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药物促透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礼宁;郭杨;郑苏阳;周龙云;马勇

关键词:超声, 药物, 作用机制,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经皮给药系统, 给药方法, 注射给药, 治疗效果, 首过效应, 口服给药, 非侵入性, 促透方法, 膜吸收, 经皮肤, 应用, 物理, 肝脏, 促渗
摘要:超声药物促透(ultrasound-mediat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 UTDD ),又称超声促透、超声促渗,是利用超声促进药物经皮肤或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1]。其不仅能避免口服给药中肝脏的“首过效应”,与注射给药相比还具有非侵入性等优点。该方法作为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一种物理促透方法,因其具备良好的促透效果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超声促透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综合论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臂踝脉搏波波速进展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进展情况,选择其中6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32例。依据第3次健康体检时hs-CRP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比较两次baPWV的变化,对影响baPWV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次健康体检中,2型糖尿病患者hs-CRP <1 mg/L(n =166)、1 mg/L≤hs-CRP≤3 mg/L(n =172)、hs-CRP >3 mg/L(n =94)各组平均△baPWV 分别为86.14 cm/s,l23.63 cm/s,83.80 cm/s(P =0.855)(2)在校正影响△baPWV 后的多元线性分析中,hs-CRP 与 baPWV 进展无影响(P =0.979)。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hs-CRP 水平的升高与baPWV的进展无相关性,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baPWV进展无影响。

    作者:刘晖;安洁;刘妍;陈朔华;李春慧;赵华灵;宋路;吴寿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分子量玻尿酸对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分子量玻尿酸(HA)是否可以抑制膝骨关节炎(OA)滑膜细胞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木瓜酶诱导 OA 分离滑膜细胞,使用 IL-1进行炎性刺激(或不刺激),并用600~800 kDa分子量的HA进行干预,探讨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并观察应用CD44抗体阻滞后,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此外,应用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结果:HA降低了未刺激滑膜细胞中MMP-3、CX3CL1和CCL2的表达以及IL-1刺激滑膜细胞中TNF-α、MMP-3、CX3CL1和CCL2的表达。 CD44阻滞抑制了 HA下调这些因子的效应,HA可以促进滑膜细胞在炎症状态下凋亡。结论:HA可以抑制OA滑膜TNF-α、MMP-3、CX3CL1以及CCL2,具有潜在的抗炎效应,且能促进炎症状态下滑膜细胞的凋亡。这些效应可能通过HA与CD44交互作用而产生。

    作者:叶永亮;王广伟;霍力为;叶勇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严重高钾血症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81岁,因慢性肾脏病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2年(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于2012年7月因剧烈腰痛入我院骨科行针灸理疗。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2次/d 降压,血压波动于170~200/90~110 mmHg。因血压控制不佳,经我科会诊后加用培哚普利片4 mg,1次/d,同时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后血压波动于140~160/80~110 mmHg。发病当天即服用培哚普利第12天,表现为晨起恶心、呕吐,乏力,一直未进食,午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午后15:00左右出现头晕,胸闷,意识淡漠,后意识丧失,查血压:80/40 mmHg ,脉搏:40次/min 左右,呼吸:20次/min ,意识淡漠,反应迟钝,心音弱,心尖部可闻及大炮音,腱反射减弱。急检电解质:血清钾9.2 mmol/L,钠113 mmol/L,氯83 mmol/L ,肌酐871μmol/L ,尿素氮17.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7 mmol/L;心电图示:P 波低平,T 波高尖,窦性停搏,R-R 间距长达3.16 s,考虑为严重高钾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随时有心脏停搏的危险。立即予速尿40 mg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0 mL 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1 mg 兑入到5%葡萄糖250 mL 中以12~20μg/(kg·min)速度泵点,多巴胺注射液80 mg 兑入5%葡萄糖100 mL 中以3~8μg/(kg·min)的速度泵点。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约30 min,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率上升到80次/min ,律整,血压150/80 mmHg ,意识转清,逐渐降低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间羟胺的泵点速度并停用。此后停用培哚普利,于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未再发生高钾血症。

    作者:王银萍;王宏安;窦莉莉;刘洪凯;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测定72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外周血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以同期正常分娩的7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 FT3、FT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血清 TSH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有2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对照组中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P <0.05)。观察组血浆hs-CRP 和 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血浆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中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何飞;张杰;郭荣;梁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初治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 HSP90α浓度,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肺癌组血浆 HSP90α浓度[(190.338±105.861)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020±19.736) ng/mL,t =10.480,P <0.001];与 CEA、NSE、CYFRA21-1相比,HSP90α灵敏度更高,包括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内的五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HSP90α与STK1表达(χ2=3.914,P =0.048)、是否发生远处转移(χ2=4.656,P =0.031)有关。结论:HSP90α具有辅助诊断肺癌的作用,其联合肺癌三项及STK1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作者:江倩;金蒙蒙;黄锐;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种盖髓剂体内直接盖髓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观察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和氢氧化钙(CH)在体内前磨牙直接盖髓后的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30例志愿者因正畸需拔除的上颌前磨牙机械露髓后进行MTA直接盖髓,对侧同名牙采用CH直接盖髓作为对照,下颌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分为3组,分别在观察时点30、60、90 d拔除患牙,进行组织切片制作和HE染色,分析组织切片中牙髓细胞炎症以及硬组织修复情况,评价和比较随时间的变化牙髓组织的反应情况。结果:MTA诱导形成硬组织的能力要优于CH ,诱导形成的钙化桥更连续、致密,并且对牙髓炎症的控制要明显优于CH组(P <0.05)。结论: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诱导成骨性和控制炎症特点,是较理想的直接盖髓材料。

    作者:文静;洪席超;于世德;郜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康复花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花园的使用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16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安排到康复花园进行康复治疗训练,每天2次,每次60 min。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BI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 BBS、BI 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 评分均明显好转(P <0.01),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康复花园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志军;黄文柱;严文;梁维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目的:了解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转归情况。结果: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病因分析示胆道闭锁为42例,死亡19例,肝移植恢复良好4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8例,葛西手术后恢复良好 5例,失访6例;胆管发育不良2例均恢复良好;先天性胆管扩张2例均恢复良好。CMV感染29例均恢复良好。遗传代谢性疾病16例,其中Citrin 蛋白缺陷病13例,恢复良好10例,失访2例,死亡1例;酪氨酸血症3例,恢复良好1例,失访 1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1例。TPN相关性胆汁淤积4例均恢复良好。病因未明80例,恢复良好79例,失访1例。临床特点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常伴有粪便颜色改变、肝脾肿大等,常合并肺炎、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病因较多,早期诊治,预后更好。

    作者:周建利;周少明;程勇卫;朱忠生;蔡华波;代东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探讨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120例单支冠脉狭窄患者,依造影分为前降支组(A组)、回旋支组(B组)、右冠脉组(C 组),并分成轻、中、重度狭窄组;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D组);测量圆周应变(CS)、扭转峰值(Ptw)。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轻、中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均减低,组间变化有差异(P <0.05);A2、A3组间、B2、B3组间、C2、C3组间 CS 及 Ptw 变化有差异(P <0.05);A1、B1、C1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A2、B2、C2组间CS 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A3、B3、C3组间CS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结论:心肌应变及扭转峰值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单支冠脉狭窄程度。

    作者:王俊;卢环;叶军;宋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0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H 组)和对照组(C 组)(n =45)。全麻诱导前,H 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2 mg,C 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行PCIA,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注地佐辛0.1 mg/kg。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3 d(T4)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浓度;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补救用药情况。结果:与 C 组比较, H组术后血清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浓度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补救用药率均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氢吗啡酮2 mg 超前镇痛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王海涛;邵贵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SAP患者的资料,χ2检验比较各种因素SAP发生MDR菌感染差异,再选P <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结果:35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183例,分离出病原菌247株,其中MDR菌193株(78.1%),MDR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MDR感染与住ICU时间大于7 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 d 4个因素有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DR发生率较高,住ICU时间大于7 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 d是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MDR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温德良;李智博;温艺超;刘卫江;熊旭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治疗前采用细针穿刺的诊断措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措施,其中行细针穿刺技术的诊断措施,设为观察组;行超声诊断措施的则设为对照组。均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分析两种诊断措施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出62例为乳腺癌,22例为良性,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为71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8例。观察组诊断出69例乳腺癌,该69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另15例患者中 2例为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敏感性97.2%以及准确率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细针穿刺技术的检查手段可明显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田寅;胡少军;廉奇鑫;国玉芝;王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和MS-27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生长及DNMT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观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细胞 DNMT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生物学作用。方法:NSCLC 细胞分组治疗,CCK-8、MTT 检测表观药物对 NSCLC 细胞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NSCLC细胞DNMT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和MTT结果显示,表观治疗可抑制 NSCLC 细胞的增殖及生长;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5-氮杂-2′-脱氧胞苷和 MS-275的表观治疗可降低 DNMT1蛋白的表达。结论:5-氮杂-2′-脱氧胞苷和 MS-275的表观治疗能有效抑制 NSCLC 细胞中 DNMT1蛋白的表达,并且对NSCLC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刘邦卿;栾加强;孙晓林;白剑;宋剑非;杜振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持续高血糖,胰岛功能衰竭,出现胰岛素抵抗(IR),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微炎症状态以及高甲状旁腺素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减少氧化应激,有效清除炎性因子和中大分子毒性物质,减少胰岛素抵抗,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通量透析方式后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鑫;于泽莺;阿丽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Bougie弹性橡胶探条引导196例模拟困难气管插管

    弹性橡胶探条(gum elastic bougie, GEB )在声门暴露困难时易探查和通过声门,增加气管插管成功率[1]。本研究观察GEB在模拟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为临床解决困难插管提供参考。

    作者:吕瑞兆;严军;景桂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高迁移率蛋白1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脑梗死小鼠大脑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BMMNCs后植入模型;测定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测定梗死体积及相关蛋白表达量;观察HMGB1的迁移情况。结果:移植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较溶剂组减小;HMGB1表达高于溶剂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低于溶剂组;荧光显示小鼠HMGB1释放少于溶剂组。结论:移植BMMNCs抑制梗死小鼠神经元中HMGB1的释放。

    作者:崔晓冰;王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肝癌患者循环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应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循环DNA进行提取,筛选出高效且稳定的提取方法,为研究新的肝癌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0例肝癌患者血浆标本,分别应用经典的酚-氯仿分离法、磁珠法、离心柱法、煮沸高温裂解法以及经过改良后的离心柱法进行循环 DNA的提取,采用RT-PCR方法进行扩增,确认提取效果。结果:5种方法从30例血浆样本中提取循环 DNA 含量分别为(23.83±23.39)ng/mL、(32.91±27.42)ng/mL、(50.26±36.20)ng/mL、(38.62±31.73)ng/mL、(59.57±30.53)ng/mL,另外,5种方法的重复性(以CV 计)分别为9.2%、8.9%、6.5%、12.67%、5.9%。结论:改良后离心柱法对于肝癌患者血浆中的游离DNA提取效率较高,重复性较好,适用于肝癌循环DNA的提取以及后续实验研究。

    作者:冯玉莉;孙朝晖;李林海;杨永泉;唐荣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循环miRN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敏感性诊断指标,早期诊断率较低。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发现一类微小RNA(miRNA)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且其在血液循环中稳定表达,显示出特异的 miRNA 表达谱。从而使外周血中miRNA有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循环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筛查、预后监测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芳腾;欧阳喜;张官平;罗洪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脂代谢异常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重症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代谢与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重症COPD患者134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正常组(n =61)和低水平组(n =73)。观察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和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正常组存活率为90.16%(55/61),低水平组为73.97%(54/73),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 =0.017)。与正常组治疗后相比,低水平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状态、精神/宗教/信仰和总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COPD 患者血浆TC、TG和LDL-C水平与1年存活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血浆HDL-C 水平与1年存活率则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重症COPD 患者脂代谢异常与预后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应重视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脂代谢异常调控,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作者:梅松涛;甘辞海;李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下调肌浆网Ca2+-ATP酶促进人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目的:探讨肌浆网Ca2+-ATP酶(SERCA2)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cells,HASMCs)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 HASMCs 并饥饿5 d 后进行分组,分别从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actin、SERCA2及ERK通路蛋白的变化、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 刺激后可诱导 HASMCs 收缩蛋白表达减少、增殖能力增加,TSG 可显著抑制其作用(P <0.01);PDGF 显著抑制 SERCA2并促进磷酸化 ERK 的表达(P <0.01),U0126显著抑制了上述效应(P <0.01)。结论:PDGF可能通过调节肌浆网Ca2+-ATP酶及ERK通路蛋白的表达诱导HASMCs表型转化。

    作者:钟晓宏;程远雄;姚智慧;袁雅璐;曹静;赖文岩;蔡开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