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武;肖阁敏;招柏明;杨宏志;戴敏;滕立春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血清 Apelin 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首次来我院就诊的98例PCOS不孕患者及72例非PCOS不孕患者,分别分为PCOS组和非PCOS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清Apelin、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间的相互关系。血清Apelin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PCOS 组血清Apelin 水平(μg/L)明显高于非PCOS组(3.28±1.24 vs.1.94±0.78, P<0.05)。 PCOS 组的HOMA-IR 高于非PCOS 组(3.84±1.23 vs.2.14±0.77, P<0.05); Person 相关分析表明, PCOS 组血清 Apelin 水平与 HOMA-IR 相关(r=0.65, P<0.01)。结论:PCOS不孕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升高,并且其升高与IR 密切相关。提示Apelin可能参与PCOS不孕患者IR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红艺;莫云;何冰;刘杨桦;张团英;张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女,8岁,主因间断出现皮肤淤斑、鼻衄6年余,右下肢疼痛1d 于2013年7月2日15:1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年余(2007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淤斑,鼻衄,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查 PT 37.2 s(11~14 s)、APTT 90.2 s(24~37 s),均显著延长,FIB 测不出(低于测试范围),诊为“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予输注冷沉淀后好转。之后每有外伤后皮肤淤斑,查凝血指标均示PT、APTT 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多示正常,偶有轻微下降,但输注冷沉淀可好转。2010年5月头部受伤后,出现右眼失明,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行气管切开术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予输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视力有所恢复,2010年6月28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查头颅核磁提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脑膜外血肿。查凝血指标仍示 PT、APTT明显延长,FIB 正常,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头痛好转,未行手术,之后复查头颅CT血肿明显吸收。于2010年7月8日就诊于天津血研所血液病医院,查凝血指标:PT 63.1 s (10~14s), INR 5.44(0.87~1.2), APTT 167.7 s(23~33 s),TT 19.5 s (13.3 ~19.3s),Fiber 3.935 g / L (2~4 g / L),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114.9%(75% ~12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5.0 mg / dL,D-二聚体定量15.5滋g / dL (0~5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0.84 U (0.5~2.0 U),因子Ⅷ:C 为70.2%(50% ~150%),因子Ⅱ:C 为112.1%(50% ~120%),因子Ⅴ:C 为1.0%(50% ~140%),因子Ⅶ:C 为62.7%(50% ~120%),因子Ⅸ:C为61%(50% ~120%),因子Ⅹ:C 为75.9%(50% ~120%),因子Ⅺ:C 为78.1%(50% ~120%),因子Ⅻ:C 为63.1%(50% ~120%),诊断:遗传性因子Ⅴ(FⅤ)缺乏症。1天前患者诉右下肢疼痛要求补充血浆防止出血而入院。查体:T 36.7℃,P 114次/ min,R 20次/min,BP 104/71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淤斑,颈软,无抵抗,右侧瞳孔约4 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查体不配合。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4次/ min,律规整,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未引出。复查Fib 3.0 g / L,PT 29.10 s,APTT78.60 s,初步诊断:遗传性因子Ⅴ(FⅤ)缺乏症,脑出血后遗症,右眼失明,硬膜外血肿。经输注“O”型新鲜冰冻血浆200 mL 后出院,现随访患儿仍存活。
作者:王冬梅;李英华;孟真;耿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美式整脊结合龙氏正骨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8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采用美式整脊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传统手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评分、眩晕消失所需的治疗次数、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均值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眩晕消失所需治疗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美式整脊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标;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壳脂胶囊组30例)及对照组(血脂康组30例),分别予壳脂胶囊1.25 g tid和血脂康0.6 g bid,疗程24周。结果:两组在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肌酐(CREAT)、尿素氮(BUN)、体质量指数(BMI),症状积分,B 超影像学指标表现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血脂康组在降低 TC、TG 方面,优于壳脂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脂胶囊组在降低 BMI、症状疗效、B 超疗效等方面,优于血脂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脂胶囊治疗NAFLD有一定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跃武;肖阁敏;招柏明;杨宏志;戴敏;滕立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轻度贫血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前使用α-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α)对其输血发生情况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2年60例轻度贫血的TKA 患者,其中30例作为干预组在TKA术前以40000 U Epoetin-α处理3次(术前3周,1周1次),并补充铁剂、VB12和叶酸等造血物质,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不作Epoetin-α处理。观察和比较TKA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TKA患者术前使用Epoetin-α可使血红蛋白的量从11.5 g/dL增加至14.3 g/dL(P<0.01)。以Epoetin-α处理的患者输血率减少(96.7%vs.56.6%P=0.013),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相似。结论:轻度贫血患者在TKA术前3周连续使用Epoetin-α可以减少输血的发生率,但不会影响住院时间。
作者:邹永根;张箭;杨杰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8例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曲美他嗪治疗组)30例和B组(一般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在规律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贫血、控制高血压等治疗。 A组另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用法:每日3次,每次20 mg 口服,疗程3个月。用药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作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LA、LVEDD、LVESD、IVST、LVPWT、LVEF、E/A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LA、LVESD、IVST、LVPWT、LVEF、E/A及FS 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改善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熊燕;赵毅;顾少华;顾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刊英文摘要中作者的姓名采用汉语拼音,有关汉语拼音书写的相关文件、标准或规定如下:(1)汉语拼音方案(1958);(2)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写法(1976);(3)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1978);(4)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6);(5)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987);(6)1999年开始试行的《CAJ-CDB/TI-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 DSS 所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 UC 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制备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同时给予干预治疗7 d 后,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采用 ELISA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肠p-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能降低小鼠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降低结肠黏膜p-p38MAPK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DSS 诱导的小鼠UC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p38MAPK 信号通路,减少 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小鼠肠黏膜炎症损伤而发挥治疗UC作用。
作者:何双艳;李珏宏;李昌平;陈欧;石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测右美托咪啶在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镇静作用及预防麻醉后即时并发症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小儿患者40例,年龄2~5岁,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右美托咪啶组)。所有患者采取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前30 min B 组泵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10 min内);A组则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即刻(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术毕至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B 组T1~T5各时点心率下降(P<0.05);与A 组比较,B 组心率在 T1、T2、T4时点较低(P<0.05);两组间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躁动评分与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毕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少术后躁动及恶心发生率,对心率有轻度下降作用,对苏醒与血压无影响。
作者:石鸿金;刘中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近十年,由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s)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等新型药物的广泛应用,MM 患者治疗缓解率较前提高,生存期延长[1-2]。早期大剂量化疗+ASCT 后常规巩固/维持治疗成为 MM 获得长期生存的新趋势[3]。然而,MM仍是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患者终疾病复发,再次获缓解越来越困难,缓解持续时间亦越来越短[4]。因此,复发/难治(RR)MM 是当前临床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需积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使这部分患者获疾病缓解,延长总生存期,改善相应症状,提高生存质量[4]。本文综述RRMM 的新治疗进展,包括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及联合方案,重点介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近期临床研究,为内科医师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治疗参考依据。
作者:邹彬镔;郭宁红;石庆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NF-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正常T细胞表达及分泌的激活调节细胞因子(RANTE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与对照组腹腔液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其在EMs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为EMs 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法)检测腹腔液中NF-кB、MCP-1和RANTES的水平。结果:EMs组腹腔液中NF-кB和趋化因子MCP-1、RANTES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Ms 组、对照组中 NF-кB 及 MCP-1表达,NF-кB 及 RANTES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0.385、0.569(EMs组),0.474、0.388(对照组)(P均<0.05)。结论:NF-кB和MCP-1、RANTES水平升高,与EM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相互协同、促进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林敏;王溢;董克;杨海虹;吕杰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X线吞钡检查与电子胃镜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作用,为优化食管异物诊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21例食管异物患者资料,初诊采用X线吞钡检查125例、电子胃镜检查96例,比较两者在食管异物诊断和对后续诊治影响的差异。结果:X线吞钡检查组阳性率为67.20%,假阴性率为32.80%;电子胃镜检查组阳性率为97.92%,假阴性率为2.08%。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30.761,P<0.05)。 X线吞钡检查漏诊的41例,电子胃镜检查阳性率为100%。 X线吞钡检查对后续的诊治负面影响较大。初诊采用电子胃镜检查组的一次检查和一次取异物成功率高于初诊采用X线吞钡检查组(91.67%vs 57.60%;字2=29.853,P<0.05)。结论:电子胃镜检查较X线吞钡检查对食管异物具有更高的诊断率,且多数情况下优势明显,故不推荐常规使用X线吞钡检查。
作者:朱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06例 DR 患者的 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其中54例为增殖期(PR),52例为非增殖期(NPR),将他们分别分为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2组,应用CDUS 测量其CRA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CC 基因型 DR 患者 CRA Vmax、Vmin、Vmean、血流速度积分(VTI)减低,PI、RI 增加,与CT+TT基因型DR患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0.001)。结论:CD14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与DR患者在PR期及NPR期CRA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存在相关性。CDUS通过监测DR患者CRA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其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种无创监测的方法。
作者:金光明;郑寿焕;田莲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散注意力方法对伤口敷料更换过程中疼痛的影响,为伤口换药患者提供合适有效的疼痛控制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10例需要更换敷料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虚拟现实分散注意力,B 组看DVD 电影分散注意力,C 组听音乐分散注意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和国际通用的0~10评分法评估3组患者更换敷料时的疼痛及专注程度。结果:3组更换敷料时的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但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更换敷料时的专注评分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3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均能缓解敷料更换过程中的疼痛,虚拟现实因能提高专注程度而获得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
作者:郭春兰;田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53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且手术证实为盆腔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GnRHa 与反向添加药物分为GnRHa 用药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与对照组,分析不同用药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受孕情况。停药后定期随诊,随诊时间6~24个月,平均17.15个月。结果:5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绝经期症状,给予反添加治疗(补佳乐0.5~1 mg/d)。GnRHa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的VAS评分、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术后妊娠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nRHa 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之间 VAS 评分分别为2.14±2.02和1.73±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用药组的副反应以潮热出汗、失眠、性生活障碍等为主,发生率均高于反向添加组,反向添加组能有效的缓解应用GnRHa 出现的各种低雌激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 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反向添加治疗可缓解GnRH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不影响疗效。
作者:胡晓军;刘玉玲;党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利钠肽类的一种肽类神经激素,同族的还有心房利钠肽(ANP)和 C型利钠肽(CNP),BNP 是日本学者Sudoh 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的因而得名,随后被证明大量存在于人类心肌组织中,主要由左心室分泌,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其分泌主要受心室壁张力的影响,2000年美国FDA 将BNP 批准为临床诊断心衰的血清标记物。近年来,BNP的临床研究及进展迅速,脑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多,本文就BNP 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文俊;席建军;牛云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sVAP-1)、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分析血清sVAP-1与ALT、AST及HA水平的关系,探讨sVAP-1在CH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CHC患者88例,根据血清HCV RNA载量将患者分为2组:血清HCV RNA (-)患者30例为CHC1组,血清HCV RNA(+)患者58例为 CHC2组;纳入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ELISA 法检测血清 sVAP-1、HA水平;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比较,指标间相关性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CHC1、CHC2和NC组血清sVAP-1水平分别为(112.75±39.00)、(154.24±45.88)和(72.23±35.82)ng/mL (F=38.76,P<0.01);血清HA水平分别为(87.03±24.95)、(132.98±33.54)和(75.07±24.09)ng/mL(F=47.44,P<0.01);随着ALT水平的增高,CHC患者sVAP-1、HA浓度逐渐升高(均P <0.01);血清sVAP-1与ALT、AST及HA水平呈正相关(r=0.711、0.628、0.816,均P<0.001)。结论:血清sVAP-1可能与CHC患者肝脏炎性损伤、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彭莉莎;朱庆峰;陈光海;左维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ADM)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ADM-PLGA-NP),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探讨其体外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药物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 ADM-PLGA 纳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径测定仪检测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体外考察微球对ADM的释药性能。以CCK8法、活-死染色评价该纳米微球在体外对于骨肉瘤MG63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ADM-PLGA纳米微球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319.5±11.17)nm,载药率及包封率分别为(6.42±0.28)%和(86.43±1.05)%。 ADM-PLGA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且对骨肉瘤 MG63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的ADM-PLGA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及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骨肉瘤纳米药物。
作者:杨联军;朱立新;包和婧;张孟吉;周启敏;任露雯;康劲;曹延林;荣子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好发于鳞柱状上皮交界移行区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首位,中国约占总数的1/3[1]。近40年来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年轻人发病呈上升趋势[2],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宫颈癌的预后与确诊时机密切相关,早期检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手术、放疗为主、化疗辅助[4-5]。现就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 PDUS)在宫颈癌诊疗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微;孙立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iR-96-5p 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肝癌标本库中选取61例冻存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标本,根据筛选标准将其中33例归为早期复发组(根治术后1年内出现肝内复发病灶),28例为非早期复发组(术后超过2年未出现肝内复发病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验证miR-96-5p 在两组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miR-96-5p 在早期复发组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0.634±0.783) vs.(5.182±11.321),P=0.043],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及肿瘤直径、脉管癌栓有关(P<0.05)。结论:miR-96-5p 与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并极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复发的分子标记物,以及为未来肝癌靶向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
作者:赖清波;金浩生;简志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