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葡菌脂磷壁酸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任莉荣;王海;何晓清;宋慕国;陈学秋;徐永清

关键词: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 破骨细胞分化, 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LTA-sa)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浓度为200 ng/mL的LTA-sa作用于Raw264.7细胞,分别作用0、5、10、20、40、60 min及0、1、2、3 d后,用Western blot 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100、200及400 ng/mL的LTA-sa及磷酸盐缓冲液作用于Raw264.7细胞,于作用后1、2、3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α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Western blot显示,在LTA-sa的作用下,IκB-α在5、10 min时降低,而p-NFκB在10 min时表达明显增高;此外,NFATc1在LTA-sa作用后第2及第3天表达逐渐增高,上述结果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2)ELISA检测发现,IL-6在第2、3天表达增高,并随LTA-sa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结论:LTA-sa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及IL-6的分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患者血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患者血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20例(n =10),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0~68岁,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SO组)和七氟醚组(SEV组)。麻醉期间维持异氟醚或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5 MAC。术毕抽静脉血分离血清。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人肺腺癌A549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后,分别用对照组、异氟醚或七氟醚麻醉患者的血清孵育。采用Transwell法检测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ELISA检测A549细胞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C组和ISO组比较,SEV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MMP-2和MMP-9表达下调(P <0.05)。结论:七氟醚麻醉患者血清抑制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该效应可能与下调A549细胞MMP-2和MMP-9表达有关。

    作者:徐枫;黄琼;张涛;杨承祥;梁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鼻敏灵抑菌型鼻腔喷雾器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鼻敏灵抑菌型鼻腔喷雾器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敏灵抑菌型鼻腔喷雾器喷鼻,2喷/鼻孔,4次/d,分别记录治疗期间患儿鼻部症状评分、全身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用药情况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2、4、8及12周鼻部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同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儿治疗4、8及12周VAS评分、用药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用药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敏灵抑菌型鼻腔喷雾器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症状,减少鼻用激素的使用,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霞;王永霞;王宝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金葡菌脂磷壁酸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LTA-sa)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浓度为200 ng/mL的LTA-sa作用于Raw264.7细胞,分别作用0、5、10、20、40、60 min及0、1、2、3 d后,用Western blot 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100、200及400 ng/mL的LTA-sa及磷酸盐缓冲液作用于Raw264.7细胞,于作用后1、2、3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α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Western blot显示,在LTA-sa的作用下,IκB-α在5、10 min时降低,而p-NFκB在10 min时表达明显增高;此外,NFATc1在LTA-sa作用后第2及第3天表达逐渐增高,上述结果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2)ELISA检测发现,IL-6在第2、3天表达增高,并随LTA-sa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结论:LTA-sa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及IL-6的分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作者:任莉荣;王海;何晓清;宋慕国;陈学秋;徐永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伴有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存在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联合HD + HP组和常规HD组,随访观察12个月。分别行两组内部的纵向比较和两组间的横向比较,比较指标包括:血压、左心结构和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常规HD组患者的血压及反映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清炎性指标水平较前升高;HD + HP组患者的血压及反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改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减低(P <0.05);与常规HD组相比,联合HD + HP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 <0.05)。结论:HD联合HP与单纯HD相比,可改善有顽固性高血压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及左室结构和功能。

    作者:邹懿;王茜茜;程宗华;姚国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改良OCT检测法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目的:利用改良OCT检测法研究屈光参差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方法:随机选择未接受弱视治疗的4~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30例,取弱视眼为弱视组,非弱视眼为非弱视组;随机选取相同年龄50例正视儿童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将所得三组数据利用Littmann公式修正,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未校正和校正后三组间各部位RNFL厚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校正前颞侧、颞下、鼻侧、鼻下RNFL厚度与眼轴有显著相关(P <0.05),而校正后仅颞侧及鼻下RNFL厚度与眼轴有显著相关(P <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RNFL厚度并无显著变化,对RNFL厚度的研究需要消除眼轴长度形成的测量误差。

    作者:夏哲人;周襄沅;杜以霞;郑穗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双下肺隐球菌肺炎1例

    患者女,26岁,学生。因“咳嗽伴左侧胸痛10 d”,于2016年4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诉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左侧胸痛,未见发热、畏寒、寒战等不适。既往体健,有接触霉变粉尘史。查体:右下肺呼吸音偏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反复行痰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多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为阴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22×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50%。红细胞沉降率:35 mm/h。根据检查结果及外院胸部CT结果:双下肺斑片状实变,诊断考虑:细菌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及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后,疗效不佳。4月14日查胸部CT提示:双下肺胸膜下见多个大小不等高密度影,大者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大小约3.0 cm ×2.4 cm,边缘见较多毛刺影,与胸膜相连,周围见磨玻璃样晕征,其内见低密度空洞影及支气管充气征(图1A)。患者于4月16日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病理活检提示: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出血、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部分肺泡结构破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多个肉芽肿病灶,其中多个巨细胞浆内可见有空泡状孢子样物,抗酸(-),六胺银(+)、墨汁(-)、PAS(+),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图2:C1~2)。于4月22日停用原抗生素,改为氟康唑4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约20 d后患者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5月10日复查胸部CT,与4月14日胸部CT相比,病灶范围较前缩小(图1),之后改为氟康唑口服(400 mg/d)出院,疗程6~12个月。

    作者:颜建龙;蔡兴东;邵文明;谭国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25(OH)D水平与慢性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25(OH)D水平与慢性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测定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119例MHD患者血25(OH)D水平,根据25(OH)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 ≤15 ng/mL;不足组:15 ng/mL <25(OH)D ≤30 ng/mL;正常组:25(OH)D>30 ng/mL。比较3组患者炎症因子及营养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血25(OH)D水平3.4~45.3 ng/mL (27.5±14.8) ng/mL,维生素缺乏和不足的比例为88.2%。正常组与缺乏和不足组在年龄、炎症因子(IL-6、TNF-α、CRP)、营养指标(Alb、PA、SG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HD患者血25(OH)D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它可能通过抑制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黄兰;周瑾;王小丽;赵亚娟;胡桂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右美托咪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和手术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及应激激素的释放,引发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 )具有抑制交感和应激反应的作用,能减少应激性的高血糖。但DEX对CPB下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有无影响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DEX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蒋洪宇;于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经下睑缘切口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的疗效

    中面部年轻化一直是面部年轻化的重点和难点,操作简单、损伤小、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手术方式,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的追求目标。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笔者经下睑缘切口进行眼袋整形术的同时,在切口内双向悬吊颧脂肪垫,临床应用3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盛华;陈志鹏;丁祖烈;陈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S100B在癫痫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含量的表达,探讨其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中S100B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中癫痫组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2),外周血血清中癫痫组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8)。结论:癫痫患者脑内存在的动态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并导致癫痫脑损伤。早期检测S100B蛋白在血清和脑脊液中表达水平可作为反应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晶;殷亮;吕涌涛;冯肖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下调CD147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SW579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检测CD147 siRNA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检测CD147 siRNA处理后SW579细胞的CD147 mRNA和蛋白水平。利用CK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同时利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运动能力变化。并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运动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下调CD147可以明显抑制SW579细胞增殖,并且阻碍其运动。处理后细胞的MMP-2和MMP-9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一种运动相关蛋白WAVE2的表达随着CD147的下调而下降。结论:CD147下调可能通过抑制MMP-2、MMP-9和WAVE2表达导致SW579细胞运动能力下降。

    作者:王巍;邵跃;宋晓雯;赵成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对HUVE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EX)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PYM联合DEX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对照组和PYM、DEX、PYM联合DEX(A、B、C、D)组,分别作用HUVEC 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增殖-毒性8(CCK-8)检测各组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UVEC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PYM、DEX单独应用均对HUVEC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PYM单独作用比较,低浓度PYM联合DEX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浓度PYM联合DEX细胞凋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PYM单独作用比较,低浓度PYM联合DEX作用后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浓度PYM联合DEX caspase-3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PYM、DEX对HUVEC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与PYM单独作用相比,低浓度PYM联合DEX对HUVEC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PYM联合DEX对HUVEC细胞的抑制无明显差异,可能是低浓度PYM作用HUVEC后细胞以凋亡为主,高浓度PYM作用HUVEC后细胞以坏死为主。

    作者:佟笑;黄益灯;夏思文;康宗辉;卓阳;胡献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icroRN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微小 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进而负性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参与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且在DN患者血清及肾脏组织中发现miRNA表达异常,由此推测miRNA与DN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iRNA将可能成为早期DN诊断的标志物,并可能为DN的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肖艳华;何笑云;周素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24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病程≥3个月、年龄≥45岁、肺结核病灶累及肺野数≥3个、有肺结核空洞、吸烟指数≥400年支、并发支气管扩张、并发支气管结核、并发肺真菌感染、并发糖尿病、并发肝病、治疗情况等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肺结核病灶累及肺野数≥3个(OR=2.447,P=0.015)、有肺结核空洞(OR=2.486, P =0.004)、并发支气管结核(OR =3.192,P =0.002)、并发肺真菌感染(OR =3.896,P =0.005)、并发肝病(OR=3.101,P=0.006)等5项指标进入方程模式。结论: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受多因素影响,肺结核病灶累及肺野数≥3个、有肺结核空洞、并发支气管结核、并发肺真菌感染、并发肝病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邬丽娟;刘志辉;苏铎华;李天义;汤春梅;梁国添;张言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应用开端同轴线仪器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评估肿瘤浸润深度

    目的:验证开端同轴线仪器在射频下鉴别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组织、评估结直肠癌浸润肠壁深度的可行性。方法: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室的98例手术切除的新鲜离体结肠/直肠癌标本来,应用开端同轴线仪器在50~500 MHz频率段分别检测标本的肿瘤浆膜面、肿瘤黏膜面以及手术切缘黏膜面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标本在手术结束后送至病理科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肿瘤黏膜面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均比正常黏膜面高(P <0.01),对于肿瘤已经侵犯或突破浆膜层(≥T3期)的结直肠癌组织,其浆膜面和黏膜面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均比未侵犯浆膜层(<T3期)的结直肠癌组织高,两者的差异共同在213 MHz和426 MHz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开端同轴线仪器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鉴别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同时可以评估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

    作者:王卫卫;蔡寨;韩帅;林世明;陈妙良;厉周;段松;辛学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热量限制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热量限制是限制热量的摄入,使机体能量的摄入量小于消耗量,但不造成营养不良,从而达到减重目的一种饮食方式[1]。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有文献报道热量限制(限食)可以延长生物寿命[2],并认为其是唯一可以延长寿命的非基因模式,主要通过延缓生理上的衰老,降低与衰老有关的慢性病发病率而发挥作用。近年更多的证据发现,尽管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但限食对灵长类动物的寿命也有延长作用。随着限食作为一种抗衰老的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明确限食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其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因为生殖功能的异常往往不会在短期内即显现出来。然而,限食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的结论尚不统一,机制更是知之甚少。以往基于啮齿类动物的试验显示,无论长期或是短期的限食都会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而在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中,长期限食对性激素水平并没有明显影响[3]。也已证实,不同程度的限食、不同限食时间以及针对人群不同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轻度限食对生殖轴没有影响,重度限食和禁食会抑制生殖功能。在正常体重人群中,中重度限食会抑制性腺轴,但对肥胖或超重患者而言,限食可以改善其体重和生殖功能。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限食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以助实施限食治疗前合理选择方案和适应证人群,避免限食的不良反应。

    作者:赵一璟;陈国芳;刘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抗风湿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循证药学评价

    风湿病是一组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等结缔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治疗是风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抗风湿药物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肾脏损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甚至导致抗风湿治疗失败。如何合理使用抗风湿药物,是风湿性疾病治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 pharmacy)是指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文献),评估其在制订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

    作者:秦娜;魏立伟;刘晓红;张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临时导管对血管的继发改变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不同时间点的继发改变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留置导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置管部位血管改变情况。结果: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占89.36%,其中内径狭窄占38.10%,附壁血栓占73.81%,内膜增厚占47.00%,且三种改变可复合存在。与置管前比较,留置导管2周组内径狭窄、附壁血栓与内膜增厚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3周组、4周组,内径狭窄、附壁血栓与内膜增厚发生率均高于置管前(P<0.05);留置导管时间大于3周组与小于3周组比较,附壁血栓发生率增高(P<0.05),内径狭窄、内膜增厚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时间大于4周组与小于4周组血管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形成、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临时导管3周后是穿刺部位血管继发改变发生的高危时间。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