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芊;朱怀文;蔡卓;石雄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影响着超过5%的人口,目前在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仍然呈升高趋势的疾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的2010年新的美国十大死因统计数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已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名第3[1].WHO估计至2020年,目前排在全球死亡率第4名的COPD将跃居第3位[2-3].伴随而来的是更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者将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较直接医疗消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赵子文;李晓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初步了解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栓治疗的现状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的341例ACS合并NVAF行PCI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统计抗栓治疗的应用情况结果:341例患者年龄(72.07±6.16)岁;其中29例(9.0%)进行规范的三联抗栓治疗,270例(83.9%)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中进行三联抗栓治疗的仅有7例(2.17%),CHA2DS2-VASc评分≥2分且HAS-BLED评分<3分的261例患者中进行三联抗栓治疗的有22例(6.83%) 此外,三联抗栓治疗组与双重抗血小板组之间,心力衰竭(35.48% vs 32.75%,P> 0.05)、高血压病(61.29%vs 69.69%,P>0.05)等并存症的分布无差异结论:老年ACS合并NVAF行PCI术的患者绝大多数为血栓栓塞风险高危而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的人群,抗栓方案多样,但普遍选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而三联抗栓治疗的应用率极低,对出血风险的过分担心严重制约了三联抗栓方案的应用.
作者:胡良巧;黄俊;李寰;吴书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H.pylori阳性与阴性病例各200例,应用测序方法检测TLR1 rs4833095基因型.结果:病例TLR1 rs483309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H.pylori阳性组AA基因型频率(16.5%)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1.88,95% CI:1.03-3.44,X2=4.332,P=0.037).结论: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H.pylori易感性,AA基因型可能是患者感染H.pylori的易感因素.
作者:王正强;于新娟;王莉莉;贾盛佼;董全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及2013 COPD 全球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在对COPD评估方面做了重要调整,转向为症状、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及合并症情况进行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combined assessment)[1].COPD综合评估的目标在于决定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未来发生远期事件(比如急性加重、住院或者死亡)的风险[1].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分别评估以下几个方面:当前患者的症状、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的风险和存在的合并症/共患疾病,见图1.
作者:郭禹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总结6例颧部基底细胞癌行血管化皮瓣转移整复二期修复手术方案和护理方法.方法:一期手术后做好颞部血管化皮瓣制备术后创面护理.二期手术后做好血管化皮瓣观察与护理.结果:6例血管化皮瓣转移成活,手术切口愈合,随访0.5-2年无复发.术后面部外观形象无影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创面及皮瓣护理,是血管化皮瓣转移存活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琳艳;刘翠兰;沈美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13例患者采取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其中左侧病变7例,右侧病变6例,均为单侧单发腺瘤,肿瘤大小0.6~3.0(1.65±0.62)cm.常规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切开Gerota筋膜后,按顺序分别进入3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肾脏内上方脂肪囊与前层Gerota筋膜之间;第二分离层面位于肾外上方脂肪囊与后层Gerota筋膜之间;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下方与肾上极之间,行肾上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3±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6±29 mL.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例出现术后引流液增多,1周后拔管.术后1个月复查电解质和醛固酮水平基本恢复正常,6个月后复查血压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微小肿瘤手术解剖层次清楚,术野清晰.肾上腺部分切除可以治愈醛固酮瘤,疗效确切.解剖性肾上腺部分切除手术为肾上腺醛固酮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选择.
作者:王恒兵;牛晓兵;王功成;刘坤;孟峻嵩;庄海军;徐宗源;候佩金;杨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男,57岁,因“咳嗽、咯痰、腹泻5d”入院.患者为非刺激性咳嗽,可咳出较多白黏痰,间有咳血丝痰,量少,伴有黄色水样便,5~7次/d,未予治疗,4d后晨起时发现痰中带血块,颜色鲜红,量较前明显增多,咳嗽、咯血均以晨起时明显,次日至我院门诊就诊,当时查胸片示:右下肺占位,肺脓肿?血常规未见异常.遂拟“咯血查因:肺脓肿?”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胃纳差、小便正常,1个月内体重下降约5 kg.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吸烟40年,15支/d,无酗酒史;否认冶游史.人院查体:T 36.6℃,P80次/min,R 20次/min,BP 125/74mmHg,神清,呼吸平稳,唇甲无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瘀点、瘀斑及出血点及皮下结节,未见肝掌、蜘蛛痣.
作者:李玉群;黎振兴;林敏;魏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从199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确诊的直肠粒细胞肉瘤及其他部位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为7 ~ 62岁,男8例,女4例.多数以局部疼痛为主,少数以发病部位出血等为首发症状.4例白血病性GS,分别发生于骶尾部、鼻根、双眼、牙龈.3例为独立性GS,分别发生于左肺、骶骨、胸椎.5例未行骨髓穿刺.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0例瘤细胞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6例瘤细胞表达CD99,4例表达CD68,4例表达CD43,4例表达LCA,3例淋巴细胞抗体阳性.结论:GS少见,各个部位均可发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免疫标记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
作者:徐艳松;赵波;刘刚;李辉;唐卫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病例共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与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住院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16)d,少于对照组的(11.65±2.5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药品费用分别为(7 670.83±1 109.98)、(3 191.30±139.43)元,均低于对照组的(81 167.83±1 131.45)、(3 358.80±153.54)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的开展对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控制药品使用均有积极的作用,具备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泉芳;邹小英;陈一强;覃寿明;姚冬芳;巫艳彬;吴易;石昌荆;王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客观评价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SCI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3年7月,对符合标准的同质资料进行研究,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前瞻性研究(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和2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克莫司组完全缓解率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部分缓解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总缓解率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他克莫司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感染、血糖代谢异常、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他克莫司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可考虑作为用药首选,但由于受文献资料质量限制,仍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且随访时间长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作者:江罗佳;冯益宇;房向东;涂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黎明现象(DP)是糖尿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高血糖毒性的危害在于白天三餐后,尤其是早餐后血糖难以控制.研究发现高血糖是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控制高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非常重要[1].而治疗DP可通过控制好夜间葡萄糖毒性来改善白天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2].本研究采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DP,探讨其对DP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李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评估288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特点,并比较侧支开放与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288例患者共出现侧支循环开放166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111例出现侧支74例(66.7%);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45例出现侧支27例(60.0%);大脑中动脉病变125例出现侧支63例(50.4%);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出现侧支2例(28.5%).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存在Willis环代偿或多侧支联合代偿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无侧支代偿者轻(P<0.05);在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仅靠软脑膜代偿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与无侧支代偿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可通过多种侧支代偿途径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软脑膜侧支多见而初级侧支Willis环代偿更有效.
作者:钟维章;黄光坚;陈渊;范秉林;肖继东;李燕华;吴永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自发性再通与无再通冠状动脉的虚拟组织学特征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揭示斑块物理性状和炎症反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自发性再通的作用.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行直接介入治疗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TIMI血流分级为2~3级的患者共30例(自发性再通组,SR组).另选30例TIMI血流0~1级,一般临床情况与SR组匹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无再通组,NSR组).记录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ZEEK导管抽吸梗死相关动脉血,并留取抽吸组织,ELISA法测定PAPP-A浓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抽吸组织PAPP-A mRNA表达水平.血管内超声分析梗死相关动脉的虚拟组织学影像.结果:两组一般临床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SR组冠脉PAPP-A浓度明显低于NSR组[(0.56±0.17)ng/mL vs (0.82±0.26)ng/mL,P< 0.01].两组PAPP-A mRNA表达水平分析,SR组PAPP-A mRNA表达低于NSR组(P<0.05).SR组与NSR组相比,NSR组斑块脂质成份及坏死组织较多,钙化成份少,NC/DC比值较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FF、NC和NC/DC与PAPPA有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斑块物理性状和炎症反应是影响自发性再通的重要原因,自发性再通冠状动脉PAPP-A表达水平低,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学特征.
作者:陈少伯;赵季红;梁国庆;姜铁民;李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年会计从业人员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广州市40多家企业的600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99.17%,该人群在生理机能方面的得分为90.75±13.79,生理职能方面的得分为73.19±36.23,躯体疼痛方面的得分为77.35±17.74,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为79.63±16.43,情感职能方面的得分为59.57±41.87,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为67.76±14.78,活力方面的得分为64.79±15.55,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得分为62.18±17.52.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学历、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及医疗付费方式等.结论:广州市青年会计从业人员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情感职能方面状况较差,精神健康方面相对不好所致.
作者:杨宇花;吴晓翔;赵晔;丘金彩;徐华丽;许军;吴娴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能力.方法:分离获得UC-MSCs与BM-MSCs,用10 mmol/L尼克酰胺,2 nmol/L活化素A,10 nmol/L唾液素4,100 pmol/L肝细胞生长因子,10 nmol/L胃泌素对两组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从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及激素分泌水平上比较其分化能力.结果:与BM-MSCs分化组相比,UC-MSCs分化组胰岛素分泌能力、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C-肽及胰高血糖素表达水平及分化后细胞活力更强.结论:UC-MSCs比BM-MSCs具有更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能力,结合其来源稳定及免疫原性低,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作者:柴树宏;鲍艳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人四手操作行外耳道皮瓣法治疗鼓膜大穿孔的效果.方法:收集鼓膜穿孔>4 mm者20例(20耳)为试验组,在耳内镜下进行双人四手操作,通过外耳道皮瓣内植法进行鼓膜修补术.设对照组23例,在传统显微镜下用内植法行鼓膜修补术.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耳内镜检查鼓膜修补情况,术后6个月纯音听阈测定,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8.3±10.2)min、(58.4±15.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3±2.1)mL、(25.2±3.6)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穿孔愈合成功率为95.0%与91.3%,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耳内镜下双人四手操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加微创,提高了术者的操作效率,使耳内镜在中耳手术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作者:周丰;张盛金;张耀明;卓庆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头颅锥形束CT检查,分析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解剖情况,为上颌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收集400例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发生、形态、位置,使用专用测量软件测量骨分隔的高度及其与腭中缝的夹角,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检查者人数为对象,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为32.25%,骨瘤为4.50%;以上颌窦数为对象,骨分隔发生率为22.75%,骨瘤为2.38%;52例(13.00%)出现多个骨分隔/骨瘤,36例(9.00%)双侧上颌窦同时出现骨分隔/骨瘤,不同缺牙分型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骨分隔形状中以锯齿状为主(39.4%);骨分隔/骨瘤主要发生在上颌窦中部(分别为51.52%、71.43%),上颌窦骨分隔的平均高度为(5.88±3.08)mm,与腭中缝的平均夹角为(66.36±16.17)..结论:应用锥形束CT能较准确地观察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情况.
作者:卿玲;连珊;王险峰;谢宇;刘天涛;黄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该疾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个人、社会及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对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1],推算我国约有3 800万慢阻肺患者.另据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十大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慢阻肺)位于城乡死亡原因的第4位,并在过去30年呈增加趋势[2];同时我们还面临经济状况发展的不平衡,人口的老龄化,生物燃料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使用,庞大的吸烟人群,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所有这些都预示着现阶段我国慢阻肺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慢阻肺的防治工作,需要重视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荣昌;高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以门诊患者为对象,研究高血压与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春季在上海市普陀区甘泉社区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设立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情况、既往史以及睡眠障碍情况.统计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调查677例,男375例,女302例;高血压组457例,非高血压组220例.经年龄标化后,高血压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34%,非高血压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85%,高血压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睡眠情况与高血压相关(P<0.01),睡眠障碍程度每升高1个级别,高血压患病率将增加1.39倍;同时,血压情况亦与睡眠障碍相关(P< 0.01),血压每升高1个组别,睡眠障碍患病人数增加1.62倍.结论:通过对门诊人群初步研究调查,提示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相关,且睡眠障碍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压值也与睡眠障碍相关.
作者:朱伟芳;孙嘉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胆管、胆囊、泪腺、唾液腺、后腹膜、肺、肝脏、胃肠道、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1].IgG4RD疾病谱相当广泛,其共同的临床特征为[2]:(1)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存在特征性弥漫性肿胀或局限性肿胀或肿块;(2)显著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且伴有严重的纤维化;(3)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 mg/dL),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0个/HPF)和(或)IgG4阳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40%以上;(3)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此外,IgG4RD临床表现也具有组织或器官特异性.近的研究[3]发现,IgG4RD也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且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类似.因此,阐明IgG4RD导致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将有助于临床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引发的冠脉病变.
作者:范致星;杨简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