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赖雯苑;陈彩玲;滕树恩;洪承路;黄铮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支架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17例,其中29例确诊患OSAHS者为研究组,88例非OSAHS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支架内血栓3例,比率为10.3%,明显高于对照组1例,比率1.1%(P =0.047)。结论:合并OSAHS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OSAHS患者,OSAHS可能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狼疮抗凝物质与复发性流产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 LA)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研究395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复发性流产前来本院就诊的妇女(观察组),并设150例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用改良罗素稀释蛇毒试验(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 DRVVT)检测血中L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LA阳性率为4.05%,高于对照组(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水平(s)为34.34±5.08,显著高于对照组32.25±2.54(P <0.05),不同流产次数的各组LA水平(s)分别为34.37±4.98、33.72±4.72、34.16±4.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各组间的LA水平无差异(P >0.05)。结论:复发性流产可能与高水平的LA有关,但流产次数与LA无关。复发性流产的妇女进行L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王英;林向华;罗晓红;林帝金;段朝晖;赵铭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免疫荧光层析法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方法:用6.0%和8.0%定值样本评价免疫荧光层析法的精密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对照组,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200份EDTA-K2抗凝全血HbA1c,进行同步盲法比对试验。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法的精密度在6.0%和8.0%定值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1%和5.3%。免疫层析荧光法与HPLC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110+1.021x,相关系数r =0.982;以6.0%和8.0%作为cut-off值,得kappa值分别为0.950(P <0.001)和0.922(P <0.001)。结论:免疫荧光层析法与HPLC法检测HbA1c具有一致性,可用于HbA1c的临床检测。

    作者:曹东林;雷达;张知洪;王婷;孙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他达拉非延缓大鼠慢性移植血管硬化病变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对大鼠慢性移植动脉血管病变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供、受者为Lewis 大鼠,无处理;异系移植实验组,Lewis 大鼠接受Brown-Norway(BN)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干预组他达拉非0.5 mg/(kg·d),Lewis 大鼠接受BN 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术后4周和8周取移植动脉,组织学观察、测量内膜和中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PKG-Ⅰ、RhoA蛋白表达。收集各组血浆, ELISA检测cGMP浓度。结果:异系移植实验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干预组血管内膜增厚,与实验组相比显著减轻(P <0.05);干预组血浆cGMP浓度较实验组显著增高(P <0.05);与实验组相比,干预组PKG-Ⅰ显著增高、RhoA明显降低(P <0.05)。结论他达拉非通过调控cGMP/PKG-Ⅰ和RhoA通路,抑制移植物血管病发展。

    作者:徐自强;夏鹏;王瑾珺;金昊;杨亦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状腺素预处理对冷保存大鼠肾脏供体氧化损伤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预处理对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脏原位主动脉逆行灌注低温保存模型,研究甲状腺素预处理后冷缺血不同时点肾脏皮质三磷酸腺苷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保存液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甲状腺素10 mg/100 g体重给药48 h后取肾保存组保存48 h和72 h乳酸脱氢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三磷酸腺苷含量保存48 h高于空白对照组;预处理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保存24 h和48 h高于空白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甲状腺素预处理能有效改善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保存效果,这种保护作用与其减轻冷缺血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飞;石露;徐强;邢家龙;宗朝晖;郝建国;李红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否对进一步提高管状胃代食管功能有益。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3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病例56例,随机分成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观察组)29例与不缝合纵隔胸膜(对照组)27例,对两组术后近期(1年内)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均为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观察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肝性胸腹水1例(酒精肝),乳糜胸1例,对照组并发吻合口瘘1例;随访1年,观察组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狭窄6例(P >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并发胸胃综合征8例(P <0.05),术后3、6个月、1年胸片、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两组均无明显胃排空障碍,观察组胸胃膈上位置有2例扩张,向一侧胸腔侧凸移位,其余病例胸胃呈细管状,牢固置于后纵隔,对照组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局部存在侧凸移位;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并发反流性食管炎(P >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法,使管状胃代食管功能得到了有益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王立杰;吴骏;孙林;杨海平;张建鹏;陈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妇女绝育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后再行输卵管结扎术,对照组按常规行输卵管结扎术。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进行测评。结果:(1)研究组术后的SCL-90、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研究组团体心理治疗后的疗效因子评价显示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及团体凝聚力占主要作用。结论: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减轻输卵管结扎术妇女术后心理健康问题是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作者:周平;伍淑芳;刘学;谢永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化汤联合护理干预对药流后再次妊娠女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化汤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等症状的影响及全程护理干预对药流后再次妊娠女性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产科需要药物流产且有意愿再次妊娠的妇女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药物流产时均使用生化汤,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流时阴道出血时间、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和囊胚排除时间。在患者药流结束后进行随访至2014年7月,随访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再次妊娠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再妊娠时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1)随访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再次妊娠为46例和49例,再次妊娠率为46%和49%;(2)两组在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囊胚排出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比较两组患者药流入院时、出院时及发现妊娠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时和出院时及再妊娠时的S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SDS评分比较在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明显,出院时与再妊娠时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SAS 和SDS比较方面: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差异明显,出院时和再妊娠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中,入院时无差异,出院时和再妊娠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汤对减少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囊胚排除时间有重要作用,而药流时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时的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许翠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请作者正确识别《实用医学杂志》网站及缴纳版面费方式

    在本刊不知情的情况下,个别网站为扩大自己网站的知名度,为医学杂志创建了网页。为了方便广大作者、读者了解事实真相,本刊特做如下说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疗效观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常用的术式,但该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切除部位多,消化道重建复杂,故术后患者的疼痛更为剧烈,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较一般手术高,因此该手术患者术后需要更完美的术后镇痛。目前常用的术后静脉镇痛药物仍以阿片类药物为主,舒芬太尼是其代表药物之一,具有起效快、镇痛强、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但也有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缺点。本文将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PD术后静脉镇痛,观察其效果。

    作者:蔡立松;席文娟;王蕊;郭平选;王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55和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调节作用,从而了解miR-155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和重症监护室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轻度20例、中度20例、重度20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miR-155、Foxp3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Treg表达率和miR-155、Foxp3 mRNA的表达以及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而升高,重中轻度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死亡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1)。 miR-155的表达与Treg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miR-155参与对Treg细胞增殖的调节,在急性脑梗死免疫失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罗焱;姚平波;张平;聂亚雄;殷小成;蒋福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纵膈巨大成熟畸胎瘤手术完整切除1例

    患者男,14岁。主因“呼吸困难10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内可见一约20 cm ×20 cm ×25 cm的巨大肿块影。致心脏、上腔静脉、膈肌受压及右全肺不张。肿物密度不均匀,呈钙化和液化多囊性变。胸腔穿刺胸水病理未见肿瘤细胞。8个月余前于外院经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证实该肿瘤含未成熟成分,被诊断为非可切除恶性肿瘤。之后患者接受了4周期的BEP(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但化疗周期结束后CT扫描化疗效果评价肿瘤无明显减小。

    作者:林高阳;赵洪林;王一旭;刘懿;陈钢;周清华;徐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诊疗常规予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时血清CRP水平、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及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变化。结果:在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FEV1、FVC%pred及CAT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血清CRP水平及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EV1、FVC%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48周时,两组血清CRP水平、FEV1、FVC%pred及CAT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减轻COPD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微;康萍;钟祥柱;唐琳;陈建芳;成红英;彭伟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线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83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53(47.38±5.12)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按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非高尿酸组,分析基线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较非高尿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SBP、DBP、BMI及吸烟史后,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组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尿酸组的2.46倍(95%CI:1.40~4.33, P <0.05)和1.72倍(95%CI:1.19~2.50,P <0.05)。结论:基线SUA水平可预测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SUA水平较高者发生上述事件的危险增加。

    作者:张艳敏;常延河;蒋晓忠;吴寿岭;张杰;段和力;朱国玲;张海玲;王谦;张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海南地区国产瑞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的儿童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国产瑞芬太尼在海南儿童群体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与国产瑞芬太尼适海南儿童靶控输注参数。方法:前瞻性分析200例临床择期手术患者,通过建立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人血中瑞芬太尼浓度变化,计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时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结果:国产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符合二房室模型。分布半衰期为(16.3±1.1)min,消除半衰期为(25.0±1.3)min,表观分布容积(70±12)L,血浆清除率为(2.0±0.2)L/min。结论:国产瑞芬太尼在海南儿童群体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与国外研究结果存在明显不同,有其特异性。

    作者:蒋华;高金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6例,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CE组)30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NCE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24 h、7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后的mRS评分(7 d、90 d)及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CE组和NCE组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IHSS、mRS评分及90 d预后良好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CE组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稍高于N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高于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心源性脑梗死,4.5 h内静脉溶栓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且总体疗效和预后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相当,但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增加。在谨慎选择静脉溶栓方案的同时应该充分评估风险和预后。

    作者:邓伟华;杨勇;潘小平;李泽;周进;黄翚;陈浩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携人胰岛素基因的“可控”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初步验证

    目的:设计并构建一种“可控”型腺病毒载体,该腺病毒载体在加入诱导剂后能自行消亡,从而解决其激发宿主免疫及产生复制型腺病毒等问题,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的外源基因载体。方法:以传统AdEasyTM腺病毒载体系统为基础,将Cre-LoxP定点敲除系统的Cre酶基因安置在Tet-On诱导表达系统的下游,而在穿梭质粒右臂基因组上下游分别插入一个LoxP位点,构建成“可控”型腺病毒穿梭质粒,并插入全长人胰岛素基因,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诱导剂加入前后细胞荧光蛋白表达及人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全长人胰岛素基因的“可控”型重组腺病毒AdEasyN/INS,转染QBI-293A细胞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在加入诱导剂Dox后,荧光细胞数/总细胞数的比值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胰岛素全长基因的新型“可控”型腺病毒载体,该新型重组腺病毒可像传统载体一样感染BMCs,且能加入诱导剂后迅速降解,实现了外源基因载体的可控性。

    作者:杨丽斌;斯朗扎西;李元朝;何威;王儒鹏;周春丽;张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TAT3基因沉默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STAT3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LV-shRNA-STAT3)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MCF-7/ADR及亲本细胞MCF-7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LV-shRNA-STAT3感染MCF-7/ADR(STAT3-RNAi组),同时感染无义序列Scramble-shRNA作为阴性对照(NC组),空白组不作处理(Con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TAT3 mRNA和蛋白、p-STAT3蛋白表达;不同浓度阿霉素处理各组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STAT3、p-STAT3蛋白在MCF-7/ADR中表达较MCF-7增强(P<0.05);STAT3-RNAi组STAT3 mRNA和蛋白、p-STAT3蛋白表达与Con组、NC组比较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对Con组、NC组和STAT3-RNAi组细胞的IC50分别为(56.1±3.00)μg/mL、(54.9±11.9)μg/mL和(7.6±0.2)μg/mL;Con组、NC组和STAT3-RNAi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5±0.7)%、(11.7±0.7)%和(34.0±3.1)%。结论:LV-shRNA-STAT3可显著抑制STAT3基因表达,有效增强乳腺癌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全军利;贺文兴;吴斯敏;李健林;刘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抑制SIAH-1功能对α-synuclein选择降解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SIAH)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降解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雷帕霉素和SIAH-1抗体处理24 h后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LC3-Ⅱ、E1、SIAH-1、P53和α-synuclein蛋白表达, RT-PCR 检测相关蛋白的 mRNA水平,用免疫荧光探讨 SIAH抗体处理后α-synuclein、SIAH-1和LC3在细胞的分布和共定位情况。结果:MPP+处理增加α-synuclein、E1表达和SIAH-1的活性,然而LC3-Ⅱ、P53和α-synuclein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而抗SIAH-1抗体处理扭转了这一趋势, E1水平明显增加。雷帕霉素处理在MPP+组中降低SIAH-1和α-synuclein水平。 SIAH-1抗体显著降低α-synuclein的免疫阳性染色,而α-synuclein和LC3在细胞内失去共定位。结论:SIAH-1抗体降低了α-synuclein单泛素化和聚集,并有效地促进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通路降解。因此, SIAH功能对α-synuclein聚集性及降解通路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蔡增林;刘媛媛;薛寿儒;徐晶;张馨芝;李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身麻醉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不同全身麻醉方案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通过监测产妇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来评估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异丙酚组(P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值、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术中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P组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组术毕时及术后24 h的IL-6、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组术毕及术后24 h的sTNFR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的剖宫产全身麻醉方案,安全有效,能抑制应激反应,有效预防术中显性记忆的发生。

    作者:贾杰;李屹;胡祖荣;危早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iR-187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增殖

    目的:探讨miR-187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茎环法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和正常组血清中miR-187表达水平。转染miR-187抑制剂,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miR-187的表达。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87抑制后,PC3细胞增殖变化。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miR-18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C3细胞系中miR-187被抑制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PC3细胞中低表达miR-187抑制细胞增殖;miR-187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洪善超;黄嘉琪;王婷婷;韩菲菲;陈国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