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艳艳;夏彦东;周波;吴俊艳
1987年BIGGS等首次报道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横纹肌样瘤,RORKE 等于1996年将其正式命名为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在2000年 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与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同归为胚胎性肿瘤,WHO 分级为Ⅳ级[1]。该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占1%~3%,占3岁以下儿童脑肿瘤的6.7%[2]。该肿瘤预后极差,多数在1年内死亡,复发和转移是主要死因。为提高 AT/RT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例AT/RT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简历;宋来君;郭付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HPFH)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簇中DNA序列的碱基替换或缺失导致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持续增高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1]。 HPFH可分为缺失型HPFH和非缺失型HPFH(nd-HPFH)。 nd-HPFH是由于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所致[2]。正常成人体内血红蛋白主要是HbA,HbF含量小于总血红蛋白的1%[3]。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或缺失使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如,导致血红蛋白组分改变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临床表现从几乎无症状到严重贫血[4-5]。 nd-HPFH复合β地贫的HbF明显升高,高水平HbF可通过平衡珠蛋白链合成而改善贫血症状[6]。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是国内β地贫高发区,本文就nd-HPFH复合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表现作一综述,为β地贫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恒莹;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对EV71感染相关肺出血高危儿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39例和普通治疗组25例;观察两组患儿IVIG 治疗前后血免疫及细胞因子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前IVIG 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TH、B 细胞都高于对照组,IgA 低于对照组(P <0.05);(2)治疗后 IVIG 治疗组较治疗前 NK、IgG 升高,T 细胞、TH、B 细胞下降(P <0.05);(3)治疗前两治疗组IL-6、IL-10、INF-γ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IVIG 治疗组较治疗前IL-6、IFN-γ降低, IL-10升高(P <0.05)。普通组治疗后外周血IL-6、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 >0.05)。结论: EV71感染相关肺出血高危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及时应用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免疫紊乱,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鹏;宋春兰;成怡冰;崔亚杰;张晓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妊娠前半期(≤20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围产保健门诊建档的孕妇,测定甲状腺功能,依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标准判定甲功,分为甲功正常组和甲功异常组,甲功异常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追踪观察全部入组孕妇,24~28周行75 g OGTT,依国际糖尿病研究组(IADPSG)标准诊断GDM。χ2分析比较不同甲状腺功能组GDM的患病情况。结果:共收集孕妇1062例,甲功正常组857例,亚临床甲亢14例(1.32%),亚临床甲减164例(15.4%),低T4血症22例(2.07%),临床甲减5例(0.47%)。低T4血症组与甲功正常组相比 GDM 患病明显增高(54.5% vs 27.8%,P =0.006),余与正常甲功组相比GDM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前半期甲功异常与GDM发病相关,应重视妊娠期甲功异常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李利平;姜宏卫;付留俊;袁园;宋白利;秦贵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EB病毒抗原多肽gp125,并探讨其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因特网服务器预测EB病毒gp125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合成短肽,包被聚丙乙烯板,制备ELISA试剂,检测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群 gp125-IgA 抗体,对 B 细胞抗原表位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共合成6条短肽,其中2条特异性不高,其他短肽序列鼻咽癌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健康组(P <0.001)。结论:成功合成EB病毒BALF4基因短肽并筛选出特异性高、免疫原性强的表位,为表达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gp125蛋白作准备。
作者:黄建华;廖媛;陈江玲;胡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模型Th1/Th2的影响。方法:选用SD 大鼠为实验对象,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造成大鼠ARDS 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合方组)、加减陷胸桃承汤(桃承组)、参麦注射液(参麦组)预处理动物,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外周血白细胞、IFN-γ、IL-4、IFN-γ/IL-4和肺组织湿干比重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阳性对照组外周血WBC、PMN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 <0.05);经治疗后合方组WBC、PMN细胞数、肺组织湿干比重值、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与阳性对照组、桃承组、参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方组IFN-γ/IL-4值接近于阴性对照组,说明Th1向Th2漂移。结论: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可减少ARDS大鼠WBC、PMN细胞数,调节IL-4、IFN-γ水平,促使Th1/Th2转换,趋向平衡,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夏红梅;尹卫华;耿耘;马超英;徐荣;钱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I入选NSTE-ACS患者54例(NSTE-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4例(SA组),采用酶法测定入选患者血Hcy 水平。依据心电图中ST-T 发生改变的导联、超声心动图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复杂病变的部位综合确定罪犯血管病变。对所有病变进行IVUS 影像定量分析,测量计算小管腔处外弹力膜面积、小管腔面积、斑块截面积、斑块负荷及坏死核心面积百分比。然后将NSTE-ACS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罪犯病变VH-IVUS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SA 组相比,NSTE-ACS 组血Hcy 水平明显升高,hs-CRP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与SA 组比较,NSTE-ACS 组罪犯病变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3)NSTE-ACS组血Hcy水平与hs-CRP、斑块负荷、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429、0.501和0.762,均 P <0.01),与 HDL-C 呈负相关(r =-0.556,P <0.01);血 hs-CRP 水平与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501、0.462和0.683,均P <0.01)。结论: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斑块坏死核心成分比与SA组差异明显,其血Hcy 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且血Hcy、hs-CRP水平与罪犯病变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血Hcy 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斑块破裂风险的一项指标。
作者:薛国华;马惠芳;张守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脂代谢紊乱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实验分为GDM 组、正常妊娠组、正常未孕组,检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瘦素及胎盘瘦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GDM 组血清瘦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OMA-IR和胎盘瘦素含量高于 NGT 组,NGT 组血清瘦素、TC 和 HOMA-IR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血清瘦素分别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OMA-IR、TC和TG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93、0.688、0.722、0.492,P <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引起脂代谢紊乱,进而两者共同参与GDM的发病、母体血清瘦素水平有望成为GDM的观察指标。
作者:李静芳;付艳芹;张苏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与凋亡相关的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0、4、10、40 nmol/L)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Pro-caspase-3、Cleaved-PARP 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力,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递增,细胞的增殖活力降低(P <0.01);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处理细胞48 h 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1),Pro-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Cleaved-PARP 蛋白表达升高(P <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每高倍镜视野下,凋亡细胞数目呈上升趋势。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下调Pro-caspase-3、上调Cleaved-PARP蛋白的表达,诱导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且促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莹;魏会丽;孙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作为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能是遗传、环境、性激素、表观修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目前认为SLE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因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终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在此过程中,T细胞作为信号通路的上游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T细胞信号异常是基础;(2)信号上游的细胞因子虽变化很小,但通过级联扩增之后将发挥强大的生物学效应;(3)介导炎症的细胞如病理性 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等被异常趋化聚集,在炎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病理性 T 细胞(狼疮T 细胞,主要是Th17)的作用下,B 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快速分化成熟、过度活化介导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翟国丽;王兴强;徐红;徐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根据新发脑梗死的不同脑血管供血部位,进一步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探讨不同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确诊新发脑梗死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明确诊断新发脑梗死的不同部位,分为大脑前、大脑中、大脑后及椎基底动脉供血区,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198例患者的资料,用因子(即公因子,表示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筛选脑梗死不同供血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因子分析显示将大脑前动脉分为5个因子,关系为密切的是第1个因子即胆固醇。大脑中动脉分为6个因子,关系为密切的是第1个因子即高血压、收缩压。大脑后动脉分为5个因子,关系为密切的是第1个因子即冠心病、房颤。椎基底动脉分为6个因子,关系密切的是第1个因子即高血压、收缩压。结论:大脑前动脉与胆固醇更相关,大脑中动脉与高血压关系为密切,大脑后动脉与冠心病、房颤关系为密切,椎基底动脉与高血压关系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些因素可以预防相关脑梗死的风险,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秀明;明敬峰;王娜;张馨芝;张永进;王敏;蔡增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nemo 样激酶(NLK)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6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NLK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 NLK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 HCC 中NLK 蛋白的表达与HCC 的Edmondson-steiner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肿瘤结节数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LK蛋白与增殖指标 Ki-67呈正相关(P <0.01)。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 NLK 蛋白的 HCC 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均 P <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NLK 蛋白的高表达与 HCC 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 <0.001)。 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NLK 蛋白和 Ki-67、肿瘤 Edmondson-steiner 分级、转移、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可作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NLK 蛋白在HCC 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HCC 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提示NLK蛋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判断中可能发生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宏伟;李宗锋;张红娟;裴柳;刘洪伟;金亮;王东;李军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胸痛患者初次hs-cTnT水平≤14 ng/L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患者3096例,根据初次hs-cTnT水平、心电图将患者分为hs-cTnT≤14 ng/L且心电图提示无缺血表现组和hs-cTnT >14 ng/L组,计算30 d内两组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度及阴性预测值。结果:30 d 内hs-cTnT≤14 ng/L 组发生AMI 37例,绝对危险度为2.35(1.86~2.74),30 d 内有4例患者死亡,绝对危险度为0.29(0.12~0.53);初次 hs-cTnT水平≤14 ng/L 且心电图提示无缺血表现组发生 AMI 9例,绝对危险度为0.58(0.42~0.74),30 d 内无患者死亡。结论:胸痛患者初次hs-cTnT水平≤14 ng/L 且心电图提示无缺血表现可基本排除AMI,阴性预测值为99.6%,准确性高,动态监测5 h hs-cTnT≤14 ng/L直接排除AMI。
作者:郭英;黄华兰;朱帅;李贵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不同推量方式对根治性放疗后局灶残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残存患者接受伽玛刀推量治疗(49例)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推量治疗(53例),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结果:伽玛刀推量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是97.8%,90.0%,80.8%,3D-CRT 推量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是94.3%,76.1%,72.9%,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及1,3,5年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远期放射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治性放疗后病灶残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伽玛刀推量放疗在远期局控率方面优于3D-CRT推量,两者远期放疗反应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铭仪;陈冬平;李洲宇;余意;齐斌;尹文晶;何璐;刘锦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介入手术方式等的不同,对麻醉有特殊的要求。要求麻醉过程平稳,避免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动,这直接影响手术操作和治疗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加异丙酚联合喉罩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鞠衍馨;原金凤;邹凌燕;李集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将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4周,每周2次。干预结束后,均随访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后第1、4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负性情绪评分及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干预后1、4个月,试验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00、0.000),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 =0.032、0.037),干预后第4个月试验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促使患者做出行为改变,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作者:吴际军;张先庚;王红艳;梁小利;曹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疼痛个体差异很大,完善的镇痛对早期康复十分重要。关节腔内注射局麻药镇痛效果确切,但维持时间较短,目前多倾向联合用药[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局麻药合用于关节腔内的相关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其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徐凯;周永连;胡毅平;朱敏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来氟米特和氯吡格雷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原发IgA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第1组):缬沙坦;试验组:第2组:缬沙坦+氯吡格雷;第3组:缬沙坦+来氟米特;第4组:缬沙坦+氯吡格雷+来氟米特。随访48周,监测4组患者24 h尿蛋白下降幅度及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8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4 h 尿蛋白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自治疗的第8周开始出现组间统计学差异(P <0.05),48周随访结束时,第3、4组尿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61.48%和67.23%。随访结束时,第1组和第2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较入组时显著升高,同时,第1、2组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明显(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IgA肾病,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且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防治IgA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海剑;程根阳;肖静;刘栋;陶雅非;刘慧;赵占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及其癌旁组织中 Slug 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VENTANA 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107例 PTC 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Slug 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在 PTC 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TC 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 Slug 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4%(70/107)、14.0%(15/1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PTC 中Slug 蛋白的高表达与癌的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05)。结论:Slug 蛋白在 PTC 中高表达,并且与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推测其在判断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东;陈士超;焦德;洪虹;温文娟;闫金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泡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弥漫性肺泡出血的病例12例,分析临床特征。结果:12例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中,7例为男性,5例为女性。8例由ANCA相关性血管炎引起,1例为结缔组织病引起,1例为中毒引起,还有2例病因未明,考虑与药物使用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1例(91.67%)、咯血12例(100%)、贫血12例(100%)、气促10例(83.33%)。结论: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对于存在咯血、呼吸困难、贫血等表现时应考虑弥漫性肺泡出血,及时完善各项检查,早期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张钰珊;赵子文;梁志科;李裕军;钟维农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