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叶碧玲;万素珍;林文基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显示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阶段梗死灶脑细胞活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在脑梗死恢复期随机分成两组,在做常规平扫基础上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s)和低剂量(80 kV、200 mAs)螺旋 CT 灌注扫描成像,由2名影像科资深专家评价图像并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CT灌注成像除可以发现常规CT平扫和增强平扫能发现的陈旧性梗死灶外,还可以发现明显的梗死区周围局部血流增加现象。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灌注成像下梗死中心区、缺血区各灌注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 CT 灌注成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较好地评价梗死区局部血流灌注改善程度,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超波;曾怡群;卢伟光;赖焕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s,P-LC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225例)和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402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CR和MPV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比较,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 P-LCR 增加及 MPV 增大,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和P-LCR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P-LCR和MPV的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凌莉;李小强;张素平;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LC)已经成为胆囊疾病的主要麻醉及手术方式。但是常规正压通气全麻诱导插管时,易出现气体入胃,导致胃扩张,影响术中操作。为避免诱导时气体入胃,影响手术操作,笔者团队于2014年1-12月对本院肝胆外科拟行LC的患者,诱导时采取预氧,非正压通气方式全麻诱导插管,从而避免了诱导时气体入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合钦;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1-2014年在我院经肾穿证实、且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有效包括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治疗无效包括治疗未达到缓解、肾脏死亡、临床死亡。结果:133例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男78例,女55例,部分缓解及完全缓解115例,缓解率86.47%,肾活检时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合并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3个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及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的存在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及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的存在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可根据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贺红光;叶琨;冯海云;王浩宇;熊礼佳;曾春;唐盛;彭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转染外源性 Smad 7基因,探讨 Smad 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 GMC 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在体外用腺病毒介导载体 pAdTrack-CMV-Smad 7和pAdTrack-CMV-GFP(阴性对照组)转染大鼠GMC,用RT-PCR鉴定Smad 7 mRNA 过表达效率;用二甲苯基碘(DPI)阻滞活性氧(ROS)生成,DCFH-DA 法检测细胞内 ROS 生成水平;用 Western blot 法鉴定Smad 7蛋白过表达效率及 IκBα的蛋白表达变化;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 GMC 增殖变化。结果:(1)pAdTrack-CMV-Smad 7转染GMC后,外源性Smad 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2)Ang Ⅱ能减少IκBα的表达,DPI与过表达Smad 7均能使IκBα表达增多;(3)Ang Ⅱ促进 ROS生成, DPI能阻断Ang Ⅱ的促 ROS 作用,过表达 Smad 7也能抑制 ROS 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⑷Ang Ⅱ促进GMC 增殖,过表达 Smad 7与 DPI 均能明显缓解 Ang Ⅱ的促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mad 7通过抑制 ROS 的产生,诱导 IκBα表达增多,从而抑制肾脏炎症反应,缓解 Ang Ⅱ对 GMC 的促增殖效应。
作者:林娜娜;冯笑琪;李敏;纪泽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肝功能失代偿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在全麻下行脾切除的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参附组(SFI 组)及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术毕麻醉未醒及无自主呼吸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后,SFI组在患者入PACU 后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 mL/kg ,对照组则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5、15、45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烦躁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SFI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输注前比较,SFI 及生理盐水输注后5、15、45 min 的 HR 及 MAP 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SFI组患者的烦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0.05)。结论:单纯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肝功能失代偿行脾切除术患者的苏醒期烦躁发生率。
作者:盛恒炜;沈晶晶;屠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管理模式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首批肿瘤3项技术培训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学员出勤率为86%,75.7%的学员积极参与学习,90%以上的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约65%的学员对培训知识掌握多数或完全掌握,超过8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成功并愿意以后还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培训讲师熟悉培训内容评分为(4.36±0.566)分,课程的进度评分为(3.80±0.791)分,学员认为需要的培训内容排名前三的是临床技能、培训技术的基础理论、临床实习。学员希望培训讲师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为视听技术法、案例研究法、工作指导法或教练/实习法。结论:建立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的有效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范化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赖演媚;李虹;邓国娜;朱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神经肿瘤等神经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致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25%~61%[1],且多伴有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s),由于 DOCs 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复杂,既往很少对其开展吞咽训练。研究[2-3]发现,吞咽评估和训练对DOCs 患者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根据DOCs 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特点,笔者综述文献探寻适合该类患者的吞咽评估和治疗方法,并评估吞咽训练对DOCs患者是否具有可行性。
作者:倪啸晓;谢秋幼;王恒;冯源月;虞容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P2X7受体在 HIV-1包膜糖蛋白 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用gp120侧脑室灌注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并用水迷宫实验观察侧脑室灌注gp120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及蛋白印迹和PCR方法探究P2X7受体的作用。结果:gp120侧脑室灌注3 d,可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可见gp120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寻找目标错误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蛋白印迹和PCR 结果显示,gp120模型组大鼠海马P2X7受体蛋白和mRNA 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升高(P <0.01)。结论:gp120侧脑室灌注可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P2X7受体可能参与 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阳;陈国巧;刘宝芸;钱炎木;秦姗姗;陈强;徐昌水;梁尚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意君;刘涛;吴洪波;邹武松;吴婕;吴师伟;顾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0例。 U 组静滴乌司他丁20万U +生理盐水100 mL,15 min滴完,然后进行麻醉和手术。C组静滴生理盐水100 mL,余同U组。采集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 (T2)、术后3 d (T3)的静脉血,测定 T 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的水平,计算CD3+CD4+/CD3+CD8+比值。结果:与T0比较,C组CD3+在T1~3无明显变化,U组在T2~3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C组CD3+CD4+仅T3升高,U组在T2~3明显升高。 C组CD3+CD8+在T2~3明显升高, U组在T1~3无明显变化,T3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 组 CD3+CD4+/CD3+CD8+在 T1~3无明显变化,U 组T3时明显升高。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恢复患者因手术所致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邓恋;胡祖荣;易菁;苏丹晨;蔡诚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美芬用于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疗效及其对BIS值的影响。方法:12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 =30):A、B组分别予舒芬太尼0.2μg/kg、0.3μg/kg 后复合丙泊酚1.5 mg/kg 诱导麻醉;C、D 组麻醉前静注纳美芬0.2μg/kg 后分别同 A、B 组进行诱导。根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来调整丙泊酚的用量,必要时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扩宫(T3)、人流手术操作(T4)、术毕清醒时(T5)等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同时记录各组丙泊酚追加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毕1 min定向力恢复Steward评分、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5 min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等。结果:与A组比较,B、D组丙泊酚追加量减少,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低,术后VAS低(P <0.05),C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P >0.05);B、C、D组苏醒快,术毕1 min内定向力恢复较A组评分高(P <0.05),其中D组定向力恢复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A、B 组呼吸抑制及呛咳发生率高于C、D组(P <0.05)。结论:术前使用纳美芬0.2μg/kg 可有效拮抗无痛人流中舒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该剂量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增强镇痛的效果,未发现其影响BIS的改变。
作者:李娜;梁飞;肖晓山;梁亚统;周代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AH)的临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 AH 患儿,将其随机分为4组,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T1组)、鼻内糖皮质激素组(T2组)、联合治疗组(T3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T3组患儿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吸入鼻内糖皮质激素,对照组使用生理海水喷鼻,比较4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腺样体占后鼻孔范围比值大小。结果:120例患儿中有109例顺利完成12周治疗,其中T1组27例、T2组29例、T3组25例、对照组28例。 T1、T2、T3组患儿的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腺样体占后鼻孔范围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组与T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组的改善效果为显著。结论:单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AH患儿疗效相当,鼻内糖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 AH 患儿较单一用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妙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和PubMed 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1990年至2015年2月28日,纳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用Jadad 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575例患者。纳入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可以提高治疗的近期疗效(P <0.00001)和生存质量(P =0.0008),减轻血液学毒性(P =0.03)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P =0.02),但不能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P =0.2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作者:陈剑;李路路;张鼎儒;郭宇飞;郭新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胸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6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300 mL/d时拔除胸管,对照组少于100 mL/d 时拔除胸管。结果: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0±0.99)d vs.(3.83±1.41)d, t =5.485, P =0.000;(7.97±1.54)d vs.(9.20±2.01)d, t =2.669, P =0.010)]。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5 d两组胸闷、胸痛、干咳等症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30 d随访未发现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300 mL/d 时拔除胸管是安全、可行的,可缩短带管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短期并发症。
作者:李昀;廖洪映;孟占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67岁,2014年9月2日因咳嗽、咳痰5d入我院呼吸科。患者于5d 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咳嗽、咳痰,为白黏痰,量较多,咳嗽剧烈时感胸闷、心悸,安静后可稍好转,无畏寒、发热,无咳痰、咯血,无恶心、呕吐。既往6年前因食管癌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化疗多次。查体:体温36.5℃,心率105次/min,呼吸22次/min ,血压90/60 mmHg。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脏浊音界增大,心率105次/min ,律齐,三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中度粗糙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可及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后予吸氧、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当日下午突发胸闷气急加重,急查心脏彩超示:右房见一混合团块回声,大小约7.7 cm ×5.0 cm,附着房间隔侧,舒张期脱向三尖瓣口,超声诊断右房肿块,血栓或癌栓可能。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00 IU/L。BNP 705 pg/mL。
作者:冯子旺;蒋国军;冯俊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 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曲度测量。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30.38%。用Schneider法测得远中舌根颊舌向弯曲度为(13.27±8.57)°,近远中向弯曲度为(30.96±11.63)°。远中舌根在颊舌向观上大多为直根管或中度弯曲,邻面观基本为重度弯曲。远中舌根弯曲位置常见于根中1/3,其次为根尖1/3,不常见于冠1/3。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发生率高,形态弯曲, CBCT是有效观察下颌磨牙远中舌根形态的工具,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英泽;蒋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增龄性聋或年龄相关性聋(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HL),又称老年性耳聋(presbycusis),是因听觉器官衰老退变,出现双耳对称性、渐进性的听力减退而引起的耳聋。它是老年人群为常见的感知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的生活。 AHL 由多种内在性和外在性因素导致,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内耳,使耳蜗传导声信号的能力受损[1]。本文着重综述由AHL 过程中线粒体DNA 突变或者删除所致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 AHL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旭;葛汝丽;韩锋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编制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意愿倾向量表(PSWBS),检验其信效度并探索结构模型。方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模型基础上编制初测问卷与正式量表,对样本1、样本2、样本3进行初测问卷测查,通过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折半信度分析、内容效度等对量表进行检验评价。结果:量表由4个维度14个条目组成,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在量表研制理论允许范围之内。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量住院患者参与维护自身医疗安全的意愿程度和主要采取维护自身医疗安全行为的倾向性。
作者:李娟;罗勇;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同时分别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宾组)及双环醇片(双环醇组)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作用,并选取同期抗结核治疗8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水飞蓟宾组和双环醇组出现肝损伤分别为16例(14.7%)和55例(22.4%);对照组肝功能损伤为9例(11.0%)(χ2=3.627,P>0.05);肝损伤出现时间均以4周内为主,各组无明显差异(χ2=0.414,P>0.05);三组肝损伤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U=0.288,P>0.05)。结论:在无高危因素情况下,采用抗炎保肝药和降酶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疗效不确切。
作者:杨雪迎;李艳;李哲明;邝浩斌;覃红娟;谭守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