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混合性阑尾杯状细胞类癌-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杨玉华;刘霖

关键词:混合性, 阑尾, 杯状细胞类癌, 腺癌, 肿瘤临床, 类肿瘤, 病理特征, 单纯性, 生物学行为, 预后评估, 消化系统, 双向分化, 临床治疗, 病理分析, 被认识, 文献, 分类, 病例
摘要:阑尾杯状细胞类癌自1969年被认识,由于病例少,对这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不甚一致[1]。2010版WHO消化系统新分类把此类肿瘤归为特殊的具有双向分化的一类肿瘤,包括单纯性杯状细胞类癌及混合性杯状细胞类癌-腺癌[2]。本文对1例混合性阑尾杯状细胞类癌-腺癌及2例单纯性阑尾杯状细胞类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氟康唑片局部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氟康唑片局部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安全性及药效经济学。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口腔念珠菌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国产氟康唑片碾碎患处局部应用,对照组给予进口氟康唑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疗程及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9,P >0.05)。观察组痊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9,P >0.05)。观察组的疗程平均为2.9 d较对照组(5.2 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246,P <0.01)。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真菌药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8,P=0.000);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国产氟康唑局部应用治疗慢阻肺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疗效及副作用与全身应用氟康唑无明显差异,但用药疗程缩短,且费用低,药效经济学更好。

    作者:祖育娜;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中讨论部分的对照条目

    为避免研究报告经常忽略重要的信息,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在“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中指出,鼓励特定的研究设计撰写时参考有关的报道指南,对于随机对照试验,作者应参考CONSORT声明。以下节选自2010 CONSORT声明中有关讨论部分的报告规范,请广大作者注意对照检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肾癌PD-1/PD-L1的作用及抗体治疗的研究现状

    肾细胞癌虽具有肿瘤免疫原性,但其可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并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肿瘤的相关基因,从而使得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受损[1]。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如PD-1抗体,能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ISHIDA等[2-3]在1992年发现的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属于CD28/CTLA-4家族,可调节抑制性信号,在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活化的效应阶段发挥其抑制活性[4]。 PD-1有PD-L1和PD-L2两种配体。 PD-L1表达于静息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胰岛细胞,可调节外周组织中T细胞的功能。PD-L1通过与PD-1结合起到抑制T细胞的作用[5]。

    作者:张冰;张建军;瞿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中文题、摘要、前言、其他信息的对照条目

    为避免研究报告经常忽略重要的信息,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在“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中指出,鼓励特定的研究设计撰写时参考有关的报道指南,对于随机对照试验,作者应参考CONSORT声明。以下节选自2010 CONSORT声明中有关文题、摘要、前言、其他部分的报告规范,请广大作者注意对照检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广州市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部分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对广州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和妇科门诊就诊的1709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筛查,对HADS≥8分的筛查阳性者由精神科医师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诊断性评估。结果:MINI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患病率分别为7.67%、6.90%和3.10%,各科医生的识别和处理率为13.3%。结论:抑郁和焦虑障碍是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但识别率和处理率均不高。

    作者:徐利敏;潘小平;何方红;郭爱华;杨富英;邓慧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时间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时间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在南方医院产科分娩并行胎盘病理检查的28~33+6周单胎孕妇,根据破膜情况分为4组:A组无胎膜早破,B组破膜时间≤48 h,C组破膜时间49~168 h,D组破膜时间>168 h,分析各组HC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观察早产儿并发症。结果:PPROM的发病率为41.2%,4组HCA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A、B、C 组均逐渐增高,但D组较C组降低。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破膜时间与HC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 B、C、D组早产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ROM时间与HC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破膜时间超过1周后,HCA发生率有降低趋势,破膜时间延长未恶化新生儿短期结局。

    作者:李婷婷;黄为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先天性全身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的分型与治疗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是一类鲜有报道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目前,其主要根据其病因(先天性和获得性)及脂肪萎缩部位(全身性和部分性)进行分类。先天性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congenital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 , CGL )亦称为Beradinelli-Seip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以全身脂肪萎缩、严重胰岛素抵抗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要特征。鉴于特殊类型糖尿病CGL的报道逐渐增多,为了引起临床医师对CGL的重视,所以,将对CGL的致病基因、发病机制及治疗阐述,从脂肪萎缩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加深对脂肪代谢异常及常见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功能的理解。

    作者:胡欣;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透患者血浆白蛋白改变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观察饮食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浆白蛋白的改变对残存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因终末期肾衰在本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身高、体重、24 h尿量、血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指标等。计算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前后变化速率(血浆白蛋白浓度前后改变值/时间),根据其血浆白蛋白前后变化漂移速率的大小分成两组,A组为血浆白蛋白增加值低,B组为血浆白蛋白增加值高。结果:B组24 h尿量下降速度快。血浆白蛋白改变速率与残存肾功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与初始白蛋白浓度、初始尿量、血红蛋白、年龄无关。结论:血浆白蛋白漂移速率对残存肾功能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过高的血浆白蛋白漂移速率对残存肾功能有不良影响。

    作者:陈闽东;韩琳;周蓉;徐雅虹;王雅楠;陈希;蒋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VKORC1及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临床应用的关系

    目的:评价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指导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90例,记录基线资料,华法林初始剂量和基础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测定结果,并进行随访;记录初始服用华法林到INR首次达标的时间、华法林总用量和平均每日用量。所有入选者提取静脉血进行目标基因VKORC1与CYP2C9多态性检测。结果:VKORC1 AG/GG 基因型患者比AA 型患者INR达标时间延长,且INR达标时所需华法林的总量高于AA型患者[(103.38±65.29) g vs.(53.26±24.02) g, P<0.05]。 CYP2C9基因型变异患者 INR达标时间短[(9.10±2.01) d vs.(13.07±4.28) d, P<0.05]。且INR达标时所需华法林的总量较少[(28.80±17.35) g vs.(55.45±23.67) g, 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初次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标时所需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VKORC1 AA基因型患者所需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GG /AG型,CYP2C9基因型AC/CC患者INR达标时间短,达标时所需华法林的剂量较少。

    作者:赵红丽;李潞;张晓丹;周佳萌;王晓昕;王小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双手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双手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高频超声、X线检查108例活动期RA的腕关节和12例临床缓解期RA的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08例活动期RA按病程分为两组,检查216个腕关节。病程<1年组的患者骨侵蚀及腱鞘病变显著低于病程≥1年组(P <0.01)。病程<1年组超声发现骨侵蚀率明显高于X线(P <0.05)。而病程≥1年组超声发现骨侵蚀率低于X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临床缓解期RA共检查264个关节,超声发现滑膜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格检查(P <0.05)。结论: RA疾病早期高频超声发现骨侵蚀优于X线;临床缓解期超声发现滑膜炎的敏感性高于体格检查。

    作者:马艳;金莉;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张敏;陶金辉;单曙光;李美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载脂蛋白E缺乏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对脊髓切片培养模型中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振动切片机横向切取生后7 d大的C57BL/6 ApoE基因敲除型(ApoE-/-)及野生型(WT)小鼠脊髓切片进行培养,培养至第7天加入LPS共孵育5 d建立模型组(ApoE-/-LPS组、WT-LPS组),同时设立不加LPS的正常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片水通道蛋白-4(AQP4)、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分别用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TNF-α和NO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均出现AQP4和GFAP的表达缺失,即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且ApoE-/-LPS组的脊髓片损伤积分比WT-LPS组高(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ba1的表达及TNF-α、NO的浓度均升高(P <0.05),且ApoE-/-LPS组TNF-α和NO的浓度均高于WT-LPS组(P <0.05)。结论:ApoE缺乏加重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介质而发挥作用。

    作者:蒙晓珍;韦俊杰;唐玉兰;杨程程;龚靖;孙淑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4例、健康对照20例,根据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并完成肺功能、胸片、血常规、血清CRP、SAA检测,比较3组间SAA及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SAA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判别效率。结果:SAA在两组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SAA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当SAA取界值36.67 mg/L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8.2%。结论:SAA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升高更显著,是哮喘非特异性炎症及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之一。

    作者:吕燕华;袁小玲;缪卓峰;郭伟洪;刘来昱;朱顺芳;蔡绍曦;邹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离体头颅标本牙齿CT扫描探讨CARE kV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准确性

    目的:基于离体头颅标本牙齿CT扫描探讨CARE kV 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对8具防腐固定离体头颅标本牙齿重复行A、B、C组扫描,A组常规扫描(100 kVp/150 mAs);B组开启CARE Dose 4D扫描,电压100 kVp,参考电流150 mAs;C组CARE kV扫描,参考电压100 kV、参考电流150 mAs,其余条件保持不变。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主观评分等。结果:3组方案实际扫描管电流、管电压及辐射剂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ED减低约13.76%, C组ED减低26.61%;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基于离体头颅标本牙齿运用CARE kV 技术行CT扫描能降低扫描辐射剂量、保障图像质量,其准确性与不同个体间相同部位的研究报道一致。

    作者:曾宪春;王玉权;蒲伟;徐睿;王荣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中结果部分的对照条目

    为避免研究报告经常忽略重要的信息,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在“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中指出,鼓励特定的研究设计撰写时参考有关的报道指南,对于随机对照试验,作者应参考CONSORT声明。以下节选自2010 CONSORT声明中有关结果部分的报告规范,请广大作者注意对照检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年轻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新分子分型在年轻乳腺癌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9例发病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ER、PR、Her-2、Ki-67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结合复发、死亡等预后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59例患者中,分子亚型分布:Luminal A型79例;Luminal B(Her-2阴性型)84例;Luminal B(Her-2阳性型)45例;Her-2过表达型48例;三阴性型58例;45例无法准确分型。无疾病生存时间在不同分子分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00)。总生存时间在不同分子分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 <0.000)。按年龄≤35岁及>35岁分组,不同分子亚型间生存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00)。结论: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新的分子分型可以预测预后,包括无疾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

    作者:林慧;陈志明;林丹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测量外周静脉直径对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直径对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入组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测量组(测量组)和对照组。测量组采用超声法测量静脉直径,根据静脉直径选择匹配型号的留置针;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留置针,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结果:超声测量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发现超声测量组直径≥0.4 cm静脉组和直径<0.4 cm静脉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超声测量外周静脉直径,同时选择直径≥0.4 cm的外周静脉,能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在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急危重症患者中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朱艳;陆娟;吴曙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矫治前后面型侧貌变化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内收前牙,精细调整咬合为尖窝交错关系,覆覆盖正常。结果:治疗组矫治后面型侧貌由治疗前的突面型变为直面型,面下1/3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转。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通过打开咬合、内收直立前牙、调整磨牙咬合关系,治疗后髁突前移、后牙槽骨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基本好转。

    作者:徐婧;施亮;王晶晶;李蜀光;王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我管理体系对经皮肾穿刺钬激光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体系对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治疗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应用自我管理体系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率、疾病知晓率、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我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经皮肾穿刺钬激光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卫妮;赵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丁苯酞延缓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丁苯酞延缓梗阻性肾病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对照组(ACEI)及治疗组(NBP)。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给予贝那普利、丁苯酞灌胃。而假手术组、模型组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取梗阻侧肾组织做免疫组化染色以及western blot。结果:(1)Nrf-2在正常肾组织中仅散在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模型组术后第3、7、14天小鼠肾组织中Nrf-2表达均增加,治疗组小鼠肾组织Nrf-2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Nrf-2表达逐渐增强,至14 d时表达达到顶峰,呈时间依赖性。(2)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治疗组Nrf-2、γ-GCS明显升高、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05), Nrf-2、γ-GCS在第7、14天表达均强于贝那普利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rf-2与γ-GCS呈正相关(r =0.930);与Ⅰ型胶原蛋白呈负相关(r =-0.859)。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激活Nrf-2通路,上调γ-GCS的表达,缓解氧化应激对肾间质的损伤,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作者:曹义甫;王秀芬;牛丽娟;李文静;刘翠红;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气管食管双支架治疗合并气管狭窄的恶性食管气管瘘55例

    目的:探讨放置气管食管双支架治疗合并气管狭窄的恶性食管气管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5例合并气管狭窄的恶性食管气管瘘病例,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先放置气管支架解除气管狭窄并封堵瘘口,1周内再放置食管覆膜支架。结果:55例成功置入气管、食管支架,开通狭窄气管并封堵瘘口。根据造影、内镜下观察气喘及呛咳等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来判断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38例(69.1%),部分缓解15例(27.3%),无效2例(3.6%),总有效率为96.4%;气管支架置入后气促指数较前降低(3.6±0.5 vs.2.8±0.9,P <0.05);术后KPS评分高于术前(66.9±7.2 vs.41.1±11.9, P <0.01)。无严重并发症,短期未见大出血、瘘口扩大等。结论:放置气管食管双支架对合并气管狭窄的恶性食管气管瘘的近期疗效肯定,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李远鹏;柯明耀;吴雪梅;罗炳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