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关键词:规范, 自然科学, 医学名词, 名词审定, 委员会, 投稿, 旧名
摘要: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小隐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已成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治疗的首选方法,研究证明CDT可以显著提高血栓溶解效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 PTS)的发生,提高该类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1]。 CDT的常用置管途径有:经腘静脉、大隐静脉、对侧股静脉及小隐静脉途径等。本中心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小隐静脉入路CDT治疗下肢DVT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潘广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Wnt5a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Wnt5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Wnt5a基因在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及胃腺癌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测定GES-1细胞及SGC7901细胞Wnt5a蛋白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60例胃腺癌及30例癌旁胃黏膜组织Wnt5a蛋白的表达,分析Wnt5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Wnt5a基因与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GES-1细胞;Wnt5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越晚的胃癌组织Wnt5a表达越高(P<0.05)。结论:Wnt5a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样作用。

    作者:李亚兰;刘秋雨;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诊断急性心梗的青年患者(年龄≤44岁)72例为青年心梗组,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排外冠心病的青年患者79例为青年对照组。研究患者的HbA1c及空腹血糖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1)与青年对照组比较,青年心梗组血浆空腹血糖、HbA1c明显升高(均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bA1c是与青年急性心梗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1.365)。(3)在青年急性心梗组中,单支病变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的HbA1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A1c升高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可能为青年心梗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赟赟;李彤;刘迎午;刘博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在鼻颅底病变观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是否有利于鼻颅底病变的观察。方法:鼻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患者26例,共34组CT图像,由1名耳鼻喉科医师观察PACS终端原始图像、OsiriX软件MPR处理的图像及多技术综合处理的图像,并从病变轮廓、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对图像进行评分,采用秩和检验统计。结果:采用MPR处理后,在病变轮廓、病变与骨质关系方面评分高于PACS终端上的图像,在观察血管和神经方面无明显优势;多技术综合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部分病例的观察评分。结论: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有助于准确评估鼻颅底病变,明确周围毗邻。

    作者:王瑾瑜;谢民强;万良财;张涛;许熠铭;陈婧;舒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肌肉功能锻炼对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效果

    踝关节不稳是指由于局部韧带组织的受伤,导致关节囊内感受器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外界输出信号到募集肌肉正确收缩的时间发生延迟,造成踝关节稳定性改变[1-3]。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分为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但手术长期效果并不满意[4]。国外近期逐渐发展了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系统康复方案,着重于踝关节本体觉及平衡、肌力训练[5]。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性的进行踝关节相应肌群功能锻炼,可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并减少再次损伤机率。

    作者:何伟华;李珂;独建库;黄涛;左新成;朱杏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国内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新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结果:纳入31篇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和R0切除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83(95%CI:2.29~3.5)和1.66(95%CI:1.16~2.37);新辅助化疗组的姑息性切除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OR=0.53,95%CI:0.39~0.74),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新辅助化疗组1、2、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胃癌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崔海滨;张维;白希永;葛怀娥;梁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数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急性脑梗死后局部脑免疫炎症反应是否相关。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AIS组)62例,健康对照者(Control组)2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ACI-S组)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各组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pDCPs)数量。根据脑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评估梗死灶的大小,进一步将AIS组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梗死组、大梗死组,并比较不同亚组脑梗死患者pDCPs水平;并将AIS组患者pDCPs与NIHSS、CRP做相关分析。结果:AIS组与Control组相比,pDCPs占外周白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大梗死组患者pDCPs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且NIHSS评分和CRP与pDCPs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DCPs数量减少,可能与募集到梗死的脑组织参与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建平;周晨光;蒋超;余列;韩伟;王新新;付晓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总天数及费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急性脑梗死”为第一诊断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住院总天数及费用的因素。结果:研究包括4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38(26~88)岁。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肺部感染、NIHSS评分、脑梗死的治疗及分型。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付费方式、脑梗死分型、患者年龄、NIHSS评分和治疗方法。结论:年龄、肺部感染、NIHSS评分、脑梗死的治疗及分型为影响患者住院天数的重要因素;付费方式、脑梗死分型、患者年龄、NIHSS评分和治疗方法为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

    作者:万宇;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尿NGAL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肌酐水平上升的不同程度,探讨不同程度对比剂肾损害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2~3 d肌酐水平变化分为:正常组;肾损害1组:肌酐上升0%~10%;肾损害2组:肌酐上升10%~25%;CIN组:肌酐上升≥25%。分析不同肾损害各组间的危险因素,检测各组术后12 h尿NGAL,及观察尿NGAL的变化。结果:157例患者中CIN发生率为8.9%。在4组间进行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射血分数(字2=13.3,P=0.004)、白蛋白水平(F =2.76,P =0.044)、术前肌酐值(字2=10.14,P=0.017)、术后肌酐值水平(字2=28.96,P<0.01)、对比剂用量(字2=26.2,P<0.01)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对比剂用量、低白蛋白血症(分别为OR=13.47,95%CI 3.33~54.48,P=0.001;OR=0.32,95%CI 0.003~0.314,P=0.003)。尿NGAL测定显示CIN组术后12 h与术前比较,尿NGAL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t=5.14,P<0.01),前3组术前、术后尿NGAL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比剂用量,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2 h尿液NGAL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评估CIN发生的一个指标。

    作者:邢晓娜;王丽;陈国春;管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脓毒性休克组)和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根据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两组Treg细胞水平的差异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Treg细胞比例为4.76±2.24,较健康对照组(2.46±0.80)明显升高;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组Treg细胞比例(6.90±1.74)显著高于存活组(3.33±1.05),且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1(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呈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赵磊;陈炜;李丽娟;盛博;牛素平;古旭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前列腺癌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9例诊疗分析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与DIC的关系,分析DIC发生与手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关系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怀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经直肠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比较两组患者DIC发生率及死亡率;详细分析前列腺癌组患者DIC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DIC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之间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共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共47例;前列腺癌组患者DIC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P<0.01)。 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DIC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1)。经直肠穿刺活检及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DIC,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侧睾丸切除术后患者(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容易并发DIC等严重并发症;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DIC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根治性切除术易诱发DIC;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抗感染、重建凝血-抗凝平衡机制及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李又空;周家杰;张先觉;钟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70例OSAH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CPAP治疗,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治疗1个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值、凝血系统相应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的AHI和LSaO2低于对照组,ESS量表值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中,对照组各个指标均升高,唯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的变化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的凝血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数量治疗后明显上升(P<0.05),而观察组中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CPAP和手术治疗OSAHS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CPAP治疗手段能更有效地改善凝血系统及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孙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改良MRI-PC-ASPECTS联合NIHSS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变换值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好转组和不良转归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危险因素、NIHSS、T入院NIHSS、高NIHSS、T高NIHSS(42-高NIHSS)及MRI-PC-ASPECTS。结果:2组间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入院NIHSS、T入院NIHSS、高NIHSS、T高NIHSS、MRI-PC-ASPECTS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RI-PC-ASPECTS+T高NIHSS曲线下面积大(P<0.05)。结论:改良MRI-PC-ASPECTS,T高NIHSS可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预后进行早期预测,若二者联合则预测的准确性更好。

    作者:王崇;王建明;严严;董瑞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通过PPARβ/δ途径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IL-1β表达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β/δ,PPARβ/δ)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24月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PPARβ/δ拮抗剂GSK0660+阿托伐他汀组。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GSK0660处理。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IL-1β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细胞的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的IL-1βmRNA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3)阿托伐他汀+GSK0660组的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或P<0.01),但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激活PPARβ/δ信号通路来下调衰老心肌细胞IL-1β的表达。

    作者:韩磊;叶平;李鸣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STK15、MCM5在胃癌前病变及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中心体扩增激酶STK15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组织及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胃组织中STK15和MCM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二者表达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检验对二者表达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STK1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为1.326±0.072,在癌旁正常胃组织为0.655±0.053,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为0.703±0.072,除癌旁正常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CM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为0.864±0.038,正常组织为0.553±0.048,不典型增生组织为0.796±0.055,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在胃组织中STK15和MCM5表达呈正相关(r=0.744,P<0.01)。结论:中心体扩增和微小染色体的维持是细胞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MCM5能很好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中心体的异常扩增是细胞恶性克隆的关键环节,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侵袭能力。

    作者:高峻;杨勇;陈霖;杨宏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28例行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在各个维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有性格、合并其他疾病、6 min步行试验。结论: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能改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短期生存质量,术后及时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能切实地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贺;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柴爽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33ING1b和p53在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p53和生长抑制因子p33ING1b在人类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53和p33ING1b在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银屑病组)、28例BCC皮损(BCC组)和14例正常表皮(正常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结果:p53在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和BCC组中表达递增,p33ING1b在3组中表达递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银屑病组和BCC组中,p53与p33ING1b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p53和p33ING1b协同作用于增生性皮肤病的局部皮损,是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贺琪;岳青;皮先明;石全;陈宏翔;李家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促纤溶治疗对IgA肾病患者肾脏保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观察尿激酶或纤溶酶冲击治疗对IgA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对84例IgA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使用促纤溶药物及使用药物的种类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尿激酶组(n=32)和纤溶酶组(n=29),比较分析治疗6个月、1年3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肾小球滤过率、凝血像。结果:3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在治疗6个月和1年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尿激酶组在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年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年时,尿激酶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重度IgA肾病患者,促纤溶治疗有独立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之外的减少蛋白尿和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方明;林洪丽;谢华;陈吉林;孙艳玲;刘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增生性筋膜炎5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 PF)是发生于皮下深部组织、体积小、存在分带状结构以及细胞疏松生长的一种良性假肉瘤样病变,临床少见。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08-2012年诊断PF病例5例,对其进行临床表现、大体特征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观察,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此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代海平;李化敏;代海兵;姚慧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