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目的:观察单通道经椎间孔途径(TESSY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诊治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ESSYS技术诊治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术前、术后即刻及1、3个月采用数字评分(NRS)评价腰腿痛,评估术前、术后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末次ODI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MacNab优良率为88.89%(16/18)。1例术后右骶尾部出现疼痛,局部封闭后缓解;1例术后下肢疼痛无改善且肌力减退,1周后行开放手术。结论:TESSYS技术可有效诊治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丁文;陈伟才;魏强强;程细高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其对α2、α1受体的选择性为1620∶1。右美托咪定激动中枢和外周α2-受体,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降低交感活性等作用,无明显呼吸抑制。这些优越的药理作用使右美托咪定于1999年获准用于 ICU 患者的镇静,2009年被批准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镇静。近几年来,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临床麻醉辅助用药已在国内外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对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应用中的优势作一综述,便于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娟(综述);郑丽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男,49岁,2011年11月因“上呼吸道感染”查血常规白细胞(WBC)54.9×109/L,淋巴细胞(L)80%,血红蛋白(Hb)148 g/L,血小板(PLT)79×109/L ,遂至天津血液病医院就诊。体检:浅表淋巴结、肝脾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WBC 83.58×109/L,L 92.4%, Hb、PLT正常;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正常。骨髓细胞学:增生活跃+,粒、红系明显减低,淋巴细胞显著增高,成熟小淋巴细胞占81.5%; FISH:P53基因(17P13)缺失;骨髓病理:骨髓增生较活跃:造血面积占80%,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75.42%,其中91.5%表达CD19、CD5、CD23、CD25,弱表达Kappa、CD20、CD10,阴性表达 FMC7、CD22、Lambda、sIgM、CD38、ZAP70。 CT 示:颈部、胸部、腹部未见淋巴结肿大及骨质破坏,综合诊断为 CLL (RaiⅠ期,高危)。于2011年11月24日至12月6日给予标准剂量 R-HyperCVAD 化疗,2011年12月23-28日及2012年2月3-8日给予美罗华+甲强龙治疗,完成上述3个疗程后达血液学缓解。其后患者不再接受治疗。2014年3月因“腰痛”查 WBC 86×109/L,1周后查 WBC达239×109/L,出现呼吸衰竭。至北京某医院就诊,给予 FC 方案+甲强龙处理,后WBC 177×109/L,呼吸困难略减轻出院,出院后服用苯丁酸氮芥12 mg/d (共6 d),停药当天因腰背痛于3月17日至我院就诊,辅助检查:WBC 119.10×109/L,L 90.0%,Hb 92 g/L,PLT 80×109/L;总钙3.33 mmol/L;尿素24.17 mmol/L,肌酐312.9μmol/L;CT 示:肺部感染、胸廓骨质多发溶骨性、成骨性骨质破坏并骨折,右枕骨、中轴骨、骨盆组成骨多发骨质破坏,经水化碱化利尿、唑来膦酸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肾功能、血钙恢复正常,白细胞进行性下降,骨痛好转。4月19日血常规:WBC 26.73×109/L,L 96.9%,Hb 67g/L,PLT 28×109/L;骨髓细胞学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增生低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成熟淋巴细胞占96%,未见巨核细胞;PTH 110.10 pg/mL (我院正常值15~65 pg/mL),钙1.95 mmol/L。此患者停化疗后处于疾病未控制、正常造血衰竭期,中性粒细胞始终<0.2×109/L,PLT<10×109/L,虽经积极救治,于停化疗67 d 后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呼吸衰竭。
作者:胡婷;余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23例纤维腺瘤患者的综合超声表现,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形态为分叶状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15%(43/65)和33.33%(41/123);囊性变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9.23%(19/65)和3.25%(4/123);高回声分隔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2.31%(21/65)和9.76%(12/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边界、纵横比、钙化灶、后方回声、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Ⅲ级血流信号在PTB和BF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5.38%(23/65)和7.32%(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超声表现上存在差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邓远琼;李宏翔;王海飞;刘贞;汤兵辉;斯轶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 IABP 15例,以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伟;李树松;樊志勇;罗又桥;曹辉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SP)的执行功能及 Go/Nogo 范式事件相关电位 P300(ERP-P300)的特性,为SP执行功能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方法:对58例SP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和 Go/Nogo 范式 ERP-P300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 组 WCST 成绩差,ERP 在 Go-P3和 Nogo-N2、P3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任务N1及Go 任务N2两组无差异;且Go-P3和Nogo-N2、P3波幅、潜伏期与WCS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 <0.05)。结论:SP患者有注意、认知转换和反应抑制等执行功能下降,仅能对任务早期进行正常加工,Go/Nogo 范式ERP-P300可能为客观反映SP执行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
作者:杜好瑞;穆俊林;李六一;郑华;桑德恩;张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64例,治疗组(n =32)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n =32)予非甾体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共观察24周,以疾病活动性指标BASDAI、CRP和ES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组活动性指标在治疗第4~20周较治疗前下降(P <0.05),在第20~24周有上升趋势,逐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在治疗0~16周观察期间,治疗组活动性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下,对照组高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有助于较长时间控制疾病活动,减少疾病复发,药物安全性良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桂英;曾华;冯修高;徐向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颅内血流的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7例,均经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采用TCD检测术前术后颅内血管血流、侧支开放情况及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PSV、PI及CVR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开放侧支循环关闭,颈动脉重度狭窄的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开放B 型(不完全开放)患者的患侧大脑中动脉PSV、RI、CVR 改善明显高于A 型(完全开放)(P <0.05)。结论:应用TCD可以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颅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戴旭辉;梅芳;余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硬度分级法和弹性应变率比值对腮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腮腺肿块患者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行实时超声弹性检查,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进行评价,并用超声诊断仪自带的测量软件测出各个肿块的应变率比值,根据约登指数高的临界点确定应变率比值的诊断界点,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弹性分级法诊断腮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9%,准确性为87.7%;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率比值诊断腮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5.9%,准确性为94.4%。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腮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袁惠;牛锦东;陈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持续增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4]。虽然支气管哮喘及 COPD 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区分、鉴别两者,有时很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尤为困难。近年来,在老年患者中存在着支气管哮喘与COPD 并存的情况,即支气管哮喘-COPD 重叠综合征(ACOS)。从临床角度看,该综合征由伴有气道可逆症状日益明显的COPD患者及(或)伴有不完全气流受限的哮喘患者构成[5-6]。在老年人中,约13%~20%的COPD 患者存在ACOS。该类患者较独立的COPD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进展更快,急性发作更频繁,并发症显著增加,生存质量更差,医疗费用更高。
作者:郭巍;张继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等离子射频修复膝骨关节炎软骨和交叉韧带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软骨和交叉韧带退变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行关节镜等离子射频修复软骨和交叉韧带术,对照组行关节镜清理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个月、12个月Lysholm评分及术后12个月减术后2个月的Lysholm评分差值。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短(P=0.017),出血少(P=0.003);两组术后2个月的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29);治疗组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21),术后12个月减术后2个月 Lysholm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26)。结论:伴软骨和交叉韧带退变的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等离子射频修复软骨和交叉韧带损伤小,远期疗效好。
作者:吴淮;严萍;刘文刚;赵传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B型脑利钠肽(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5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40例,非冠心病40例。对比各组 BNP 及心肌酶谱水平, BNP及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病变冠脉血管中的水平及其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并研究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MI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非冠心病组,UA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SAP组及非冠心病组,而SAP 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中,重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病变者及轻度病变者,而中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BNP及心肌酶谱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96例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因并发症死亡患者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高于桥血管通畅者,但与桥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NP联合心肌酶谱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指示价值,但对冠脉搭桥术后的疗效无明显的预测作用,仍需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定。
作者:邱宗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足踝关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DECT对早期痛风的预警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疼痛,并之后确诊为痛风的患者78例。分别对同一患者在发作期及缓解期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0.75 mm)重组,将原始数据输入Dual-Energy GOUT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同一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情况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所选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同一患者在发作期及缓解期双足踝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位置与数目上均无较大差异。结论:DECT能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对早期、无创性诊断痛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金玲;高立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防治。方法:将术中评估有术后发生肠梗阻高危因素的患者纳入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至进食后停用;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和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至肠功能恢复;比较两组病例术后2周内肠梗阻发生率以及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发生术后早期肠梗阻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有效率(治愈+好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腹痛消失时间外,两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24 h 胃肠减压量、开始进全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术后有发生肠梗阻高危因素的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能减少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可明显改善肠梗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作者:庄彦章;黄两喜;黄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过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妊娠时,其致死率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极高。但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 SLE 顺利妊娠已十分常见。当 SLE 于妊娠过程中出现疾病活动,医生通常建议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当妊娠事件发生在稳定期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还未曾有报道。本文将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稳定期 SLE 患者产后结局的影响。
作者:徐源;张伶姝;刘玢含;赵毅;刘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对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常规采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靠,临床应用广泛[1],然而对于合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后把持力不够,容易出现拔钉、滑脱椎体复位失败等情况。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全方位松解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昌志;李贵谦;李浩曦;林舟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初级创伤救治(PTC)是国际创伤救治委员会推行的一套创伤管理措施,旨在培训临床医师规范、快速、实用地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救治,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1]。我院作为广西PTC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该项目培训[2],并于2011年开始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 PTC 项目培训。通过对PTC培训前后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总结PTC 体系在临床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优缺点,以进一步完善急诊急救体系、规范院前创伤救治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初级创伤救治技能以及急救成功率。
作者:苌海华;李超乾;王威;廖园莉;黄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先探索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IL-16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 Meta 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 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共有6篇文献纳入本研究(肿瘤例数1678;对照例数2417),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IL-16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rs11556218(G vs. T:OR =1.41,95%CI 1.13~1.77;GG vs. TT:OR =1.21,95%CI 0.89~1.64;GT vs. TT:OR =1.65,95%CI 1.42~1.91;GG/GT vs. TT:OR =1.60,95%CI 1.39~1.85;GG vs. TT/TG:OR =0.93,95%CI 0.70~1.24);rs4072111(T vs. C:OR =1.00,95%CI 0.88~1.13;TT vs. CC:OR =1.04,95%CI 0.72~1.49;CT vs. CC:OR =0.97,95%CI 0.84~1.13;TT/TC vs. CC:OR =0.98,95%CI 0.85~1.14;TT vs. CC/CT:OR =1.06,95%CI 0.74~1.51);rs4778889(C vs. T:OR =1.04,95%CI 0.80~1.35;CC vs. TT:OR =0.77,95%CI 0.49~1.22;CT vs. TT:OR =0.95,95%CI 0.77~1.18;CC/CT vs. TT:OR =0.93,95%CI 0.75~1.16;CC vs. CT/TT:OR =0.75,95%CI 0.55~1.02)。通过肿瘤类型的分层分析,在 IL-16 rs11556218基因多态性中与TT相比较,GT或GG/GT能增加鼻咽癌(OR =1.74,95%CI 1.28~2.37;OR =1.73,95%CI 1.28~2.34)和结直肠癌(OR =1.86,95%CI 1.49~2.32;OR =1.76,95%CI 1.41~2.18)的风险。结论:IL-16 rs11556218基因多态性中GT或GG/GT基因型可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作者:王轩;王欣;孙静峰;夏兵祥;袁振华;郑苏文;张业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光学相干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OCT )是继X 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 IVUS)诊断技术之后又一新型医学技术。其分辨率为10μm ,较IVUS分辨率提高20倍,能对机体活体表面下深2~3 mm 的组织微观结构实行三维成像。 OCT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形态及其不同发展阶段,对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治疗方法对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OCT广泛用于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明确支架内膜覆盖率和支撑杆贴壁情况。且此种技术重复性好,多次测量数值稳定,故近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1]。本文拟对近年OCT在心血管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简要回顾。
作者:刘美慧;吴延庆;徐劲松;龚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for hemorrhoid, RPH)治疗妊娠合并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妊娠合并痔疮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痊愈时间、一般并发症、产科并发症、有效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痊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1);但两组在一般并发症、产科并发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母婴均平安。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妊娠合并痔疮无需麻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可成为妊娠期痔疮患者保守治疗之外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明康;刘婷婷;章庆华;高华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