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焱;姚平波;张平;聂亚雄;殷小成;蒋福生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行CRT起搏治疗,术前心功能稳定后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左心房面积(LAA),计算MRA/LAA比值。应用组织超声多普勒测量患者左室壁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它们之间的极差(Ts-maxD)和标准差(Ts-SD)。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继续抗心衰药物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与CRT起搏器植入术前比较,术后12周LVEF、LV dp/dt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VESV、Ts-maxD、Ts-SD、MRA、MRA/LAA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VEDV、LVEDD术前、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房性早搏及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较术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T同步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减少MRA及Ts,可能与CRT改善左心室同步性、减少二尖瓣返流有关,并可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曾智桓;陈泗林;赵艳群;周万兴;张卫;肖月琼;郑坚奕;周玉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83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53(47.38±5.12)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按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非高尿酸组,分析基线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较非高尿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SBP、DBP、BMI及吸烟史后,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组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尿酸组的2.46倍(95%CI:1.40~4.33, P <0.05)和1.72倍(95%CI:1.19~2.50,P <0.05)。结论:基线SUA水平可预测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SUA水平较高者发生上述事件的危险增加。
作者:张艳敏;常延河;蒋晓忠;吴寿岭;张杰;段和力;朱国玲;张海玲;王谦;张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于就诊当天清晨静息状态下测量无创袖带血压3次(每次隔1 h),并取平均值;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尿酸、TNF-α和IL-6。结果:(1)60例患者按照血尿酸结果分为血尿酸升高组34例(血尿酸>440μmol/L),血尿酸正常组26例(血尿酸<440μmol/L);(2)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比、腹膜透析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血尿酸升高组高血压发生率(70.5%)、SBP和DBP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19.2%)、SBP和DBP (P <0.05);血尿酸增高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 <0.05)。结论: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诱发炎症反应发生。
作者: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调节作用,从而了解miR-155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和重症监护室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轻度20例、中度20例、重度20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miR-155、Foxp3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Treg表达率和miR-155、Foxp3 mRNA的表达以及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而升高,重中轻度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死亡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1)。 miR-155的表达与Treg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miR-155参与对Treg细胞增殖的调节,在急性脑梗死免疫失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罗焱;姚平波;张平;聂亚雄;殷小成;蒋福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镜局部喷洒丝裂霉素C(MMC)在治疗结核性中心气道瘢痕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核性中心气道瘢痕狭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治疗1组(15例)和治疗2组(16例),分别进行常规球囊扩张、常规球囊扩张加局部喷洒1次MMC和2次MMC治疗,以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MRC评分和气道直径为指标考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各观察时间点的MRC评分:治疗后3个月治疗2组(0.06±0.25)与治疗1组(0.33±0.617)MR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0.756)(均P <0.05)。其他各时间点3组MRC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2)各观察时间点的气道直径:治疗后3、6个月治疗2组气道平均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与治疗1组(P <0.01,P <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2组气道平均直径显著大于治疗1组(P <0.05)。其他各时间点3组气道平均直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球囊扩张术时局部喷洒MMC对改善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维持扩张后气道直径方面具有一定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方琼;郑闽莉;李映文;马志明;谢艺开;陈品儒;汤春梅;张言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设计并构建一种“可控”型腺病毒载体,该腺病毒载体在加入诱导剂后能自行消亡,从而解决其激发宿主免疫及产生复制型腺病毒等问题,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的外源基因载体。方法:以传统AdEasyTM腺病毒载体系统为基础,将Cre-LoxP定点敲除系统的Cre酶基因安置在Tet-On诱导表达系统的下游,而在穿梭质粒右臂基因组上下游分别插入一个LoxP位点,构建成“可控”型腺病毒穿梭质粒,并插入全长人胰岛素基因,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诱导剂加入前后细胞荧光蛋白表达及人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全长人胰岛素基因的“可控”型重组腺病毒AdEasyN/INS,转染QBI-293A细胞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在加入诱导剂Dox后,荧光细胞数/总细胞数的比值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胰岛素全长基因的新型“可控”型腺病毒载体,该新型重组腺病毒可像传统载体一样感染BMCs,且能加入诱导剂后迅速降解,实现了外源基因载体的可控性。
作者:杨丽斌;斯朗扎西;李元朝;何威;王儒鹏;周春丽;张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否对进一步提高管状胃代食管功能有益。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3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病例56例,随机分成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观察组)29例与不缝合纵隔胸膜(对照组)27例,对两组术后近期(1年内)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均为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观察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肝性胸腹水1例(酒精肝),乳糜胸1例,对照组并发吻合口瘘1例;随访1年,观察组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狭窄6例(P >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并发胸胃综合征8例(P <0.05),术后3、6个月、1年胸片、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两组均无明显胃排空障碍,观察组胸胃膈上位置有2例扩张,向一侧胸腔侧凸移位,其余病例胸胃呈细管状,牢固置于后纵隔,对照组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局部存在侧凸移位;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并发反流性食管炎(P >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缝合纵隔胸膜固定管状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法,使管状胃代食管功能得到了有益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王立杰;吴骏;孙林;杨海平;张建鹏;陈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脑静脉和(或)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or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中青年人脑卒中常见原因之一,若早期诊断并经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恢复极差。一项有关CVST的国际队列研究[1]表明,此病病死率为8%、重残率为5.1%,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脑疝。因此,对于发生严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虽经积极脱水等治疗,若仍出现脑疝或者脑疝前期表现,许多学者均推荐急诊开颅减压手术[2-4]。
作者:陈状;张小鹏;公方和;王伟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社区门诊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和管理,探讨BPH在社区的综合防治方式。方法:在广州地区4所高校退休男教工参与前列腺增生知晓情况调查分析的400例患者中,随机选择130例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周期6个疗程,每个疗程28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LS)和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PSS、QLS、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I-PSS、QLS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治疗模式不仅能有效缩小BPH患者的前列腺,而且比常规西医治疗更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勇强;王艳芳;梁蔚波;林启瑞;刘志林;张淳;池景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骨肉瘤细胞可溶性MICA(sMICA)蛋白形成的影响,为骨肉瘤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脂质体法转染MMP-9反义寡核苷酸到骨肉瘤细胞U2OS,应用RT-PCR、明胶酶谱法和ELISA检测转染寡核苷酸后U2OS细胞MMP-9 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中MMP-9的酶活性和sMICA蛋白浓度变化。结果:U2OS细胞转染MMP-9反义寡核苷酸后,MMP-9 mRNA表达及酶活性受到抑制;培养上清液中sMICA蛋白浓度下降(P =0.011)。结论:MMP-9可能参与骨肉瘤细胞sMICA蛋白形成,MMP-9可作为骨肉瘤免疫治疗的侯选靶点。
作者:卢善明;薛玲;邓汪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男,61岁,主因“间断左腰背部疼痛9个月余,发现左肾积水2个月余”入院,患者9个月前曾因左侧腰背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术后1个月予以拔除输尿管内支架管,半年前复查发现左肾仍有积水,再次于该院行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并于2个月前拔除,后患者于我院复查,行IVU示:左肾不显影。
作者:郝小强;夏强;王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女,27岁,57 kg。因“停经60 d ,突发性下腹痛4 h”入院,确诊为宫外孕,拟在急诊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检查:BP 107/76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120次/min,血常规:Hb 113 g/L,钾,钠,氯正常,钙未测,其余检查均正常。清醒入室,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200μg,依托米酯18 mg,顺式阿曲库铵12 mg,药物充分起效后行气管插管。
作者:陈永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重复发表指的是将同一研究的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属于学术不端的一类。在我们日常的来稿中,有一部分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将这种稿件称为“腊肠切片”(salami slicing),而国内学者将这类论文叫做“变相重复发表”。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一稿多投的一种。本刊结合国内外学会及专家的意见,将“重复发表”稿件定义为:(1)作者单位相同,或大部分作者相同,包括第一作者相同或者不同、作者排名顺序相同或者不同;(2)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3)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4)结论类似。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靶区( CTV )位移对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适形放疗( IMRT )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对10个病例的CTV分别均匀外扩0.5和0.7 cm 生成两套计划靶区 PTV0.5和PTV0.7,并设计相应IMRT计划,比较两者剂量学差异,以及低估CTV位移值后靶区剂量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基于PTV0.5设计的IMRT计划较基于PTV0.7者有更均匀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更低的心脏、左肺等危及器官放射暴露以及总MU数(P <0.05)。以PTV0.5设计的IMRT计划,在PTV0.7的剂量覆盖明显降低(P <0.01)。结论:CTV位移较小的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更有优势,但若低估CTV位移可导致靶区剂量覆盖明显下降。CTV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对其估值均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放射暴露影响显著,个体化精确定量和小化CTV位移可能改善其剂量学。
作者:马长春;李东升;伍方财;黄宝添;张武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硒可否使高血压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表型逆转化及对勃起的影响。方法:14周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5只,随机分两组(SHR-ED-Se组8只和SHR-ED-N组9只),前组喂含硒饲料,后组喂正常饲料,对照组同系WKY大鼠10只喂正常饲料,18周处死,记录诱导勃起次数,免疫组化染色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α-actin)、结蛋白(Desmin)和骨桥蛋白(OPN),以累积光密度(IOD)作为测量指标。结果:SHR-ED-N组大鼠死亡2只。α-actin表达,勃起次数:SHR-ED-N组低,其次SHR-ED-Se(P <0.05);OPN表达:SHR-ED-N高,其次SHR-ED-Se(P <0.05);Desmin表达情况: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硒可使高血压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发生表型逆转化,由合成型向收缩型逆转化,逆转化到一定程度可改善勃起功能。
作者:程祎;韦安阳;吴威武;李杰;叶朝阳;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不同全身麻醉方案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通过监测产妇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来评估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异丙酚组(P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值、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术中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P组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组术毕时及术后24 h的IL-6、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组术毕及术后24 h的sTNFR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的剖宫产全身麻醉方案,安全有效,能抑制应激反应,有效预防术中显性记忆的发生。
作者:贾杰;李屹;胡祖荣;危早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17例,其中29例确诊患OSAHS者为研究组,88例非OSAHS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支架内血栓3例,比率为10.3%,明显高于对照组1例,比率1.1%(P =0.047)。结论:合并OSAHS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OSAHS患者,OSAHS可能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赖雯苑;陈彩玲;滕树恩;洪承路;黄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 LA)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研究395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复发性流产前来本院就诊的妇女(观察组),并设150例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用改良罗素稀释蛇毒试验(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 DRVVT)检测血中L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LA阳性率为4.05%,高于对照组(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水平(s)为34.34±5.08,显著高于对照组32.25±2.54(P <0.05),不同流产次数的各组LA水平(s)分别为34.37±4.98、33.72±4.72、34.16±4.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各组间的LA水平无差异(P >0.05)。结论:复发性流产可能与高水平的LA有关,但流产次数与LA无关。复发性流产的妇女进行L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王英;林向华;罗晓红;林帝金;段朝晖;赵铭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对大鼠慢性移植动脉血管病变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供、受者为Lewis 大鼠,无处理;异系移植实验组,Lewis 大鼠接受Brown-Norway(BN)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干预组他达拉非0.5 mg/(kg·d),Lewis 大鼠接受BN 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术后4周和8周取移植动脉,组织学观察、测量内膜和中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PKG-Ⅰ、RhoA蛋白表达。收集各组血浆, ELISA检测cGMP浓度。结果:异系移植实验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干预组血管内膜增厚,与实验组相比显著减轻(P <0.05);干预组血浆cGMP浓度较实验组显著增高(P <0.05);与实验组相比,干预组PKG-Ⅰ显著增高、RhoA明显降低(P <0.05)。结论他达拉非通过调控cGMP/PKG-Ⅰ和RhoA通路,抑制移植物血管病发展。
作者:徐自强;夏鹏;王瑾珺;金昊;杨亦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宫颈癌患者往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长时间的手术应激可进一步加重其已有的免疫抑制,导致肿瘤转移的风险增加[1]。麻醉是减少手术应激的有效方法,但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程度不同,从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2]。本研究以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象,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靶控瑞芬太尼全麻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影响,为此类患者手术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向梅;许国琴;莫怀忠;陆一鸣;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