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CONSORT声明)中关于文题、摘要、前言、其他信息的对照条目

关键词:临床试验研究, 声明, 信息
摘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比较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技术(traditional open thoracic lobectomy, TOS)在原发性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28例,其中VATS组60例,TOS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止疼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肿瘤学指标的差异。结果:VAT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疼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TOS组(P <0.05),淋巴结清除数目与TOS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 d时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低于TOS组(P <0.001)。结论:VATS技术与TOS技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陈宝钧;陈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妇女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定(LdT)抗病毒的疗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HB妇女64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两组婴儿均接受标准免疫预防,人工喂养。观察整个孕期生化、HBV标志物、HBV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检测婴儿出生时、1、6及12月龄时HBVDNA、HBsAg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孕24周及分娩前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孕12、24周及分娩前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48.39%vs.3.03%(P =0.000)、83.87% vs.6.06%(P =0.000)、90.32% vs.6.25%(P =0.000);两组婴儿在出生时HBsAg阳性率是12.90% vs.37.50%(P =0.025),出生后1、6、12个月均为0 vs.18.75%(P =0.035);HBVDNA阳性率在出生时是0 vs.21.88%(P =0.018)、出生后1、6、12个月均为0 vs.18.75%(P =0.035)。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妊娠全程使用LdT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芳;涂相林;陈川英;程全红;李欣;林学;幸泽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钙化与慢性肾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肾疾病(CKD)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552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患者,男388例,女164例,年龄26~87岁,运用简化的Modified Diet in Renal Disease (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根据美国国立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的分期将患者分为5组肾功能组:eGFR正常组,CKDⅡ期组,CKDⅢ期组,CKDⅣ期组,CKDⅤ期组,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不同CKD组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CKD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0.280, P <0.001),对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矫正后仍呈正相关(r =0.225,P <0.001)。结论:CKD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肾功能损害越严重,提示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可能性更大,累及的范围更广。

    作者:王诚明;成官迅;端木一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关于文献类型与载体标志代码的规定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胸腔镜下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新生儿40例分为D组和S组。其中D组为单腔气管导管行支气管插管组;S组为单腔气管导管行主气管插管组,术中由术者用器械对术侧肺压迫使之萎陷以实施单肺通气。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单肺通气(OLV)期间均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吸入气氧浓度(FiO2)为100%,吸气和呼气比值为1∶1~1.5,PEEP 3~5 cmH2O,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频率(30~50次/min)和控制压力(15~30 cmH2O)水平;分别在OLV前(T0)、OLV 10 min(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及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T4)记录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PEEP,测动脉血气值,并记录各时点的HR、MAP值,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D组pH、PaO2在T1时较S组低,而PaCO2、PIP在T1时较S 组高;HR在T1、T2、T3较S组低, MAP在T1、T2、T3较S组高;术中气胸压力, D 组较 S 组低( P <0.05);临床指标上D组手术时间较S组低,而两组在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术后气胸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恰当的插管技巧、合理的通气管理情况下可以安全的应用于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手术中,而且可以提供更为理想的术野和稳定的循环。

    作者:章征兵;万彩云;许凯;唐芳;罗春芳;冯应辉;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位截瘫患者腹部施压排痰的护理疗效

    目的:观察高位截瘫患者应用常规方法与常规加腹部施压法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脊柱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高位截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排痰,即雾化吸入加拍背震动法排痰;试验组在常规排痰法基础上应用腹部施压排痰法协助排痰。对应用2种排痰方法患者排痰前后的SpO2与肺部啰音变化、排痰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排痰后SpO2显著升高,肺部啰音消失(减少)人数多于对照组,排痰量明显增加。结论:高位截瘫患者应用腹部施压法排痰效果显著。

    作者:徐姝娟;罗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甲钴胺片。分别检测两组CRP、Hcy和血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7和14 d后观察组CRP、Hcy、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可降低脑梗死患者CRP、Hcy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晖勇;黄眧海;陈愉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EST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组30例,未出血组270例),分析影响EST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止血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出血组患者的结石病史、结石数量和结石直径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组患者(P <0.05)。另外,出血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出血组患者(P <0.05),30例术后出血患者中,21例即刻出血(小量出血)患者均接受内镜治疗并止血成功,除1例患者治疗后3d再次出血,行止血夹后停止出血;9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内镜治疗成功6例,放射介入或外科治疗成功3例。术后随访3个月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EST术后出血可能与结石病史、结石数量和结石直径以及PT、PLT和Hb水平有关,需根据出血类型、出血程度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作者:张群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生物钟核受体与昼夜节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 NRs)作为一类配体依赖型转录因子超家族,大多数成员受经典的配体激素调节,与相应配体及众多共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后,导致转录的激活。另外,有部分成员被称为孤儿核受体,因为其在调节基因表达时不需要配体参与,或暂未发现相应配体。它们通常具有脂溶性激素受体的特征,能直接进入胞核调节基因的转录表达。生物钟核受体存在节律波动,不论是配体依赖型核受体还是孤儿核受体均对机体各种生理病理活动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生物钟可以通过调节NRs的转录活性从而调节多种代谢通路。本文阐述Rev-Erbα、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等NRs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常熟地区728例尿结石患者的尿石成分与24小时尿液分析异常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常熟地区尿结石患者的尿石成分与24 h尿液分析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在常熟地区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中,选择有结石标本的728例患者,对结石标本进行尿结石成分分析,其中296例患者同时测定24 h尿液生化分析。结果:728例患者中,纯草酸钙结石278例(38.2%),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性结石241例(33.1%),以碳酸磷灰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性结石71例(9.8%),以磷酸铵镁为主要成分的结石62例(8.5%),纯尿酸结石48例(6.6%)。其中含钙结石658例(90.4%),含碳酸盐结石373例(51.2%),含磷酸盐结石69例(9.5%)。296例患者中有24 h尿分析异常者196例(66.2%),其中低镁尿症128例(43.2%)、高钠尿症56例(18.9%)、高尿酸尿症36例(12.2%)、高钙尿症20例(6.8%)及高磷尿症2例(0.7%),低尿量126例(42.6%)。结论:低镁尿症、高钠尿症、高尿酸尿症、高钙尿症及低尿量是常熟地区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采取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结合24 h尿液分析,可对尿结石患者的病因做出相应诊断,对尿结石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海亮;王竞;程静;范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Cys-C检测对妊高征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妊高征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研究组,另将同期接受常规孕检的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Cys-C、血尿素氮(BUN)、肌酐(Cre)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研究组Cys-C、BUN、Cre的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不同病情程度分组的3项指标阳性率均以Cys-C增高,与BUN、Cre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增高是妊高征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参考指标,建议在妇产科临床进一步推广检测应用。

    作者:成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列腺疾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目的:运用3.0T MR探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PCa及25例BPH病例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BPH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CE表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Ca与BPH组ADC值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价3种序列联合运用时ACR PI-RADS V2评分对两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外周带及中央腺体癌灶于T2WI呈结节状或片状的低信号(34/36),于DWI呈结节状或片状的明显高信号(33/36),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Ⅱ、Ⅲ型(36/36);BPH组中央腺体为多发混杂信号的结节,DWI结节为等或稍高信号(24/25),外周带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25/25),DWI呈等-稍高信号(24/2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Ⅰ、Ⅱ型(25/25);外周带癌灶与BPH组外周带、中央腺体癌灶与BPH组中央腺体的ADC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CR PI-RADSV2评分对鉴别中央腺体癌与BPH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95%、80.00%、79.55%,对鉴别外周带癌与BPH则分别为68.42%、82.61%、76.19%。结论:T2WI、DWI及DCE组合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结合ACR PI-RADS V2评分系统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作者:李慧燕;郑泽宇;许乙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托品经鼻给药对早产儿眼底检查中眼心反射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经鼻黏膜给予阿托品用于早产儿全麻下行眼底检查对眼心反射和唾液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正胎龄(46±5)周拟行眼底检查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C组。麻醉前5 min A组经鼻给予阿托品0.02 mg/kg,C组经鼻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检查开始时(T2)、检查开始后2 min(T3)、5 min(T4)、检查结束时(T5)患儿的心率、SpO2、体温及患儿离室时(T6)唾液分泌量及体温。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眼心反射例数、眼心反射时低心率。结果:A组心率T1明显快于T0时(P <0.01)。 A组眼心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0.01),且眼心反射时A组心率减慢百分数明显低于C组(P <0.05)。A组唾液分泌量明显少于C组(P <0.05)。结论:早产儿行全麻下眼底检查前,经鼻黏膜给予阿托品可降低眼心反射发生率及其心率减慢程度,减少唾液分泌量且起效迅速、给药方式便捷无痛苦。

    作者:闫红珊;姚兰;潘芳;冯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系统治疗的58例LDH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方法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ELD组患者手术时间(82.81±13.35)min、术中出血量(29.38±5.62)mL、住院时间(7.97±2.52) d,术后3 d VAS评分(3.00±1.18)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1.29±0.99)分,术后VAS评分与术前[(8.07±1.12)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6.20%。结论:PELD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作者:杨五洲;曹奇;杨铁军;唐国军;黄新云;陈小明;陈亮元;颜学亮;唐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溃疡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肠化的影响。方法:纳入胃镜下表现为单纯糜烂性胃炎(EG)和糜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EGDU)的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癌前病变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G和EGDU连续患者7832和1224例,EGDU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及上腹部烧灼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EG患者,P <0.05。 EGDU患者H. 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EG患者,92.9% vs.89.1%, P =0.000。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26.7% vs 46.7%,P =0.000。然而,2组间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提示DU可能为肠化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洪军波;汪安江;祝荫;吕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手法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评价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早期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主观性BPPV患者31例,同期治疗的1∶1配比31例典型的BPPV患者进行比较。根据病情选择采用Epley或Semont法(主要用于壶腹嵴顶BPPV)复位或翻滚法等复位;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当天、第2天、1周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性情况。结果:典型BPPV组和主观性BPPV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首次发病情况分别占22例(71.0%)、13例(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第1天治愈率分别为74.2%、61.3%,有效率分别为87.1%、77.4%,主观性BPPV组较典型BPPV组治愈率、有效率均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治愈率分别为77.4%、67.7%,有效率分别为90.3%、87.1%,主观性BPPV组较典型BPPV组治愈率、有效率均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1周时,治愈率分别为87.1%、80.6%,有效率分别为93.5%、90.3%,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接近,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复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观性BPPV患者需要早期治疗,手法复位对其治疗同样有效。

    作者:王崇;王建明;扬威;宋磊;陈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请作者重视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及正确的著录格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心理障碍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表现

    目的:对本院近1年来开展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共病(双心医学)的临床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提供双心共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个月内住院治疗的86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统计病种分布情况和各病种的焦虑抑郁构成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体患者中,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及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8.6%、12.4%、51.0%、和7.9%。各病种中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达24.6%;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39.6%~41.7%。无配偶、病程长、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心脏介入手术史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血管医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达到双心同治。

    作者:张敏;李娜;杨军;郭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0例癫痫发作患儿、40例非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的IGF-1和NSE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 P <0.01),且IGF-1与NSE增高具有相关性(r =0.86,P <0.05);而非癫痫发作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GF-1和NSE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GF-1和NSE均对癫痫发作患儿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同时,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与单个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清中IGF-1和NSE浓度的联合检测可用于对癫痫发作的诊断以及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作者:吉翔;华芸;张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