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犬胸部低管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SAFIRE技术的运用

唐雷;王谦;曾宪春;王玉权;王荣品

关键词:X线计算机, 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 胸部,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扫描重建与低kV扫描结合SAFIRE技术重建的图像质量,探讨低kV结合SAFIRE重建的价值。方法:健康成年家犬11只,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规定120 kV/65 mA结合FBP重建为常规组,100 kV/65 mA结合SAFIRE(强度3级)重建为低kV组。比较两种方案的辐射剂量,比较所得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比较,低kV组ED降低了39.33%;同种组织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kV组肺组织、上腔静脉、脊柱旁肌肉噪声均降低,SNR均有升高,上腔静脉-脂肪CNR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分低kV组较常规组升高约1.70%。结论:家犬胸部低kV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可指导临床推广运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数字化模拟定位机于等中心复位时分别拍摄0°、90°方向、面积10×10 cm2矩形野和任意野号的适时野数字化模拟机图像,分别将拍摄的图像与TPS相对应的DRR图像通过骨性标志匹配测量出等中心点的误差和适时野误差。再利用直线加速器Iview-GT系统用同样的方法拍摄矩形野和适时野EPID图像,并与TPS相对应的DRR图像通过骨性标志匹配测量出等中心点误差和适时野误差。将数字化模拟定位机所测得的各项误差与Iview-GT系统所测得的误差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模拟定位机所测得的等中心点误差和适时野误差结果均优于Iview-GT系统所测得误差(均P =0.000)。结论: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准确地对各项误差进行测量,纠正摆位偏差,使得放疗定位更精确,治疗更准确。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张祥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治疗性浅低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近3/4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1]。再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为有效的手段,但伴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极大地影响了再灌注疗效。因此,如何防治MIRI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浅低温治疗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治疗性浅低温(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MTH)在MIRI中的运用做一综述。

    作者:胡荣;李亚琦;余树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测序技术(SNaPshot)对8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及68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水平。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MP-9与儿童HSPN的相关性。MMP-9 C-1562T基因CC基因型与儿童HSPN的发病无相关性,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基因型与儿童HSPN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 =3.065,P <0.05)。 MMP-9血清浓度≥155μg/L 会使儿童HSPN的患病率成倍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OR =7.443,P <0.05)。结论:MMP-9 C-1562T基因为CT基因型、血清水平升高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是HSPN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早期进行MMP-9 C-1562T多态性和血清水平筛查。

    作者:徐锦雯;赵丽萍;周红霞;葛婷婷;张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患者胃肠灌注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黏膜血流变化、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的变化,探讨其对患者胃肠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心脏外科行冠脉旁路移植加瓣膜置换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行常规诱导麻醉后行右颈静脉穿刺,并插入Swan-Ganz导管,经胃镜引导下置入胃张力计,24 h连续监测患者胃部二氧化碳分压(PgCO2)。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静脉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卡地平,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 mmHg。持续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患者体外循环前(T1)、开始转机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测定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计算胃黏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 CO2)。结果:血流动力学:两组患者T3、T4时点心脏指数(CI)均高于T1(P <0.05)。 N组患者T3、T4时点CI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组在T2、T3、T4时点SVR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显著低于T1(P <0.05),且N组T3、T4时点SVRI低于C组(P <0.05)。氧合指数:两组患者SvO2在T2时较T1显著升高,而C组在T3、T4时较T1显著下降,在T4时点N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T3、T4时点C组DO2,VO2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而N组DO2显著高于基础值(P <0.05)。 C组在T3、T4时点PgCO2与Pg-aCO2较T1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N组(P <0.05)。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改善心脏血管术患者体外循环中氧合障碍、胃肠组织低灌注,减少对胃肠黏膜低血流灌注的损伤。

    作者:陈胜阳;王更富;张永强;岳修勤;胡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类型与ST段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血栓抽吸,分析2组抽吸血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TEMI组抽吸血栓48例,其中红色/混合血栓39例(81.3%),白色血栓9例(18.7%);NSTEMI组抽吸血栓12例,其中白色血栓8例(66.7%),红色/混合血栓4例(33.3%)。结论:红色/混合血栓和白色血栓均可见于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示包括血栓形成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的改变。

    作者:杨亚攀;楚英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白蛋白用于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脓毒性休克。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血流异常分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并且患者可能常常合并发热、呕吐或腹泻等并发症,加剧有效血容量不足。因此,早期积极液体复苏是脓毒症性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1]。白蛋白作为一种天然胶体,具有诸多生物学功能: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结合和转运、抗炎抗氧化、维持酸碱平衡等。理论上白蛋白复苏液不仅有良好的扩容作用,而且有益于减轻脓毒症诱导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细胞损伤的修复,甚至改善预后。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据,白蛋白用于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实际价值仍存在疑问。本文将近年来白蛋白在脓毒症液体复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戴仲;李莉;严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左颞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患者男,45岁,“左颞部间断性针刺痛2年余,感左耳听力丧失,近2个月来进行性加重”入院。

    作者:凌冰冰;何波;赵卫;孙学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给药方式控制THA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初次行单侧THA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静脉组、局部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四组进行相应处理,记录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其他三组的失血指标及输血情况显著降低(P <0.01);联合组与静脉组及局部组相比较各指标均明显降低:术后显性失血量[(141±64) vs (246±74)、(215±76) mL, P <0.01]、隐性失血量[(116±51) vs (211±83)、(199±73) mL, P <0.01]、总失血量[(787±110) vs (1019±137)、(1005±149) mL, P <0.01]和输血患者平均输血量[(279±35) vs (329±37)、(329±37) mL, P <0.01]。四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给药方式对控制THA失血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王代荣;赵国平;秦汉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吸氧治疗老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6例临床观察

    年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1]。目前该病的治疗首选无创呼吸机[2]。而老年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接受度较差。中医医院的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本文拟通过总结46例老年重症OSAHS患者吸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OSAHS患者适宜的或备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爱华;付义;杨春艳;张俊图;苏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IIb/III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GPIIb/IIIa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自身抗体,记录各个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样本的MFI与正常对照MFI均值的比率。结果:ITP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FI比率分别为(2.61±1.09)、(1.32±0.59)和(0.95±0.40),非参数检验得ITP组MFI比率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而后两者MFI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统计学处理,CBA对ITP诊断的敏感性为71.88%,特异性为84.62%,由ROC曲线得CBA区分ITP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能力为0.848。结论:CBA检测血小板GPIIb/IIIa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ITP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潘歆;陈志刚;张恒;吴广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淋巴瘤1例

    患者女,64岁,主诉:甲状腺术后7年,发现右颈部包块4年,伴呼吸困难2周入院。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左侧叶大小约57.5 mm ×15.5 mm,实质回声欠均匀,CDFI: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后方可及一实性低回声区,大小约60.5 mm ×30 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回声尚均匀, CDFI:内可见Ⅰ级血流信号(图1)。甲状腺右侧叶区未及典型甲状腺组织,可探及一巨大的实性低回声区,范围约74 mm ×62 mm ×66 mm,似与左侧低回声区相连,包绕气管,邻近气管及食管受压移位,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CDFI:内可见Ⅱ级血流信号(图2B、2C)。右侧颈部Ⅲ区、Ⅳ区及左侧颈部Ⅳ区可及数个淋巴结回声,淋巴门消失,CDFI:内可见Ⅰ级血流信号(图3)。较大者约:右侧19 mm ×7 mm,左侧6.5 mm ×4 mm。超声提示: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右侧叶部位及左侧叶后方巨大实性占位(桥本甲状腺炎? Ca待排除),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病理提示:右侧甲状腺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细胞起源。

    作者:王琰;崔可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组织粉碎器在处理膀胱内果胶样血凝块的应用

    膀胱填塞是泌尿外科常见并发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常见于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包括PKRP、TURP及TURP;亦可见于经皮肾镜术后、前列腺癌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肿瘤术后出血、肾挫伤及膀胱外伤等。其处理的方法报道也比较多[1]。血块填塞可导致排尿不畅,刺激膀胱收缩而出现剧烈腹痛,堵塞尿管,导致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及出血加重等情况。组织粉碎器联合肾镜的应用,其优点突显,既能清除急性膀胱内出血形成的新鲜血凝块,也能清除膀胱内陈旧性血凝块,尤其针对果胶样血凝块,清除效果立竿见影。同时,若发现出血点后,也可以电凝止血。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处理膀胱血块填塞症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春利;周可义;杨文增;周洪月;马涛;师晓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的保存

    大剂量放、化疗及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可使超过90%年轻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得到缓解[1]。而放化疗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增殖和干扰DNA结构与功能,具有细胞毒性,卵巢组织对其非常敏感[2],同时性腺功能亦容易受到放化疗损害,进而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指出了放、化疗导致永久性闭经的危险性[3]。因此,在接受放化疗之前,能否找到一种合理方法保存患者生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莹;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应用CRUSAD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显性凝血功能障碍的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CRUSAD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显性 DIC 组20例和非显性 DIC 组30例,观察CRUSADE评分与凝血指标、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选择可能影响脓毒症显性DIC发病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RUSAD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显性DI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 CRUSADE评分与APACHEⅡ评分、PT、DIC评分呈相关。CRUSADE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显性DIC的ROC曲线分别为0.701与0.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USADE及APACHEⅡ分值越高,显性DIC发生率越高。结论:应用CRUSADE评分与APACHEⅡ评分联合评估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对脓毒性显性DIC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与基线评估价值。

    作者:周袁申;李婷;陈昱志;郭力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碎裂QRS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作用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ACS患者272例,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观察各组fQR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根据危险分层分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观察各组fQRS的发生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QRS与Gensini积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fQRS诊断STEMI、MSTEM和U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危组fQRS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QRS与Gensini积分、CK-MB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fQRS可成为ACS及高危患者的诊断指标。

    作者:林晓明;梁茜;杨希立;刘鹤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超声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共210个结节的超声TI-RADS分级情况,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TI-RADS分级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210个结节中,TI-RADS 2~5级的实际恶性百分率分别为0.00%、4.35%、37.14%、84.78%、93.33%、96.55%,甲状腺结节恶性比例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RADS对甲状腺癌诊断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3%、77.97%、4.12、0.12、91.33%、76.67%。结论:超声TI-RADS分级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段洪梅;张铁山;范梅贞;杜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当前临床研究大环境下研究护士/研究协调员在研究团队中的参与模式探讨

    当前中国临床试验支持环境较国外不成熟,新药或干预型的临床试验项目缺少管理经验,机构和强大的伦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审核能力不强[1],专职有经验的研究护士少,研究科室缺少临床试验经验,新的缺少经验和医学背景的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 Organization, SMO)的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开始加入研究助理的团队,所以很多临床研究机构面临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和CRC任用难题。作为临床试验里的专职人员研究护士/CRC是试验的管理者,对试验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而现有的CRC库里CRC的来源和资质不同,管理和任用没有规范性,不同来源的CRC在医院这个特殊医疗环境下有不同的职责。而属于医院机构的研究护士较其他来源的CRC经过更规范、更专业的临床试验相关培训,不但有医学知识和技能且更有试验协调管理经验,是CRC队伍里的中坚力量,能肩负起试验管理者的职责;而医院受编制所限在不能培养更多研究护士情况下,其他来源的CRC是对研究护士工作不可缺少的补充,能对临床试验项目的整体运作起到分担的作用。本文根据医院和临床科室客观现实情况,提出统筹分配研究护士/CRC资源、选用不同的研究护士/CRC参与模式,让有经验的研究护士配置到新的研究科室、重要的临床研究以保证试验的质量,起到有经验的护士带领新的CRC管理好临床试验,有的放矢地任用研究护士/CRC来达到好的发挥有限的研究护士/CRC力量来管理好更多试验项目的效果。

    作者:何莲珠;孔秋焕;葛洁英;吴跃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103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和抗β2-糖蛋白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Ⅰantibody, Aβ2-GPⅠ),计算阳性预测值,58例期待治疗孕妇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增加抗凝治疗组(28例)。结果:ACA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阳性预测值为3.9%,两组相比,抗凝治疗组在延长早发型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尚不能认为ACA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相关性,且抗凝治疗不能延长早发型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不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陈先侠;唐志霞;孟祥莲;董革;张俊强;陈晓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之一畸形1例

    患者女,31岁,孕3产1,3年前足月剖宫产一女婴,现存活,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13年8月4日,自然受孕。孕11周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孕24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一胎未见畸形,一胎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孕33+2周我院超声提示:双活胎,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A胎儿头位,未见畸形,脐动脉S/D3.69偏高,大脑中动脉RI值及流速均偏低,B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颈部可见多条脐带缠绕。于2014年3月25日因“孕33+2周,胎动减少”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6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水肿(-)。产科检查:腹围102 cm,宫高37 cm,双胎,胎位右骶横位/左枕横位,胎心140~150次/min,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当天因正常胎儿脐动脉S/D增高,大脑中动脉RI值及流速均偏低,胎动减少,胎心监护NST异常故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见: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单个胎盘两胎儿共一羊膜腔,均为男婴,第1胎儿左枕横位, Apgar 评分1 min 10分,5 min 10分,外观正常,体重1650 g;第2胎儿(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右骶横位,Apgar 评分1 min 9分,5 min 10分,体重1800 g,脐带绕颈4周。两胎儿脐带相互缠绕打结(真结1个),如“毛线绳”(图1)。检查胎盘:24 cm ×22 cm ×3 cm,重约800 g,胎盘中间无羊膜与绒毛间隔,两脐带均系中央胎盘附着,相距1 cm。两新生儿均因早产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检查治疗。术后随访正常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同龄儿同步,无明显异常。由于产妇和家属不舍放弃畸形儿目前存活、随访该新生儿生长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儿。

    作者:王桂梅;杨小红;胡娅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川南地区维生素D受体Fok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FLP-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糖尿病组1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0例 FokⅠ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F、F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5%、47.5%、20%和15.8%、53.7%和30.5%,差异有显著性(P <0.05)。 F/f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56.3%、43.8%和42.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F基因型发生T2DM风险为Ff/ff基因型的2.568倍(95% CI =1.246~5.292,P <0.05)。FF基因型2 h PG、HbA1C水平高于Ff/ff基因型(P <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王晓燕;刘鑫;余玥;黄璨;张珑山;刘洪明;邓宇;陈庄;陈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