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赖有行;李正梅;胡华芸;叶青;周晓莹;周才;黄瑞玉

关键词: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测定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保健的1652例6个月~3岁婴幼儿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6~12个月组、1~2岁组、2~3岁组)。结果:1652例婴幼儿中有246例(14.9%)检测结果显示铁减少(ID);232例(14.0%)检测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IDA),共478例(28.9%)为铁缺乏症。其中6~12个月组和1~2岁组的检出率均较2~3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暂住人口的ID、IDA及铁缺乏症均较常住人口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铁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加大宣传,指导合理膳食,提高家长对婴幼儿铁减少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意识,降低贫血的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性惊厥附加症伴孤独症临床特征及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孤独症在热性惊厥附加症(FS+)中的临床特征及与SCN1A突变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103例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认可的标准诊断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EFS+)、Dravet综合征(DS)和孤独症。收集FS+患者血样,测序SCN1A基因并分析结果。结果:53.8%的GEFS+和69.2%的PEFS+患者有智力发育障碍,所有的DS患者均存在智力障碍。 GEFS+和PEFS+患者中各有1例孤独症,DS患者有9例孤独症(P<0.01)。FS+伴孤独症的患者中,PEFS+中有1例SCN1A突变,而DS则有6例。结论:大部分GEFS+和PEFS+患者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而DS均有智力发育障碍。DS伴孤独症的几率高于GEFS+和PEFS+。孤独症与SCN1A突变没有明确相关性。

    作者:张美品;孟珩;何娜;高曲文;秦兵;陈勇军;石奕武;陈亮;易咏红;廖卫平;黎冰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多药耐药

    目的:探讨阻断PI3K/Akt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ADR对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对MCF-7/ADR进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不联合或者联合用药,MTT法检测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加与不加LY294002时,PI3K/Akt通路、P-gp及Survivin激活情况。结果:(1)阿霉素对MCF-7和耐药细胞MCF-7/ADR的IC50分别为(0.28±0.04)μmol/L和(18.89±2.48)μmol/L,耐药倍数为66倍。(2)联合使用LY294002之后,耐药细胞MCF-7/ADR的IC50降至(3.21±0.08)μmol/L,耐药倍数降低至8,且细胞对药物敏感性明显增加。(3)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PI3K/Akt通路激活,GSK-3被抑制,且P-gp、Survivin等促存活蛋白活性高;阿霉素联合使用LY294002之后,MCF-7/ADR中PI3K/Akt/GSK-3、P-gp、Survivin等均被抑制。结论:LY294002联合阿霉素可有效增加MCF-7/ADR的化疗敏感性;LY294002通过抑制PI3K/Akt/GSK-3通路、进而抑制P-gp、Survivin促存活蛋白激活,从而有效逆转了MCF-7/ADR的耐药性。

    作者:林思园;李磊;张利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90例

    目的:比较分析剂量递增靶中靶放疗(TIT)与常规放疗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结果。方法:采用放射治疗90例椎体转移癌患者(病灶118处),靶中靶放疗52例(病灶63处),计划靶体积(PTV)30~40 Gy,大体靶体积(GTV)50~60 Gy,15~25次。常规放疗38例(病灶55处),PTV 30~40 Gy,10~20次。结果:两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4%、81.6%,但止痛疗效无差异。近期治疗部位改善分别为31处(49.2%)、25处(45.5%),稳定状态28处(44.4%)、20处(36.3%),恶化4处(6.35%)、10处(18.1%)。1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分别为84.7%、68.6%,49.4%、32.2%,差异均有显著性。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副反应少的特点。

    作者:张立娜;韩婷婷;李宏奇;王颖杰;吴伟章;夏廷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方程评估早期慢性肾脏病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MDRD方程、CKD-EPI cr方程、CKD-EPI cys方程、CKD-EPI cr-cys方程及我国学者近研究开发的两个方程(记为CHINAcr-cys方程和CHINAcys方程)在早期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间深圳市中医院53例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血清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同时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采用6种经验公式推算得出相应的eGFR,分别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得的tGFR做相关性研究,并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偏差、精确性及一致性。结果:组内相关系数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6种GFR方程估算结果与tGFR值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eGFRCKD-EPI cr (0.567)、eGFRCKD-EPI cr-cys (0.513)、eGFRMDRD (0.496)、eGFRCHINAcr-cys (0.468)、eGFRCHINAcys (0.401)、eGFRCKD-EPI cys(0.399)。准确性比较中,eGFRCKD-EPI cr的准确性高。Bland-Altman分析显示,eGFRCHINAcys的偏差及精确度佳。6个eGFR对CKD2、3期的一致性均不理想(Kappa值分别为0.218、0.343、0.0627、0.206、0.274、0.160),以eGFRCKD-EPI cr一致性高。结论:6种评估方程中,CKD-EPI cr公式计算的eGFR与tGFR相关性优,偏差、精确度方面以CHINAcys公式优,但优势尚不明显。

    作者:何日明;曾又佳;韩鹏勋;吴喜华;杨曙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对称颞叶内侧及杏仁核异常信号神经梅毒1例

    患者男,48岁,系“精神行为异常伴发作性肢体抽搐16 d”入院。16 d前患者家人发现其言语增多,精神行为异常(将自己手表扔入池塘)、躁狂、幻觉(幻觉见到已故的人),未就诊。2周前家人发现其昏迷在家,身上有大量呕吐物,急诊入当地医院,住院过程中多次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伴口唇紫绀,每次持续1~3 min后好转,当地医院诊断为单纯疱疹性脑炎,予以抗病毒、脱水降颅压等处理,患者肢体抽搐未再发作,但烦躁及精神行为异常未见好转,并出现记忆力减退,症状进行性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入院时查体:T 36.5℃,BP 134/84 mmHg,P 80次/min,R 16次/min,神智清楚,精神差,言语较多,清晰,多为自言自语。查体部分合作,答非所问。注意力尚可,近记忆力差,远记忆力保存,时间定向力尚可,空间定向力差,计算力100-7=?。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侧,伸舌居中,颈软,克氏症及布氏症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针刺觉检查正常。 MMSE量表检查不能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象均正常,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T系列正常,抗核抗体全套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肿瘤12项蛋白筛查均为阴性,抗链球菌素“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叶酸、维生素B12正常,血沉9 mm/h,免疫组化提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余均为阴性,血清TPPA、TRUST阳性、滴度1∶8,脑脊液生化:葡萄糖3.4 mmol/L、氯化物120 mmol/L、蛋白0.3 g/L,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有核细胞数39×106个/L、红细胞数16×106个/L,脑脊液找细菌、结核杆菌、真菌均为阴性,脑脊液IgG 64.9 mg/L(正常值0~34 mg/L)、IgA 8.17 mg/L (正常值0~5 mg/L)、IgM 3.22 mg/L(正常值0~1.3 mg/L),脑脊液TPPA/TRUST均为阳性。视频脑电图提示中度异常脑电图。头颅MRI:T2像及 FLAIR 像见双侧颞叶内侧、海马、杏仁核、岛叶高信号,增强未见强化,头颈部CTA:左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多处纤细狭窄(图1)。诊断为神经梅毒,给予青霉素400万U,每4小时1次,患者3d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空间定向力恢复,记忆力较前改善。2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MMSE量表24分(大专文化),复查24 h动态脑电图正常。患者带药出院。

    作者:刘晓敏;余锋;陈银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肾移植急性排斥大鼠的血清NGAL和CXCL10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血清的肾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10, CXCL10)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以BN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采用改良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ARx,BN Lewis)和对照组(con,Lewis Lewis),每组15只大鼠。于移植术后第3、5、7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肌酐(Cr)、NGAL和CXCL10表达,对移植肾分别作病理分析。结果:根据AR严重程度半定量评分, ARx组大鼠在肾移植术后第3、5、7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ELISA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第3、5、7天,即急性排斥早期血清Cr、NGAL和CXCL10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呈逐渐上调趋势。结论:NGAL和CXCL10是有价值的AR标志物。 ELISA法测定血清NGAL和CXCL10表达可以较敏感反映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其为非侵袭联合监测方式预测或诊断肾移植术后AR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衡宝利;叶东明;程云华;苏泽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1年内各代谢指标变化,并探索胃转流术评价指标及适用人群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112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BMI大小分为两组:正常体质量组(≤25 kg/m2),超重肥胖组(>25 kg/m2)。术后1、3、6、12个月随访各项生理及生化指标。行手术前后对照、组间对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在HbA1c、HOMA-IR等均有明显改善。主成分分析发现BMI、HbA1c在术后6个月前对结果贡献较大,而HOMA-β、HOMA-IR在术后6个月后对结果贡献较大,分别反映出术后恢复的综合指标及均匀程度。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年各代谢指标明显改善,术后完全缓解率逐步升高;超重肥胖组较正常体质量组血糖、血脂、HOMA-β改善明显,超重肥胖者是手术治疗更适合人群;BMI、HbA1c、HOMA-β、HOMA-IR对于手术效果评价及术前适应证的把握有较大指导意义。

    作者:胡士涛;段瑞祥;张勇;王东;徐琳琳;王晓丽;季虹;荣海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2例初治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常规接受R-CHOP方案,治疗组28例采用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注射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d0;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d1,8;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d1;注射用甲强龙500 mg,d1~5),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化疗4个周期,每21或28天为1个周期,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CR 13例(46.4%),PR 11例(39.2%),SD 2例(7.1%),PD 2例(7.1%),总有效率(ORR)85.7%,5年生存率57.1%;对照组CR 7例(29.2%),PR 6例(25.0%),SD 4例(16.7%),PD 7例(29.2%),总有效率(ORR)54.2%,5年生存率29.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全组无化疗毒性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对套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方案。

    作者:谢美强;吴光兴;习大林;宋源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靶向miRNA干扰Bmi-1表达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目的:通过体外RNAi干扰技术靶向抑制原癌基因Bmi-1表达,观察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针对Bmi-1不同位点构建4个miRNABmi-1重组质粒,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i-1 mRNA和蛋白表达,选择干扰效果明显组质粒转染胆囊癌GBC-SD细胞,48 h后采用BrdU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RT-PCR显示miRNABmi-1重组质粒1、3、4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miRNABmi-1重组质粒2、3、4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第4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效果强)质粒转染GBC-SD细胞,BrdU显示mRNA-Bmi-1-4组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增殖率为46.63±5.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显示miRNA-Bmi-1-4组G0/G1期细胞增加(72.20±1.71),G2/M和S期细胞减少(18.30±7.21,9.50±6.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向沉默Bmi-1表达,能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Bmi-1可能成为胆囊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作者:魏东;邹浩;王琳;吴雪松;骆志玲;王滔;张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10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结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结构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逆转左室重构,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继锋;林炳钦;林宝珠;蔡建生;彭志坚;许锦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重建

    目的:探讨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皮肤缺损手术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收治的6例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患者,探讨胸壁皮肤缺损重建手术方法的可行性。结果:4例患者行皮肤扩张器联合背阔肌肌皮瓣修复,2例行射频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无重大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胸壁复发,1例出现肝转移及对侧乳房转移。结论:背阔肌联合组织扩张器及联合射频治疗是修补晚期乳腺癌术后胸部缺损的有效手段,手术修复效果满意,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小戊;章乐虹;夏婷;曹腾飞;贾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USPIO增强MR与Gd-DTPA增强MR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USPIO(羧基化三氧化二铁磁性纳米颗粒)增强MR与Gd-DTPA增强MR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成像特点,比较两者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采用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5只不做干预。12周后给予平扫、Gd-DTPA增强扫描、USPIO增强扫描。分别从两种对比剂增强的图像中各随机挑选97幅,与病理检查结果行对照研究,比较两者斑块的检出率。对照组任意取材对照。结果:实验组7只球囊损伤时意外死亡,2只死于喂养,1只死于实验麻醉,20只存活。对照组5只全部存活。制成172张病理切片,病理证实134个斑块组织,易损斑块72个。USPIO增强图像中经病理HE证实斑块84幅,检出率为86.6%;钆剂增强图像中HE切片证实斑块72幅,检出率为74.2%。斑块检出率比较字2=3.96,P=0.046。结论:USPIO增强MRA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钆剂增强MR对斑块的检出率。 USPIO作为新型核磁对比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露朝;李公信;刘芃;温志波;黄凡衡;陈立桁;赵鑫;林霖;周怡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腰椎肿物脓汁中检出马耳他布鲁菌1例

    患者女,59岁,农民,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缓解,近半月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以腰椎肿物入院骨外科,入院体温36.6℃。患者主诉:无放牧史,从未密切接触牛、羊、猪等畜类,家中未有患布病者,但近年居住地患有布病的邻居出现并有增多趋势,患者曾出现过反复发热,按照感冒处理症状消失,患者去放过羊的山林里采摘过蘑菇并食用。

    作者:于海东;王勇;王英;张文陆;马雷;王芳;辛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于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10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CT检查中比较各类肿瘤的CT值。 MRI检查中,MRI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选取0,500 s/mm2,操作时尽量避开出血、坏死、瘢痕、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区,选取肿瘤实体部分大感兴趣区,比较良、恶性肿瘤和肌肉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结果:在所有104例患者中,良性68例,恶性36例。CT检查与病理相符45例,MRI相符87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59例,MRI 17例。软组织肿瘤在CT上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脂肪瘤和囊肿表现具有特异性;MRI中,不同类型肿瘤的T1WI和T2WI表现差异较大,而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肿瘤和肌肉组织(P<0.01);但良性肿瘤和肌肉组织的ADC缺乏显著差异(P>0.05)。CT和MRI的检测水平比较,P<0.01。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四肢软组织肿瘤病灶,并明确其和周围组织关系,但无法进行准确定性;MRI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更好地鉴别良恶性,并推测病变组织学来源。MRI检测水平显著高于CT,与病理相符度更高。因而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诊断中,应首选MRI扩散加权成像。

    作者:宋战强;吕国义;张树桐;沈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性评价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ATET)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VATET与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9月,采用Stata12.0软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结果:终纳入7篇文献,病例数650例,其中VATET组278例,T-3b组372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1)VATET与T-3b相比,在手术时间[SMD =0.369,95%CI (0.449,1.187), P =0.377]、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OR =1.083,95%CI (0.722,1.625),P=0.69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VATET的术后肌无力发生率[OR=0.224,95%CI(0.105,0.474), P=0.000]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OR=0.228,95%CI(0.097,0.537), P=0.001]均低于T-3b。结论:VATET可以达到与T-3b相同的疗效,且降低了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刘太省;王武军;刘路浩;邝海能;庄贤勉;卢笛;吴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简易气管造瘘术在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

    喉癌、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喉切除手术明显减少,保留喉功能的手术开展越来越普遍。但在保留喉功能的手术中需切除部分喉及下咽组织,同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和预防性气管切开,导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增多。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的手术方法是目前耳鼻喉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6例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的患者行简易气管造瘘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日群;彭韶平;廖志莹;刘家锋;谢洋;熊义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TAT3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90例大肠癌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STAT3基因C1697G (rs4796793)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度无显著差异(χ2=2.227,P=0.725)。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12(95%CI:0.85~1.45),C/C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51(95%CI:0.74~4.39)。合并C/G和G/G基因型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67(95%CI:0.38~1.37),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无相关性(P=0.886)。结论: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不相关。

    作者:黄凯丹;娄可心;夏雷;黄悦;徐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婴幼儿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测定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保健的1652例6个月~3岁婴幼儿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6~12个月组、1~2岁组、2~3岁组)。结果:1652例婴幼儿中有246例(14.9%)检测结果显示铁减少(ID);232例(14.0%)检测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IDA),共478例(28.9%)为铁缺乏症。其中6~12个月组和1~2岁组的检出率均较2~3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暂住人口的ID、IDA及铁缺乏症均较常住人口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铁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加大宣传,指导合理膳食,提高家长对婴幼儿铁减少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意识,降低贫血的发生。

    作者:赖有行;李正梅;胡华芸;叶青;周晓莹;周才;黄瑞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和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精子DNA碎片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SCSA)和染色质扩散试验(SCD)对精子DNA碎片检测方法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对13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分别用SCSA和SCD方法进行精子DNA碎片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将DNA碎片指数(DFI)分成3个等级组别(≤15%DFI、>15~≤30%DFI和>30%DFI),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结果:SCSA方法与SCD方法对精子DNA碎片的分析结果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0.915,P<0.0001)。在>15~≤30%DFI和>30%DFI两组中,其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而在≤15%DFI组中,采用SCD方法检测的DFI结果(13.50±4.82)明显高于SCSA方法检测结果(9.79±2.60)(P<0.001)。结论:SCSA和SCD两种方法检测DNA碎片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DFI≤15%时,SCD检测结果明显高于SCSA检测结果。

    作者:倪吴花;金建远;杨旭;费前进;潘承双;黄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对腹部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所收集的504例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成3组:A组(术后彻底冲洗切口后行一期缝合)143例,B组(术后关闭腹膜至腹直肌前鞘后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未缝合)190例,C组(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171例。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二期清创缝合率。结果:A组有11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69%;B组有4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1%;C组有3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5%。3组总体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切口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切口感染患者二期清创缝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后预置抗菌薇乔线切口延期缝合及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方法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但不能降低感染切口的二期清创缝合率。

    作者:范存静;刘超;何艳新;申东方;庞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