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达拉非延缓大鼠慢性移植血管硬化病变

徐自强;夏鹏;王瑾珺;金昊;杨亦荣

关键词:他达拉非, 移植物闭塞, 移植
摘要: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对大鼠慢性移植动脉血管病变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供、受者为Lewis 大鼠,无处理;异系移植实验组,Lewis 大鼠接受Brown-Norway(BN)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干预组他达拉非0.5 mg/(kg·d),Lewis 大鼠接受BN 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术后4周和8周取移植动脉,组织学观察、测量内膜和中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PKG-Ⅰ、RhoA蛋白表达。收集各组血浆, ELISA检测cGMP浓度。结果:异系移植实验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干预组血管内膜增厚,与实验组相比显著减轻(P <0.05);干预组血浆cGMP浓度较实验组显著增高(P <0.05);与实验组相比,干预组PKG-Ⅰ显著增高、RhoA明显降低(P <0.05)。结论他达拉非通过调控cGMP/PKG-Ⅰ和RhoA通路,抑制移植物血管病发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Ⅲb~Ⅳ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研究组(射频联合化疗)48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74例。对照组采用DP或GP方案,研究组采用上述化疗方案联合射频消融方法治疗。治疗期间每2个化疗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开始对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8.3%和41.9%(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7%和75.7%(P <0.05);临床受益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6.2%(P <0.05); MST分别为14.4个月和8.2个月(P <0.O1)。结论:射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京旭;李虹;吕文姣;王树堂;郑心婷;林丽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合并脑梗死首发的烟雾病1例

    患者女,45岁,因“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 d”于2014年3月6日入我院。患者入院3d前在外院住院期间突发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左侧肢体乏力,不能行走,左手不能持物。急诊拟“脑梗死”收入院。患者于2014年2月27日“因反复乏力,皮肤色素沉着4年,呼吸困难30 min”就诊于外院。诊断“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sion’s disease,AD)”。2011年在上海确诊为 AD,予醋酸可的松(25 mg/次,1次/d)口服后出现面部水肿,遵照医嘱改为长期服用醋酸可的松(1/3片/次,1次/d)。查体:T 37.0℃,P 76次/min,R 20次/min,BP 86/70 mmHg,面部、四肢皮肤色素沉着。神志清楚,构音不清,面部痛触觉对称正常,双侧鼻唇沟等深,伸舌居中。左侧肢体痛触觉较右侧减退。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适中。双侧腱反射对称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陈林云;刘峰;简雯;涂怀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NIBP在结肠癌细胞中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MMP2、MMP9表达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NIBP(NIK and IKKβ binding protein)基因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29后,细胞迁移能力以及细胞内p65、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分为未经转染的HT29细胞(HT29组)、转染空载的HT29细胞(HT29-NC组)和转染NIBP的HT29细胞(HT29-NIBP稳转组)。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PCR法检测NIBP、p65、MMP2、MMP9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NIBP、p65、磷酸化p65(p-p65)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MMP2、MMP9的分泌。结果:高表达NIBP能增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迁移能力,并主要通过增加p-p65从而促进MMP2、MMP9 mRNA及蛋白表达(P <0.05)。结论:NIBP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分泌MMP-2、MMP-9,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作者:徐春燕;黄杰安;覃蒙斌;彭鹏;梁梦紫;李倩;陈楚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体位配合送管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避免或减少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乳腺癌患者采取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加半坐卧位的体位配合进行PICC送管,PICC置管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拍片,观察其PICC异位的发生率;并与常规法的仅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进行PICC送管的PICC异位发生率比较。结果:常规法送管组的PICC异位发生率为21.66%,常规法加半坐卧位送管组的PICC异位发生率为2.21%,增加半坐卧位法的送管组的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送管组(χ2=55.497,P <0.01)。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在肘窝下静脉穿刺成功后PICC送管至15~20 cm,或在上臂静脉穿刺成功后PICC送管至10~15 cm时,常规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再予摇高床头45°成半坐卧位的体位配合,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

    作者:黄群爱;林嘉旋;林伟娟;肖思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时剂量与肌松效应的关系

    目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使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Cis)全麻诱导及术中采用不同用药方式,观察其肌松效应及术后肌松残余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烧伤中心90例ASAⅠ~Ⅲ级拟行全麻择期手术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者入室后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实验Ⅰ: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Cis的诱导剂量依据分组而定:C1组(0.1 mg/kg)、C2组(0.15 mg/kg)和C3组(0.2 mg/kg),到TOF的值为0时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待T1恢复到基础值的95%以上和TOFr>0.75时结束观察。实验Ⅱ:上述3组患者的TOF的T1恢复到基础值95%时,C1组以2μg/(kg·min)作为起始速度持续输注Cis,C2组以3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Cis,C3组间断静脉注射Cis 0.03 mg/kg,根据T1值调整Cis用量,在开始缝皮时停止给予Cis。记录阶段Ⅰ全麻诱导给予Cis后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95和TOFr =0.75的时间;记录实验Ⅱ3组患者的恢复指数、T95、TOFr =0.75的时间、Cis的用药量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结果:实验ⅠC3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C1组比较明显缩短(P <0.05),与C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C3组患者的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95及TOFr =0.75与C1组比较明显延长(P <0.05),但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Ⅱ C3组患者的恢复指数、T95、TOFr =0.75及Cis的用量与C1组比较(P <0.05),与C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C2组各项指标与C1组比较(P >0.05),C3组出现2例呼吸抑制。结论:Cis应用于烧伤病人随剂量增加起效时间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及肌松的恢复虽延长但并不明显;用持续静脉输注的方式可维持稳定的肌松状态,肌张力及自主呼吸恢复快,无术后肌松残余的风险。使用Cis 0.2 mg/kg进行全麻诱导以及采用3μg/(kg·min)静脉持续输注的方式维持肌松,是比较合理的剂量及用药方式。

    作者:张立贤;曹阳;李德维;梁冰;王爱群;彭亮;王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狼疮抗凝物质与复发性流产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 LA)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研究395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复发性流产前来本院就诊的妇女(观察组),并设150例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用改良罗素稀释蛇毒试验(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 DRVVT)检测血中L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LA阳性率为4.05%,高于对照组(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水平(s)为34.34±5.08,显著高于对照组32.25±2.54(P <0.05),不同流产次数的各组LA水平(s)分别为34.37±4.98、33.72±4.72、34.16±4.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各组间的LA水平无差异(P >0.05)。结论:复发性流产可能与高水平的LA有关,但流产次数与LA无关。复发性流产的妇女进行L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王英;林向华;罗晓红;林帝金;段朝晖;赵铭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否对进一步提高管状胃代食管功能有益。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3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病例56例,随机分成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观察组)29例与不缝合纵隔胸膜(对照组)27例,对两组术后近期(1年内)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均为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观察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肝性胸腹水1例(酒精肝),乳糜胸1例,对照组并发吻合口瘘1例;随访1年,观察组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狭窄6例(P >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并发胸胃综合征8例(P <0.05),术后3、6个月、1年胸片、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两组均无明显胃排空障碍,观察组胸胃膈上位置有2例扩张,向一侧胸腔侧凸移位,其余病例胸胃呈细管状,牢固置于后纵隔,对照组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局部存在侧凸移位;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并发反流性食管炎(P >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法,使管状胃代食管功能得到了有益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王立杰;吴骏;孙林;杨海平;张建鹏;陈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迟发型脑水肿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出血位置多在基底节区(约70%),也可出现在小脑、大脑脑叶、脑干(约各占10%)。而出血后脑组织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病程与预后,大部分患者水肿期在1周左右后开始逐渐消退,然而,有部分患者在出血2周后水肿仍未明显消退,甚至加重,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迟发型脑水肿。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以下众多因素有关。

    作者:葛元鸿(综述);徐学君(审校);张新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炎性单核细胞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构建脂多糖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活化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T)对其产生前列腺素2(PGE2)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脂多糖预处理活化后,加入不同浓度的TPT进行干预,qRT-PCR检测环氧化酶(COX)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中PGE2的水平;将不同组别的单核细胞与自体CD4+ 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用流式细胞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产生IL-17和IFN-γ的T细胞亚群。结果:TPT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X-2的mRNA表达以及PGE2的分泌(P <0.05),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TPT处理组单核细胞能够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而添加外源性的PGE2能够部分回复Th17细胞的比例。结论:TPT可以抑制活化单核细胞分泌PGE2,进而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

    作者:何敏;张秀娟;彭桉平;柯培锋;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纵膈巨大成熟畸胎瘤手术完整切除1例

    患者男,14岁。主因“呼吸困难10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内可见一约20 cm ×20 cm ×25 cm的巨大肿块影。致心脏、上腔静脉、膈肌受压及右全肺不张。肿物密度不均匀,呈钙化和液化多囊性变。胸腔穿刺胸水病理未见肿瘤细胞。8个月余前于外院经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证实该肿瘤含未成熟成分,被诊断为非可切除恶性肿瘤。之后患者接受了4周期的BEP(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但化疗周期结束后CT扫描化疗效果评价肿瘤无明显减小。

    作者:林高阳;赵洪林;王一旭;刘懿;陈钢;周清华;徐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非阿片类药物防止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逐年增加。阿片类药物在减轻或消除各种疼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并发症,呼吸抑制就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就如何防止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探索。新型非阿片类呼吸兴奋剂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非阿片类药物拮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的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谢沙;栾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疗效观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常用的术式,但该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切除部位多,消化道重建复杂,故术后患者的疼痛更为剧烈,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较一般手术高,因此该手术患者术后需要更完美的术后镇痛。目前常用的术后静脉镇痛药物仍以阿片类药物为主,舒芬太尼是其代表药物之一,具有起效快、镇痛强、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但也有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缺点。本文将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PD术后静脉镇痛,观察其效果。

    作者:蔡立松;席文娟;王蕊;郭平选;王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选择性脑低温对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脑卒中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的致死性疾病之一,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众多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在基础研究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但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低温治疗是心肺脑复苏中常用的脑保护技术,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被临床确认有效的脑保护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对低温技术方法的研究,尤其是选择性脑低温(selective brain hypothermia, SBH)理论的提出和临床应用,为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就SBH在脑卒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晴晴;吕程美;孙永鑫;张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肿瘤靶区位移对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靶区( CTV )位移对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适形放疗( IMRT )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对10个病例的CTV分别均匀外扩0.5和0.7 cm 生成两套计划靶区 PTV0.5和PTV0.7,并设计相应IMRT计划,比较两者剂量学差异,以及低估CTV位移值后靶区剂量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基于PTV0.5设计的IMRT计划较基于PTV0.7者有更均匀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更低的心脏、左肺等危及器官放射暴露以及总MU数(P <0.05)。以PTV0.5设计的IMRT计划,在PTV0.7的剂量覆盖明显降低(P <0.01)。结论:CTV位移较小的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更有优势,但若低估CTV位移可导致靶区剂量覆盖明显下降。CTV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对其估值均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放射暴露影响显著,个体化精确定量和小化CTV位移可能改善其剂量学。

    作者:马长春;李东升;伍方财;黄宝添;张武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模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社区门诊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和管理,探讨BPH在社区的综合防治方式。方法:在广州地区4所高校退休男教工参与前列腺增生知晓情况调查分析的400例患者中,随机选择130例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周期6个疗程,每个疗程28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LS)和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PSS、QLS、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I-PSS、QLS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治疗模式不仅能有效缩小BPH患者的前列腺,而且比常规西医治疗更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勇强;王艳芳;梁蔚波;林启瑞;刘志林;张淳;池景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徒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危重胆囊炎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床边普通超声探头引导徒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危重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5例实施该术式的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并持续引出多量胆汁,无严重并发症。83例取得满意疗效,2例高龄患者死于重症感染继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床边普通超声探头引导徒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具有方便、安全、高效、微创等优点,可单人操作且设备条件要求不高,能为危重胆囊炎患者创造二期手术条件,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陈阳;鲍世韵;余小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线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83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53(47.38±5.12)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按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非高尿酸组,分析基线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较非高尿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SBP、DBP、BMI及吸烟史后,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组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尿酸组的2.46倍(95%CI:1.40~4.33, P <0.05)和1.72倍(95%CI:1.19~2.50,P <0.05)。结论:基线SUA水平可预测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SUA水平较高者发生上述事件的危险增加。

    作者:张艳敏;常延河;蒋晓忠;吴寿岭;张杰;段和力;朱国玲;张海玲;王谦;张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以欧美发病率高[1],亚洲及北非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亦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较欧美更为迅速。我国PCa自2008年起已成为泌尿系统发病率高的肿瘤[2]。 PCa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男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

    作者:丁银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高场3.0T MRI不同序列应用于腰骶神经根成像的比较

    目的:比较3.0T MRI FIESTA与IDEAL序列腰骶神经根受压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行常规序列、FIESTA序列和IDEAL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受压神经显示清晰度、腰骶神经根与邻近椎体(脑脊液)的对比噪声比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神经根-脑脊液CNR值FIESTA序列明显大于IDEAL序列(283.24±117.97 vs 96.28±39.29,P =0.000),图像质量及清晰度评分FIESTA序列大于IDEAL序列(4.66±0.33 vs 4.22±0.68,P =0.028),受压神经显示清晰度IDEAL序列大于FIESTA序列(2.78±0.45 vs 2.19±0.83,P =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ESTA序列扫描时间短,观察神经根受压及治疗前后比较,较有优势;IDEAL序列对于受压神经根的定位、神经根受压及损伤程度的成像特点更有优势。

    作者:孙莉华;宋云龙;毕永民;王东;李相生;樊红霞;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