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配合送管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的影响

黄群爱;林嘉旋;林伟娟;肖思琼

关键词:导管异位, 经外周静脉置管, 半坐卧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避免或减少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乳腺癌患者采取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加半坐卧位的体位配合进行PICC送管,PICC置管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拍片,观察其PICC异位的发生率;并与常规法的仅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进行PICC送管的PICC异位发生率比较。结果:常规法送管组的PICC异位发生率为21.66%,常规法加半坐卧位送管组的PICC异位发生率为2.21%,增加半坐卧位法的送管组的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送管组(χ2=55.497,P <0.01)。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在肘窝下静脉穿刺成功后PICC送管至15~20 cm,或在上臂静脉穿刺成功后PICC送管至10~15 cm时,常规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再予摇高床头45°成半坐卧位的体位配合,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迈瑞BS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使用中的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了解基层医院生化仪使用状态,建立基层医院国产生化设备的评估方法。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不同评价文件,建议规范化评价方法,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16项常用临床检测项目为指标,从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干扰实验及携带污染等方面对检测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与全封闭的罗氏生化分析仪比对以评价系统准确度。结果:所有评价项目批内CV均<1/4 CLIA′88,总CV均<1/3 CLIA′88;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各项目的分析测量范围均达到检测系统标注;除TBIL和DBIL两项对脂的抗干扰能力未达要求外,其他项目对黄疸、脂血和溶血的抗干扰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样本针携带污染率为0.03%;与罗氏Cobas8000结果比对显示11个项目相关系数>0.95,但尿素和葡萄糖两项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误差不能满足要求,另外5个项目的相关系数<0.95。结论:基层国产生化仪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对检测系统的要求,部分项目由于量值溯源或检测方法的不同需要通过建立比对和验证程序来增加结果的可比性,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基层其他的生化检测系统。

    作者:张静静;张雯佳;曾磊;黄庆;袁小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粪类圆线虫病1例

    患者男,66岁,务农,因长期腹部疼痛,腹泻入院,患者主诉“慢性腹泻及恶心两年多,长期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体检查患者粪便呈黏液稀便,并伴营养不良,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29%,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肠壁增厚,水肿严重,局部出现溃疡。粪便涂片镜检见粪类圆线虫(图1),卢戈氏碘液染色后可见明显棕黄色幼虫,给予阿苯达唑治疗1周后,复查粪便常规未见粪类圆线虫,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

    作者:杨进波;孙莉;曹琳;聂明;朱贵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支气管热成形术研究进展与争议

    支气管热成型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 BT)是一种用来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新型气道介入技术,近年来关于该项技术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已逐步展开[1-5],本文针对支气管热成形术的研究进展及有关争议作一综述。

    作者:陈兢兢;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后导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促进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等常规康复治疗,每周6次,共4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应用BioMaster2012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进行互动训练,每周6次,共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应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FAM评分、MBI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容小川;张盘德;刘翠华;林楚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Ⅲb~Ⅳ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研究组(射频联合化疗)48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74例。对照组采用DP或GP方案,研究组采用上述化疗方案联合射频消融方法治疗。治疗期间每2个化疗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开始对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8.3%和41.9%(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7%和75.7%(P <0.05);临床受益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6.2%(P <0.05); MST分别为14.4个月和8.2个月(P <0.O1)。结论:射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京旭;李虹;吕文姣;王树堂;郑心婷;林丽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机器人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围术期临床调查

    进入21世纪,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得到广泛开展,在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此术式已成为反映学科技术先进性的一项标志。该项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展。我们通过收集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RALA)和常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LA)的围术期资料,探讨RAL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徐广民;董倩;喻杨阳;周杨;吴雪;兰志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MRI诊断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胶质瘤15例,年龄3~69岁,平均29.3岁,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病例病理分型WHOⅠ级1例,Ⅰ~Ⅱ级13例,Ⅲ级1例;MRI表现为:幕上病灶13例,幕下病灶2例。33.3%(5/15)为囊实性占位,60%(9/15)为实性占位,6.7%(1/15)为囊性占位;平扫时T1WI中实性成分呈稍高或等信号,T2WI中呈高信号;瘤周水肿多轻度;多数为明显强化,少数低级别病灶呈线样轻度强化;MRS多提示NAA稍降低,Cho明显升高,Cho/Cr明显升高,Cho/NAA明显升高。结论:30岁以下患者,幕上实性/囊实性病灶,轻度水肿,病灶明显强化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节细胞胶质瘤。

    作者:季学兵;吕洋;肖芳;罗艺;王堂娟;李少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肿瘤靶区位移对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靶区( CTV )位移对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适形放疗( IMRT )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对10个病例的CTV分别均匀外扩0.5和0.7 cm 生成两套计划靶区 PTV0.5和PTV0.7,并设计相应IMRT计划,比较两者剂量学差异,以及低估CTV位移值后靶区剂量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基于PTV0.5设计的IMRT计划较基于PTV0.7者有更均匀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更低的心脏、左肺等危及器官放射暴露以及总MU数(P <0.05)。以PTV0.5设计的IMRT计划,在PTV0.7的剂量覆盖明显降低(P <0.01)。结论:CTV位移较小的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更有优势,但若低估CTV位移可导致靶区剂量覆盖明显下降。CTV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对其估值均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放射暴露影响显著,个体化精确定量和小化CTV位移可能改善其剂量学。

    作者:马长春;李东升;伍方财;黄宝添;张武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穴治疗与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拟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 =30):对照组(A组)、耳穴组(B组)和耳穴+电针组(C组)。 B和C组均在术前1 d选患者的神门、交感、胃、内分泌穴位进行耳穴贴压。 C组另在麻醉前20 min选内关穴、曲池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至术毕。3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恶心呕吐反应的分级标准评价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 B组和C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A组明显下降,而B组和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耳穴治疗或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均可明显地减轻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该疗法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可考虑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林明;熊昕;魏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炎性单核细胞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构建脂多糖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活化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T)对其产生前列腺素2(PGE2)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脂多糖预处理活化后,加入不同浓度的TPT进行干预,qRT-PCR检测环氧化酶(COX)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中PGE2的水平;将不同组别的单核细胞与自体CD4+ 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用流式细胞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产生IL-17和IFN-γ的T细胞亚群。结果:TPT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X-2的mRNA表达以及PGE2的分泌(P <0.05),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TPT处理组单核细胞能够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而添加外源性的PGE2能够部分回复Th17细胞的比例。结论:TPT可以抑制活化单核细胞分泌PGE2,进而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

    作者:何敏;张秀娟;彭桉平;柯培锋;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化汤联合护理干预对药流后再次妊娠女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化汤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等症状的影响及全程护理干预对药流后再次妊娠女性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产科需要药物流产且有意愿再次妊娠的妇女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药物流产时均使用生化汤,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流时阴道出血时间、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和囊胚排除时间。在患者药流结束后进行随访至2014年7月,随访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再次妊娠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再妊娠时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1)随访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再次妊娠为46例和49例,再次妊娠率为46%和49%;(2)两组在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囊胚排出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比较两组患者药流入院时、出院时及发现妊娠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时和出院时及再妊娠时的S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SDS评分比较在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明显,出院时与再妊娠时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SAS 和SDS比较方面: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差异明显,出院时和再妊娠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中,入院时无差异,出院时和再妊娠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汤对减少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囊胚排除时间有重要作用,而药流时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时的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许翠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他达拉非延缓大鼠慢性移植血管硬化病变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对大鼠慢性移植动脉血管病变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供、受者为Lewis 大鼠,无处理;异系移植实验组,Lewis 大鼠接受Brown-Norway(BN)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干预组他达拉非0.5 mg/(kg·d),Lewis 大鼠接受BN 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术后4周和8周取移植动脉,组织学观察、测量内膜和中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PKG-Ⅰ、RhoA蛋白表达。收集各组血浆, ELISA检测cGMP浓度。结果:异系移植实验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干预组血管内膜增厚,与实验组相比显著减轻(P <0.05);干预组血浆cGMP浓度较实验组显著增高(P <0.05);与实验组相比,干预组PKG-Ⅰ显著增高、RhoA明显降低(P <0.05)。结论他达拉非通过调控cGMP/PKG-Ⅰ和RhoA通路,抑制移植物血管病发展。

    作者:徐自强;夏鹏;王瑾珺;金昊;杨亦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宫颈癌患者往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长时间的手术应激可进一步加重其已有的免疫抑制,导致肿瘤转移的风险增加[1]。麻醉是减少手术应激的有效方法,但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程度不同,从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2]。本研究以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象,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靶控瑞芬太尼全麻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影响,为此类患者手术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向梅;许国琴;莫怀忠;陆一鸣;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胶质细胞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损伤作用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动脉的单纯性堵塞性疾病。直至20世纪70年代,国际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John Hallenbeck在大鼠和人脑卒中标本的研究中建立起卒中免疫生物学的概念,才使多数学者认识到卒中后脑局部及全身免疫系统的改变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影响[1]。

    作者:黄璐;吴世政;张淑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妇女绝育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后再行输卵管结扎术,对照组按常规行输卵管结扎术。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进行测评。结果:(1)研究组术后的SCL-90、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研究组团体心理治疗后的疗效因子评价显示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及团体凝聚力占主要作用。结论: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减轻输卵管结扎术妇女术后心理健康问题是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作者:周平;伍淑芳;刘学;谢永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气管内巨大肿物切除袖状吻合术困难气道管理1例

    患者男,48岁,体重73 kg ,身高166 cm,11个月前受凉后咳嗽、咳痰伴发热就诊,CT示气管内肿物,未重视,此次入院复查CT,肿物大小约33 mm ×22 mm,管腔明显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肿物距声门4.2 cm,菜花样改变,狭窄处占气道90%以上,肿物长度约3.5 cm,距隆突约3.0 cm,病理为腺样囊性癌。入院前已化疗两个疗程,现有轻中度呼吸困难,改变体位可缓解,有窒息死亡风险,为解除气道梗阻,决定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气管肿物切除+袖状吻合+喉部气管松解+胸导管结扎术”,因该手术对麻醉技术的要求高,风险大,需做好充分的麻醉准备工作,如果麻醉插管不顺利,做好紧急情况下气管支架植入术的准备。

    作者:李永春;李伟;许梅曦;叶胜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纵膈巨大成熟畸胎瘤手术完整切除1例

    患者男,14岁。主因“呼吸困难10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内可见一约20 cm ×20 cm ×25 cm的巨大肿块影。致心脏、上腔静脉、膈肌受压及右全肺不张。肿物密度不均匀,呈钙化和液化多囊性变。胸腔穿刺胸水病理未见肿瘤细胞。8个月余前于外院经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证实该肿瘤含未成熟成分,被诊断为非可切除恶性肿瘤。之后患者接受了4周期的BEP(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但化疗周期结束后CT扫描化疗效果评价肿瘤无明显减小。

    作者:林高阳;赵洪林;王一旭;刘懿;陈钢;周清华;徐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与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于就诊当天清晨静息状态下测量无创袖带血压3次(每次隔1 h),并取平均值;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尿酸、TNF-α和IL-6。结果:(1)60例患者按照血尿酸结果分为血尿酸升高组34例(血尿酸>440μmol/L),血尿酸正常组26例(血尿酸<440μmol/L);(2)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比、腹膜透析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血尿酸升高组高血压发生率(70.5%)、SBP和DBP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19.2%)、SBP和DBP (P <0.05);血尿酸增高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 <0.05)。结论: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诱发炎症反应发生。

    作者: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合并脑梗死首发的烟雾病1例

    患者女,45岁,因“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 d”于2014年3月6日入我院。患者入院3d前在外院住院期间突发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左侧肢体乏力,不能行走,左手不能持物。急诊拟“脑梗死”收入院。患者于2014年2月27日“因反复乏力,皮肤色素沉着4年,呼吸困难30 min”就诊于外院。诊断“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sion’s disease,AD)”。2011年在上海确诊为 AD,予醋酸可的松(25 mg/次,1次/d)口服后出现面部水肿,遵照医嘱改为长期服用醋酸可的松(1/3片/次,1次/d)。查体:T 37.0℃,P 76次/min,R 20次/min,BP 86/70 mmHg,面部、四肢皮肤色素沉着。神志清楚,构音不清,面部痛触觉对称正常,双侧鼻唇沟等深,伸舌居中。左侧肢体痛触觉较右侧减退。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适中。双侧腱反射对称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陈林云;刘峰;简雯;涂怀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