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与凝血状态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分析

罗辉遇;李奕华;胡燕怡;詹丽璇;伍尚伟;杨文娟;周旭红;任海红;黄淑妍;宫雅南;陈飞鹏;许博裳;徐米清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 凝血机制, 炎症,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ECCP)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预后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1例AECCP患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成分3(C3)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研究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量变关系及其预后影响。结果:患者WBC、NEUT、hs-CRP、PT、APTT、FIB、TT高于正常人(均P <0.001), C3低于正常人(P <0.001); WBC、NEUT与FIB呈正相关(分别为r =0.196和r =0.199,均P <0.05);hs-CRP与APTT、FIB呈正相关(分别为r=0.234,P<0.01和r=0.466,P<0.001);C3与FIB呈正相关(r=0.466, P<0.001),与PT、APTT、TT呈负相关(分别为r=-0.258,P<0.01;r=-0.279,P<0.01和r=-0.168,P<0.05)。死亡组WBC、NEUT高于生存组(均P <0.01);WBC、NEUT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 CI 0.552~0.780;P <0.01)和0.695(95% CI 0.558~0.801;P =0.001)。结论: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两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WBC、NEUT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我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131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1500 mL的作为大出血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1500 mL的作为对照组,对产前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次、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胎盘主要附着位置、产前出血、初次产前出血时间、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有关;而多产尤其是多次剖宫产、中央性前置胎盘、前壁胎盘、早期产前出血、早产、胎盘植入更易出现产后大出血。有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前出血者较无胎盘植入、部分性及边缘性前置胎盘、后壁及侧壁胎盘、无产前出血者产后大出血风险分别增加15.775、5.527、2.995、2.990倍。结论:胎盘植入、中央型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前出血是造成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军;熊苗;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凝集素和内毒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及内毒素(LPS)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GDM组孕妇及正常组孕妇各45例,测定血浆MBL、LPS浓度;每组按BMI(25 kg/m2)为界分为肥胖亚组(BMI ≥25 kg/m2)和非肥胖亚组(BMI <25 kg/m2),分析GDM组孕妇血浆MBL、LPS水平变化及其与BMI的相关性。结果:GDM组MBL浓度低于正常组,而LP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血浆BMI与MBL呈负相关(r =-0.28,P <0.05),BMI与LPS呈明显正相关(r =0.62,P <0.05);LPS与MBL呈负相关(r =-0.43,P <0.05)。正常组MBL、LPS与BMI之间的这种相关性不存在。结论:MBL和LPS可能是超重孕妇GDM发病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对临床GDM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琴;袁静;丛林;李松;杨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宝石能谱CT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1-6月经病理学证实且行宝石能谱CT分期检查发现区域淋巴结肿大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通过对比患者已知宫颈原发灶与区域肿大淋巴结进行能谱分析推测诊断出增大淋巴结是否为转移性癌。所有患者同时予18F-FDG PET-CT检查或穿刺活检,以PET-CT检查结果或穿刺活检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标准,以Yerushalmy 模式计算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来评价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结果。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34例宫颈癌患者宝石能谱CT淋巴结诊断结果与标准诊断(即PET-CT诊断结果和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进行分析得出特异度为46.77%,灵敏度为92.17%,约登指数为0.39;分别对两种诊断结果做一致性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诊断结果基本一致(Kappa =0.428),诊断水平有差异(P <0.001)。 ROC曲线下面积为0.695(P <0.001,CI:0.607~0.782)。结论:宝石能谱 CT对于宫颈癌分期诊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尚不能作为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依据。

    作者:张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患者胃肠灌注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黏膜血流变化、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的变化,探讨其对患者胃肠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心脏外科行冠脉旁路移植加瓣膜置换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行常规诱导麻醉后行右颈静脉穿刺,并插入Swan-Ganz导管,经胃镜引导下置入胃张力计,24 h连续监测患者胃部二氧化碳分压(PgCO2)。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静脉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卡地平,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 mmHg。持续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患者体外循环前(T1)、开始转机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测定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计算胃黏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 CO2)。结果:血流动力学:两组患者T3、T4时点心脏指数(CI)均高于T1(P <0.05)。 N组患者T3、T4时点CI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组在T2、T3、T4时点SVR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显著低于T1(P <0.05),且N组T3、T4时点SVRI低于C组(P <0.05)。氧合指数:两组患者SvO2在T2时较T1显著升高,而C组在T3、T4时较T1显著下降,在T4时点N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T3、T4时点C组DO2,VO2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而N组DO2显著高于基础值(P <0.05)。 C组在T3、T4时点PgCO2与Pg-aCO2较T1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N组(P <0.05)。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改善心脏血管术患者体外循环中氧合障碍、胃肠组织低灌注,减少对胃肠黏膜低血流灌注的损伤。

    作者:陈胜阳;王更富;张永强;岳修勤;胡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月经不调、多毛、卵巢多囊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始于青春期。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成为妇科及儿科内分泌广泛争议的话题,其诊断标准不明确,临床特征与青春期生理性表现重叠。而青春期PCOS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种族、地区有关,亦与其选择的PCOS诊断标准有关。

    作者:刘颖华;侯丽辉;徐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测序技术(SNaPshot)对8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及68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水平。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MP-9与儿童HSPN的相关性。MMP-9 C-1562T基因CC基因型与儿童HSPN的发病无相关性,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基因型与儿童HSPN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 =3.065,P <0.05)。 MMP-9血清浓度≥155μg/L 会使儿童HSPN的患病率成倍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OR =7.443,P <0.05)。结论:MMP-9 C-1562T基因为CT基因型、血清水平升高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是HSPN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早期进行MMP-9 C-1562T多态性和血清水平筛查。

    作者:徐锦雯;赵丽萍;周红霞;葛婷婷;张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治疗性浅低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近3/4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1]。再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为有效的手段,但伴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极大地影响了再灌注疗效。因此,如何防治MIRI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浅低温治疗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治疗性浅低温(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MTH)在MIRI中的运用做一综述。

    作者:胡荣;李亚琦;余树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制品输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血制品输注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共79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统计其血制品使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基本纠正;组间比较:治疗组输注的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治后72 h,治疗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制品的使用量,考虑与其拮抗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关。

    作者:马明远;江皓波;张云海;邓梦华;于娜;戚振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减少产程中不恰当的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探讨

    为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有关影响自然分娩结局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我院通过对住院分娩的32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产程中不恰当的干预影响自然分娩结局,增加剖宫产率及侧切率,应减少不恰当的干预,让分娩回归自然。

    作者:李晓云;孟丽芳;李玉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腺苷及腺苷受体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的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代谢废物的蓄积。AKI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肾脏缺血、败血症及药物性肾损伤[1],在围手术期及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2]。近期一项住院患者研究显示,血肌酐升高0.3 mg/dL可导致死亡的风险增加70%[3],一旦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会带来高昂的医疗费用, AKI的临床现状不容乐观。尽管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等与AKI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取得了进展[4],对于AKI的早期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延缓及治疗AKI的临床手段非常有限,所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血供减少导致的肾脏组织供血不足是导致AKI的主要原因,缺血组织的损伤机制主要包括:肾脏炎症反应、直接的肾小管损伤以及血管活性的改变[5]。肾脏缺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粘附分子及炎症因子的增加,同时会提高活性氧自由基的浓度[6]。

    作者:李晨昊;张超;张越;窦海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当前临床研究大环境下研究护士/研究协调员在研究团队中的参与模式探讨

    当前中国临床试验支持环境较国外不成熟,新药或干预型的临床试验项目缺少管理经验,机构和强大的伦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审核能力不强[1],专职有经验的研究护士少,研究科室缺少临床试验经验,新的缺少经验和医学背景的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 Organization, SMO)的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开始加入研究助理的团队,所以很多临床研究机构面临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和CRC任用难题。作为临床试验里的专职人员研究护士/CRC是试验的管理者,对试验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而现有的CRC库里CRC的来源和资质不同,管理和任用没有规范性,不同来源的CRC在医院这个特殊医疗环境下有不同的职责。而属于医院机构的研究护士较其他来源的CRC经过更规范、更专业的临床试验相关培训,不但有医学知识和技能且更有试验协调管理经验,是CRC队伍里的中坚力量,能肩负起试验管理者的职责;而医院受编制所限在不能培养更多研究护士情况下,其他来源的CRC是对研究护士工作不可缺少的补充,能对临床试验项目的整体运作起到分担的作用。本文根据医院和临床科室客观现实情况,提出统筹分配研究护士/CRC资源、选用不同的研究护士/CRC参与模式,让有经验的研究护士配置到新的研究科室、重要的临床研究以保证试验的质量,起到有经验的护士带领新的CRC管理好临床试验,有的放矢地任用研究护士/CRC来达到好的发挥有限的研究护士/CRC力量来管理好更多试验项目的效果。

    作者:何莲珠;孔秋焕;葛洁英;吴跃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IIb/III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GPIIb/IIIa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自身抗体,记录各个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样本的MFI与正常对照MFI均值的比率。结果:ITP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FI比率分别为(2.61±1.09)、(1.32±0.59)和(0.95±0.40),非参数检验得ITP组MFI比率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而后两者MFI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统计学处理,CBA对ITP诊断的敏感性为71.88%,特异性为84.62%,由ROC曲线得CBA区分ITP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能力为0.848。结论:CBA检测血小板GPIIb/IIIa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ITP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潘歆;陈志刚;张恒;吴广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吸氧治疗老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6例临床观察

    年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1]。目前该病的治疗首选无创呼吸机[2]。而老年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接受度较差。中医医院的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本文拟通过总结46例老年重症OSAHS患者吸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OSAHS患者适宜的或备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爱华;付义;杨春艳;张俊图;苏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奥曲肽对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曲肽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曲肽作用于传代的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24 h、48 h后,应用FITC-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LX2中Bcl-2、Bax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奥曲肽可促进HSC-LX2细胞调亡,细胞凋亡率随奥曲肽浓度增加而增高(P <0.05);与24 h比较,相同浓度奥曲肽作用于HSC-LX248 h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 <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明显降低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而增加Bax蛋白表达(P <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可明显降低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P <0.05)。结论:奥曲肽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奥曲肽诱发人肝星状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李春艳;贾丽萍;石蕾;周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的保存

    大剂量放、化疗及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可使超过90%年轻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得到缓解[1]。而放化疗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增殖和干扰DNA结构与功能,具有细胞毒性,卵巢组织对其非常敏感[2],同时性腺功能亦容易受到放化疗损害,进而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指出了放、化疗导致永久性闭经的危险性[3]。因此,在接受放化疗之前,能否找到一种合理方法保存患者生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莹;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循证护理用于慢性胆囊炎护理中对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研究,为临床护理及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按照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筛选,选取符合标准的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循证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73例。就一般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痛苦度、护理满意率及生存质量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82.2%的总有效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分别为71.2%和24.7%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率为94.5%优于对照组82.2%的总满意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护理前生存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护理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护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慢性胆囊炎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逵艳;吕娜;李凌云;周文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左颞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患者男,45岁,“左颞部间断性针刺痛2年余,感左耳听力丧失,近2个月来进行性加重”入院。

    作者:凌冰冰;何波;赵卫;孙学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穴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雪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与凝血状态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ECCP)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预后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1例AECCP患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成分3(C3)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研究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量变关系及其预后影响。结果:患者WBC、NEUT、hs-CRP、PT、APTT、FIB、TT高于正常人(均P <0.001), C3低于正常人(P <0.001); WBC、NEUT与FIB呈正相关(分别为r =0.196和r =0.199,均P <0.05);hs-CRP与APTT、FIB呈正相关(分别为r=0.234,P<0.01和r=0.466,P<0.001);C3与FIB呈正相关(r=0.466, P<0.001),与PT、APTT、TT呈负相关(分别为r=-0.258,P<0.01;r=-0.279,P<0.01和r=-0.168,P<0.05)。死亡组WBC、NEUT高于生存组(均P <0.01);WBC、NEUT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 CI 0.552~0.780;P <0.01)和0.695(95% CI 0.558~0.801;P =0.001)。结论: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两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WBC、NEUT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罗辉遇;李奕华;胡燕怡;詹丽璇;伍尚伟;杨文娟;周旭红;任海红;黄淑妍;宫雅南;陈飞鹏;许博裳;徐米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心动脉压及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评价有创中心动脉压及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73例疑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非冠心病组(狭窄<50%)、冠心病组(≥50%),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中心动脉收缩压(SBP-C)、中心动脉舒张压(DBP-C)、中心动脉脉压(PP-C)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病变各组间比较, SBP-C、PP-C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回归显示,SBP-C[P =0.019,OR =1.207,95%CI(1.032,1.412)]及PP-C[P =0.023,OR =1.166,95% CI(1.021,1.332)]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具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中SBP-C、PP-C明显增高,而DBP-C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 SBP-C、PP-C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SBP-C、PP-C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蒋小波;杨帆;韩乾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