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过表达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张慧;王丽;张源;马依彤;杨毅宁;马苗苗

关键词: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心肌细胞, 慢病毒, 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肥大
摘要:目的:通过慢病毒转染使心肌细胞过表达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oreceptor ,β3-AR )基因,研究其对体外培养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 SD 大鼠心室肌细胞,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以转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20、50、80、100转染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空病毒),病毒转染72 h 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 GFP 表达情况,以确定佳转染复数。心肌细胞以佳 MOI 值转染携带β3-AR 基因慢病毒24 h 后,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 NE )诱导心肌细胞48 h ,建立转染后体外心肌肥厚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β3-AR、原癌基因c-myc、c-fos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不同 MOI 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转染效率不同,以 MOI =50转染效率高; NE 诱导心肌细胞48 h 后,随β3-AR 表达增加,c-myc、c-fos 蛋白水平表达增加(Control 组:0.098±0.012、0.105±0.008 vs NE组:0.174±0.012、0.164±0.015 vs β3-AR 转染组:0.268±0.010、0.325±0.014,P <0.05),心肌肥厚加重。结论:以携带β3-AR 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可有效增加β3-AR 表达,随β3-AR表达增加,心肌肥厚加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s在肝癌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具有极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健康负担,术后高复发率成为制约 HCC 疗效的瓶颈[1]。因此探讨 HCC 术后复发的分子学机制减少HCC术后复发成为关键因素。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组织中极少数具备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并且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比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现正相关[2]。microRNA(miR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3]。在对肝癌干细胞(liver stem cells, LSCs)的研究中发现,差异表达的miRNA 对LSCs 启动肿瘤发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4]。因此,以特定miRNA作为LSCs研究的切入点,可能为特定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姜经航;杨珮珮;吕洋;马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水针联合瑞芬太尼PCIA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水针联合瑞芬太尼PCIA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9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水针联合瑞芬太尼 PCIA 分娩镇痛),Ⅱ组(舒芬 PCEA 分娩镇痛),Ⅲ组(无分娩镇痛)。记录 T0:[镇痛前(宫口3 cm)],T1:[镇痛后1 h(宫口3 cm 后1 h)]3组初产妇β内啡肽浓度(β-EP)、应激激素水平(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和皮质醇 COR)、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和出生后15 min、24 h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与Ⅲ组或T0比较,T1时Ⅰ组β-EP明显升高,Ⅰ组和Ⅱ组ACTH、COR和VAS评分都降低;与Ⅱ组比较,Ⅰ组不良反应减少(P <0.05)。Ⅰ组和Ⅱ组VAS评分和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水针联合瑞芬太尼PCIA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影响,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刘晶;漆冬梅;贺牡丹;廖信芳;彭玲莉;黄伟坚;胡祖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透明质酸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骨组织缺损所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甚至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骨科领域亟须解决的医学难题。目前,骨移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供源不足、取骨所致供骨者损伤及供骨区并发症、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等弊端,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细胞吸附、生长和分化、润滑关节、促进伤口愈合等[2-3]。近年来,HA及其衍生物在骨组织缺损修复中展示了潜在的优势。一方面,HA可作为载体支架材料参与骨组织修复,另一方面也可联合一种或数种生长因子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从而修复骨组织缺损[4]。本文对近几年HA 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手段修复骨组织缺损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令涛;刘如明;肖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G诱导蛋白10及降钙素原在AECOPD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评价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及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AECOPD患者60例,sCOPD患者52例,对照组28例,构成随机平行资料。(2)另随机选择其中19例 AECOPD 患者及其稳定期构成COPD 急性加重-稳定期配对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并分析其异同。结果:(1)AECOPD 组 SAA 浓度与 sCOPD 组 SAA 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ECOPD 组与sCOPD组血清IP-10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3)AECOPD组与sCOPD组血清PCT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AECOPD组血清SAA和IP-10浓度较sCOPD组升高,有助于AECOPD的诊断,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54.9%,96.1%、75.0%。本研究结果中 PCT 不能用于鉴别AECOPD与sCOPD。

    作者:盛小军;赵子文;赵祝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用于牙科充填物检查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用于牙科充填物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视诊、探诊和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对54颗离体乳牙的牙-充填物边缘共288个位点进行继发龋和边缘缺陷的检查。充填物边缘缺陷指标为边缘缝隙、牙-充填物折裂、解剖外形和边缘着色。以去除充填物后体式显微镜下的视诊和探诊结果作为继发龋诊断金标准。结果:诊断仪诊断继发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3和0.743,视诊为0.60、0.58和0.584。诊断仪测量值与解剖外形和边缘着色正相关,与边缘缝隙和牙-充填物折裂无关。充填物为临床可接受时(无继发龋和缺陷)的测量值为9.4±10.2。结论: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诊断继发龋优于视诊,测量值与边缘缺陷相关,可用于充填物的辅助检查。

    作者:宁晖丽;赖春花;杨剑珍;赵建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性损伤(IRI)的作用。方法:50只SD成年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GSH 预处理组(Pre组),GSH后处理组(Post组),每组10只。Pre组在术前24、16、8 h和45 min时腹腔注射4% GSH 100 mg/kg。Post在术后45 min、6、12和18 h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GSH。各组动物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后第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 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Pre组肾组织结构损害明显减轻,Post组无明显病理改变,Pre 组和 Post 组血清 Cr、BUN、MDA 和 NO 含量减少(P <0.05),T-SOD 含量增加(P <0.05),Post 组T-SOD 含量高于Pre 组(P <0.05)。结论:肾 IR 前或后24 h 内使用 GSH 对肾脏均有保护作用,IR后使用GSH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更优。

    作者:蔺艳;何涛;毛晓燕;甘仲霖;张莉;侯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单侧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M组),每组30例,D组使用右托美咪定镇静,M组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发生呼吸抑制的概率明显低于M组(P <0.05),D组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明显短于M组(P <0.05),D组镇静过程中生命体征更平稳,唤醒后交流更顺畅。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镇静起效快,唤醒所需时间短,无呼吸抑制作用,镇静效果稳定。

    作者:刘勇;王萍;赵希敏;冯东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是否相关,并探讨降低VTE的导管/静脉直径比的分界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PICC中心置管的成人肿瘤患者376例,通过超声测量患者的血管直径,随访4周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发生 VTE。结果:376例肿瘤患者,9例出现VTE。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导管/静脉直径比为45%是理想的分界点,获得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0.742;95%CI:0.702~0.846)。采用log-binomial 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如果导管/静脉直径比>45%,其患 VTE 的风险将增加9倍(相对危险度9, P =0.018;95%CI:1.656~38.664)。结论:导管/静脉直径比为45%是理想的分界点,获得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患VTE风险。

    作者:胡婷婷;徐海英;张小红;谢华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at-LK15运载nNOS siRNA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目的:慢性疼痛如炎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缺乏安全且高效的载体,本实验探讨了细胞穿透肽Tat-LK15介导siRNA 干扰大鼠脊髓背角 nNOS 表达进而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参照前期实验,检测鞘内注射 Tat-LK15/siRNA 对完全弗氏佐剂( CFA )炎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 SCDH ) nNOS 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测定鞘内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MWT )及热缩足反射持续时间( TWD )的变化。结果:Tat-LK15/siRNA 注射后3 d ,炎性疼痛大鼠 SCDH nNOS 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51%(P <0.01),Tat-LK15/scRNA 注射后 nNOS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Tat-LK15/siRNA 鞘内注射后3、7、14及21d 炎性痛大鼠的 MWT 显著增高,TWD 显著缩短(P <0.01),Tat-LK15/scRNA 无此治疗作用。结论:Tat-LK15可有效运载 siRNA 抑制 CFA 所致慢性炎性痛大鼠 nNOS 的过度表达,从而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周晓筠;杨雪;李舒愉;饶云;彭捷;陆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作者:赵红霞;董艳双;蔡友治;朱颖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烟雾病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原因分析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大脑前动脉近端慢性进行性狭窄,进而导致脑基底部出现由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的酷似“喷出的烟雾”样的异常血管网[1]。 MMD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缺血型或出血型。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药物治疗能够防止缺血和出血再次发作,更无法延缓或者阻止疾病的进程。外科手术进行脑血管重建是目前治疗MMD 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术式较多,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及联合血管重建术。我科部分患者采用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phalo-duro-myo-synangiosis,EDMS),该术式属于间接血管重建术。国内外MMD患者间接脑血管重建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现象并不少见,但鲜有相关报道。本文就我科 EDMS 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报告如下,并分析其原因。

    作者:靳腾龙;王睿;孙红卫;王泽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颈围测量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颈围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23例招募志愿者的颈围与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的关系,并对其随访1.5年后重复评价,同时比较颈围与体质指数在预测代谢综合征中的价值。结果:颈围增大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且随访1.5年后颈围增大的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仍较高。与体质指数相比,颈围对代谢综合征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颈围增大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都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洪真真;李滢;柯伟健;何筱莹;李延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由泌尿外科单一主导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由泌尿外科、血液透析、肾内科、麻醉科、手术室组成多学科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进行围术期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前、术后焦虑及抑郁负性情绪、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72 h 下床活动例数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将围术期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金宗兰;丁萍;廖贵益;李元海;宋真;孙梅林;徐娜;李锦;程光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藏雪莲水提取物减轻中波紫外线辐射后HaCaT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藏雪莲水提取物减轻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后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死亡情况,酶标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细胞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Ca2+)含量。结果:藏雪莲水提取物可以促进 HaCaT 增殖,降低细胞蓝染数量,降低 SOD、CAT 活性及 GSH 含量,增加MDA含量(P <0.05),升高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蛋白,降低 Bcl-2相关 x(Bax)蛋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P <0.05),降低 UVB辐射后HaCaT细胞凋亡及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结论:藏雪莲水提取物能够降低HaCaT细胞凋亡来减轻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丽雯;孙娟;燕华玲;王刚;焦阳;郭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国家鼓励公共资金资助的科技成果首发国内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关于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二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征文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心肌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60岁患者369例进行研究,记录入选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及术后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分组对患者围术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心肌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69例患者中,6例(1.63%)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病史,及术后输血量是术后心肌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并不能成为术后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冠心病病史仍可作为较强的术后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增高,因此识别术前具有高危心肌缺血风险的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对降低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腾科;张京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复合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疗效分析

    目地:探讨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用复合技术对30例(30条患肢)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血运重建,30例患者均行血管腔内技术,20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行动脉取栓术,8例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观察整体通畅率和救肢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9/30)。术后2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临床成功率为96.67%,踝肱指数平均提高了0.37±0.19(P <0.05)。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和73%,12个月救肢率为97.67%。结论: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具有较高的短-中期通畅率和救肢率。

    作者:吴斐;刘俊超;王洛波;丁语;李攀峰;李阳;王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高分辨率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量测量与临床肺功能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分辨率CT(HRCT)定量测量与肺功能检查(PFT)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CT表型之间的特点。方法:65例入组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和PFT检查。测量右肺上叶尖段第5级支气管管壁厚度(T)、管外径(D)及伴行肺动脉直径(PA),并用lung density 软件对低衰减区面积百分比(LAA%)进行测量。分析T、D、PA、T/PA、壁厚直径比(TDR)、气道壁面积百分比(WA%)、管腔面积百分比(Ai%)、LAA%与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是否存在肺气肿或支气管壁增厚分为3种CT表型,A型:无肺气肿或存在轻微肺气肿(LAA%<25%),不考虑是否合并支气管壁增厚;E型:存在明显肺气肿,不合并支气管壁增厚(LAA%≥25%, T/PA <30%); M 型:同时存在明显肺气肿和支气管壁增厚(LAA%≥25%, T/PA ≥30%),然后分析不同CT表型之间的特点。结果:LAA%与PFT指标的相关性好,PA、T/PA、WA%及 Ai%与 PFT 指标也有相关性。65例 COPD 患者中 A 型53例, M 型12例,两组之间的测量指标 PA、T/PA、LAA%及PFT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HRCT测量指标与PFT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CT表型PFT指标有差异,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根据。

    作者:阎超群;张攀;史达;李欣明;全显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