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ADPSG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王璇;陈廷美;于德纯;朱华英;徐陈瑜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OGTT时BMI, 饮食结构
摘要:目的:调查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下GDM的发病率和GD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12月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产前检查的2 973例孕妇使用IADPSG标准进行GDM诊断,同期将100名GDM孕妇与100名正常孕妇进行饮食行为习惯的比较,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IADPSG诊断标准,GDM发病率为17.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时BMI、谷类每天3次以上、营养补充剂每天1次、水果每天大于500g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按照IADPSG标准GDM发病率为17.1%,孕期营养过剩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GDM发生密切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技术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2008-2011年在我院ICU住院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应用PiCCO技术连续7d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动态记录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性血管张力指数(SVRI)等参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参数指标,并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5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率为30/65(37.5%),28 d生存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ITBVI及EVLWI数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是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的液体管理监测指标相比,应用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静态容量指标ITBVI及EVL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可能更为有效地判断患者血容量状态,并改善预后.

    作者:于晓春;黄昭;陈裕胜;刘继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人操作结肠镜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结肠镜是目前检查大肠疾病可靠、直接的方法[1],可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功能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目前结肠镜插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人结肠镜操作法,另一种为以“轴保持缩短法”为代表的单人结肠镜操作法[2].因单人操作法为单人独立操作,可增加双手操控协调性及准确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存在结直肠敏感性增加[3]、痛阈减低及肠腔明显扭曲[4],给结肠镜插入带来不便,故患者采用适宜的操作方法,将有助于增加其耐受性.我们采用单人操作方法,对IBS-D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双人操作法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操作方法.

    作者:张超;景丽伟;李志婷;赵雅宁;王芳;王晶;莫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RNA-27b抑制PPARγ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miR-27b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方面的影响,并探讨miR-27b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7b mimics转染入MCF-7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miR-27b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与NHE1的表达情况,再通过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MCF-7转染miR-27b mimics后,miR-27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蛋白水平,过表达miR-27b后,PPARγ的表达明显下调,而NHE1的表达明显上调.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7b,细胞增殖作用增强.结论:miR-27b可抑制MCF-7细胞中靶基因PPARγ的表达,上调NHE1的表达水平,并且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张诗蒙;刘非;尹小毛;郑磊;王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的菌阴肺结核43例误诊情况分析

    目的:对以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痰菌阴性肺结核43例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32例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病年龄较轻:患者平均年龄为(45.8±19.5)岁,其中21 ~ 49岁22例,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5:1.(2)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明显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3)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胸部CT示磨玻璃样改变、大叶性实变、空气支气管征等,病变部位不在典型的肺结核常见部位如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4)误诊情况:误诊为肺炎35例,支气管肺癌5例,肺脓肿1例,韦格纳肉芽肿1例,间质性肺疾病1例.(5)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前不同程度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确诊后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病变大部分吸收好转.结论:对以高热、咳痰、痰找抗酸杆菌阴性及淋巴结肿大、胸部CT表现呈不典型肺结核的患者应排除菌阴肺结核,使用多种有效检查方式明确诊治,治疗上应慎用喹诺酮类及利奈唑胺类抗生素.

    作者:童国强;胡燕霞;柳毅;熊小明;王熠;付云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非创伤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存在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收集3 695例在本院门诊做孕中期产前诊断的孕妇血浆,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对筛查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及脐血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共检测出39例染色体高风险胎儿,2例可疑高风险胎儿,经羊水/脐血核型分析证实其中39例为染色体异常,分别为31例21-三体和7例18-三体,1例13-三体.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结论:母体血浆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用于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检测,但仍然需要与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结合做产前诊断.

    作者:姚婷;向萍霞;胡雁婻;刘翎;冷培;戴翔;肖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与血管生成素-2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血管生成素(Ang)-2的关系.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脓毒症组(12只).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血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血Ang-2水平.结果:脓毒症大鼠随着时间延长,肾组织损伤病理改变进行性加重,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浓度、血Ang-2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只有血胱抑素C水平与血Ang-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8,P< 0.05).结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中的Ang-2有关,但其具体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赖添顺;张亚娟;林哲婉;郭振辉;肖百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D-丙2,D-亮5脑啡肽对人肝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ADLE(0.01、0.1、1.0和10 μmol/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徙能力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C(蛋白激酶C)、IQGAP1(含IQ结构的GTP酶活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DADLE后,MTT法显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显示加入DADLE可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加入DADLE可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内PKC和IQG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ADLE激活δ阿片受体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迁徙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KC和IQGAP1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丽兰;王秀娟;余水平;李铂;孙彦浩;胡志高;唐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T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T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吸烟对照组、COPD稳定组及COPD急性加重组诱导痰中CD4+MIF+T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百分比(CD4+MIF+T%),CD8+MIF+T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百分比(CD8+MIF+T%),以及MIF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与FEV 1%、CAT评分等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8+MIF+T%:急性加重组较稳定期升高,稳定期较对照组升高;CD4+MIF+T%、CD8+MIF+T MFI:急性加重期组较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稳定期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CD4+MIF MFI三组无统计学差异.COPD急性加重组CD8+MIF+T%及CD4+MIF+T%与CAT评分呈正相关;稳定组CD8+MIF+T%与FEV1呈负相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IF可能参与了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发病.

    作者:刘琛琛;高兴林;罗泽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冠脉钙化程度对25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

    目的:评价和分析冠脉钙化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5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d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钙化积分对256层螺旋CTA诊断冠脉狭窄(≥50%)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基于分血管节段后(共计663段血管),将51例患者分为2组:钙化积分<100为较轻钙化组,计260段血管(20例),钙化积分≥100为较重钙化组,计403段血管(31例).256层螺旋CTA诊断较轻钙化组的敏感性为53.49%,特异性为97.24%,ROC曲线下面积(AUG)为0.754 (P<0.05);诊断较重钙化组的敏感性为64.95%,特异性为90.52%,AUC为0.768(P< 0.05).结论:256层螺旋CTA诊断较重钙化的冠脉狭窄病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下降,但其诊断价值未受影响.

    作者:李宁;李海涛;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下肢动脉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O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后列表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种模式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x2=9.688,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田素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76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对照组4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200 mg.治疗1周后,比较ALT、AST、ALB、y-GT、ALP、TBil、DBil及TNF-α、NF-KB的变化情况;观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下降明显(P<0.05,或P<0.01);但对ALB、γ-GT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钱治疗肝功能损伤对尽快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晓鹏;马云涛;田宏伟;张苏钰;吴自燕;安亚莉;苏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程责任制助产加导乐陪伴分娩对提升产科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责任制助产加导乐陪伴分娩对提升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检及分娩,自愿要求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294例为观察组,同期未要求导乐陪伴分娩的初产妇29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全程责任制助产,观察组产妇在全程责任制助产的基础上配备一名导乐师一对一地担负支持工作直至产后2h,通过导乐师与专职助产士密切配合保证产妇持续得到照顾,顺利完成分娩和母乳喂养等相关工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长、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妇的满意度提高,相比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责任制助产加导乐陪伴分娩可以促进产科质量的提升,终促进自然分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广的项目.

    作者:关爱民;朱志辉;谭务贞;黄玉玲;肖广金;胡新瑞;廖洁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喘憋及发作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属儿科急重症.本文就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陈华;彭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Wih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h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作者:梁亮科;杨宇;李磊;王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ADPSG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下GDM的发病率和GD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12月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产前检查的2 973例孕妇使用IADPSG标准进行GDM诊断,同期将100名GDM孕妇与100名正常孕妇进行饮食行为习惯的比较,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IADPSG诊断标准,GDM发病率为17.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时BMI、谷类每天3次以上、营养补充剂每天1次、水果每天大于500g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按照IADPSG标准GDM发病率为17.1%,孕期营养过剩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GDM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璇;陈廷美;于德纯;朱华英;徐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扩散张量成像在骨性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的磁共振扩散特征.方法:对20例正常和54例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行P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膝关节软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膝关节软骨FA值在正常组、骨性关节炎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0);ADC值仅重度组与轻度组有显著差异(P=0.001),余各组间无差异;关节软骨各部位的FA值未见显著差异(P=0.228);而ADC值具有显著差异(P=0.000),其中股骨髌面具有高值,内侧髁具有低值.结论:DTI是一种定量化反应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技术.

    作者:侯进;林炳权;许乙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基因组微失衡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中的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上,未发现可能致病的LOH;而在习惯性流产女方基因组上,我们发现其12号染色体13.31区域有一个392kb大小的4拷贝的CNV,涉及的基因有CLEC4A,POU5F1P3,ZNF705A,FAM66C,FAM90A1,FAM86FP,LOC389634,CLEC6A,CLEC4D,其中CLEC4A,CLEC6A,CLEC4D等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检测到表达,主要分布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也可检测到,足月胎盘中表达减少,考虑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转导,糖蛋白转运有关.另外,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可能与HCV,HIV胎盘宫内感染有关.结论:研究表明,基因组的CNVs可能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高分辨率的aCGH芯片检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李洁亮;何文茵;魏君;陈欣洁;何文智;孙筱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IDD),由Crok于1970年提出,它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包括轴向或神经根性疼痛,很难治愈.虽然机械校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但后腰部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让医生和患者都不十分满意.对于盘源性疼痛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融合和非融合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椎间盘内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各种术式机制、方法、优缺点,并对研究人员的报告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加以推荐.

    作者:刘丰平;赵红卫;陈海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发展迅速,但离断肝实质过程中断面出血一直是限制LH发展的难题[1].因此LH仍被认为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2].将开腹肝切除术中应用成熟的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LH术中,减少了镜下断肝过程出血,推动了LH发展[1],也促进了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应用的不断改进及发展.现将目前腹腔镜下常见的几种肝血流阻断方式介绍如下.

    作者:唐暨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心理干预组(B组).A组术前1d常规访视,B组术前1d行常规访视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两组均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比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程度.结果:B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A组,B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合作程度较A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麻醉恢复期患者合作程度,利于提高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侯军凯;李治松;张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