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旺;蒋国军;冯俊成
目的:探讨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管理模式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首批肿瘤3项技术培训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学员出勤率为86%,75.7%的学员积极参与学习,90%以上的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约65%的学员对培训知识掌握多数或完全掌握,超过8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成功并愿意以后还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培训讲师熟悉培训内容评分为(4.36±0.566)分,课程的进度评分为(3.80±0.791)分,学员认为需要的培训内容排名前三的是临床技能、培训技术的基础理论、临床实习。学员希望培训讲师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为视听技术法、案例研究法、工作指导法或教练/实习法。结论:建立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的有效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范化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赖演媚;李虹;邓国娜;朱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唾液酸(SA)在肠道病毒71(EV71)感染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 DLD-1)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能表达唾液酸葡聚糖的 DLD-1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药物分别阻断 DLD-1细胞膜上不同识别位点,证实唾液酸为EV71感染细胞受体。采用噻唑蓝( MTT )比色法检测唾液酸苷酶对 DLD-1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71病毒相对含量。结果:EV71能特异性的感染 DLD-1细胞;10 mu/mL 唾液酸苷酶处理组(71.2±1.9,P <0.01)和50 mu/mL 组(84.7±1.8,P <0.01)与血清对照组相比,EV71复制的比率显著下降;破坏DLD-1细胞膜上唾液酸O糖苷键,EV71病毒相对含量显著下降(70.3±2.5,P <0.01);0.25 mg/mL 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V71病毒相对含量明显下降(48.3±2.6,P <0.01)。结论:唾液酸是 EV71感染 DLD-1细胞的识别受体;唾液酸提取物能抑制EV71在DLD-1细胞中的复制。
作者:毛易捷;王玉月;史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转染外源性 Smad 7基因,探讨 Smad 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 GMC 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在体外用腺病毒介导载体 pAdTrack-CMV-Smad 7和pAdTrack-CMV-GFP(阴性对照组)转染大鼠GMC,用RT-PCR鉴定Smad 7 mRNA 过表达效率;用二甲苯基碘(DPI)阻滞活性氧(ROS)生成,DCFH-DA 法检测细胞内 ROS 生成水平;用 Western blot 法鉴定Smad 7蛋白过表达效率及 IκBα的蛋白表达变化;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 GMC 增殖变化。结果:(1)pAdTrack-CMV-Smad 7转染GMC后,外源性Smad 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2)Ang Ⅱ能减少IκBα的表达,DPI与过表达Smad 7均能使IκBα表达增多;(3)Ang Ⅱ促进 ROS生成, DPI能阻断Ang Ⅱ的促 ROS 作用,过表达 Smad 7也能抑制 ROS 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⑷Ang Ⅱ促进GMC 增殖,过表达 Smad 7与 DPI 均能明显缓解 Ang Ⅱ的促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mad 7通过抑制 ROS 的产生,诱导 IκBα表达增多,从而抑制肾脏炎症反应,缓解 Ang Ⅱ对 GMC 的促增殖效应。
作者:林娜娜;冯笑琪;李敏;纪泽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意君;刘涛;吴洪波;邹武松;吴婕;吴师伟;顾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及海珠区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方法:回顾性对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两个结核病防治所2010-2012年就诊的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肺结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010-2012年共2014例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阳性,1630例(80.9%)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384例(19.1%)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2010-2012各年度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菌株中,NTM分离率分别为17.6%、17.1%、21.2%。384株NTM中共有79株进行了NTM菌种或复合群鉴定,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占50.6%,慢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占49.4%。结论: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NTM分离率为19.1%。临床上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欠佳时,应及时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作者:童莉;谭守勇;刘志辉;黄业伦;黎燕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18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NSCLC患者、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miR-182的相对表达量,分析NSCLC组miR-182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并依据NSCLC患者和两对照组血清miR-182的相对表达量,利用ROC曲线评价其在NSCLC诊断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NSCLC组miR-182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疾病组(均P <0.01),肺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 NSCLC组血清miR-182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均P >0.05),肿瘤晚期(Ⅲ~Ⅳ期)高于肿瘤早期(Ⅰ~Ⅱ期)(P <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0.707~0.861),当临界值取1.97时,其灵敏度为0.723,特异度为0.803。结论:NSCLC患者血清miR-182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可能是NSCLC早期诊断的潜在肿瘤标志物之一。
作者:张灿堂;朱述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测定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Hcy、hs-CRP、Fib 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住院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IMT厚度分为:内膜正常亚组19例,内膜增厚亚组31例,斑块形成亚组36例,另选中青年健康体检者56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和血Hcy、hs-CRP和Fib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Hcy、hs-CRP和Fib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cy、hs-CRP和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结论:Hcy、hs-CRP和Fib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发展,在中青年脑梗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巧薇;谭少华;李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估儿科患者植入性导管中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选择本院患儿各类导管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137株,用刚果红平板和半定量黏附实验筛选出生物膜菌株, PCR 检测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icaA的表达。结果:137株临床分离的表葡菌,刚果红实验阳性29株、半定量黏附实验阳性26株;刚果红实验和半定量黏附实验任一项或两项同时阳性的35株表葡菌中 icaA基因阳性24株。结论:我院儿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分离的表葡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须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吴跃平;王明明;王红梅;肖伟伟;蔡德丰;马东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分析已有的临床试验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4年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样本量1137例,诊断VAP患者599例。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研究齐性较好,通过汇总计算得出总敏感度为59%(43%~73%),总特异度为89%(82%~93%),总阳性预测值为3.69(3.21~4.23),总阴性预测值为0.42(0.32~0.55),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6。截断值为2.0μg/L时 PCT诊断敏感度为81%(73%~87%),特异度为83%(73%~90%)。结论: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截断值2.0μg/L时试验的准确性和综合效能较高。
作者:杨夏慧;阳隽;陈晓军;陈飞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功能改变及真武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肾组、心梗干预组、心肾干预组,前3组灌服生理盐水,后2组灌服等体积的真武汤干预。检测各组大鼠心肾功能指标,如:心脏重量/体重指数、左室重量/体重指数、左肾重量/体重指数、缩短分数、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肌酐、血浆硫酸吲哚酚浓度,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脏病理形态及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的保护作用。结果:5/6肾脏切除术可以进一步加重心梗大鼠的心肾功能损害,并使其出现更为严重的左心室重构。真武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左心室重塑及降低各项心肾功能指标。结论:在心梗大鼠模型基础上,5/6肾脏切除术可进一步加重大鼠心肾功能损害;真武汤可明显改善其心肾功能。
作者:韩越;李志樑;杨龙江;潘海林;陈昌海;陈琪;严全能;梁欣伟;傅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显示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阶段梗死灶脑细胞活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在脑梗死恢复期随机分成两组,在做常规平扫基础上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s)和低剂量(80 kV、200 mAs)螺旋 CT 灌注扫描成像,由2名影像科资深专家评价图像并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CT灌注成像除可以发现常规CT平扫和增强平扫能发现的陈旧性梗死灶外,还可以发现明显的梗死区周围局部血流增加现象。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灌注成像下梗死中心区、缺血区各灌注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 CT 灌注成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较好地评价梗死区局部血流灌注改善程度,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超波;曾怡群;卢伟光;赖焕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黄芪组(R组),每组12例。R组在切开硬脑膜后20 min内输入含黄芪注射液20 mL的0.9%生理盐水250 mL;C组同时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于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输注后1 h (T4)、1 d (T5)、2 d(T6)6个时点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SOD及MDA含量。结果: R组与C组T3~ T6时SOD较T1时均降低,但R 组SOD 降低程度显著小于 C 组(P <0.05);R 组与 C 组 T4~ T6时 MDA 均较 T1时升高,但R组MDA升高程度显著小于C组(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显著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活性的抑制,并减少MDA的含量。
作者:张亚军;徐世元;许平;张庆国;黄东林;修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CPB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生理盐水组(NS 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分别于T1(手术前)、T2(升主动脉阻断前)、T3(转流结束时)、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术后72 h)6个时间点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测定血清HMGB-1、TNF-α、IL-6、BUN、Cr、ALT的含量。结果:两组除ALT外,其他指标相比除T1时点外,T2~ T65个时点DEX 组均显著低于NS 组(P <0.05)。两组血清ALT在T2、T52个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X组明显低于NS 组(P <0.05)。结论: DEX 可显著降低CPB期间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术后肾功能,而对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明显。
作者:秦俊;秦再生;朱晨;刘琳琳;陶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JNK通路相关蛋白 Caspases-1、Bad 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7~9d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JNK抑制剂组,正常组。除正常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外,其余各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川芎嗪或JNK抑制剂等,作用1 h 后放入90% N2+10% CO2培养箱中作用2 h 诱导缺氧,然后放入5% CO2+95%空气培养箱中复氧。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蛋白 Bad、Caspases-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川芎嗪60、200、800μg/mL 组和 JNK 抑制剂10μmol/L 组预给药均可降低 Bad、Caspases-1蛋白的表达(P <0.01)。川芎嗪200μg/mL组差异显著。结论:川芎嗪通过干预JNK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s-1、Bad蛋白的表达,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王昀;马武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s,P-LC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225例)和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402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CR和MPV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比较,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 P-LCR 增加及 MPV 增大,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和P-LCR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P-LCR和MPV的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凌莉;李小强;张素平;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CAV-PW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接受TCD检测及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直线相关方法分析CAV-PWT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随访半年,记录脑卒中例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V-PWT与脑卒中的危险程度。结果:DSA与TCD检测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52.33%vs 47.86%(P=0.056)、61.63%vs 56.98%(P=0.059)。 CAV-PWT及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动脉狭窄率呈正相关(r=0.832,P=0.025;r=0.625,P=0.04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V-PWT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OR=1.527)。结论:TCD检测CAV-PWT能有效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对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张泽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作用。方法: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和造影剂增强 MRI 扫描,术前评估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MRI检查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2.1%(46/56),一致性检验(Kappa =0.771,P <0.001)。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肌层浸润深度和检测肿瘤扩展分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
作者:邹果芳;胡红波;罗萍香;陈振松;刘干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每组15只。光镜下观察每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和动脉血PaO2、肺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0的含量及肺组织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肺组织出现损伤性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TNF-α、IL-6、IL-10和MDA明显升高,其中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TNF-α、IL-6和MDA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IL-10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介导了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上述介导机制,从而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邬子林;周志飞;刘湘钰;邓瑞华;丁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女,2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多月,咳嗽1d”于2013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胀、反复发热,行骨髓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缓解后出院。此次第2次化疗入院,予 Hyper-CVAD 方案(长春新碱2 mg d4,d11;环磷酰胺435 mg d1~3每12小时1次;吡柔比星72 mg d4;地塞米松40 mg d1~4、d11~14)化疗,总疗程2周,化疗期间血压正常。化疗结束第2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有四肢抽搐,持续时间约1 min;患者之后共发作癫痫3次,间断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神志恍惚、淡漠、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期间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高160/100 mmHg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癫痫发作后):心肺腹(-);神经系统:神清,高级认知功能正常;颅神经(-),颈软,四肢自主活动,痛觉对称,病理征(-)。辅助检查:肾功能正常;脑脊液:颅内压:200 mmH2O,第2次复查为75 mmH2O,常规、生化无明显异常,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头颅 CT:右侧小脑半球、右侧颞叶、右基底节区、双侧颞顶枕叶、胼胝体体部及压部片状低密度影;头颅MRI:脑实质区多发异常信号影: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头颅MRI增强:双侧大小脑半球增强后未见异常增强灶,血管显影良好。
作者:刘琦;李海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又称异位性皮炎,在儿童中较常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易复发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瘙痒,同时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1]。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试图去解释AD中的炎性病变:第一种假说是关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不平衡性,该理论主要认为AD 是由于T 细胞的失衡,尤其是辅助型 T 细胞1、2、17、22亚型和调节型 T 细胞的失衡[2];第二种假说则是关于皮肤屏障的缺陷,主要依据是发现患者个体中丝聚合蛋白的突变成为发展为AD的危险因素[3-4]。由于该病病因的不确定性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该病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漂萍;余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