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改良性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镇静和肌肉完全松弛状态下应用多参数监测技术进行电休克治疗.临床上常用依托咪酯、琥珀胆碱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但其安全有效剂量尚无规范的用药指南.本实验使用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进行麻醉诱导,探求依托咪酯在MECT中理想有效的安全剂量.
作者:欧益金;张春平;邓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为注意功能重要组分之一的警觉,是维持认知功能的基础.自1990年Posner首次提出注意网络由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3个功能子网络组成以来,注意网络的研究已逐渐深入至其子网络.根据目标刺激出现前有无暗示信号的提示,警觉可以细分为位相性警觉(phasic alertness)和固有警觉(intrinsic alertness)[1].前者是短暂提高的准备就绪的能力,而后者是一般的觉醒状态.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EX)1 μg/kg,15 min注射完;C组泵注生理盐水.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持续泵注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1)、手术结束(T2)、气管导管拔管(T3)及气管导管拔管后30 min (T4) MAP、HR.并留T1~T4时静脉血,检测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T2、T3、T4时D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RA、ANG-Ⅱ和ALD降低(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能减轻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应激反应,抑制RAAS过度分泌,有利于循环系统的稳定.
作者:何绮霞;卢燕;顾晓霞;张良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寡转移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NSCLC肺寡转移病例共21例,分两组,A组为手术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55岁;B组为化疗组,共10例,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以及A组患者中原发灶TNM、pN分期、转移模式、结节数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两组MST分别为37个月和11.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8.2%和9.1%(P<0.05);A组中单发、异时性转移、原发灶为pN0、Ⅰ和Ⅱ期的患者总生存期高于多发、同时性转移、原发灶为pN1-2、Ⅲ和Ⅳ期者(P<0.05).结论:局部手术治疗能明显延长NSCLC肺寡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作者:何锦园;李昀;刘立宝;黄邵洪;张军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探讨适用于PCOS中医分型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将553例PCOS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A组192例(脾虚痰湿型),B组140例(痰瘀互结型),C组154例(肾虚肝都型),D组67例(肾虚血瘀型).再根据是否有痰湿表现将553例患者分为痰湿型332例(痰湿组)和非痰湿型221例(非痰湿组).分别采集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pR)及腰身比(WHtR).结果:(1)BMI:痰湿组高于非痰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BMI(25.92±4.60)高.(2)WC及HC:痰湿组高于非痰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WC值(85.99±11.64)高,B组HC值(101.02±10.30)高.(3)WHpR:A组(0.87±0.82)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WHtR: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WC、HC及WHpR可作为PCOS中医分型的参考依据,同时BMI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防治痰湿型PCOS的首要人体测量学指标.
作者:乔世聪;侯丽辉;王鑫;孙淼;李妍;徐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72岁,主因“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1个月余”于2013年9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出现会阴部隐痛,夜间及久坐、站立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双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及腹泻、黑便.患者同时逐渐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尿线细、尿滴沥,伴尿频、尿急,排尿间隔约30 min,夜尿约5~7次/晚.无肉眼血尿,无血精、逆行射精.有乏力症状,无腰痛、发热、盗汗、消瘦症状.
作者:彭伟彬;王志勇;李俊鹏;于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浓度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检查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6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合格者72例为对照组B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并对比三组患者血清中RF与抗-CCP抗体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RF含量[(57.69±22.13)U/mL]、血清RF阳性率(82.7%)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而对照A组和对照B纽的血清FR含量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抗-CCP抗体浓度[(21.89±10.67)RU/mL]、阳性率(66.39%)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基层医疗条件较差的环境下,血清中RF和抗-CCP抗体浓度测定可用于RA疾病的临床诊断,如将RF与抗-CCR抗体指标联合检测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张杨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ED患者随机分为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研究组(n=45)和十一酸睾酮胶丸组(n=41),6个月后比较组内和组间治疗前后ⅡEF-5评分、性激素(TT、TSI、FT、E2、E2/TT、SHBG)、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对血尿常规、PSA、IPPS、肝肾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十一酸睾酮组ⅡEF-5评分、TF、FT、TSI、SHBG、HDL、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G、LDL、FBG、FIns、HOMA-IR、E2、E2/TT不同程度降低(P< 0.001或P<0.0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十一酸睾酮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合并ED能明显改善患者雄激素水平,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治疗的副作用,为MS伴ED患者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王平;曾祥文;张蜀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西藏小型猪睾丸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18头成年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对照组1组.实验组分别接受2、5、8、11、14 Gy全身X线照射.照射72 h后观察血清睾酮、精子畸形率、生殖细胞DNA损伤、睾丸组织学变化.结果:血清睾酮5、8、11、14G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5Gy起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血清睾酮浓度降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精子畸形率2、5 Gy组别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明显增高(P<0.01),8、11、14 Gy组别,管腔内已无成熟精子;尾部DNA百分率和尾距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睾丸病理形态显示随剂量增加,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精细胞剥离脱落,空洞形成,管腔已无成熟精子.结论:X射线辐射后可引起雄性西藏小型猪生殖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5 Gy是对睾丸组织生理损伤的关键点.生殖细胞DNA损伤率可作为一种剂量估算的指标.
作者:王玉珏;岳敏;林继红;田雨光;郭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照组(H2组)、内毒素损伤组(LPS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组(LPS+H2组),1或2h后检测肺湿干重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的湿干重比显著增加(P<0.01),TNF-α mRNA表达量持续增加(P< 0.01),IL-10mRNA表达量在2h时才增加(P<0.05).与LPS组同一时间相比,LPS+H2组湿干重比降低(P<0.05),TNF-α mRNA表达量先降低(P<0.01),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诱导的ALI早期,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早期表达,从而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作者:毛蕾蕾;罗燮;罗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某院2013年第4季度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暴发感染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CARB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抗菌药物累计敏感性及使用情况分析.结果:CRAB感染患者存在高龄、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入住ICU以及多重感染等多种高危因素.33.33%的工作人员手卫生超标.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发现CRAB前患者100%用过广谱抗菌药物,70%用量不足;发现CRAB后主要治疗用药100.00%用量不足.结论:CARB感染暴发可能原因:(1)患者存在多种高危因素;(2)CRAB可能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3)广谱抗菌药物用量不足,可能诱导CRAB.
作者:谢奕丹;杨秀琼;游海敏;吴雪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为722例纵隔和胸壁肿物、手汗症、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电视纵隔镜治疗性手术,其中胸壁和纵隔肿物9例,恶性胸腔积液56例,手汗症657例.结果:9例纵隔和胸壁肿物患者,病理检查示胸腺囊肿2例,纵隔脂肪瘤2例,后纵隔神经鞘瘤5例,肿物直径均<3cm,均完整切除.5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中均获得病理确诊,其中肺腺癌25例,肺鳞癌23例,肺小细胞癌2例,肺腺鳞癌3例,乳腺癌转移1例,卵巢癌转移2例,术中行胸膜固定术,术后1个月复查,胸腔积液均无复发.657例手汗症患者,行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后代偿性多汗63例,少量气胸合并轻度皮下气肿122例,胸腔积液23例,其中双侧胸腔积液11例,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伤口感染12例,全组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是一种更加微创、简便、美观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胜利;王晋;杨劼;古卫权;叶俊;朱乐伟;王飞;罗灵均;刘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经的监护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护技术及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有了很多新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床旁监测既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又可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带来不便.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常用床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龙;胡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按分型标准进行TOAST分型及MRI分型,比较不同亚型间入院时和发病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及好转率.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因素后,TOAST分型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显著相关(wals=39.402,P<0.001),但加入MRI分型调整后,TOAST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消失(wals=8.124,P=0.087),而MRI分型与预后显著相关(wals=56.487,P<0.001).结论:TOAST分型及MRI分型对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MRI分型的预测作用优于TOAST分型,且两种分型联合使用并不提高预测效果.
作者:张江;麻春玲;王大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个月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48 h血糖>16.7 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组)和甘珀酸治疗组(G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月龄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G组于注射STZ后28 d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滞剂甘珀酸25 μg,1次/d,连续7d;而D组大鼠则鞘内注射相同容量的甘珀酸溶剂.分别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7、14、21、28、35 d时(T2~ T6)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于T6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组织检测Cx4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组、G组T4~T6时PWT降低(P<0.05),T6时脊髓Cx43的表达增加(P<0.05);与D组比较,G组T1~T5时PWT无显著变化(P>0.05),T6时PWT升高(P<0.05),脊髓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可能参与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作者:赵伟成;李晓芸;张文璇;廖美娟;杨承祥;罗刚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入住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ICU科9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MEWS及APACHEⅡ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对住院病死率的预测效力,通过Spearman检验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分别与ICU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MEWS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rp=0.266,P=0.008),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有预测价值(95%CI:0.656 ~ 0.875,P=0.000),而MEWS则对患者住院死亡预测不足(95%CI:0.497 ~ 0.787,P=0.061).存活者的ICU住院时间与APACHEⅡ评分(rp=0.273,P=0.014)及MEWS评分(rp=0.383,P=0.000)都具有相关性.结论:MEWS尚不足以作为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的预测工具.
作者:杨时鸿;郑杰超;仉玮;杨瑞玲;庞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1966年1月至2014年)和CNKI中文数据库(1976年8月至2014年),收集符合条件的国内外关于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ALI/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7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2.15,P=0.03);亚组分析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的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WMD=9.91,P< 0.000 01);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降低ALI/ARDS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ALI/ARDS患者危重程度及氧合情况,并能降低其7d病死率,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作者:王春亚;吴媛媛;王国恩;韩锋;吴媛;李满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 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111例孕妇中B基因型占54.1%(60/111),其余51例(45.9%)为C基因型.基因亚型中除B2、C1和C2外还存在C5和B4两种基因亚型.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分析发现,该区段多个位点的变异均有发生,以A1762T/G1764A变异发生率高.ALT大于正常上限者该区变异总体发生率高于ALT小于正常上限者,且A1846T和G1896A变异与HBeAg阴性HBV感染相关.结论:感染HBV的孕妇其前C/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不同程度变异,且这些变异与HBeAg的水平及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作者:肖蕾;刘惠媛;杨湛;李晶;应若素;张复春;肖服兴;许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和总体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187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手术组95例,开放手术组92例,比较两组手术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总生存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微创手术组术后第1、2天疼痛明显减轻(POD1:3.1±0.8 vs 3.9±0.9,P=0.03;POD2:2.7±0.6vs 3.5±0.5,P=0.018),术后3d胸管引流总量减少(410±160vs 710±208,P=0.01)、胸管留置时间缩短(5.2±1.5 vs 7.5±1.0,P=0.02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减少(22.5%vs 51%,P=0.01).随访6~ 48个月,微创手术组总生存率略优于开放手术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0%vs 75.6%,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前者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达到同样淋巴结清扫效果,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获益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忠民;蓝斌;杨彦龙;李锐雄;王沐廷;朱天翔;陈恕;马陈声;邱旭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期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抑制作用.方法:10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实验组1(D1组)和实验组2(D2组)在麻醉诱导期分别接受生理盐水、0.25 μg/kg右美托咪定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输注完毕后3组患者均给予0.3 μg/kg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记录注射芬太尼后1 min内呛咳的发生情况和强度;记录各组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到气管插管后1 min期间的BP和HR.结果:3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27.0%、8.3%和6.2%.与对照组相比,D1组和D2组的呛咳总发生率和中、重度呛咳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D1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 0.05),但D2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对照纽增多(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使气管插管更平稳.
作者:吴启胜;杨开花;黄品婕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