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都;张永根;漆柳;叶金理;罗翠竹;郑志刚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G1790A与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高原地区100例CMS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人群在HIF-1α基因C 1772T、G1790A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其与CMS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HIF-1α基因C1772T、G1790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HIF-1α基因C1772T位点检出CC、CT两种基因型,未见TT基因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IF-1α基因G1790A位点检出GG、GA两种基因型,未见AA基因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单核苷酸多态性C 1772T、G1790A可能与CMS无关.
作者:熊辉霞;李占全;崔森;冀林华;李玉丽;李学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病例1:女,31岁,因“月经量增多、淋漓不净5个月”于2013年12月17日行“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史.术后3个月一直有阴道排液,呈黄色,无发热及腹痛.2014年3月27日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内较多块状灰白色组织物,宫腔各壁呈白色般痕样改变,清出坏死组织约5 g(图1、2).随访术后10 d阴道排液干净.
作者:孙小丽;赵春梅;刘婷艳;罗喜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者女,24岁,因头昏、头痛半年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体:血压:左上肢180/110 mmHg,右上肢200/110 mmHg、左下肢210/100 mmHg、右下肢200/120mmHg心界不大,未闻及杂音.腹部及双侧肾动脉听诊区未闻及血管杂音.
作者:舒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90例,根据肺动脉平均压(PAMP)将其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组1)、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组2)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组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d两因子的含量.结果:组1术前与术后两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2术后24 h两因子水平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组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3术后24h时两因子水平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组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TGF-β1水平与PAMP呈正相关(r=0.798,r=0.812,均P<0.05).结论:VEGF及TGF-β1水平与肺动脉压力有相关性,其对评价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及手术后是否残存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英;李军朋;张会军;王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5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Ⅰ期,21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Ⅱ期,4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Ⅲa期.肾小球滤过率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呈负相关,而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LDL、TC、空腹C肽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糖化血红蛋白>9.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应即进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治疗.
作者:陈亚宁;姚合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思然联合潇莱威与单用思然比较预防LASIK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48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思然和潇莱威,对照组用思然.比较两组SPEED评分,干眼症状及干眼之间的差异,t检验、x2检验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二者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1周后干眼减少,在1周、1个月、3个月SPEED评分分别为6.59±3.28比5.50±2.83(P=0.048)、3.92±1.77比3.05±1.62 (P=0.036)、2.13±1.54比1.65±0.98 (P=0.046);干眼诊断的比例分别为15.0%比14.2%(P=0.796)、13.3%比7.5%(P=0.039)、10.4%%比5.4%(P=0.042)、6.3%比2.5%(P=0.045).结论:思然和潇莱威联合应用与单用思然比较预防减少与LASIK手术相关的不适干眼症状可能更有效.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是一个有着包括酗酒、糖皮质激素和麻醉药物的广泛使用、外伤以及特发性原因等在内并且其发病率不断提高的疾病[1-2].前述病因导致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血液循环障碍,并且进而发展为骨细胞死亡和关节表面的塌陷及髋关节骨关节炎而对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研究深入到基因及蛋白水平[3-4].影像学的发展提高了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材料科学、干细胞和基因工程等的迅猛发展给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围绕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和诊疗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田青松;周游;李新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结合临床特征,探讨合理应用高频B超和X线钼靶检查在乳腺癌前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前期病变患者110例,分析钼靶摄片、B超等诊断资料,并评估临床价值.结果:110例乳腺癌前病变均确诊,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且有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伴发29例,纤维囊性乳腺病且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伴发6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不典型小叶上皮增生伴发1例,纤维囊性乳腺病有不典型小叶增生伴发3例,伴小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纤维腺瘤形成有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伴发、纤维囊性乳腺病10例.超声检查:高频B超诊断总符合率为40%.溢液组B超符合率为10%(4/40),肿块组符合率为52.3%(22/42),无溢液及肿块组符合率为60.7%(17/28).溢液组符合率较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摄片总符合率为54.1%(40/74).溢液组为26.7%(8/30),肿块组50%(14/28),既无肿块又无溢液组为87.5%(14/16).溢液组符合率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临床诊断中价值显著.相较B超,钼靶摄片检查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乳腺一旦有癌前病变出现,通常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表现,需增加警觉意识,与病史结合,对钼靶摄片、B超合理应用,可提高早期检出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蔓青;陈扬;李静勉;吴春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确诊胃癌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予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复方消化酶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鼻肠营养管注入复方消化酶;穴位刺激组(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新斯的明注射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具有较短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较短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P<0.01);B组较C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P<0.01);C组与B组在排便时间上无差异(P>0.05);B组及C组患者纳差比A组少(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P<0.05);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消化酶治疗及穴位刺激治疗均较一般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习羽;牛少雄;木拉提;袁明;牛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霉素(altenuene,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及对DNA聚合酶β (DNA polymerase β,DNApolβ)表达的影响,探讨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致癌机制.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以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DNApol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0.0、20.0、50.0 μmol/L的ALT作用于NIH/3T3细胞后,细胞尾长及尾部DNA含量均增加,一定浓度的ALT作用于细胞后DNApol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可引起NIH/3T3细胞基因损伤,且有剂量依赖性,并可导致DNApolβ的表达上调.
作者:马艳英;张晓艳;王瑾瑾;赵继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超高度近视为屈光度≥-10.0 D或眼轴≥27.0 mm的近视,是引起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1-2].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眼轴长、玻璃体液化、晶状体核硬、前房深、悬韧带松弛甚至断裂等特点[3],手术难度大,术后视觉质量差.为探讨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时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40例(5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郑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早报道于1879年,1908年美国Leo Buerger正式提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一名词,此后也称之为Buerger病[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下肢中、小动脉常受累,伴行静脉也常常受累及.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缺血、间歇性跛行,进而表现为皮温下降、疼痛,如出现静息痛则提示病情严重,晚期出现溃疡、坏疽,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则截肢难以避免.
作者:白俊龙;王江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1(PKG-1)在白藜芦醇(RES)防治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治疗(RES)组和安慰剂(M),采用IPP软件测量分析肺小微动脉肥厚指数;免疫组化检测3组肺组织iNOS和PKG-1的表达.结果:mPAP在RES和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肥厚指数、动脉肥厚指数RES和M组间差异明显(P<0.01);iNOS和PKG-1检测结果显示RES与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ES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动脉结构,逆转肺动脉损伤和增生肥厚,与抑制iNOS的生成,增加PKG-1的表达关系密切.
作者:杨东鹏;杨永超;吕珊珊;董文鹏;王显悦;童光;马涛;张卫达;王晓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输尿管囊肿是指由于输尿管口先天性狭窄或功能性挛缩及输尿管壁发育不全,导致输尿管下端各层形成一囊肿突入膀胱内.它能引起尿流排泄不畅及输尿管内压力增高,出现尿路梗阻、感染、结石甚至出现患侧肾积水导致无功能等严重后果.手术治疗是唯一手段.以往治疗采用开放性手术、经尿道电切等方法治疗,前者创伤大,后者存在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绿激光汽化(photoselectivevaporizatio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组织穿透浅、术中出血少,用于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疾病治疗.2010-2013年我院应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输尿管囊肿1 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瑞鹏;李健;李昭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型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结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患者资料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1 ~ 67岁,中位年龄44岁;左侧结石28例,右侧结石17例;结石横径4~ 13 mm,纵径5~ 21 mm.结果:45例患者中,41例顺利通过封堵取石导管并采用ELE型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机进行碎石,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1.1%,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或大出血.1例因局部较大结石嵌顿与输尿管严重粘连改行开放手术,3例偏小结石在放置封堵取石导管过程中结石漂移至肾盂,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清除结石.结论:输尿管碎石取石术中结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结石漂移、减轻输尿管损伤、提高结石清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华;谭军;梁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房颤患者miRNA-208水平及心房大小的变化,分析房颤患者miRNA-208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88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28例阵发性房颤,32例持续性房颤,28例永久性房颤),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两组血浆miR-208的表达水平,彩超检测心房内径大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浆miR-20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房颤组中,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浆miR-20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加.血清miR-208水平与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02,均P<0.05),偏相关分析校正后它们之间仍然呈正相关(r=0.395,均P<0.05).结论:房颤患者miRNA-208与心房内径关系密切,相互关联,通过探讨房颤患者miR-208水平与心房重构的关系,为房颤的机制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杜丽根;邱健;陈恩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脏手术因为体外循环、低体温、术前抗凝药物的应用等原因,易发生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渗血或出血[1].大量出血后输注多种血液制品虽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等并发症[2-3],所以在临床上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止血药物和方法.近年来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开始应用,但国内报道较少,现总结我中心应用rFⅦa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出血的资料和经验,为临床医生止血提供新的选择.
作者:徐莉;王强;王东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Ⅱ在骨肉瘤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8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己糖激酶-Ⅱ蛋白在骨肉瘤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己糖激酶-Ⅱ在骨肉瘤组织中的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瘤旁正常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1% vs.4.5%,P<0.05);己糖激酶-Ⅱ的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患者有无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己糖激酶-Ⅱ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己糖激酶-Ⅱ在骨肉瘤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己糖激酶-Ⅱ有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周忠;陈丰;蒋林;姜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以及氟哌啶醇治疗无效后的替代疗效.方法:选择多发性抽动症7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8例,氟哌啶醇组39例.用增量法给药,托吡酯组起始剂量0.5 mg/(kg·d),每周增加0.5 mg/(kg·d),大剂量为6 mg/(kg·d);氟哌啶醇组起始剂量0.5 mg/(kg·d),每周增加0.25 mg/d,大剂量为2 mg/d.氟哌啶醇无效病例改用托吡酯同托吡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副反应用耶鲁副反应严重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于治疗第2、4、8、12及24、48周对两组的疗效和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6.84%,副反应发生率为36.84%;氟哌啶醇组有效率为64.10%,副反应发生率为61.54%,两组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托吡酯组48周总有效率为89.47%,总控制率42.11%;氟哌啶醇无效病例改用托吡酯后,12周替代治疗有效率达75.00%.替代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使用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对氟哌啶醇治疗无效者使用托吡酯替代有效.
作者:蔡晓华;谢城;吴铭瑜;彭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microRNA-138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化疗前后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36例宫颈鳞癌组织化疗前后目的基因microRNA-138的表达.结果:根据妇科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化疗有效组中,化疗后microRNA-138的表达较化疗前上调(P<0.05);化疗无效组,化疗前后microRNA-13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microRNA-13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microRNA-13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使microRNA-138的表达发生变化,microRNA-138的表达可能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有关.
作者:李玲玲;姚立丽;袁敏;程静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