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风;黄绮丹;涂画
目的:探讨肺高压合并心包积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2009-2011年108例合并肺高压的MHD患者(其中61例伴有心包积液),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发心血管事件)。结果:患者平均初始透析年龄为(60.2±14.1)岁,男性占55.6%,平均肺动脉压力为(53.0±15.4)mmHg。12.0%为重度肺高压,2例(1.9%)为中至大量心包积液。随访2年,心包积液组和无心包积液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4% vs.21.3%、23.0% vs.12.8%和54.1% vs.42.6%(均P >0.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Log Rank P =0.129)、心血管死亡(P =0.148)和新发心血管事件(P =0.131)方面均无差异。结论:与不伴心包积液的患者相比,合并心包积液的肺高压患者并不增加MHD患者终点事件。
作者:李志莲;梁馨苓;陈源汉;李锐钊;徐丽霞;董伟;黎思嘉;冯仲林;史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diabetes, DM)是一种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基因参与,迄今为止仍不明了。传统的DM机制认为,遗传和基因突变导致了DM的发生。但是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证实,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表观遗传学)在DM 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表观遗传学属于遗传学的重要领域,指在不改变DNA遗传物质碱基序列的前提下,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实现代间遗传的现象。甲基化是其中为重要的一种修饰方式,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起联接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甲基化修饰改变能够影响胰腺β细胞的发育、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分泌量,因而被认为是DM 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本文拟对DM中可能的表观遗传修饰甲基化机制做一总结。
作者:侯拉梅;刘敏;段畅;李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 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 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 雄鼠12只,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小鼠血清 Hcy、ALT和AST 变化,Hcy(100μmol/L)及100 Hcy + F (100μmol/L Hcy +叶酸)干预肝细胞后,检测肝组织和细胞内 CFTR mRNA 和蛋白水平,分析 CFTR 激动剂(VX-770)与抑制剂[CFTR(inh)-17]干预细胞后对CFTR 表达及 ALT 和 AST 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 ApoE-/-鼠血清 Hcy、ALT 和 AST 显著升高, CFTR表达下降(P <0.05),而治疗组可拮抗 Hcy、ALT、AST、CFTR 的改变(P <0.05);Hcy (100μmol/L)引起肝细胞 CFTR 表达降低而 ALT 和 AST 升高(P <0.05),叶酸对这一改变起缓解作用。 VX-770和 CFTR (inh)-17干预后可改变肝细胞内ALT 和AST 含量。结论: CFTR 通过调控 ALT 和 AST 抑制 HHcy 致肝细胞损伤过程。
作者:焦运;杨安宁;孙岳;孔繁琪;杨晓玲;张鸣号;金少举;姜怡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方法:21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假手术组(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丙泊酚干预组(Ⅲ)。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再灌注120 min制备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前10 min,Ⅲ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6 mg/(kg·h)至再灌注120 min,Ⅰ组、Ⅱ组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3 mL/(kg·h)至再灌注120 min。记录缺血前、缺血30 min 及再灌注120 min 时HR、LVSP、± dp/dt-max;检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TnT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左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前各组大鼠HR、LVSP、± dp/dtmax 差异无显著性;缺血30 min 时,与Ⅰ组比较,Ⅱ、Ⅲ组 HR、LVSP、± dp/dtmax 均显著性降低;再灌注120 min时,与Ⅰ组比较,Ⅱ组HR、LVSP、± dp/dtmax、p-mTOR 表达均显著性降低,cTnT、mTOR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Ⅱ组比较,Ⅲ组 HR、LVSP、± dp/dtmax、p-mTOR 表达均显著性升高,cTnT、mTOR 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上调 SD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噬时p-mTOR 的表达,下调mTOR的表达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祁秀茹;王春亮;王颖;陈静;王红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小鼠的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分泌功能及相对数量变化,以探究牙周炎对脾脏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22只22周龄小鼠随机分为真性结扎组( P10d 组)和假性结扎对照组( C 组),各11只牙周结扎10 d后处死。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及其M1、M2表型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脾脏中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型细胞因子IL-1β,抑炎型细胞因子IL-10促炎型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C组相比,牙周炎组的M1型巨噬细胞占脾成熟巨噬细胞比例下降,M1/M2比例显著下降,M1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慢性牙周炎能下调M1型巨噬细胞比例,使巨噬细胞表型M1/M2比例下降,促炎因子IL-1β mRNA表达水平下降。
作者:徐怡馨;章锦才;轩东英;余挺;王向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肾脏维持正常的重吸收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供,肾脏缺血、肾毒性药物等均可引起缺血性肾损伤。肾脏缺血后,即刻出现细胞代谢和功能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缺血早期的损伤是可逆的,再灌注后机体会自行修复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近端小管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细胞骨架改变、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改变、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联系丢失、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等,终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再灌注虽然对肾功能恢复而言是必须的,然而由于肾脏缺乏侧支循环,突然恢复血供却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对肾脏造成远期损害。这些不良反应是多因素的,目前大多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过多的活性氧分子产生以及炎症因子是主要原因。
作者:任冰霜;雷艳;黄梁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用药对 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SRB 法考察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对 C6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联合用药对 C6细胞的凋亡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联合用药对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在细胞中的定位作用。结果: SRB 法结果显示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在48 h 时对 C6细胞的抑制率为(91.22±0.51)%,显著高于24 h 的抑制率(83.66±0.18)%(P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替莫唑胺(10μmol/L)联合姜黄素(5μmol/L)用药时 C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33.15±0.79)%;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姜黄素联合替莫唑胺组诱导 C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多于游离药物组。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姜黄素用药能够抑制 C6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诱导C6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亚华;应雪;张春春;轩亚茹;闫荷露;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12例。统计手术前后踝关节动度、AOFAS评分、SF36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一期愈合8例,皮瓣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感染复发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跖屈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年踝关节背伸略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年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儿童复杂跟腱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王季;蔡锦方;王建超;李宗玉;曹学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VIM在肠道病毒71型(EV71)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中的作用,为阐明EV71感染神经系统机制提供方向。方法:采用CRISPR技术敲除VIM,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在对照和敲除的细胞中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差异。结果:4℃吸附实验证实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的吸附量比对照细胞少40%;EV71感染HBMEC 48 h后,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核酸量是对照细胞的1/12。细胞培养液上清 EV71病毒核酸量检测结果表明,VIM 敲除的细胞比对照细胞少1.4倍。结论:敲除 VIM 后, EV71吸附细胞能力降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释放也减少。VIM可能作为HBMEC表面的EV71受体,并影响EV71在细胞中的复制和释放。
作者:钟艳云;张宝;何明亮;曹宇娟;吴娴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65岁,因“吸入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于2015年12月1日入住ICU。既往有鼻咽癌、放疗病史。入室后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液体治疗及维护内环境稳定等处理。呼吸机参数:SIMV 模式,F14次/min,PC 16 cmH2O, PS 16 cmH2O, PEEP 5 cmH2O,FiO245%。
作者:黄道政;黄振飞;庞静;施莹;林森;梁伟杏;王首红;吴岩;覃铁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疗效及其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为TEP。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TEP术并顺利出院;其中有4例术前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术中诊断为股疝;7例术前诊断为单侧疝,术中诊断为单侧复合疝;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疝,术中发现存在对侧隐匿疝;手术时间(48±25)min,术后住院(4.5±1.5)d。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微,无切口感染、腹股沟区血清肿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慢性疼痛及疝气复发。17例中青年患者保留子宫圆韧带连续性,术后随访均无性生活不适感。结论: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女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疗效确切,中青年女性患者应尽量予以保留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
作者:刘威;沈根海;高泉根;邱建平;戴玮;王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年人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与收缩压、血糖、血脂及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中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市管城区航东和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1628例社区常住中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 BMI 的大小,将其分为体重未超标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并对其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管城区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7.97%和15.72%。不同 BMI 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和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检出率高于体重未超标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OR 值分别为2.144、1.911和2.028)。结论:郑州市管城区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聚集现象,控制体重可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危险。
作者:孙丹;闫芳芳;孟雨姗;苑晓晓;王雅莉;盛嘉昭;张伟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乳突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腔感染、面瘫、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等,而术后出血并不多见。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共行乳突根治术652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梓博;孙淑萍;卢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及部分重症非恶性血液病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同胞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ISD-HSCT)为佳选择,但同胞间HLA匹配概率仅约25%,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大,HLA全相合的同胞供者严重匮乏,替代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正成为重要移植方式。以往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是重要的替代供者移植,但仍不足50%的患者能够找到合适供者,而且部分高危、复发、重症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查找供者。可喜的是经过30余年的努力探索,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的疗效获得长足进步,已成为重要的替代供者移植方式之一,现介绍其发展现状并作如下相关评述。
作者:王顺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因盆底支持力量的减弱引起的盆腔器官位置的下降,主要表现为阴道前、后壁,子宫、膀胱及直肠等的脱垂或膨出。虽然POP并不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危险,但该病及其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以来,众多的研究者致力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然而至今尚无一种学说可以完全解释该病的发病机制。当前普遍认为POP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的遗传流行病学特征。本文从POP 的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基因研究及其方法学进展三个方面对近年来 POP 分子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冷冰洁;周全;佐满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但近年临床资料显示,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ate-onset myasthenia gravis,LOMG)的发病呈增高趋势[1]。老年患者同时伴发其他疾病的几率要高,很多人不能耐受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长期应用,现收集18例使用硫唑嘌呤治疗的 LOMG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李平;李双英;张巧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COPD)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sCOPD患者10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8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查记录 FEV1%pre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TREM-1;对sCOPD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与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结果:sCOPD组血清s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3.2±31.5) pg/mL vs.(83.8±17.9) pg/mL, P=0.000]。 sCOPD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507, P=0.000),与PaO2、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r=-0.439, P =0.000;r =-0.560, P =0.000)。结论:血清sTREM-1具有评估s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
作者:吴娟;沙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约占46.2%,近7年来占我院所有病理类型的40%,临床上能自行缓解的患者有14%~56%,但还有20%~40%的患者疗效差终进入终末期肾病。为寻求一种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的药物,本研究通过雷公藤多甙和环磷酰胺对比治疗膜性肾病,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润秀;曹春瑜;汤显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16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治疗三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一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三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4、12周后检测各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血浆白蛋白及血肌酐的变化,并记录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个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90.0%和75.5%,较对照组有效率(22.5%)显著提升(P <0.05);3个治疗组在尿蛋白明显下降的同时血浆白蛋白均得到提升,治疗12周后治疗二组患者提升效果为明显。治疗4周后各治疗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均出现降低;治疗12周后,各治疗组血肌酐水平进一步下降,其中治疗一组效果较治疗二、三组效果显著。治疗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激素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良好;采取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的治疗方案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疗效较好,可以作为预选方案在临床使用。
作者:汤跃武;吴泽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纯鼻腔扩容术及鼻腔扩容术联合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H-UPPP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的疗效。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 PSG )确诊为OSAHS 并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成功随访38例,其中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18例。所有患者经电子鼻咽喉镜和上气道三维重建技术确定为 I、II 型双平面阻塞。一期行鼻腔扩容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 Ep worth 嗜睡量表( ESS )评分及PSG 检查。其中28例二期行H-UPPP 手术,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以上指标。结果:一期术后随访治愈8例、显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2.7%,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鼾声指数及 ESS 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全部患者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主观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二期术后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 AHI、LSaO2、鼾声指数及ESS 评分与一期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行鼻腔扩容术对阻塞平面主要位于鼻腔及鼻咽平面的轻度及部分中度 OSAHS 患者效果良好,可免去二期咽部手术;鼻腔扩容联合 H-UPPP 手术对存在鼻腔、咽腔双平面阻塞的中、重度 OSAHS 患者效果良好。应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
作者:王佳;尹金淑;彭洪;谢洪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