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进展

刘丰平;赵红卫;陈海丹

关键词:
摘要: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IDD),由Crok于1970年提出,它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包括轴向或神经根性疼痛,很难治愈.虽然机械校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但后腰部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让医生和患者都不十分满意.对于盘源性疼痛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融合和非融合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椎间盘内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各种术式机制、方法、优缺点,并对研究人员的报告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加以推荐.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人操作结肠镜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结肠镜是目前检查大肠疾病可靠、直接的方法[1],可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功能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目前结肠镜插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人结肠镜操作法,另一种为以“轴保持缩短法”为代表的单人结肠镜操作法[2].因单人操作法为单人独立操作,可增加双手操控协调性及准确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存在结直肠敏感性增加[3]、痛阈减低及肠腔明显扭曲[4],给结肠镜插入带来不便,故患者采用适宜的操作方法,将有助于增加其耐受性.我们采用单人操作方法,对IBS-D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双人操作法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操作方法.

    作者:张超;景丽伟;李志婷;赵雅宁;王芳;王晶;莫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基因组微失衡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中的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上,未发现可能致病的LOH;而在习惯性流产女方基因组上,我们发现其12号染色体13.31区域有一个392kb大小的4拷贝的CNV,涉及的基因有CLEC4A,POU5F1P3,ZNF705A,FAM66C,FAM90A1,FAM86FP,LOC389634,CLEC6A,CLEC4D,其中CLEC4A,CLEC6A,CLEC4D等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检测到表达,主要分布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也可检测到,足月胎盘中表达减少,考虑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转导,糖蛋白转运有关.另外,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可能与HCV,HIV胎盘宫内感染有关.结论:研究表明,基因组的CNVs可能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高分辨率的aCGH芯片检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李洁亮;何文茵;魏君;陈欣洁;何文智;孙筱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验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俊峰;刘从华;李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磷酸肌酸对失血性休克兔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磷酸肌酸注射液治疗组(CP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各10只.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并复苏模型,监测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待实验结束取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组织分别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复苏期,CP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MAP均较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P治疗组家兔心肌、肾脏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肝脏组织中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磷酸肌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多器官的损伤.

    作者:梁青春;周芹;宋伏虎;李传翔;黄雄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RNA-27b抑制PPARγ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miR-27b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方面的影响,并探讨miR-27b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7b mimics转染入MCF-7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miR-27b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与NHE1的表达情况,再通过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MCF-7转染miR-27b mimics后,miR-27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蛋白水平,过表达miR-27b后,PPARγ的表达明显下调,而NHE1的表达明显上调.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7b,细胞增殖作用增强.结论:miR-27b可抑制MCF-7细胞中靶基因PPARγ的表达,上调NHE1的表达水平,并且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张诗蒙;刘非;尹小毛;郑磊;王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P物质及其受体拮抗剂L-703,606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AP模型,并给予P物质受体拮抗剂L-703,606干预,探讨P物质及其受体在AP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探讨L-703,606对AP相关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54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AP组和L-703,606治疗组.各组设3、6和12h三个亚组.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肺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MPO活力测定,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P物质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神经激肽受体-1(NK-1R)表达.结果:3、6和12h各时间点,SO组病理学始终大致正常,肺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MPO无明显差异,肺组织P物质和NK-1R少量表达.AP组均可见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肺萎缩、肺不张和白细胞聚集,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增加,MPO活力增强,且随时间推移程度加重,肺组织P物质和NK-1R表达增强.与AP组相比,L-703,606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善,肺湿/干重比率、MPO活力均明显下降,肺组织P物质表达减弱,NK-1R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P物质在AP相关性肺损伤发病中发挥作用,L-703,606对AP相关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P物质与其受体结合所介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有关.

    作者:刘迎迎;冯志杰;于洪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10例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8例患者的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在心房黏液瘤摘除术后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现;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梗死或癫痫.CT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结节样高密度灶,脑血管检查提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前后循环均可受累.保守治疗病情平稳.结论:心房黏液瘤患者行黏液瘤摘除术后有出现迟发性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术前及术后应定期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血管检查.

    作者:陆伶俐;法志强;刘振华;叶杰明;张马辉;魏继鹏;黎凯锋;黄燕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脓毒症对顺阿曲库铵体内分布消除的影响

    目的:不同病程阶段脓毒症患者顺阿曲库铵的分布消除与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18 ~ 65岁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根据脓毒症程度分为对照组(n=15)、SIRS组(n=12)和重症脓毒症组(n=9).术中持续泵注顺阿曲库铵1.6 μg/(kg· min),通过质谱法检测其血药浓度.指标包括血浆清除速率(CL),稳态分布容积(Vd,ss),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以4个成串刺激率(TOF ratio)<0.9为判断术后残余肌松发生标准.结果:对照组、SIRS组及重症脓毒症组顺阿曲库铵CL分别为(6.6±0.8)mL/(min·kg)、(5.5±1.1) mL/(min·kg)、(4.2±0.6) mL/(min·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顺阿曲库铵Vd.ss分别为(206±23) mL/kg、(121±32) mL/kg、(101±61) mL/kg.对照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与重症脓毒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分别为13.3%、16.7%和66.7%,重症脓毒症患者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脓毒症降低顺阿曲库铵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与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缺乏相关性.

    作者:刘力;吴刚明;莫丽群;周军;石恒林;欧册华;王晓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局部浸润阻滞方式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鸡尾酒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的鸡尾酒配方为利多卡因0.2g+罗哌卡因75 mg+吗啡5mg+美洛昔康15 mg,加入40 mL盐水中.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切皮前和切开皮肤后边显露边浸润注射,B组缝合切口前注射鸡尾酒,C组将A组和B组方法联合应用,D组为对照组不使用鸡尾酒.结果:B、C组患者在切皮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幅度均小于A组、D组.术后4h内,A、B、C组之间的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D组.术后4~12h,A、C组的疼痛程度低于B组和D组,C组相较于A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数据上有一定优势.采用超前镇痛的A组和C组,能够减少术后舒芬太尼和曲马多的用量,且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更快.结论:TKA术中采用多时段鸡尾酒关节腔周围阻滞,可以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促进功能康复锻炼,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健;张洋;李郅涵;肖军;赵亮;朱志刚;陈国奋;史占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RSG组,每组各12只.DM组和RSG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成模后RSG组给予RSG 4 mg/(kg·d)灌胃持续4周.处死大鼠,取出胰腺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腺胰岛细胞的胰岛素(INS)、胰岛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胰腺胰岛细胞凋亡.结果:RSG组INS阳性表达率为75.0%,明显高于DM组(P< 0.001);PCNA在RSG组胰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6.7%,高于DM组(P< 0.05);RSG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0.001).结论:RSG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

    作者:陈晓铭;吴美芬;郑坤杰;方烁;胡卓清;刘阳;武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脑瘫患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脑瘫患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ASA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SPR)的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DS组),各40例,分别于术毕使用电子镇痛泵进行PCIA,SF组为舒芬太尼0.3 μg/kg+格拉司琼0.1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DS组为盐酸右美托咪定5 μg/kg加舒芬太尼0.2 μg/kg加格拉司琼0.1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两组患儿在静脉镇痛即刻(T0)、1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等各时间点生命体征,镇痛(CRIES)、镇静(Ramsay)评分,需要再次镇痛、镇静的例数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后T1~T5各时点CRI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T0比较,CRIES评分明显上升(P<0.01).DS组在T1~T3各时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SF组(P< 0.05或P<0.01),术后两组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嗜睡、心率下降的发生率及需另加镇痛药的例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另加镇静药的需求上DS组例数明显少于SF组(P<0.01).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可用于脑瘫患儿术后PCIA,推荐使用剂量为右美托咪定0.1μg/(kg·h).

    作者:刘建波;谢位燕;赵泽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肺栓塞为首发表现的年轻肾病综合征1例

    患者男,17岁,因“水肿、少尿4天,胸闷、呼吸困难3天”于2012年5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少尿、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前3天因打篮球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突然晕厥,醒后持续性胸痛,深吸气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99次/min,呼吸29次/min,血压102/65mmHg.双肺呼吸音弱,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24 h尿蛋白量15 g;血白蛋白23 g/L,肌酐72 μmol/L,总胆固醇8.4mmol/L;D二聚体2.38 mg/L;乙肝五项:HBsAb、HBcAb阳性;心脏彩超:肺动脉压60 mmHg;血气分析:SpO2 77.6mmHg,氧饱和95.9%;心电图:正常;CTPA:右肺中下动脉及左肺下动脉多发栓塞(图1).

    作者:杨自君;陈凤梅;苟蓉;唐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肠占位患者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研究

    高质量的肠道准备使结肠镜下视野清晰,是结肠镜检查中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而对于结肠占位病变患者,由于本身肠道的病变、肠道运动及内脏感觉异常,肠道准备更为棘手,若准备不当,极易形成肠梗阻.本研究表明:结肠占位病变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石蜡油的肠道准备效果好,不易形成肠梗阻.

    作者:郭宏兴;高珂;邓庆文;罗亮;刘亮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两种材料在前牙区拔牙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材料在犬前牙区拔牙位点的引导新骨形成作用.方法:选取6只12月龄雄性Beagle犬,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微创拔除实验犬下颌双侧第一侧切牙,A组犬填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天博),B组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C组空置(对照).三组实验犬在1个月末各处死1只,在3个月末各处死1只.取实验样本,进行标本测量,利用CBCT分析进行骨形成密度的评估.结果: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OAM组与天博组牙槽嵴宽度平均骨量吸收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OAM组平均骨量吸收程度低于天博组(P<0.05);牙槽嵴高度丧失OAM与天博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OAM与天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值比较结果可见愈合后期OAM吸收快于天博(P<0.05).结论:OAM具有良好的位点保存效果.

    作者:张晓倩;尼加提·吐尔逊;王艳;吴佩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R-29a、TGF-β1、Smad2及Smad3在宫腔粘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a、TGF-β1、Smad2及Smad3的表达.方法:60例宫腔粘连患者,根据粘连程度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轻度粘连组(18例)、中度粘连组(21例)、重度粘连组(21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个实验组及对照组(22例)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a、TGF-β1、Smad2及Smad3的表达量.结果:从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到重度粘连组,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均逐渐升高、miR-29a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TGF-β1、Smad2低于重度粘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Smad3低于中度粘连组及重度粘连组,而miR-29a高于中度粘连组及重度粘连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的高表达及miR-29a的低表达可能参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曼萍;何援利;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估

    目的:比较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和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患者60例(72足),比较分析两组术前、术后Bolher角和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末次随访时Bolher角、Gissane角及MF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5%).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损伤小,能直接显露跟距关节面,便于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操作简单,符合跟骨生物力学原则,可以减少二期复位丢失.

    作者:郭晓辉;温建强;陈志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63例,8例(均> 70岁)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55例(含13例> 70岁)行LPHP内固定.结果:8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Neer评分83±5,无内固定松动、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13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70±5,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4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42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85±5,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都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年龄> 70岁者建议选择一期肩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较好,对于年龄< 70岁的患者建议选择LPHP内固定.

    作者:陈鹏;田晓滨;胡如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Wih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h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作者:梁亮科;杨宇;李磊;王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性大孔径树脂吸附柱的直接血液灌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评价中性大孔径树脂吸附柱的直接血液灌流(NMRC-DH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8-2010年收治SAP患者34例,分为治疗组(D组)16例和对照组(C组)18例,D组在确诊后即行NMRC-DHP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期间观察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0I)、平均动脉压(MAP)、多巴胺用量(DA),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TNF-α、IL-6、IL-10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D组和C组治疗后24、48、72 h的DA、Scr、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OI、MAP均明显上升(P<0.05),但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24、48 h及72 h,D组的DA、CRP、Scr、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OI和MAP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两组间IL-1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3)治疗后3、7d及14d,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D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NMRC-DHP早期治疗SAP可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减少多巴胺用量,通过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达到改善重要脏器功能的效果.

    作者:欧娅;苏伟;杨自力;聂玉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发展迅速,但离断肝实质过程中断面出血一直是限制LH发展的难题[1].因此LH仍被认为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2].将开腹肝切除术中应用成熟的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LH术中,减少了镜下断肝过程出血,推动了LH发展[1],也促进了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应用的不断改进及发展.现将目前腹腔镜下常见的几种肝血流阻断方式介绍如下.

    作者:唐暨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