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兰;周正芳;任琼;朱平;郭惠明;富旗;范小平;陈寄梅;庄建;范瑞新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对策,减少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将76例老年慢性病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采用如下对策预防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给老年慢病者肌注肺炎疫苗0.5 mL每3年1次、流感疫苗0.5 mL每1年1次,增强机体免疫力.(2)控制慢病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用窄谱抗菌药,宜小剂量配双黄连等中药使用,用药7 ~ 10 d停药.(3)加强口腔、咽部护理,使用0.3%碳酸氢钠盐水含漱;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菌药).2组对比治疗后第7天、第10天时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例数及治疗后第10天疗效、平均住院时间、耐药病例数、平均住院次数.结果: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对照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例数分别为0、7例(P < 0.05);治疗后第10天实验组、对照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例数分别为0、10例(P < 0.01);治疗后第10天实验组、对照组发生耐药例数分别为1、8例(P < 0.05);治疗后第10天实验组治愈31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17、3、18例,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平均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实验组采用的预防对策能有效预防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减少耐药病例数及住院次数、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京京;陈石桂;唐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特异性短发夹状RNA(LV-shRNA) 靶向沉默生存素基因,观察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异位病灶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裸鼠皮下种植模型,将LV-shRNA、空载慢病毒及磷酸盐缓冲液分别注射至裸鼠皮下异位病灶,观察病灶生长情况.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中生存素、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LV-shRNA处理组病灶体积、重量明显低于两对照组.与两对照组相比,LV-shRNA处理组生存素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生存素及caspase-3的表达在两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V-shRNA可明显抑制裸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下调生存素蛋白、激活下游的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彭冬先;何援利;丘立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5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痰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4例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39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01株,占42.3%; 革兰阳性(G+)菌73株,占30.5%;真菌65株,占27.2%.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49株)、鲍曼不动杆菌(28株)、表皮葡萄球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嗜麦芽单胞菌(15株)、溶血葡萄球菌(15株).主要G-菌及G+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性,主要真菌对一般抗真菌药普遍敏感.结论: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非常严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及时获得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及治疗方法,对预防与控制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树;汪道峰;方翼;王智;刘啸;娄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无创正压通气因其避免了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具有简便易行、切实有效、安全性好、花费少、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轻中度COPD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但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可能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大、焦虑、疑惑,出现漏气、胃肠道胀气、面部压疮、口干等不良反应,造成通气中人机配合不良,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治疗,进入有创机械通气,从而造成了不必要医疗资源浪费,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更重的经济负担和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风险[2-3].如果能在无创通气前对患者可能的人机配合程度及依从性进行有效评估,并依此提前做出对应处理,则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此,我科尝试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来评估患者通气过程中的人机配合程度及依从性,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薛昊;张方方;许志华;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围产保健及分娩的300例GDM孕妇于产后8周、3个月、6个月及1年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的临床资料,根据糖代谢转归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异常组,并对产后糖代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GDM孕妇产后8周、3个月、6个月及1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4.3%、30.6%、25.0%、17.7%.异常组GDM诊断的孕周、胰岛素治疗的孕周均早于正常组;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血糖、空腹血糖(FPG)、OGTT 2h血糖、孕前及产后体质量指数(BMI)、产后血脂均高于正常组(P < 0.01).结论:GDM诊断孕周早、GCT血糖、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水平高、孕前及产后高BMI、产后高血脂以及使用胰岛素机会多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敏琦;周玮;刘世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4种抗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高脂血症方案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运用药物经济学进行成本-疗效分析和安全性评价.方法:104例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成A、B、C和D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尿常规、TC、TG、LDL-C和HDL-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分析,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A、B、C、D组患者2个月的治疗成本分别为265.8、246.6、235.2和364.5元.TC、TG和HDL-C指标上C组成本-效果比小,而LDL-C指标上B方案优.结论:当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主要症状为LDL-C过高时,可优选B方案,如主要问题为TC、TG和HDL-C异常时,优选C方案.
作者:邹何慧;李国军;吴飞跃;贝金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7例CL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给予处理原发病、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等综合治疗.乌司他丁组在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20万U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疗程7 d.定期检测两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并与正常者比较.观察乌司他丁对CLS患者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入院时对照组及乌司他丁组患者TM、vWF和MAU均显著高于正常者(TM、vWF P < 0.01,MAU P < 0.001).乌司他丁组TM、vWF、MAU在治疗第5、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而TM和MAU在治疗第2天即低于对照组(P < 0.05).第7天乌司他丁组TM、vWF、MAU接近正常者;(2)乌司他丁组治疗后第7天 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TM、vWF与MAU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2,0.013),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也与MAU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5,0.027).结论:乌司他丁对CL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有良好的临床疗效.MAU是反映CL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作者:孙家艳;夏仲芳;谈定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脊柱畸形多由特发性、先天性、创伤性等病因所致,严重者可同时伴有侧弯、后凸及椎体发育异常等多种畸形.脊柱解剖本身复杂,而脊柱畸形又常常伴有结构变异,因此其矫形手术非常棘手且极具挑战性.随着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中的逐渐应用和成熟,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其在脊柱矫形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就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国萍;曹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早期诱导亚低温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将60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MTH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MTH组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抢救,给予4℃冷林格液静脉滴注、冰袋外敷患者颈部两侧、枕部.到达医院后,采用电脑降温毯实施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急诊科医生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比较两组到达医院时的肛门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和存活例数.结果:MTH组有3例患者到达医院时达到目标体温,到达医院时的平均肛门温度为(34.9 ± 0.8)℃,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达到目标温度的平均时间为(3.02 ± 1.93)h,快于对照组(P < 0.05).自主循环恢复和存活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早期静脉滴注4℃冷林格液和冰袋外敷,实施诱导亚低温安全、可行,并可明显缩短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提高存活率.
作者:任天成;臧晓祥;葛卫星;侯传勇;魏芳玲;张明;俞海波;许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可视喉镜和传统直接喉镜对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合并高血压病老年手术患者50例,术前服用同类抗高血压药物.随机分为可视喉镜(A)组(n = 25)和传统直接喉镜(B)组(n = 25).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等6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两组平均气管插管操作时间A组和B组[(51 ± 10)s vs (53 ± 8)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B组5例需轻压环状软骨以改善声门显露.气管插管后(T3 ~ T5)两组的BP和HR均比T1升高,而且T2 ~ T5 B组的BP、HR显著高于A组(P < 0.05).结论:可视喉镜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是此类患者全麻诱导插管的理想麻醉器械选择之一.
作者:史艳燕;鲍磊;赵彬;彭晓红;张传汉;吴明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IL-17 G197A多态性与我国广东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IL-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RFLP法分析1 010例胃癌患者及800例健康对照IL-17 197位点多态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基因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4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16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IL-1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型GG基因型相比,IL-17 197 AG 及AA 基因型对胃癌发病风险无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98及0.436.IL-17 G197A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130).而免疫组化结果则显示IL-17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的非癌胃黏膜组织(Z = -2.693,P = 0.007).结论:IL-17 G197A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关,亦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但其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显著提高,提示其可能与胃癌发病有关.
作者:吴小琴;曾志荣;许丽霞;于君;曹清华;薛玲;郝元涛;陈旻湖;胡品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为进化中保守的信号通路,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控制细胞增殖、调节不同类型细胞分化及保持成体干细胞的自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将导致人类许多疾病发生,包括癌症.因此,对Hh信号通路的研究变得极其重要.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近研究发现磷酸化作用参与了从Smoothed至GLi的每一步信号转导过程.本文将对磷酸化修饰所参与的Hh信号调控作用及Hh信号通路成分所呈现新的生物学功能予以综述.
作者:殷和文;龙颖颖;段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结合宫腔镜电切在宫颈妊娠大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10例宫颈妊娠大出血在DSA引导下经双侧子宫动脉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1周内再行宫腔镜电切术病例.结果:全部病例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1周内再行宫腔镜电切术,均临床治愈,术中出血少,无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结合宫腔镜电切是治疗宫颈妊娠大出血一种新的、微创的、并发症少的、安全有效、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疗法.
作者:莫劲思;董小萍;苏宝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卵泡冲洗对长方案治疗患者体外受精(IVF)周期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行长方案促排卵的IVF周期患者,共472例,其中卵泡冲洗组(冲洗组)135例,未行卵泡冲洗组(对照组)337例,分别比较冲洗对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在长方案IVF周期中,冲洗组的获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3% vs.67.0%,P < 0.05),但MII卵率和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2.4% vs.84.7%,55.5% vs.58.5%,P < 0.05),其他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在长方案IVF周期,卵泡冲洗能获得更多卵子,但并不能提高有效卵子数和有效胚胎数,且卵泡冲洗不对患者临床妊娠结局产生影响.
作者:郑爱燕;丁洁;顾斌;蒲艳;李红;王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MI-3DVS数字医学软件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采集胰管结石患者的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程序分割和提取,再利用自行开发的MI-3DVS数字医学软件对分割后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和PHANTOM软件进行胰管结石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果:MI-3DVS数字医学软件对腹部脏器和管道的三维重建处理效果好,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腹部脏器的三维结构和病变的解剖学位置,通过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和PHANTOM可以进行和实际手术过程一样的胰管结石手术.结论:MI-3DVS数字医学软件应用于腹部脏器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指导对胰腺等腹部脏器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术前风险评估.
作者:李少杰;郑俊;刘宇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比性研究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超声(US)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肿物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FFDM、US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应用Medcalc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ROC 曲线分析,比较FFDM和US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160例患者中,乳腺癌64例,浸润性导管癌48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导管内癌4例,炎性乳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FFDM检出肿块131例,发现钙化37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3例;US检出肿块129例,发现钙化35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58例.ROC曲线分析FFDM曲线下面积(AUC)是0.924,US的AUC是0.897,在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上,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US是筛查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FFDM在诊断乳腺癌上比US有更高的敏感性,能更多地显示乳腺癌病灶的特征,二者结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曾玉金;雷练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红细胞糖代谢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治疗组(IT组),每组30例.IT组术中和术后血糖水平在4.7 ~ 6.1 mmol/L.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前、CPB结束、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时收集红细胞,检测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醛糖还原酶(AR) 活性以及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ELPO)浓度和红细胞谷胱甘肽(EGSH)活性.结果:IT 组CPB开始后各时间点G-6PD、AR、EL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FK、ESOD活性在CPB开始后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并显著缩短了患者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P < 0.05).结论:术中和术后胰岛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红细胞糖代谢功能,提高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缩短患者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作者:马亚飞;冯毅;贾可源;郭仲辉;魏利娟;陈小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改变与高糖环境培养时间的关系,探讨高糖对白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环境下不同时间点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的G6PD活性变化,并通过检测白细胞ROS产量观察其呼吸爆发功能,研究高糖培养时间对白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的G6PD活性及ROS产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出现明显减少(P < 0.01),呼吸爆发功能明显受损.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高糖可明显降低白细胞G6PD活性,导致呼吸爆发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降低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曾慧妍;曹瑛;薛耀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应用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15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 ~ 18个月,平均11.9个月.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切口长度、总住院时间及肩部疼痛VAS评分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 < 0.01);肩关节外展角度及Constant评分更好(P < 0.05);但手术时间较长(P = 0.002).两组治疗总费用相当.术后患侧的喙锁间距与健侧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组发生术后喙突骨折伴肩锁关节再脱位1例,锁骨钩钢板组发生钢板取出后肩锁关节半脱位1例.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较锁骨钩钢板好,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高益;沈鹏飞;徐建达;赵洪;蒋涛;瞿玉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培养不同代次兔髓核细胞,检测其Ⅱ型胶原和SOX9的含量变化,观察其细胞生长规律.方法:取2 ~ 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8只,空气栓塞致死后取出胸、腰椎段髓核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作为对照组(A组,n = 8),传代后的2、3、4、5代细胞分别为B、C、D、E组,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代次细胞Ⅱ型胶原和SOX9的表达.结果:原代细胞(A组)生长缓慢,20 ~ 30 d达80%融合可传代;B组生长速度快,7 ~ 10 d可传代,C、D、E组生长速度依次减慢.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可知A组和B组的Ⅱ型胶原及SOX9的表达明显高于C、D、E三组(P < 0.05),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C、D、E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不同代次兔髓核细胞的生长规律、Ⅱ型胶原及SOX9含量不同,第2代兔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与原代细胞相似,可作为种子细胞进行实验研究.
作者:胡译文;张伯寅;文剑明;王锐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