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进展

刘丰平;赵红卫;陈海丹

关键词:
摘要: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IDD),由Crok于1970年提出,它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包括轴向或神经根性疼痛,很难治愈.虽然机械校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但后腰部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让医生和患者都不十分满意.对于盘源性疼痛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融合和非融合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椎间盘内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各种术式机制、方法、优缺点,并对研究人员的报告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加以推荐.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63例,8例(均> 70岁)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55例(含13例> 70岁)行LPHP内固定.结果:8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Neer评分83±5,无内固定松动、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13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70±5,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4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42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85±5,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都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年龄> 70岁者建议选择一期肩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较好,对于年龄< 70岁的患者建议选择LPHP内固定.

    作者:陈鹏;田晓滨;胡如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基因组微失衡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中的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上,未发现可能致病的LOH;而在习惯性流产女方基因组上,我们发现其12号染色体13.31区域有一个392kb大小的4拷贝的CNV,涉及的基因有CLEC4A,POU5F1P3,ZNF705A,FAM66C,FAM90A1,FAM86FP,LOC389634,CLEC6A,CLEC4D,其中CLEC4A,CLEC6A,CLEC4D等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检测到表达,主要分布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也可检测到,足月胎盘中表达减少,考虑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转导,糖蛋白转运有关.另外,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可能与HCV,HIV胎盘宫内感染有关.结论:研究表明,基因组的CNVs可能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高分辨率的aCGH芯片检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李洁亮;何文茵;魏君;陈欣洁;何文智;孙筱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局部浸润阻滞方式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鸡尾酒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的鸡尾酒配方为利多卡因0.2g+罗哌卡因75 mg+吗啡5mg+美洛昔康15 mg,加入40 mL盐水中.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切皮前和切开皮肤后边显露边浸润注射,B组缝合切口前注射鸡尾酒,C组将A组和B组方法联合应用,D组为对照组不使用鸡尾酒.结果:B、C组患者在切皮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幅度均小于A组、D组.术后4h内,A、B、C组之间的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D组.术后4~12h,A、C组的疼痛程度低于B组和D组,C组相较于A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数据上有一定优势.采用超前镇痛的A组和C组,能够减少术后舒芬太尼和曲马多的用量,且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更快.结论:TKA术中采用多时段鸡尾酒关节腔周围阻滞,可以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促进功能康复锻炼,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健;张洋;李郅涵;肖军;赵亮;朱志刚;陈国奋;史占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两种材料在前牙区拔牙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材料在犬前牙区拔牙位点的引导新骨形成作用.方法:选取6只12月龄雄性Beagle犬,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微创拔除实验犬下颌双侧第一侧切牙,A组犬填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天博),B组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C组空置(对照).三组实验犬在1个月末各处死1只,在3个月末各处死1只.取实验样本,进行标本测量,利用CBCT分析进行骨形成密度的评估.结果: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OAM组与天博组牙槽嵴宽度平均骨量吸收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OAM组平均骨量吸收程度低于天博组(P<0.05);牙槽嵴高度丧失OAM与天博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OAM与天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值比较结果可见愈合后期OAM吸收快于天博(P<0.05).结论:OAM具有良好的位点保存效果.

    作者:张晓倩;尼加提·吐尔逊;王艳;吴佩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Meta分析

    目的:旨在明确选择性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是否具有相同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效果.方法:系统回顾2013年6月之前Medline,Embase,Sciencedirect,OVID,Cochrand Central database 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纳入比较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有包含808名患者在内的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体Meta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相比,异位骨化总体发生率(RR=1.13,95%CI 0.66-1.95;P=0.66);中度异位骨化(BrookerⅡ~Ⅲ级)发生率(RR=1.22,95%CI 0.67 ~ 2.24,P=0.51)及Brooker分级中其他级别差异均没有显著性.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具有相同的效果.鉴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存在胃肠副作用,我们建议采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异位骨化.

    作者:杨绍春;王可良;赵成礼;颜世海;颜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技术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2008-2011年在我院ICU住院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应用PiCCO技术连续7d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动态记录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性血管张力指数(SVRI)等参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参数指标,并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5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率为30/65(37.5%),28 d生存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ITBVI及EVLWI数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是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的液体管理监测指标相比,应用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静态容量指标ITBVI及EVL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可能更为有效地判断患者血容量状态,并改善预后.

    作者:于晓春;黄昭;陈裕胜;刘继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Wih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h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作者:梁亮科;杨宇;李磊;王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综合ICU留置螺旋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共计609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验证患者置管成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APACHEⅡ评分0~9分、10~ 19分、20 ~ 29分、及≥30分将患者分为4组,验证4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是否与其组别间存在相关性.同时根据患者是否应用镇静剂及所患基础疾病的种类不同分别分组,进一步验证这种相关性是否依然存在.结果:总体患者置管成功率为40.2%,患者置管成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间存在相关关系(rs=-0.505,P<0.01),根据APACHEⅡ评分分组后,各组置管成功率与其组别间存在相关关系(rs=-1,P< 0.01).无论患者是否应用镇静剂或患有何种疾病,患者置管成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1,P<0.01).结论:重症患者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其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

    作者:张一臣;胡北;陈纯波;叶珩;孙诚;吕波;陈维生;解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扩散张量成像在骨性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的磁共振扩散特征.方法:对20例正常和54例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行P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膝关节软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膝关节软骨FA值在正常组、骨性关节炎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0);ADC值仅重度组与轻度组有显著差异(P=0.001),余各组间无差异;关节软骨各部位的FA值未见显著差异(P=0.228);而ADC值具有显著差异(P=0.000),其中股骨髌面具有高值,内侧髁具有低值.结论:DTI是一种定量化反应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技术.

    作者:侯进;林炳权;许乙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冠脉钙化程度对25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

    目的:评价和分析冠脉钙化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5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d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钙化积分对256层螺旋CTA诊断冠脉狭窄(≥50%)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基于分血管节段后(共计663段血管),将51例患者分为2组:钙化积分<100为较轻钙化组,计260段血管(20例),钙化积分≥100为较重钙化组,计403段血管(31例).256层螺旋CTA诊断较轻钙化组的敏感性为53.49%,特异性为97.24%,ROC曲线下面积(AUG)为0.754 (P<0.05);诊断较重钙化组的敏感性为64.95%,特异性为90.52%,AUC为0.768(P< 0.05).结论:256层螺旋CTA诊断较重钙化的冠脉狭窄病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下降,但其诊断价值未受影响.

    作者:李宁;李海涛;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IDD),由Crok于1970年提出,它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包括轴向或神经根性疼痛,很难治愈.虽然机械校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但后腰部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让医生和患者都不十分满意.对于盘源性疼痛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融合和非融合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椎间盘内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各种术式机制、方法、优缺点,并对研究人员的报告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加以推荐.

    作者:刘丰平;赵红卫;陈海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心理干预组(B组).A组术前1d常规访视,B组术前1d行常规访视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两组均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比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程度.结果:B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A组,B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合作程度较A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麻醉恢复期患者合作程度,利于提高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侯军凯;李治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10例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8例患者的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在心房黏液瘤摘除术后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现;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梗死或癫痫.CT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结节样高密度灶,脑血管检查提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前后循环均可受累.保守治疗病情平稳.结论:心房黏液瘤患者行黏液瘤摘除术后有出现迟发性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术前及术后应定期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血管检查.

    作者:陆伶俐;法志强;刘振华;叶杰明;张马辉;魏继鹏;黎凯锋;黄燕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防治术后痛觉过敏的相关机制

    镇痛药物及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并未随之而提高[1],由此引起了医生及学者对术后痛觉过敏的关注.临床研究证实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钙通道拮抗剂等均有防治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其中α2-AR激动剂初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后逐渐应用于镇静、镇痛及麻醉辅助用药.近年来,α2-AR激动剂也被尝试用于临床防治痛觉过敏,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张粒子;张婧;姜珊;徐世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门诊静脉输液药学干预的研究

    目的:降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合理率.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门诊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配伍情况、给药频次、浓度、剂量、有无指征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门诊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药物配伍、输液指征、给药频次、浓度、剂量等合理性提高,且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同时,干预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及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均比干预前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干预可以降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合理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差错事故的产生.

    作者:汪珍秀;刘初阳;肖素娟;蔡锦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寿命延长及其他社会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osis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是子宫内膜癌的特殊病理类型,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一种亚型.其发病率约占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2%~4%[1],5年患者生存率达到52%[2].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因ECCC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易耐药,化疗效果较差;ER、PR阴性或不表达,所以不适合用激素治疗.

    作者:吴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IM-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在男性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测定TIM-3蛋白在69例前列腺癌标本及邻近良性组织的表达.同时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侵袭试验.评估TIM-3 siRNA在两种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株上基因抑制作用.结果:TIM-3在前列腺癌中表达高于良性组织.TIM-3蛋白在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株上也有表达,TIM-3基因抑制可以阻止前列腺癌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能力.结论:TIM-3在前列腺癌增殖、侵袭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赵国栋;朴勇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D-丙2,D-亮5脑啡肽对人肝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ADLE(0.01、0.1、1.0和10 μmol/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徙能力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C(蛋白激酶C)、IQGAP1(含IQ结构的GTP酶活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DADLE后,MTT法显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显示加入DADLE可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加入DADLE可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内PKC和IQG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ADLE激活δ阿片受体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迁徙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KC和IQGAP1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丽兰;王秀娟;余水平;李铂;孙彦浩;胡志高;唐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非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后LSM值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非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13.25±1.16、7.32±0.65 (P< 0.05),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23.76±7.42、19.15±6.82(P< 0.05),非肝硬化组LSM值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非肝硬化组及肝硬化组LSM值均与ALT、AST、TBIL、GGT呈正相关关系,与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均与ALP无相关性(P> 0.05);LSM在非肝硬化组与PLT无相关性(P>0.05),而在肝硬化组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o.05).结论:Fibrotouch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的有效方法,但需注意肝功、PLT等因素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作者:卢敏;陈新杰;黄纯炽;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脐动脉的超声检测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合并单脐动脉(SUA)的临床病例,提高对SUA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确诊SUA的分娩病例78例(SUA组),同时选取同期无妊娠合并症的非SUA分娩病例95例作为对照组(非SUA组),分析SUA患者的产前超声检查指标、染色体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我院同期SUA的发生率为0.41%.SUA病例中伴随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30.77%,伴随胎儿畸形SUA患者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3.33%.伴随胎儿畸形的SUA患者妊娠结局中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12.5%,早产发生率16.67%,剖宫产率75%,胎死宫内发生率8.33%,引产发生率16.67%,这些指标均高于非SUA组(P<0.05).结论:SUA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产前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单脐动脉,并对相关孕妇实施产前诊断检查,合理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和时机,将有效地降低SUA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殷文静;周平;易菁;黎云;牛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