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唐暨捷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发展迅速,但离断肝实质过程中断面出血一直是限制LH发展的难题[1].因此LH仍被认为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2].将开腹肝切除术中应用成熟的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LH术中,减少了镜下断肝过程出血,推动了LH发展[1],也促进了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应用的不断改进及发展.现将目前腹腔镜下常见的几种肝血流阻断方式介绍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191靶位点SNP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探讨miR-191靶位点SNP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并筛选出miR-191靶位点的SNP;(2)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通过PCR-RFLP方法检查所选取的靶基因的SNP.(3)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SHOC2rs1327552,BRD3 rs433402,MDM4rs4245739为候选基因研究;(2)对469例胃癌患者和494例正常组的候选基因SNP分型,rs1327552中含有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G+ GG)患胃癌的风险高AA基因型P<0.001,OR 1.693,95%CI 1.286~ 2.228,而rs43340、rs4245739则与患胃癌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发现rs1327552 AG+GG基因型与胃癌患者较晚的临床分期有关P=0.003,OR 2.17,95% CI 1.07~4.39.结论:SHOC2基因的rs1327552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存在显著性关联,G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冯巨滨;聂玉强;林泳;李鹰飞;杜艳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和胸腔积液差异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比较肿瘤标记分子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NSCLC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EA与CYFRA21-1水平,以28例并发良性胸腔积液的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类肿瘤标记分子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表达,并分别分析CEA和CYFRA21-1水平在NSCLC两类体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EA与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表达水平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 1),两者在血清诊断实验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和0.998;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AUC值则分别为0.896和0.765.相关性分析表明CEA和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P< 0.01)和0.244(P=0.056).结论:CEA与CYFRA21-1含量在NSCLC血清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CEA表达水平在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YFRA21-1则呈低度相关.

    作者:陈礼文;盛守琴;周强;王琴;方亚萍;管世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扩散张量成像在骨性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的磁共振扩散特征.方法:对20例正常和54例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行P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膝关节软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膝关节软骨FA值在正常组、骨性关节炎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0);ADC值仅重度组与轻度组有显著差异(P=0.001),余各组间无差异;关节软骨各部位的FA值未见显著差异(P=0.228);而ADC值具有显著差异(P=0.000),其中股骨髌面具有高值,内侧髁具有低值.结论:DTI是一种定量化反应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技术.

    作者:侯进;林炳权;许乙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技术应用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两种放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Ⅰ、Ⅱ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容积调强组(45例)和常规放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乳房美容效果和放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容积调强组的局部控制和生存情况与常规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调强组的美容和副反应情况与常规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乳房美容效果好、副反应轻,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放疗,保证了高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雷风;古定标;白玉海;李民英;刘玉猛;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人操作结肠镜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结肠镜是目前检查大肠疾病可靠、直接的方法[1],可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功能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目前结肠镜插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人结肠镜操作法,另一种为以“轴保持缩短法”为代表的单人结肠镜操作法[2].因单人操作法为单人独立操作,可增加双手操控协调性及准确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存在结直肠敏感性增加[3]、痛阈减低及肠腔明显扭曲[4],给结肠镜插入带来不便,故患者采用适宜的操作方法,将有助于增加其耐受性.我们采用单人操作方法,对IBS-D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双人操作法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操作方法.

    作者:张超;景丽伟;李志婷;赵雅宁;王芳;王晶;莫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远端动脉毁损断指的静脉动脉化再植

    手指撕脱伤、碾压伤或指尖离断等远端动脉毁损的断指临床常见,常规再植困难.静脉动脉化再植利用远端组织的静脉,将近端动脉与之吻合,达到动脉化供血,为此类断指提供较为理想的挽救措施,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1-7].然而,对静脉动脉化再植的手术注意事项、可能的成活机制文献报道较少.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对13例18指远端动脉毁损的断指行静脉动脉化再植,总结其手术关键点,探讨其可能的成活机制,以提高此类非常规再植的成活率.

    作者:朱春平;张平;王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防治术后痛觉过敏的相关机制

    镇痛药物及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并未随之而提高[1],由此引起了医生及学者对术后痛觉过敏的关注.临床研究证实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钙通道拮抗剂等均有防治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其中α2-AR激动剂初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后逐渐应用于镇静、镇痛及麻醉辅助用药.近年来,α2-AR激动剂也被尝试用于临床防治痛觉过敏,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张粒子;张婧;姜珊;徐世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分,平均34.5分.23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 90 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成功救治19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19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 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8.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整体疗效,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延斌;蒲志超;谢伟勇;何灿杰;吴润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B超定位穿刺置管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B超定位穿刺置管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行B超定位穿刺置管HIPEC,对照组21例行腹腔镜辅助HIPEC.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对比,并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医疗费用、戳孔种植转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B超定位穿刺置管HIPEC治疗恶性腹水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KPS评分并延长生存期.相对腹腔镜辅助HIPEC其技术操作简便、省时,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俞;崔书中;巴明臣;唐云强;吴印兵;唐鸿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T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T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吸烟对照组、COPD稳定组及COPD急性加重组诱导痰中CD4+MIF+T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百分比(CD4+MIF+T%),CD8+MIF+T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百分比(CD8+MIF+T%),以及MIF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与FEV 1%、CAT评分等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8+MIF+T%:急性加重组较稳定期升高,稳定期较对照组升高;CD4+MIF+T%、CD8+MIF+T MFI:急性加重期组较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稳定期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CD4+MIF MFI三组无统计学差异.COPD急性加重组CD8+MIF+T%及CD4+MIF+T%与CAT评分呈正相关;稳定组CD8+MIF+T%与FEV1呈负相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IF可能参与了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发病.

    作者:刘琛琛;高兴林;罗泽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估

    目的:比较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和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患者60例(72足),比较分析两组术前、术后Bolher角和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末次随访时Bolher角、Gissane角及MF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5%).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损伤小,能直接显露跟距关节面,便于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操作简单,符合跟骨生物力学原则,可以减少二期复位丢失.

    作者:郭晓辉;温建强;陈志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simple hepatic cysts,S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SH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B组44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观察2~3h,随访6个月,6个月后超声复查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病例.A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21例、17例、2例;B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21例、21例、2例,其中B组无效1例刚无水乙醇冲洗即出现右上腹剧痛而中断治疗;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148,P> 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右上腹局部不适,出现2例,1~2 h后自行消失;B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醉酒样反应(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头昏)、右上腹局部胀痛不适,出现14例,大多数患者1~2h后自行消失,少数右上腹胀痛不适者长持续2d;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 vs 14/44),A组明显低于B组(x2=9.77,P<0.05).结论:对于单纯性肝囊肿,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相比,疗效相当,但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张卫兵;陈建;颜朝晖;刘华;金霞;何贝丽;沈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磷酸肌酸对失血性休克兔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磷酸肌酸注射液治疗组(CP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各10只.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并复苏模型,监测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待实验结束取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组织分别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复苏期,CP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MAP均较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P治疗组家兔心肌、肾脏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肝脏组织中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磷酸肌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多器官的损伤.

    作者:梁青春;周芹;宋伏虎;李传翔;黄雄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Wih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h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作者:梁亮科;杨宇;李磊;王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肠占位患者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研究

    高质量的肠道准备使结肠镜下视野清晰,是结肠镜检查中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而对于结肠占位病变患者,由于本身肠道的病变、肠道运动及内脏感觉异常,肠道准备更为棘手,若准备不当,极易形成肠梗阻.本研究表明:结肠占位病变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石蜡油的肠道准备效果好,不易形成肠梗阻.

    作者:郭宏兴;高珂;邓庆文;罗亮;刘亮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非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后LSM值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非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13.25±1.16、7.32±0.65 (P< 0.05),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23.76±7.42、19.15±6.82(P< 0.05),非肝硬化组LSM值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非肝硬化组及肝硬化组LSM值均与ALT、AST、TBIL、GGT呈正相关关系,与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均与ALP无相关性(P> 0.05);LSM在非肝硬化组与PLT无相关性(P>0.05),而在肝硬化组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o.05).结论:Fibrotouch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的有效方法,但需注意肝功、PLT等因素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作者:卢敏;陈新杰;黄纯炽;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寿命延长及其他社会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osis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是子宫内膜癌的特殊病理类型,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一种亚型.其发病率约占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2%~4%[1],5年患者生存率达到52%[2].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因ECCC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易耐药,化疗效果较差;ER、PR阴性或不表达,所以不适合用激素治疗.

    作者:吴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喘憋及发作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属儿科急重症.本文就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陈华;彭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综合ICU留置螺旋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共计609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验证患者置管成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APACHEⅡ评分0~9分、10~ 19分、20 ~ 29分、及≥30分将患者分为4组,验证4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是否与其组别间存在相关性.同时根据患者是否应用镇静剂及所患基础疾病的种类不同分别分组,进一步验证这种相关性是否依然存在.结果:总体患者置管成功率为40.2%,患者置管成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间存在相关关系(rs=-0.505,P<0.01),根据APACHEⅡ评分分组后,各组置管成功率与其组别间存在相关关系(rs=-1,P< 0.01).无论患者是否应用镇静剂或患有何种疾病,患者置管成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1,P<0.01).结论:重症患者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其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

    作者:张一臣;胡北;陈纯波;叶珩;孙诚;吕波;陈维生;解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10例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8例患者的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在心房黏液瘤摘除术后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现;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梗死或癫痫.CT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结节样高密度灶,脑血管检查提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前后循环均可受累.保守治疗病情平稳.结论:心房黏液瘤患者行黏液瘤摘除术后有出现迟发性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术前及术后应定期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血管检查.

    作者:陆伶俐;法志强;刘振华;叶杰明;张马辉;魏继鹏;黎凯锋;黄燕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