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珂;汪昌运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ADLE(0.01、0.1、1.0和10 μmol/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徙能力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C(蛋白激酶C)、IQGAP1(含IQ结构的GTP酶活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DADLE后,MTT法显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显示加入DADLE可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加入DADLE可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内PKC和IQG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ADLE激活δ阿片受体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迁徙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KC和IQGAP1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丽兰;王秀娟;余水平;李铂;孙彦浩;胡志高;唐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分,平均34.5分.23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 90 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成功救治19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19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 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8.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整体疗效,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延斌;蒲志超;谢伟勇;何灿杰;吴润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2008-2011年在我院ICU住院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应用PiCCO技术连续7d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动态记录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性血管张力指数(SVRI)等参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参数指标,并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5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率为30/65(37.5%),28 d生存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ITBVI及EVLWI数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是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的液体管理监测指标相比,应用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静态容量指标ITBVI及EVL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可能更为有效地判断患者血容量状态,并改善预后.
作者:于晓春;黄昭;陈裕胜;刘继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Q-PCR检测七株人乳腺癌细胞中AR的表达,AR敲低后,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及细胞免疫荧光观察AR敲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力及细胞表面黏着斑形成的影响;乳癌细胞采用AR阻断剂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处理后,通过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Bicalutamide对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结果:AR在三阴性乳癌细胞中高表达;AR敲低能明显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力,并且明显抑制细胞表面黏着斑的形成;细胞迁移实验及侵袭实验显示AR阻断剂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ARshRNA及AR阻断剂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黏着斑的形成.
作者:郑乔丹;吴文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磷酸肌酸注射液治疗组(CP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各10只.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并复苏模型,监测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待实验结束取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组织分别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复苏期,CP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MAP均较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P治疗组家兔心肌、肾脏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肝脏组织中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磷酸肌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多器官的损伤.
作者:梁青春;周芹;宋伏虎;李传翔;黄雄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心理干预组(B组).A组术前1d常规访视,B组术前1d行常规访视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两组均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比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程度.结果:B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A组,B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合作程度较A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麻醉恢复期患者合作程度,利于提高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侯军凯;李治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降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合理率.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门诊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配伍情况、给药频次、浓度、剂量、有无指征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门诊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药物配伍、输液指征、给药频次、浓度、剂量等合理性提高,且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同时,干预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及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均比干预前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干预可以降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合理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差错事故的产生.
作者:汪珍秀;刘初阳;肖素娟;蔡锦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结肠镜是目前检查大肠疾病可靠、直接的方法[1],可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功能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目前结肠镜插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人结肠镜操作法,另一种为以“轴保持缩短法”为代表的单人结肠镜操作法[2].因单人操作法为单人独立操作,可增加双手操控协调性及准确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存在结直肠敏感性增加[3]、痛阈减低及肠腔明显扭曲[4],给结肠镜插入带来不便,故患者采用适宜的操作方法,将有助于增加其耐受性.我们采用单人操作方法,对IBS-D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双人操作法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操作方法.
作者:张超;景丽伟;李志婷;赵雅宁;王芳;王晶;莫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血管生成素(Ang)-2的关系.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脓毒症组(12只).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血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血Ang-2水平.结果:脓毒症大鼠随着时间延长,肾组织损伤病理改变进行性加重,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浓度、血Ang-2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只有血胱抑素C水平与血Ang-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8,P< 0.05).结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中的Ang-2有关,但其具体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赖添顺;张亚娟;林哲婉;郭振辉;肖百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非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后LSM值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非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13.25±1.16、7.32±0.65 (P< 0.05),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23.76±7.42、19.15±6.82(P< 0.05),非肝硬化组LSM值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非肝硬化组及肝硬化组LSM值均与ALT、AST、TBIL、GGT呈正相关关系,与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均与ALP无相关性(P> 0.05);LSM在非肝硬化组与PLT无相关性(P>0.05),而在肝硬化组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o.05).结论:Fibrotouch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的有效方法,但需注意肝功、PLT等因素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作者:卢敏;陈新杰;黄纯炽;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合并单脐动脉(SUA)的临床病例,提高对SUA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确诊SUA的分娩病例78例(SUA组),同时选取同期无妊娠合并症的非SUA分娩病例95例作为对照组(非SUA组),分析SUA患者的产前超声检查指标、染色体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我院同期SUA的发生率为0.41%.SUA病例中伴随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30.77%,伴随胎儿畸形SUA患者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3.33%.伴随胎儿畸形的SUA患者妊娠结局中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12.5%,早产发生率16.67%,剖宫产率75%,胎死宫内发生率8.33%,引产发生率16.67%,这些指标均高于非SUA组(P<0.05).结论:SUA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产前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单脐动脉,并对相关孕妇实施产前诊断检查,合理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和时机,将有效地降低SUA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殷文静;周平;易菁;黎云;牛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下GDM的发病率和GD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12月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产前检查的2 973例孕妇使用IADPSG标准进行GDM诊断,同期将100名GDM孕妇与100名正常孕妇进行饮食行为习惯的比较,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IADPSG诊断标准,GDM发病率为17.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时BMI、谷类每天3次以上、营养补充剂每天1次、水果每天大于500g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按照IADPSG标准GDM发病率为17.1%,孕期营养过剩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GDM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璇;陈廷美;于德纯;朱华英;徐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肿瘤标记分子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NSCLC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EA与CYFRA21-1水平,以28例并发良性胸腔积液的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类肿瘤标记分子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表达,并分别分析CEA和CYFRA21-1水平在NSCLC两类体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EA与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表达水平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 1),两者在血清诊断实验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和0.998;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AUC值则分别为0.896和0.765.相关性分析表明CEA和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P< 0.01)和0.244(P=0.056).结论:CEA与CYFRA21-1含量在NSCLC血清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CEA表达水平在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YFRA21-1则呈低度相关.
作者:陈礼文;盛守琴;周强;王琴;方亚萍;管世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中的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上,未发现可能致病的LOH;而在习惯性流产女方基因组上,我们发现其12号染色体13.31区域有一个392kb大小的4拷贝的CNV,涉及的基因有CLEC4A,POU5F1P3,ZNF705A,FAM66C,FAM90A1,FAM86FP,LOC389634,CLEC6A,CLEC4D,其中CLEC4A,CLEC6A,CLEC4D等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检测到表达,主要分布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也可检测到,足月胎盘中表达减少,考虑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转导,糖蛋白转运有关.另外,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可能与HCV,HIV胎盘宫内感染有关.结论:研究表明,基因组的CNVs可能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高分辨率的aCGH芯片检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李洁亮;何文茵;魏君;陈欣洁;何文智;孙筱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63例,8例(均> 70岁)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55例(含13例> 70岁)行LPHP内固定.结果:8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Neer评分83±5,无内固定松动、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13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70±5,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4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42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85±5,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都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年龄> 70岁者建议选择一期肩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较好,对于年龄< 70岁的患者建议选择LPHP内固定.
作者:陈鹏;田晓滨;胡如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在男性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测定TIM-3蛋白在69例前列腺癌标本及邻近良性组织的表达.同时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侵袭试验.评估TIM-3 siRNA在两种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株上基因抑制作用.结果:TIM-3在前列腺癌中表达高于良性组织.TIM-3蛋白在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株上也有表达,TIM-3基因抑制可以阻止前列腺癌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能力.结论:TIM-3在前列腺癌增殖、侵袭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赵国栋;朴勇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伴有脑微出血者,共计46例,对照组不伴有脑微出血,共计4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资料,观察其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与低浓度胆固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何改平;张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验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俊峰;刘从华;李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miR-27b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方面的影响,并探讨miR-27b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7b mimics转染入MCF-7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miR-27b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与NHE1的表达情况,再通过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MCF-7转染miR-27b mimics后,miR-27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蛋白水平,过表达miR-27b后,PPARγ的表达明显下调,而NHE1的表达明显上调.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7b,细胞增殖作用增强.结论:miR-27b可抑制MCF-7细胞中靶基因PPARγ的表达,上调NHE1的表达水平,并且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张诗蒙;刘非;尹小毛;郑磊;王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实体瘤,估计发生率为每2~4万成活新生儿中1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 ~ 1∶4[1].骶尾部畸胎瘤随年龄增长恶变率逐渐增高,有学者认为1月龄以内手术,恶变率2.4%,超过2月龄手术恶变率高达88.9% ~ 91.7%[2],因此骶尾部畸胎瘤一经确诊,必须尽早手术,防止恶性变.据文献报道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3],本组病例通过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长花;晏萍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