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沈蓉;吴晓玲;肖子文;张其柱;徐澎

关键词: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多药耐药,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术前TP方案化疗并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宫颈活检组织及化疗后手术标本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表达差异及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经术前化疗后, P-gp、GST-π的阳性表达分别由71.43%、64.29%增高到80.61%、74.49%,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Topo-Ⅱ的阳性表达由化疗前的48.98%降为28.57%,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相关(P >0.05)。新辅助化疗前, GST-π在无效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P-gp和Topo II阳性表达水平在不同疗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不受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新辅助化疗可以诱导宫颈癌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监测其表达对于选择药物、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GST-π表达状态有可能成为预测TP方案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化疗治疗T1G3膀胱癌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至2014年5月,本中心共有39例T1G3膀胱癌患者接受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动脉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定期复查。对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肌层浸润性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其中男32例,女7例。中位年龄56岁(31~82岁),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2~136个月)。19例为初发膀胱癌,20例为复发。共17例出现复发肿瘤,其中8例进展,3例因疾病进展死亡。2年、5年无进展率分别为88%和74%,2年、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7%和89%,生存者5年膀胱保留率达81%。仅1例患者因药物毒副作用未完成化疗。结论:GC方案动脉化疗能有效治疗T1G3膀胱癌,预防肿瘤进展,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作者:叶云林;刘卓炜;周芳坚;郭胜杰;陈思亮;贺秋明;秦自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治疗性浅低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近3/4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1]。再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为有效的手段,但伴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极大地影响了再灌注疗效。因此,如何防治MIRI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浅低温治疗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治疗性浅低温(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MTH)在MIRI中的运用做一综述。

    作者:胡荣;李亚琦;余树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数字化模拟定位机于等中心复位时分别拍摄0°、90°方向、面积10×10 cm2矩形野和任意野号的适时野数字化模拟机图像,分别将拍摄的图像与TPS相对应的DRR图像通过骨性标志匹配测量出等中心点的误差和适时野误差。再利用直线加速器Iview-GT系统用同样的方法拍摄矩形野和适时野EPID图像,并与TPS相对应的DRR图像通过骨性标志匹配测量出等中心点误差和适时野误差。将数字化模拟定位机所测得的各项误差与Iview-GT系统所测得的误差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模拟定位机所测得的等中心点误差和适时野误差结果均优于Iview-GT系统所测得误差(均P =0.000)。结论: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准确地对各项误差进行测量,纠正摆位偏差,使得放疗定位更精确,治疗更准确。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张祥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碎裂QRS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作用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ACS患者272例,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观察各组fQR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根据危险分层分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观察各组fQRS的发生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QRS与Gensini积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fQRS诊断STEMI、MSTEM和U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危组fQRS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QRS与Gensini积分、CK-MB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fQRS可成为ACS及高危患者的诊断指标。

    作者:林晓明;梁茜;杨希立;刘鹤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患者胃肠灌注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黏膜血流变化、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的变化,探讨其对患者胃肠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心脏外科行冠脉旁路移植加瓣膜置换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行常规诱导麻醉后行右颈静脉穿刺,并插入Swan-Ganz导管,经胃镜引导下置入胃张力计,24 h连续监测患者胃部二氧化碳分压(PgCO2)。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静脉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卡地平,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 mmHg。持续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患者体外循环前(T1)、开始转机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测定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计算胃黏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 CO2)。结果:血流动力学:两组患者T3、T4时点心脏指数(CI)均高于T1(P <0.05)。 N组患者T3、T4时点CI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组在T2、T3、T4时点SVR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显著低于T1(P <0.05),且N组T3、T4时点SVRI低于C组(P <0.05)。氧合指数:两组患者SvO2在T2时较T1显著升高,而C组在T3、T4时较T1显著下降,在T4时点N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T3、T4时点C组DO2,VO2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而N组DO2显著高于基础值(P <0.05)。 C组在T3、T4时点PgCO2与Pg-aCO2较T1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N组(P <0.05)。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改善心脏血管术患者体外循环中氧合障碍、胃肠组织低灌注,减少对胃肠黏膜低血流灌注的损伤。

    作者:陈胜阳;王更富;张永强;岳修勤;胡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及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2004年5月至2015年5月关于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在支架内再狭窄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入选标准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ve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总例数899例。Meta分析结果:与DES组相比,DCB组主要指标:晚期管腔丢失(MD =-0.02,95%CI:-0.09~0.05,P =0.61)、主要不良心脏事件(RR =0.94,95%CI:0.71~1.24,P =0.64),次要指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 =1.13,95%CI:0.8~1.6,P =0.5)、心梗(RR =0.63,95%CI:0.3~1.31,P =0.22)、靶病变再次狭窄(RR =0.93,95%CI:0.69~1.25,P =0.64)、全因死亡(RR =0.89,95%CI:0.41~1.92,P =0.76)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时,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可获得与药物洗脱支架相似临床疗效,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避免再次支架植入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滕树恩;黄铮;洪承路;陈彩玲;赖雯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吸氧治疗老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6例临床观察

    年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1]。目前该病的治疗首选无创呼吸机[2]。而老年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接受度较差。中医医院的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本文拟通过总结46例老年重症OSAHS患者吸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OSAHS患者适宜的或备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爱华;付义;杨春艳;张俊图;苏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超声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共210个结节的超声TI-RADS分级情况,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TI-RADS分级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210个结节中,TI-RADS 2~5级的实际恶性百分率分别为0.00%、4.35%、37.14%、84.78%、93.33%、96.55%,甲状腺结节恶性比例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RADS对甲状腺癌诊断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3%、77.97%、4.12、0.12、91.33%、76.67%。结论:超声TI-RADS分级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段洪梅;张铁山;范梅贞;杜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按照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南选择脂肪性肝炎60例,并根据饮食习惯不同分成规律饮食组(NASH1组)和不规律饮食组(NASH2组),选择体检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空腹血清胰岛素、肝功生化、血脂成分以及肠道内分泌肽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含量,动态检查餐后0.5、1、2、4 h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脂肪肝炎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空腹血糖和餐后动态血糖、ALT明显升高,以NASH2组表现更为明显。脂肪肝患者的血清胰岛素高于正常,分泌峰值在餐后1 h,较正常组胰岛素分泌峰值在餐后0.5 h明显滞后。 NASH1组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NASH2组的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较NASH1组明显增高。脂肪肝炎组抑胃肽分泌峰值明显早于正常组,胆囊收缩素分泌峰值晚于正常组。NASH组胰岛素分泌峰值与抑胃肽分泌峰值一致。在脂肪肝的患者中,伴随着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的升高,胰腺明显增厚。结论: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参与NASH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发生。

    作者:王新国;王俊;张波;黄利华;郭继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之一畸形1例

    患者女,31岁,孕3产1,3年前足月剖宫产一女婴,现存活,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13年8月4日,自然受孕。孕11周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孕24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一胎未见畸形,一胎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孕33+2周我院超声提示:双活胎,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A胎儿头位,未见畸形,脐动脉S/D3.69偏高,大脑中动脉RI值及流速均偏低,B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颈部可见多条脐带缠绕。于2014年3月25日因“孕33+2周,胎动减少”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6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水肿(-)。产科检查:腹围102 cm,宫高37 cm,双胎,胎位右骶横位/左枕横位,胎心140~150次/min,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当天因正常胎儿脐动脉S/D增高,大脑中动脉RI值及流速均偏低,胎动减少,胎心监护NST异常故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见: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单个胎盘两胎儿共一羊膜腔,均为男婴,第1胎儿左枕横位, Apgar 评分1 min 10分,5 min 10分,外观正常,体重1650 g;第2胎儿(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右骶横位,Apgar 评分1 min 9分,5 min 10分,体重1800 g,脐带绕颈4周。两胎儿脐带相互缠绕打结(真结1个),如“毛线绳”(图1)。检查胎盘:24 cm ×22 cm ×3 cm,重约800 g,胎盘中间无羊膜与绒毛间隔,两脐带均系中央胎盘附着,相距1 cm。两新生儿均因早产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检查治疗。术后随访正常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同龄儿同步,无明显异常。由于产妇和家属不舍放弃畸形儿目前存活、随访该新生儿生长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儿。

    作者:王桂梅;杨小红;胡娅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IIb/III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GPIIb/IIIa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自身抗体,记录各个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样本的MFI与正常对照MFI均值的比率。结果:ITP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FI比率分别为(2.61±1.09)、(1.32±0.59)和(0.95±0.40),非参数检验得ITP组MFI比率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而后两者MFI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统计学处理,CBA对ITP诊断的敏感性为71.88%,特异性为84.62%,由ROC曲线得CBA区分ITP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能力为0.848。结论:CBA检测血小板GPIIb/IIIa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ITP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潘歆;陈志刚;张恒;吴广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奥曲肽对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曲肽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曲肽作用于传代的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24 h、48 h后,应用FITC-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LX2中Bcl-2、Bax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奥曲肽可促进HSC-LX2细胞调亡,细胞凋亡率随奥曲肽浓度增加而增高(P <0.05);与24 h比较,相同浓度奥曲肽作用于HSC-LX248 h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 <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明显降低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而增加Bax蛋白表达(P <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可明显降低HSC-LX2中Bcl-2蛋白表达(P <0.05)。结论:奥曲肽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奥曲肽诱发人肝星状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李春艳;贾丽萍;石蕾;周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循证护理用于慢性胆囊炎护理中对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研究,为临床护理及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按照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筛选,选取符合标准的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循证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73例。就一般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痛苦度、护理满意率及生存质量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82.2%的总有效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分别为71.2%和24.7%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率为94.5%优于对照组82.2%的总满意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护理前生存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护理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护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慢性胆囊炎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逵艳;吕娜;李凌云;周文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常规冠状动脉造影(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有X线辐射剂量大、费用高和检查时程长等不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无创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逐渐发展起来。64层及以上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到95%~99%和86%~97%[2-3]。由于CTA是一种无创检查,可避免有创的ICA检查所引起的并发症,被逐渐认为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文对MSCT在心脏冠脉成像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作者:周钏;李天然;杨平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调控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2及NF-κB p65表达。结果:姜黄素在5、10及15μmol/L浓度培养12 h后,对THP-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姜黄素在10和15μmol/L浓度时,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NF-α和IL-8表达;姜黄素能抑制TLR2、NF-κB p65及P-NF-κB p65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顾巧丽;蔡燕;杨惠林;施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布氏杆菌病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

    患者男,14岁,因间断发热半个月,腰骶部伴右侧臀部疼痛2d入院。入院前半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寒战,体温高达41℃,发热于午后及夜间明显,轻微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双下肢及膝关节疼痛不适,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清开灵”、“头孢曲松”“吲哚美辛栓”等药物1周,体温偶可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仍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2d前患者右侧臀部疼痛明显,入我院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T 39℃,P104次/min,R24次/min,BP110/60 mmHg咽部稍充血,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右臀部肌肉压痛,翻身困难,腰骶部侧弯受限。各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右侧“4”字征阳性。

    作者:石国娟;马金荣;赵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膈疝62例诊疗分析

    膈疝是指腹腔和腹膜后腔的脏器通过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膈肌缺损进入胸腔。由于病情复杂,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明确膈疝的类型、严重程度,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是创伤性膈肌破裂引起的膈疝,其次是有膈肌切开史的医源性膈疝。我院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62例膈疝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超;石维平;束余声;史宏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凝集素和内毒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及内毒素(LPS)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GDM组孕妇及正常组孕妇各45例,测定血浆MBL、LPS浓度;每组按BMI(25 kg/m2)为界分为肥胖亚组(BMI ≥25 kg/m2)和非肥胖亚组(BMI <25 kg/m2),分析GDM组孕妇血浆MBL、LPS水平变化及其与BMI的相关性。结果:GDM组MBL浓度低于正常组,而LP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血浆BMI与MBL呈负相关(r =-0.28,P <0.05),BMI与LPS呈明显正相关(r =0.62,P <0.05);LPS与MBL呈负相关(r =-0.43,P <0.05)。正常组MBL、LPS与BMI之间的这种相关性不存在。结论:MBL和LPS可能是超重孕妇GDM发病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对临床GDM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琴;袁静;丛林;李松;杨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孕期维生素D 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对维生素 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的认识,维生素D的非经典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1-2]表明,孕期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与包括早产、过期产、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在内的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如何定义维生素D缺乏学术界尚存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即血清25(OH)D <20 ng/mL (50 nmol/L);25(OH)D <30 ng/mL (75 nmol/L)为不足。近年来,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流行现状及临床意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孕期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流行现状、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孕期长短、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为临床维生素D的预防性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丽萍;黄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管+取胎后球囊扩张术为研究组,其余1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为(1062.5±653.1)mL和(362.5±474.5)mL,少于对照组的(2180.0±1548.7)mL和(1250.0±1357.8)mL(均P <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12)与(5/12)(P <0.05)。两组子宫切除率为4/12与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可以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康;许伟;祖茂衡;顾玉明;徐浩;王丹;宗迎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