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减少产程中不恰当的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探讨

李晓云;孟丽芳;李玉香

关键词:干预,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分娩结局, 母婴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住院分娩, 回归自然, 显示, 产妇, 侧切
摘要:为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有关影响自然分娩结局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我院通过对住院分娩的32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产程中不恰当的干预影响自然分娩结局,增加剖宫产率及侧切率,应减少不恰当的干预,让分娩回归自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及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2004年5月至2015年5月关于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在支架内再狭窄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入选标准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ve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总例数899例。Meta分析结果:与DES组相比,DCB组主要指标:晚期管腔丢失(MD =-0.02,95%CI:-0.09~0.05,P =0.61)、主要不良心脏事件(RR =0.94,95%CI:0.71~1.24,P =0.64),次要指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 =1.13,95%CI:0.8~1.6,P =0.5)、心梗(RR =0.63,95%CI:0.3~1.31,P =0.22)、靶病变再次狭窄(RR =0.93,95%CI:0.69~1.25,P =0.64)、全因死亡(RR =0.89,95%CI:0.41~1.92,P =0.76)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时,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可获得与药物洗脱支架相似临床疗效,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避免再次支架植入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滕树恩;黄铮;洪承路;陈彩玲;赖雯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网络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ESWT治疗网球肘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708例网球肘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冲击波能够降低网球肘患者VAS疼痛评分[SMD =-1.04,95%CI(-1.56,-0.51)],增加50%及以上症状改善人数[RR =1.50,95%CI(1.07,2.11)],提高上肢功能[SMD =-0.65,95%CI(-0.94,-0.35)]及Roles和Maudsley评分[RR =1.75,95%CI(1.12,2.74)]。纳入研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显著减轻网球肘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肢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郝政安;冯永亮;李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常规冠状动脉造影(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有X线辐射剂量大、费用高和检查时程长等不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无创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逐渐发展起来。64层及以上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到95%~99%和86%~97%[2-3]。由于CTA是一种无创检查,可避免有创的ICA检查所引起的并发症,被逐渐认为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文对MSCT在心脏冠脉成像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作者:周钏;李天然;杨平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D4+T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CTD),患病率(50~300)/100万人口,目前没有有效逆转纤维化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SSc组织纤维化和抗体的产生与活化的CD4+T细胞相关,T效应淋巴细胞亚群T辅助细胞(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和它们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纤维化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D4+T淋巴细胞在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廖红丽;雷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当前临床研究大环境下研究护士/研究协调员在研究团队中的参与模式探讨

    当前中国临床试验支持环境较国外不成熟,新药或干预型的临床试验项目缺少管理经验,机构和强大的伦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审核能力不强[1],专职有经验的研究护士少,研究科室缺少临床试验经验,新的缺少经验和医学背景的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 Organization, SMO)的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开始加入研究助理的团队,所以很多临床研究机构面临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和CRC任用难题。作为临床试验里的专职人员研究护士/CRC是试验的管理者,对试验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而现有的CRC库里CRC的来源和资质不同,管理和任用没有规范性,不同来源的CRC在医院这个特殊医疗环境下有不同的职责。而属于医院机构的研究护士较其他来源的CRC经过更规范、更专业的临床试验相关培训,不但有医学知识和技能且更有试验协调管理经验,是CRC队伍里的中坚力量,能肩负起试验管理者的职责;而医院受编制所限在不能培养更多研究护士情况下,其他来源的CRC是对研究护士工作不可缺少的补充,能对临床试验项目的整体运作起到分担的作用。本文根据医院和临床科室客观现实情况,提出统筹分配研究护士/CRC资源、选用不同的研究护士/CRC参与模式,让有经验的研究护士配置到新的研究科室、重要的临床研究以保证试验的质量,起到有经验的护士带领新的CRC管理好临床试验,有的放矢地任用研究护士/CRC来达到好的发挥有限的研究护士/CRC力量来管理好更多试验项目的效果。

    作者:何莲珠;孔秋焕;葛洁英;吴跃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月经不调、多毛、卵巢多囊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始于青春期。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成为妇科及儿科内分泌广泛争议的话题,其诊断标准不明确,临床特征与青春期生理性表现重叠。而青春期PCOS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种族、地区有关,亦与其选择的PCOS诊断标准有关。

    作者:刘颖华;侯丽辉;徐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家犬胸部低管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SAFIRE技术的运用

    目的:对比常规扫描重建与低kV扫描结合SAFIRE技术重建的图像质量,探讨低kV结合SAFIRE重建的价值。方法:健康成年家犬11只,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规定120 kV/65 mA结合FBP重建为常规组,100 kV/65 mA结合SAFIRE(强度3级)重建为低kV组。比较两种方案的辐射剂量,比较所得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比较,低kV组ED降低了39.33%;同种组织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kV组肺组织、上腔静脉、脊柱旁肌肉噪声均降低,SNR均有升高,上腔静脉-脂肪CNR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分低kV组较常规组升高约1.70%。结论:家犬胸部低kV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可指导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雷;王谦;曾宪春;王玉权;王荣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肠透析治疗腹透漂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膜透析管(腹透管)漂管是指腹透导管的腹腔内端向上漂移出真骨盆,可导致腹透液引流不畅,引流时间延长,超滤量减少,引起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腹透管漂管的方法有运动、按摩、灌肠及插入不锈钢丝纠正位置或者手术复位[1],如不成功还需重新置管,甚至直接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而转为血液透析治疗,是影响腹膜透析技术的问题之一[2]。引起腹透管漂管的原因很多,比如置管技术、腹内压升高、胃肠道功能紊乱、体位因素等[3],而结肠透析能进行高位结肠清洗,彻底清洗肠道粪便及肠道内毒素,使体内腹水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增加肠道蠕动,降低腹内压,纠正胃肠道紊乱等可引起腹透管漂管的相关因素,故我科对收治腹透漂管的腹膜透析患者采用结肠透析治疗,使部分患者的腹膜透析管在短时间内复位成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琦;彭春晖;周树录;李红艳;黄伟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类型与ST段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血栓抽吸,分析2组抽吸血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TEMI组抽吸血栓48例,其中红色/混合血栓39例(81.3%),白色血栓9例(18.7%);NSTEMI组抽吸血栓12例,其中白色血栓8例(66.7%),红色/混合血栓4例(33.3%)。结论:红色/混合血栓和白色血栓均可见于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示包括血栓形成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的改变。

    作者:杨亚攀;楚英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管+取胎后球囊扩张术为研究组,其余1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为(1062.5±653.1)mL和(362.5±474.5)mL,少于对照组的(2180.0±1548.7)mL和(1250.0±1357.8)mL(均P <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12)与(5/12)(P <0.05)。两组子宫切除率为4/12与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可以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康;许伟;祖茂衡;顾玉明;徐浩;王丹;宗迎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103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和抗β2-糖蛋白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Ⅰantibody, Aβ2-GPⅠ),计算阳性预测值,58例期待治疗孕妇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增加抗凝治疗组(28例)。结果:ACA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阳性预测值为3.9%,两组相比,抗凝治疗组在延长早发型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尚不能认为ACA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相关性,且抗凝治疗不能延长早发型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不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陈先侠;唐志霞;孟祥莲;董革;张俊强;陈晓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癌胚抗原及糖链抗原199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术前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199(CA199)与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42例因直肠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随访42~90个月。分析术前CEA及CA199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结果:术前CEA水平升高与发生远处脏器转移显著相关(P <0.05);术前CEA和CA199均正常组,中位OS为150周,术前CEA 和(或) CA199异常组,中位OS为101周,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和CA199均正常组患者OS比CEA和(或) CA199异常组显著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结论:直肠癌术前CEA水平可以预测远处脏器转移情况,术前CEA和(或)CA199异常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更短。

    作者:赵鹏飞;李琴;曹邦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左颞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患者男,45岁,“左颞部间断性针刺痛2年余,感左耳听力丧失,近2个月来进行性加重”入院。

    作者:凌冰冰;何波;赵卫;孙学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正常新生儿脑发育的1H-MRS研究

    目的:通过运用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技术(1H-MRS)观察健康新生儿脑组织右基底节和右额叶各代谢物比值随胎龄的变化规律,提高对新生儿脑发育的认识。方法:本研究纳入69例新生儿,包括25例早产儿和44例足月儿。运用点分辨波谱序列对其脑组织各兴趣区所得代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NAA/Cr、NAA/Cho与胎龄呈正相关(右基底节r =0.27、0.63,右额叶r =0.44、0.64,均P <0.05);Cho/Cr与胎龄呈负相关(右基底节r =-0.51,右额叶r =-0.41,均P <0.05)。同胎龄组各变量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右基底节NAA/Cho高于右额叶(P <0.05)。结论:新生儿脑组织代谢物水平与胎龄相关,MRS可定量检测新生儿脑成熟度。

    作者:刘岭岭;孛茹婷;杨文君;李艳;吴玉华;邱颖萍;李鹏;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胸水和血清CEA、CYFRA21-1、NSE、SCC-Ag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水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已确诊的101例患者胸水及血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应用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诊断临界值,比较各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胸水和血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 <0.05),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和SCC-Ag对肺鳞癌在胸水和血清中表达水平和阳性率高于其他单项检测(P <0.05);胸水和血清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检出率。结论:胸水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检出及病理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铮雯;邵润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IIb/III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GPIIb/IIIa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自身抗体,记录各个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样本的MFI与正常对照MFI均值的比率。结果:ITP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FI比率分别为(2.61±1.09)、(1.32±0.59)和(0.95±0.40),非参数检验得ITP组MFI比率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而后两者MFI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统计学处理,CBA对ITP诊断的敏感性为71.88%,特异性为84.62%,由ROC曲线得CBA区分ITP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能力为0.848。结论:CBA检测血小板GPIIb/IIIa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ITP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潘歆;陈志刚;张恒;吴广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促进幽门螺杆菌诱导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Th17细胞分化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诱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情况,探讨BAFF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ELISA法测患者血清中BAFF与IL-17浓度;MTT法测T细胞与幽门螺杆菌共培养后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BAFF-R表达;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测RORγt和RORα及IL-17、IL-21、IL-2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中BAFF与IL-1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87,P <0.01)。BAFF处理后,幽门螺杆菌诱导的T细胞生存活力较对照增强,BAFF-R表达增加,Th17细胞标志性转录因子RORγt和RORα及细胞因子IL-17、IL-21、IL-2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能引起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体内BAFF高表达,进而促进Th17细胞分化。

    作者:常香荣;张海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我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131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1500 mL的作为大出血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1500 mL的作为对照组,对产前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次、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胎盘主要附着位置、产前出血、初次产前出血时间、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有关;而多产尤其是多次剖宫产、中央性前置胎盘、前壁胎盘、早期产前出血、早产、胎盘植入更易出现产后大出血。有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前出血者较无胎盘植入、部分性及边缘性前置胎盘、后壁及侧壁胎盘、无产前出血者产后大出血风险分别增加15.775、5.527、2.995、2.990倍。结论:胎盘植入、中央型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前出血是造成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军;熊苗;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凝集素和内毒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及内毒素(LPS)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GDM组孕妇及正常组孕妇各45例,测定血浆MBL、LPS浓度;每组按BMI(25 kg/m2)为界分为肥胖亚组(BMI ≥25 kg/m2)和非肥胖亚组(BMI <25 kg/m2),分析GDM组孕妇血浆MBL、LPS水平变化及其与BMI的相关性。结果:GDM组MBL浓度低于正常组,而LP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血浆BMI与MBL呈负相关(r =-0.28,P <0.05),BMI与LPS呈明显正相关(r =0.62,P <0.05);LPS与MBL呈负相关(r =-0.43,P <0.05)。正常组MBL、LPS与BMI之间的这种相关性不存在。结论:MBL和LPS可能是超重孕妇GDM发病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对临床GDM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琴;袁静;丛林;李松;杨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姜黄素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评价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 =10):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C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75 min后恢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建模前5 d,C组大鼠每天胃饲姜黄素200 mg/kg,S组和I/R组大鼠胃饲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 h时处死大鼠,取肠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行Chiu评分,同时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C组大鼠肠组织Chiu评分、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升高(P <0.05);与I/R组比较,C组大鼠肠组织Chiu评分、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P <0.05)。结论:姜黄素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有关。

    作者:廖美娟;梁桦;梁幸甜;冯舒韵;陈志妍;刘洪珍;肖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