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冬萍;陈建华;温全球;黄杏笑;沐楠;陈建平;徐世超;韩海英;刘文滔
目的:用金正均Q值法评价联合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男科门诊诊断的76例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维生素E 100 mg每日3次(VitE组)、维生素C 200 mg每日3次(VitC组)以及二药联合口服治疗(合用组)12周,治疗前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分析常规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并采用硫巴比妥酸法(TBA)检测治疗前后精液中丙二醛(MDA)的浓度,用金正均法计算增效Q值,评价二药合用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各组MDA浓度明显降低;3组患者精子活力活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合用组效果更为明显,增效Q值为1.18。结论:联合使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韩鹏;刘志文;张国钢;肖守允;许宏;王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作者:王朝;徐淑兰;周磊;姚钟雄;杨烁;钟丹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虽然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已经越来越少见,但随着人类整体寿命的逐渐延长,患退行性瓣膜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学者统计称目前每年需行约29万例瓣膜置换术,并预测到2050年,该数字会增加为现在的3倍[1]。
作者:卢笛;吴晓聪;王武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2例初治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常规接受R-CHOP方案,治疗组28例采用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注射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d0;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d1,8;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d1;注射用甲强龙500 mg,d1~5),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化疗4个周期,每21或28天为1个周期,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CR 13例(46.4%),PR 11例(39.2%),SD 2例(7.1%),PD 2例(7.1%),总有效率(ORR)85.7%,5年生存率57.1%;对照组CR 7例(29.2%),PR 6例(25.0%),SD 4例(16.7%),PD 7例(29.2%),总有效率(ORR)54.2%,5年生存率29.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全组无化疗毒性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对套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方案。
作者:谢美强;吴光兴;习大林;宋源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1年内各代谢指标变化,并探索胃转流术评价指标及适用人群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112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BMI大小分为两组:正常体质量组(≤25 kg/m2),超重肥胖组(>25 kg/m2)。术后1、3、6、12个月随访各项生理及生化指标。行手术前后对照、组间对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在HbA1c、HOMA-IR等均有明显改善。主成分分析发现BMI、HbA1c在术后6个月前对结果贡献较大,而HOMA-β、HOMA-IR在术后6个月后对结果贡献较大,分别反映出术后恢复的综合指标及均匀程度。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年各代谢指标明显改善,术后完全缓解率逐步升高;超重肥胖组较正常体质量组血糖、血脂、HOMA-β改善明显,超重肥胖者是手术治疗更适合人群;BMI、HbA1c、HOMA-β、HOMA-IR对于手术效果评价及术前适应证的把握有较大指导意义。
作者:胡士涛;段瑞祥;张勇;王东;徐琳琳;王晓丽;季虹;荣海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直视下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段,术中夹闭不当时可造成残瘤再破裂、脑缺血、梗塞、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监测方法有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脑血管造影术(DSA)、神经电生理、超声、CT、神经内镜等。为进一步了解术中监测方法,提高动脉瘤夹闭成功率,现对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隆辉;毛更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微球栓塞组、联合栓塞组及碘油栓塞组,给予相应的TACE治疗,两两比较各组间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 TTP)及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进行生存期分析;比较各组第1次治疗前后1个月肝功能、白细胞变化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发生率差异。结果:各组间TTP、生存期分析、肝功能及白细胞变化、并发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栓塞组与联合栓塞组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别与碘油栓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丙烯微球在TACE中应用是安全的,可延长患者至疾病进展前治疗间期,但不能延长TTP及生存期。
作者:蔡恒毅;郭贵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10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结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结构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逆转左室重构,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继锋;林炳钦;林宝珠;蔡建生;彭志坚;许锦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98例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天1次,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caIMT及baP-wV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IMT值与baP-wV值相关性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6,r=0.41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LDL-C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 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aP-wV均较基础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BP、DBP及baP-wV降低的程度均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a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CaIMT值较治疗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血脂谱、降低血压,降低CaIMT和baP-wV。瑞舒伐他汀有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作用。
作者:吴晓春;季乃军;吴少琴;王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90例大肠癌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STAT3基因C1697G (rs4796793)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度无显著差异(χ2=2.227,P=0.725)。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12(95%CI:0.85~1.45),C/C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51(95%CI:0.74~4.39)。合并C/G和G/G基因型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67(95%CI:0.38~1.37),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无相关性(P=0.886)。结论: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不相关。
作者:黄凯丹;娄可心;夏雷;黄悦;徐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首次利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分离流感病毒进行总结,摸索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技术,积累分离的经验,提高流感监测水平。方法:培养MDCK细胞,并接种61例经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收集病变细胞,经红细胞凝集实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毒株鉴定,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谷氨酰胺以研究谷氨酰胺对MDCK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从61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流感病例标本中分离出25株流感毒株,HA滴度均≥1∶16,血凝抑制实验(HI)结果显示HI效价均≥1∶640,其中18株为A(H3N2)亚型株,7株为A(H1N1)亚型株;谷氨酰胺浓度降至0.1%以下时,细胞生长速率低,细胞培养至48 h活性即开始下降。结论:利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在咸阳市取得成功,并发现谷氨酰胺浓度对MDCK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凋亡有着显著的影响。
作者:张俊君;张燕丽;秦龙;魏战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4例患者中,男38例(24.7%),女116例(75.3%)。年龄18~74岁,中位年龄46.0岁。110例(71.4%)患者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28例(18.2%)患者进行了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其余的16例(10.4%)患者接受了根治术及改良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位随访63.0个月(12~169个月),甲状腺乳头状癌1、3、5、7和10年的OS率分别为:100.0%、99.34%、98.47%、93.67%和82.7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3、5、7和10年的DFS率分别为:93.51%、92.19%、85.91%、79.20%和75.6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缺乏标准术式的共识。
作者:张慧明;葛智成;王子函;苑著;高银光;赵宁;藤长胜;张忠涛;屈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系统性评价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ATET)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VATET与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9月,采用Stata12.0软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结果:终纳入7篇文献,病例数650例,其中VATET组278例,T-3b组372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1)VATET与T-3b相比,在手术时间[SMD =0.369,95%CI (0.449,1.187), P =0.377]、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OR =1.083,95%CI (0.722,1.625),P=0.69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VATET的术后肌无力发生率[OR=0.224,95%CI(0.105,0.474), P=0.000]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OR=0.228,95%CI(0.097,0.537), P=0.001]均低于T-3b。结论:VATET可以达到与T-3b相同的疗效,且降低了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刘太省;王武军;刘路浩;邝海能;庄贤勉;卢笛;吴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男,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入院。体检:营养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对称、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近3个月来患者出现大便改变,日解大便约3次,为稀便,量中等,无黏冻状物,无便血,无里急后重感。小便无异常。入院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正常,大便常规示潜血(+)。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3 cm处见不规则溃疡,周边黏膜呈结节状、堤状隆起,表面污秽苔,活检质地脆,易出血,管腔狭窄无法进镜(图1)。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菜花状肿块,约4cm×4cm大小,表面凹凸不平,顶端有糜烂,活检组织脆硬,触之易出血,占肠腔全周,伴肠腔狭窄,肠镜尚能通过。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见多发大小不等息肉(图2)。病理示:直肠中分化腺癌。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一占位,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可见一大小约1 cm菜花状组织,细蒂,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图3);病理示:膀胱低度恶性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癌,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中下段癌。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于2013年7月10日在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长约4 cm,上缘位于下肺静脉上约1 cm水平,肿瘤已侵出外膜,并与下肺静脉、胸主动脉粘连固定,无法分开,与家属沟通后放弃手术,转肿瘤科行姑息放疗等治疗。
作者:孙晖;许辰阳;吉灵;曾淦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GRACE、TIMI与PURSUIT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以探讨ACS患者理想的危险评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GRACE、TIMI与PURSUIT危险评分,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情况,描绘3种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对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GRACE、PURSUIT和TIMI危险评分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均有较好的分辨准确度,3种评分均可以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性,3种评分的分辨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RACE、TIMI和PURSUIT危险评分均可以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3种评分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均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吴天源;罗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女,59岁,农民,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缓解,近半月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以腰椎肿物入院骨外科,入院体温36.6℃。患者主诉:无放牧史,从未密切接触牛、羊、猪等畜类,家中未有患布病者,但近年居住地患有布病的邻居出现并有增多趋势,患者曾出现过反复发热,按照感冒处理症状消失,患者去放过羊的山林里采摘过蘑菇并食用。
作者:于海东;王勇;王英;张文陆;马雷;王芳;辛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喉癌、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喉切除手术明显减少,保留喉功能的手术开展越来越普遍。但在保留喉功能的手术中需切除部分喉及下咽组织,同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和预防性气管切开,导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增多。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的手术方法是目前耳鼻喉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6例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的患者行简易气管造瘘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日群;彭韶平;廖志莹;刘家锋;谢洋;熊义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囊型包虫病(CE)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囊肿生物活性判断的价值。方法:将33例CE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按WHO的囊型包虫病B超分类原则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1例,Ⅰ、Ⅱ型包虫病组14例,Ⅲ型包虫病组10例,Ⅳ、Ⅴ型包虫病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10的表达。结果:Ⅲ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型包虫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38.57±3.83) pg/mL]与Ⅳ、Ⅴ型包虫病组[(40.22±5.15) pg/mL]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14.65±2.15) pg/mL]显著高于Ⅰ、Ⅱ型包虫病组[(11.38±0.71) pg/mL],Ⅰ、Ⅱ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Ⅳ、Ⅴ型包虫病组[(7.60±0.4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3.44±1.04)与Ⅲ型包虫病组(4.60±2.4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7/IL-10与Ⅳ、Ⅴ型包虫病组(5.39±1.95)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显著低于Ⅳ、Ⅴ型包虫病组(P<0.05)。结论:IL-17、IL-10相互协同在促进CE自然病程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IL-17和IL-10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包虫囊肿活性的指标;IL-17/IL-10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包虫囊肿的活性,但作为判断各型肝囊型包虫囊肿的活性指标有待进一步讨论验证。
作者:马欣;吴向未;彭心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