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春;李东升;伍方财;黄宝添;张武哲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Ⅲb~Ⅳ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研究组(射频联合化疗)48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74例。对照组采用DP或GP方案,研究组采用上述化疗方案联合射频消融方法治疗。治疗期间每2个化疗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开始对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8.3%和41.9%(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7%和75.7%(P <0.05);临床受益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6.2%(P <0.05); MST分别为14.4个月和8.2个月(P <0.O1)。结论:射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京旭;李虹;吕文姣;王树堂;郑心婷;林丽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化汤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等症状的影响及全程护理干预对药流后再次妊娠女性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产科需要药物流产且有意愿再次妊娠的妇女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药物流产时均使用生化汤,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流时阴道出血时间、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和囊胚排除时间。在患者药流结束后进行随访至2014年7月,随访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再次妊娠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再妊娠时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1)随访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再次妊娠为46例和49例,再次妊娠率为46%和49%;(2)两组在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囊胚排出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比较两组患者药流入院时、出院时及发现妊娠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时和出院时及再妊娠时的S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SDS评分比较在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明显,出院时与再妊娠时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SAS 和SDS比较方面: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差异明显,出院时和再妊娠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中,入院时无差异,出院时和再妊娠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汤对减少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囊胚排除时间有重要作用,而药流时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时的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许翠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靶区( CTV )位移对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适形放疗( IMRT )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对10个病例的CTV分别均匀外扩0.5和0.7 cm 生成两套计划靶区 PTV0.5和PTV0.7,并设计相应IMRT计划,比较两者剂量学差异,以及低估CTV位移值后靶区剂量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基于PTV0.5设计的IMRT计划较基于PTV0.7者有更均匀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更低的心脏、左肺等危及器官放射暴露以及总MU数(P <0.05)。以PTV0.5设计的IMRT计划,在PTV0.7的剂量覆盖明显降低(P <0.01)。结论:CTV位移较小的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更有优势,但若低估CTV位移可导致靶区剂量覆盖明显下降。CTV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对其估值均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放射暴露影响显著,个体化精确定量和小化CTV位移可能改善其剂量学。
作者:马长春;李东升;伍方财;黄宝添;张武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使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Cis)全麻诱导及术中采用不同用药方式,观察其肌松效应及术后肌松残余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烧伤中心90例ASAⅠ~Ⅲ级拟行全麻择期手术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者入室后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实验Ⅰ: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Cis的诱导剂量依据分组而定:C1组(0.1 mg/kg)、C2组(0.15 mg/kg)和C3组(0.2 mg/kg),到TOF的值为0时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待T1恢复到基础值的95%以上和TOFr>0.75时结束观察。实验Ⅱ:上述3组患者的TOF的T1恢复到基础值95%时,C1组以2μg/(kg·min)作为起始速度持续输注Cis,C2组以3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Cis,C3组间断静脉注射Cis 0.03 mg/kg,根据T1值调整Cis用量,在开始缝皮时停止给予Cis。记录阶段Ⅰ全麻诱导给予Cis后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95和TOFr =0.75的时间;记录实验Ⅱ3组患者的恢复指数、T95、TOFr =0.75的时间、Cis的用药量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结果:实验ⅠC3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C1组比较明显缩短(P <0.05),与C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C3组患者的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95及TOFr =0.75与C1组比较明显延长(P <0.05),但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Ⅱ C3组患者的恢复指数、T95、TOFr =0.75及Cis的用量与C1组比较(P <0.05),与C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C2组各项指标与C1组比较(P >0.05),C3组出现2例呼吸抑制。结论:Cis应用于烧伤病人随剂量增加起效时间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及肌松的恢复虽延长但并不明显;用持续静脉输注的方式可维持稳定的肌松状态,肌张力及自主呼吸恢复快,无术后肌松残余的风险。使用Cis 0.2 mg/kg进行全麻诱导以及采用3μg/(kg·min)静脉持续输注的方式维持肌松,是比较合理的剂量及用药方式。
作者:张立贤;曹阳;李德维;梁冰;王爱群;彭亮;王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目(其中中文版300种,英文版15种)。《实用医学杂志》自2011年被评为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后,再次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进入21世纪,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得到广泛开展,在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此术式已成为反映学科技术先进性的一项标志。该项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展。我们通过收集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RALA)和常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LA)的围术期资料,探讨RAL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徐广民;董倩;喻杨阳;周杨;吴雪;兰志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1]。营养不良在COPD中极为常见,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营养消耗的发生率为37%[2]。即使在吸烟、有呼吸系统症状但是不满足COPD诊断标准的老年人群中,代表营养缺乏的各项指标也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的老年吸烟者也存在营养赤字[3]。营养不良对COPD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研究[4]发现营养不良是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莎莎;段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国产瑞芬太尼在海南儿童群体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与国产瑞芬太尼适海南儿童靶控输注参数。方法:前瞻性分析200例临床择期手术患者,通过建立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人血中瑞芬太尼浓度变化,计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时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结果:国产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符合二房室模型。分布半衰期为(16.3±1.1)min,消除半衰期为(25.0±1.3)min,表观分布容积(70±12)L,血浆清除率为(2.0±0.2)L/min。结论:国产瑞芬太尼在海南儿童群体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与国外研究结果存在明显不同,有其特异性。
作者:蒋华;高金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后再行输卵管结扎术,对照组按常规行输卵管结扎术。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进行测评。结果:(1)研究组术后的SCL-90、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研究组团体心理治疗后的疗效因子评价显示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及团体凝聚力占主要作用。结论: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减轻输卵管结扎术妇女术后心理健康问题是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作者:周平;伍淑芳;刘学;谢永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能否抑制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提高神经探测仪灵敏度。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通过气管导管向气道内注入0.9%生理盐水2.5 mL;Ⅱ组:治疗组:气道内注入2%利多卡因溶液2.5 mL。观察指标:探测仪信号、气道压力、气道峰压(Ppeak)、血压(BP)、心率(HR)。结果:(1)探测仪信号变化:Ⅰ组深部手术刺激,患者出现气道高压以及循环系统波动,追加肌松药后探测仪信号消失;Ⅱ组利多卡因表麻对探测仪信号无影响;(2)Ⅱ组Ppeak明显<Ⅰ组,且两组气道压力的差值(ΔP)有统计学差异(P<0.01);(3)Ⅱ组循环指标更稳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Ⅱ组耐管时间相对延长,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可改善牵拉肿物、刺激气道造成的气道高压,延长耐管时间、减少肌松药用量,不影响喉返神经探测仪功能,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作者:冯姗姗;张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剖宫产手术。哪种麻醉方式能更快的满足手术需求存在不同的意见。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不同麻醉方式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了解不同麻醉方式在各个阶段需要的时间,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选择及提高麻醉手术效率提供更直接的参考依据。
作者:邹小华;欧炜;史静;刘艳秋;邱丽;莫怀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以欧美发病率高[1],亚洲及北非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亦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较欧美更为迅速。我国PCa自2008年起已成为泌尿系统发病率高的肿瘤[2]。 PCa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男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
作者:丁银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SIAH)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降解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雷帕霉素和SIAH-1抗体处理24 h后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LC3-Ⅱ、E1、SIAH-1、P53和α-synuclein蛋白表达, RT-PCR 检测相关蛋白的 mRNA水平,用免疫荧光探讨 SIAH抗体处理后α-synuclein、SIAH-1和LC3在细胞的分布和共定位情况。结果:MPP+处理增加α-synuclein、E1表达和SIAH-1的活性,然而LC3-Ⅱ、P53和α-synuclein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而抗SIAH-1抗体处理扭转了这一趋势, E1水平明显增加。雷帕霉素处理在MPP+组中降低SIAH-1和α-synuclein水平。 SIAH-1抗体显著降低α-synuclein的免疫阳性染色,而α-synuclein和LC3在细胞内失去共定位。结论:SIAH-1抗体降低了α-synuclein单泛素化和聚集,并有效地促进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通路降解。因此, SIAH功能对α-synuclein聚集性及降解通路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蔡增林;刘媛媛;薛寿儒;徐晶;张馨芝;李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骨肉瘤细胞可溶性MICA(sMICA)蛋白形成的影响,为骨肉瘤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脂质体法转染MMP-9反义寡核苷酸到骨肉瘤细胞U2OS,应用RT-PCR、明胶酶谱法和ELISA检测转染寡核苷酸后U2OS细胞MMP-9 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中MMP-9的酶活性和sMICA蛋白浓度变化。结果:U2OS细胞转染MMP-9反义寡核苷酸后,MMP-9 mRNA表达及酶活性受到抑制;培养上清液中sMICA蛋白浓度下降(P =0.011)。结论:MMP-9可能参与骨肉瘤细胞sMICA蛋白形成,MMP-9可作为骨肉瘤免疫治疗的侯选靶点。
作者:卢善明;薛玲;邓汪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男,48岁,体重73 kg ,身高166 cm,11个月前受凉后咳嗽、咳痰伴发热就诊,CT示气管内肿物,未重视,此次入院复查CT,肿物大小约33 mm ×22 mm,管腔明显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肿物距声门4.2 cm,菜花样改变,狭窄处占气道90%以上,肿物长度约3.5 cm,距隆突约3.0 cm,病理为腺样囊性癌。入院前已化疗两个疗程,现有轻中度呼吸困难,改变体位可缓解,有窒息死亡风险,为解除气道梗阻,决定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气管肿物切除+袖状吻合+喉部气管松解+胸导管结扎术”,因该手术对麻醉技术的要求高,风险大,需做好充分的麻醉准备工作,如果麻醉插管不顺利,做好紧急情况下气管支架植入术的准备。
作者:李永春;李伟;许梅曦;叶胜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处换药方法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处换药方法(“三明治”换药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换药法,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封管方法、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处皮肤感染情况和CRBSI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处皮肤红肿、硬结发生率均为6.7%,发热发生率为3.3%,穿刺处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为0,CRBSI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穿刺处皮肤红肿30.0%,硬结、发热均为26.7%,穿刺处分泌物培养阳性率6.7%、血培养阳性率3.3%,CRBSI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明治”换药法比“常规”换药法效果好,能有效预防穿刺处皮肤感染与CRBSI的发生。
作者:唐映莲;梁小红;张小文;陈玲;罗艳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支气管热成型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 BT)是一种用来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新型气道介入技术,近年来关于该项技术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已逐步展开[1-5],本文针对支气管热成形术的研究进展及有关争议作一综述。
作者:陈兢兢;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RSV、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判断其抗病毒效果。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776.97 mg/L;抑制 RSV 和 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8.08、28.10 mg/L;其治疗指数(TI)分别为27.67、27.65,安全系数均高于利巴韦林。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明显降低RSV和ADV3感染细胞所致CPE的抑制率,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体外,小剂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RSV和ADV3感染的Hep-2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病毒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发挥更高的抗病毒作用。
作者:吴璇;于莉;胡涛;黄升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男,14岁。主因“呼吸困难10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内可见一约20 cm ×20 cm ×25 cm的巨大肿块影。致心脏、上腔静脉、膈肌受压及右全肺不张。肿物密度不均匀,呈钙化和液化多囊性变。胸腔穿刺胸水病理未见肿瘤细胞。8个月余前于外院经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证实该肿瘤含未成熟成分,被诊断为非可切除恶性肿瘤。之后患者接受了4周期的BEP(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但化疗周期结束后CT扫描化疗效果评价肿瘤无明显减小。
作者:林高阳;赵洪林;王一旭;刘懿;陈钢;周清华;徐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