和乳酸脱氢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降低.热毒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患儿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缩短患儿发热、淋巴结缩小时间和白细胞恢复时间,特别是伴有肝功能损害患儿能缩短其恢复时间,临床应用安全,可作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剂量长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长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呼吸科进行治疗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抗生素、对症及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组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剂量长疗程糖皮质激素.结果 糖皮质激素组60 d内病死率(32%)低于对照组(60%)(P<0.05).糖皮质激素组28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28 d内无心、肝、肾功能衰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组第14、28天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7天空腹血糖、28 d内消化道出血人次、28 d内院感人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剂量长疗程糖皮质激素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血清IL-8水平并改善预后.

    作者:史家欣;李家树;李小美;郭祥君;张峰;杨俊发;张嫚;霍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左西孟旦联合治疗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6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分为常规组(单数)、治疗组(双数),每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一般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左西孟旦,观察患者血浆ET(内皮素)、BNP(脑钠肽)水平变化,评估用药前后患者心功能情况,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血浆内皮素、脑钠肽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7.0%,明显低于常规组16.3%,治疗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高(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时,使用托伐普坦、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好、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刘睿;邢玉;李荣;王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石河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3年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近3年间石河子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方案构成比和临床结局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1月从石河子的13个社区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T2DM患者300例,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治疗方案、临床结局等资料.结果 与2012年比较,2015年口服药物组患者比例从63.5%降低到51.0%,胰岛素治疗组从30.8%增加到41.8%,其中单药治疗组的比例明显下降(χ2=8.77,P<0.05),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的比例明显上升(χ2=-10.27,P<0.01),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从16.8%增高至24.5%;2015年血糖指标及达标率较2012年无明显变化,2015年血糖达标率按(1)标准计算为41.2%,较2012年减少了4.0%,按(2)标准计算为52.9%,较2012年增加了1.4%;2015年糖尿病合并症和并发症较2012年明显增加.结论 (1)石河子社区T2DM患者治疗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胰岛素的使用率有所上升;(2)石河子社区在T2DM患者血糖达标、用药安全性、延缓其并发症及合并症进展等方面有待提高.

    作者:田莉;常向云;李军;王晓丽;苏向辉;朱凌云;孙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T及M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的对比

    目的 比较CT及M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以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采用TACE治疗3~5次,治疗后行CT、MRI病灶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比较标准,分析CT及MRI检查的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结果及肿瘤病灶包膜检出情况.结果 TACE术后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的扫描准确率和扫描敏感性方面,CT扫描显著低于MRI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肿瘤包膜检出率方面,CT扫描显著低于MRI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不同类型碘油沉积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的检出率方面,CT扫描显著低于MRI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检查方式比较,MRI检测在TACE术后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有着较高的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不仅可有效显示肿瘤包膜情况,也检测出不同类型碘油沉积的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优于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

    作者:王月波;陈加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炎症介质及术后抑郁样情绪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炎症介质及术后抑郁样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氯胺酮和生理盐水0.5 mg/kg,然后0.25 mg/(kg·h)泵注30 min.观察不同时间点TNF-α、IL-6、IL-10浓度及PHQ-9评分.结果 K组术后5 d PHQ-9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与C组比较,K组术后5 d PHQ-9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T1之后均明显上升(P<0.05);与C组比较,K组T2、T3时相TNF-α、IL-6、IL-10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能明显改善食道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抑郁样情绪,对单肺通气期间炎症介质TNF-α、IL-6、IL-10浓度影响不明显.

    作者:代俊超;王晓斌;王茂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125I粒子经肠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路径研究

    125I 粒子植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腹膜后恶性肿瘤,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2],但由于腹膜后穿刺路径有限,难度大,尤其是经胃肠等空腔脏器穿刺易出现穿孔、肠瘘、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3-4],路径的精准成为治疗的关键.王娟等[5]报道了10例经皮经胃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后未见并发症,且其缓解率可达70%~90%[6],为了躲避血管、输尿管及肋骨等,植入针有时不得不经肠间植入,现有的普通模板和3D打印模板对此部位应用又有一定局限性.如何经肠间穿刺,经肠间穿刺易造成哪些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本文首次探讨经肠间植入放射性 125I粒子的安全性,并率先全面探讨如何规避肠道等风险.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底学敏;王娟;苏晓华;张晶晶;于慧敏;张宏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转移癌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骨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提高骨转移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17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发肿瘤、年龄分布、首发症状、发病时间、骨转移部位等临床特点,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疼痛差异.结果 骨转移癌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8:1.原发肿瘤以肺癌(51.61%)、乳腺癌(15.67%)相对多见.50~70岁是骨转移发病的高峰.骨转移癌患者大多以不同程度的疼痛为初不适,少数则以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个别为无意间发现.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居多,占到54.84%.骨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股骨、肋骨居多,且骨转移灶大都为多发.108例骨转移灶疼痛患者经唑来膦酸治疗后VAS评分为0~4(1.31±1.07)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转移癌应争取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治疗,以期为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郑翰林;申鹏飞;朱腾飞;吴嘉祥;闫明;赵文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臭氧联合关节镜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滑膜IL1RⅠ、CXCL13与IL24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滑膜组织IL1RⅠ、CXCL13与IL24的影响.方法 65例(失访1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臭氧联合关节镜治疗组和单纯关节镜治疗组,每组27例,分别于第一次手术及6个月后的第二次手术中切取患者膝关节增生滑膜组织,其中臭氧联合关节镜治疗组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40μg/mL浓度医用臭氧40 mL/周,共2周;单纯关节镜治疗组术后不注射臭氧,采用反转录PCR法、蛋白印迹法比较两组滑膜治疗前后IL1RⅠ、CXCL13与IL2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单纯关节镜治疗组相比,臭氧联合关节镜治疗组术后滑膜组织IL1RⅠ的表达量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XCL13的表达量较单纯关节镜治疗组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L24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较关节镜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臭氧能通过影响IL1RⅠ、CXCL13与IL24的表达减轻关节炎症状,延缓滑膜炎的进展,臭氧联合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较单纯关节镜清理术临床效果更好,但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骨关节炎病程进展.

    作者:付纳新;马超;孙劲;黄晖;赵伟;孟桢桢;田莉;刘朝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自噬与血管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普遍存在于细胞内,对细胞维持自身稳态十分重要[1-2].正常机体内存在基础水平的自噬,有助于细胞代谢及细胞器的循环利用;在某些特定病理环境中,如大量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生,导致异常自噬,如自噬抑制或自噬过度等,从而打破机体平衡状态导致疾病发生发展[3].自噬除了在能量代谢中扮演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自噬也参与调控了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细胞分化及表型转化相关通路.同样在VSMCs中,也面临一系列功能改变,包括细胞体积增大,增殖能力增强,基因表达模式改变等等[4].有研究报道,自噬参与血管壁内中外三层膜的病理变化,与血管重塑密切相关[1],本文就自噬与血管重塑的概念及其二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罗丹;王昌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3例,按RHR水平分为3组,<70(A组,n=406),70~79(B组,n=364),≥80次/min(C组,n=273).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等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颈总动脉内径(CADIA),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RHR与CAIMT、CADIA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B、C三组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9.1%、63.7%、69.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HR(OR 1.165,95%CI=1.094~1.482,P=0.037)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表明,RHR与CAIMT、CADIA呈显著正相关(r=0.115,0.123,均P<0.05).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RHR与颈动脉斑块及CAIMT、CADIA密切相关,RHR可作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素.

    作者:侯文静;王晓飞;孙晓燕;周丽娟;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房颤射频消融同期手术治疗复杂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入院冠心病、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消融术组和对照组.消融术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ICU入住时间和出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心电图、心脏超声图等指标,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消融术组体外循环时间和辅助呼吸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ICU入住时间和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术后时和术后6个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70.7%和82.9%,对照组分别为46.3%和19.5%,消融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联合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房颤转复率,随访窦性维持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升;张申;吴联合;盛存见;米怀雪;王砚池;孟鲁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肿块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与超声声像分析

    目的 分析肺肿块超声引导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结果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及超声检查在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X线及CT检查发现的周围型肺部肿块及中央型肿块伴肺实变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分析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穿刺活检成功率,穿刺并发症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09例穿刺活检者,周围型肿块98例,中央型肿块伴肺实变9例,其中恶性病变81例(74.3%),良性病变26例(23.9%),2例不能成功取材(1.8%),余107例患者均一次取材成功(98.2%).109例穿刺患者中,5例出现咯血(4.5%),其他无不适.超声声像图表现:良性病变多边界清楚、回声均匀,恶性病变多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χ2=2.422,P<0.05),但二者有一定交叉;恶性肿块较良性肿块大(t=1.58,P<0.05),但良恶性病变径线比较有一定交叉;恶性病变血流多较丰富而良性病变多为少血供或无血供(χ2=8.471,P<0.05),但二者也有一定交叉.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对确定病理分型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声像图在肺周围型肿块及伴实变中央型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莫泽来;符少清;吴汤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移植对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AMSCs移植组.2%百草枯灌胃[100 mg/(kg·只)]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尾静脉移植hAMSCs[2×106个细胞/(mL·只)],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hAMSCs移植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好.肉眼观发现,模型组大鼠两肺叶出现较多大面积白色纤维化病灶,hAMSCs移植组则为较少、散在的点片状病灶.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壁增厚,有大面积间质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而hAMSCs移植组肺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肺泡壁多为单层细胞,仅有少量、小面积间质增生,炎细胞浸润显著地减少,且有较多抗人细胞核特异性抗体阳性hAMSCs定植、存活于肺间质,少见于肺泡壁.结论 移植的hAMSCs可定植、存活于肺组织,发挥治疗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玉香;何方;王钰莹;徐尚福;刘祖林;万雪;余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颈围在社区50岁以上人群诊断中心性肥胖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颈围在社区人群诊断中心性肥胖的准确性及其切点.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采用横断面普查设计对广州市石牌社区50岁以上的原始居民(n=1494)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颈围和腰围,中心性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颈围诊断中心性肥胖及超重的准确性及佳切点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价.结果 1473例数据完整者中位年龄为61(55~68)岁,颈围与腰围及体质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639和0.565(均P<0.001).颈围在男性人群中诊断中心性肥胖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55~0.909,P<0.0001),佳切点值分别为38.5 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和85.4%).颈围在女性人群中诊断中心性肥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824~0.872,P<0.0001),其佳切点值分别为33.4 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8%和69.4%).结论 在该社区50岁以上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其诊断中心性肥胖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腰围和体质指数的替代指标.

    作者:林硕;胡丽;李晓峰;曾龙驿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类可以同时结合2个不同抗原的人工蛋白,早在20世纪90年代, BsAb就开始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领域[1],一度由于临床试验的失败而出现停滞[2].21世纪初,由于DNA重组技术的出现,BsAb的研究再次被启动[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卡妥索单抗(Catumaxomab,抗EpCAM × 抗CD3)和Blinatumomab(抗CD19 ×抗CD3)2种BsAbs被批准作为正式治疗肿瘤的药物,前者用于治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阳性肿瘤导致的恶性腹水患者,后者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Ph-)的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4].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和抗体工程技术的进步,更多与肿瘤相关的治疗靶点被发掘出来用以构建出针对相应肿瘤靶点的BsAb,显示出了BsAb在肿瘤诊治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妍;付凯飞;周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血清GDF-15、TNF-α、cTnI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围术期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有肌钙蛋白I(cTnI)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CHD合并PAH成人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手术开始至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MAC的七氟醚20 min,随后予以10 min洗脱期,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2 h(T1)、12 h(T2)和24 h(T3)、术后7 d(T4)采集桡动脉血,测定GDF-15、TNF-α、cTnI浓度.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术前及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 d PASP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T1~3时GDF-15浓度均升高,TNF-α、cTnI浓度均降低(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3时GDF-15、TNF-α、cTnI浓度均升高,两组T4时GDF-15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GDF-15的表达,抑制TNF-α的表达减轻CHD合并PAH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邵春晓;王瑞婷;贺克强;凡小庆;潘建辉;柴小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3M无痛保护膜对气管导管固定处皮肤的保护效果

    目的 评价3M无痛保护膜对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固定处皮肤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气管导管固定采用胶布直接黏贴、固定皮肤,观察组采用3M无痛保护膜喷涂面部局部皮肤后用胶布直黏贴、固定.比较两组患儿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皮损严重程度和气管插管脱管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轻度皮肤损伤者28例,中度皮肤损伤9例,重度皮肤损伤4例;观察组63例患儿中,有2例轻度皮肤损伤,2例中度皮肤损伤,1例重度皮肤损伤,观察组总皮肤损伤发生率15.25%低于对照组6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严重程度方面,观察组皮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脱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无痛保护膜联合胶布黏贴固定气管导管,可显著降低导管固定处面部皮损发生率及皮损严重程度,对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较为可靠.

    作者:景钰;陈娜;宋春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用于胎儿颜面部筛查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在筛查胎儿颜面部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超声检查,对5000例早中孕期孕妇的胎儿进行颜面部结构检查.根据进行超声检查的时间,分为11~12+6周组、13~14+6周组、15~16+6周组.分析胎儿颜面部结构显示情况以及胎儿畸形检出率.结果 所有孕妇超声检查均可以清楚显示颅脑冠状切面,其中4855例(97.10%)可见较为理想的小脑横切面、双眼球水平冠状切面、鼻后三角切面等.三组胎儿超声检查显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有69例(1.38%)出现颜面部畸形,其中31例(44.93%)为单纯颜面部畸形,38例(55.07%)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4%,100%,100%,99.90%.结论 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较高是中早孕期胎儿颜面部排畸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黄燕;文成勇;吴皎姣;向梦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microRNA-96-5p对胃癌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croRNA-96-5p对胃癌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LV-hsa-mir-96-5p转染BGC-823胃癌细胞株.qRT-PCR检测胃癌细胞转染后miR-96-5p及mTOR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病毒转染72 h后,实验组细胞miR-96-5p表达丰度是空白对照组的20.4倍(P<0.05),同时mTOR基因表达丰度下调至空白对照组的0.47倍(P<0.05),且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5).结论 胃癌细胞miR-96-5p的过表达可以下调mTOR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因此mTOR可能是miR-96-5p的下游靶基因之一.

    作者:余招焱;丁杰;袁平;张忠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诱发特发性高钙尿症及骨质疏松骨折1例

    患者男,37岁,2015年4月11日夜不慎摔倒,右侧臀部着地,致腰及右髋部疼痛伴活动明显受限9h后,送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行腰椎及髋关节平片检查提示:(1)右股骨颈骨折,未排病理性;(2)腰椎退行性变,L5椎弓峡部崩裂未排,L2/3、L5/S1椎间盘突出未排(图1).入科时检查:肾无叩击痛,右髋部皮肤颜色正常,腰部稍疼痛;右髋部稍肿胀,疼痛感明显,右髋部压痛(+),右下肢纵轴叩击痛(+),右下肢未能配合检查,患肢各足趾感觉血运及活动均可.个人史:患者在15年前即对乐成瘾,每天保持平均3L的饮用量.治疗经过:4月12日辅助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20.65 × 109/L;钾:3.02 mmol/L、葡萄糖:8.31 mmol/L、碱性磷酸酶:686 U/L;CRP:28.5 mg/L;尿葡萄糖:2+;4月13日复查,钾:2.87 mmol/L;葡萄糖:6.37 mmol/L;胸片提示:考虑左上肺肺不张,左肺慢性炎症和纤维变,左侧胸膜增厚和胸腔少量积液.双髋关节CT提示:(1)右股骨颈骨折;(2)双髋骨质疏松,并双股骨头关节面下囊变可能.(3)右侧股骨头颈元明显占位病变征象(图2).建议患者暂时不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洪郭驹;何伟;陈雷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