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

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窦建卫;黄随富;李华强

关键词:肾囊肿, 腹腔镜, 手术, 脂肪瓣填塞, 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技术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55例肾囊肿患者,左侧29例,右侧26例,囊肿直径5.1~12.0(7.2±1.5)cm。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后,游离周围带蒂脂肪组织瓣填塞残腔并缝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5例实施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术,其中14例经腹腔入路,41例经后腹腔入路,无中转病例。手术时间25~50(35.4±4.6)min,术中出血量5~200(24.6±5.4)mL。随访1~6(3.8±1.4)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并固定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新策略

    静脉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迈出了脑梗再灌注的第一步。由于个体卒中类型差异,只有30%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在接受tPA治疗后获得良好恢复。在短暂的治疗窗内,采用tPA治疗经常不能有效溶解大的血栓。静脉给予tPA治疗的局限性推动了动脉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就AIS的血管内再通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严斌;彭巧玲;周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27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入院后病原诊断时间4~7(4.9±1.4)d;主要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25例(92.6%),感染性休克22例(81.5%);主要合并感染:肺孢子菌肺炎12例(44.4%),结核7例(25.9%)。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15例(55.6%),呼吸衰竭5例(18.5%)。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病原诊断和特效抗真菌治疗时间相对较晚,多数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常死于感染性休克。因此,使用更敏感快速的病原诊断方法,尽早给予敏感抗真菌治疗,及时诊治并发症,可能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坚生;洪文昕;李凌华;何溪;唐小平;陈谐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局部肝素法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肝素法抗凝肾替代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ICU行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治疗的68例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全身应用肝素抗凝与局部肝素抗凝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共189例次治疗,全身肝素组107例次,局部肝素组82例次。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APTT延长。局部肝素组治疗过程中2、4、8 h的APTT值明显低于肝素组,TMP升高无差异,滤器使用寿命、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出现22例次出血并发症,局部肝素组8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酐、尿素氮及血小板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过程中,采用局部肝素抗凝的方法对于具有高出血倾向的患者其安全性优于全身应用肝素抗凝。

    作者:于建华;许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脑钠肽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脑钠肽(BNP)是心肌细胞对室壁张力和左心室功能障碍反应而释放的神经激素,属于心脏利钠肽激素的一员,该类激素具有促进尿钠排泄、利尿、扩张血管以及抑制心脏和血管肌细胞生长的作用。 BNP 被证实在心功能衰竭、脓毒症、机械通气、液体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康福新;王小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子宫肌瘤合并出血致反复小脑梗死1例

    患者女,44岁,因“头晕、头痛、走路不稳2 d,加重伴饮水呛咳1 h”于2014年1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月经量大,量大时每天出血约100 mL,持续半个月余,发病10 d后出现头晕、左侧肢体麻木,在当地县中医院诊断为左侧小脑梗死,住院过程中仍有阴道出血,曾输血2次,出院时未遗留肢体后遗症。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6℃,P 88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颜面及全身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睑结膜苍白,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检查无特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双上肢指鼻试验及双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下肢Babinski sign (+),左下肢 Babinsk sign (-),Kernig sign(-),Bruzinski sig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b 66.20 g/L, PLT 416.4×109/L,WBC 4.51×109/L, RBC 4.51×109/L;凝血四项:PT 10.7 s,INR 0.86,TT 20.60 s,APTT 27.10 s;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脂6项无特殊。血清抗结核抗体、HIV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均为阴性;胸片无特殊。头颅DWI 示双侧小脑半球、蚓部新发梗塞;头颅MRI可显示既往梗死灶;头颅 MRA 示脑动脉轻度硬化。妇科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较大者约56 mm ×45 mm ),宫腔少量积液,宫颈多发那氏囊肿。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合并出血并小脑梗死。住院期间给予输血、抗贫血及止血药物等应用,静脉输入悬浮红细胞4U、口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每日50 mg ,以纠正贫血,妇科会诊后给予炔诺酮片(每片0.625 mg)口服止血,每次3片,每日3次。脑梗死治疗注重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脑循环改善剂及脑代谢赋活剂等应用,住院14 d ,病情好转,转入妇科行子宫全切术。

    作者:赵英霖;杨朝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血压晨峰的作用对比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厄贝沙坦片组(A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 组)各45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降压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DBP、SBP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程度较 A 组明显(P<0.05),B 组 MBPS 较 A 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低血压、预防血压晨峰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安博维)。

    作者:周朝霞;王顺达;武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NLRP3炎性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可以导致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并可终造成关节残毁畸形、功能丧失。 R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显示其过程涉及到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1],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特别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可以诱发和维持受累关节的炎症[2-3]。

    作者:马中双;张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损伤控制在胸部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随着交通、城市建设等不断发展,各种创伤患者也在不断增多,其中胸部创伤尤为常见,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胸部创伤可引起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据报道严重胸部创伤已成为仅次于颅脑创伤的第2位死因[1]。因此,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理胸部创伤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陈振岗;林凌;赵鸿杰;王广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食管癌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放的研究

    目的:测量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的影响(SM)及由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移位大小(IM),并由此推算合理的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为临床医师选择食管癌靶区外扩标准提供参考。方法:(1)摆位误差的确定: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2例,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取相同体位行CT模拟定位,将所扫描的CT图像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 Pinnacle 7.6c),并进行三维数据重建,由临床医生勾画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由物理师制定治疗计划,经主管医师确认并经过验证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加速器进行治疗。同时,物理师将患者初始扫描CT影像经数字重建(DRR,0°和90°)传输到加速器 EPID 图像工作站(iView GT),患者在放疗前摄正交野电子射野影像(EPI)2张,每周1次,2名放疗科医生共同确认比对 EPI 与 DRR 骨性标志位置的差异,由 iView GT软件输出三维方向(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呼吸运动:食管胸中段癌患者共10例,体部热塑膜固定,分3种呼吸时象(自由呼吸FB ,自由吸气末屏气IBH ,自由呼气末屏气 EBH )分别行相同范围的CT定位扫描。将3组图像分别传输到TPS 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然后测量3种不同呼吸状态之间的GTV 边缘的形变移位:GTV 中心点层面、上层、下层、较上层(中心点层面与上层中间的层面)、较下层(中心点层面与下层中间的层面)以得到食管癌 GTV 在3个方向上移位的综合值。结果:(1)食管癌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0.23/0.44,-0.02/0.45,-0.06/0.44 cm。(2)食管胸中段癌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导致的GTV移位数值为:X轴(0.23±0.17) cm,Y轴(0.54±0.17)cm,Z轴(0.21±0.17)cm。结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利用公式σtot=√(σITV2+σSM2)得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左右方向是0.8 cm,前后方向是0.5 cm,头脚方向是0.78 cm。

    作者:曹彦坤;田志辉;霍俊杰;高超;迟子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每搏量变异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评估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即PLR-△SVV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60例,用 PiCCO 监测 PLR和补液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补液试验后△SV(stroke volume)≥10%为容量反应组,评价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反应组PLR-△SVV明显变化[(10±4)mL vs (14±6)mL,P<0.05],无反应组无明显变化(P>0.05)。 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以PLR-△SVV≥11.2%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0%。结论:PLR-△SVV可预测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

    作者:林冰;蒋丽芳;孟繁甦;郭应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溴敌隆中毒误诊为妇科急腹症1例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 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3+),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2+)。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次日再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收住,予以 Vit K1应用、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洛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观察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介入科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行含洛铂方案介入治疗,4~5周为1个疗程,行1~4次介入术后观察。因失访或后续治疗方案更改,后完成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的病例为77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37例。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含洛铂的介入方案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与含奥沙利铂的介入方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韩成龙;马亦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鼻肠管与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生大黄经鼻肠管与胃管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 S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胃管和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观察入院0 d、7 d 时 IL-18、IL-15、PCT,CRP、AMY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入院0 d 时A、B 组 IL-1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IL-1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但 IL-18、IL-15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明显(P <0.O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IL-15明显升高(P <0.01)。治疗7 d时两组PCT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患者CRP、AMY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P治疗中,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优于经胃管给药。

    作者:肖都;张永根;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脐血来源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前后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

    目的:探讨接受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胃癌术后患者20例,常规方法体外扩增脐带血来源的CIK 细胞,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于治疗前后7 d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B 及 NK 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 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8+T 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8+细胞比值升高(P<0.05);CD3-CD56+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19+B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孟鑫;李佩宏;李振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Pro582Se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ro582Ser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PCR-RFLP 技术检测 HIF-1α基因外显子1285 bp 位点多态性。结果:HIF-1α外显子1285 bp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使脯氨酸变为丝氨酸(Pro582Ser);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该位点CT 杂合子频率较高(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高 HbA1c、低 HDL-c 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Pro582Ser 多态性未进入方程。结论:高 HbA1c、低 HDL-c 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HIF-1αPro582Ser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但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琴;毕娅欣;金国玺;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TEP的腹股沟疝患者共85例(93侧),其中腹股沟直疝16例,腹股沟斜疝69例,并分析其手术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侧(68.5±19.6)min,双侧(121.8±18.3)min,术中出血量(15.2±5.5)mL,术后住院时间(4.6±1.3)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6.4±1.4)d,术后阴囊积气8例(8.6%),阴囊积液或血肿13例(14.0%),经过多次穿刺抽吸后均治愈。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或腹股沟区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TEP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红旭;陈志权;陈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损伤的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即使抗菌治疗取得成功,存活者中高达50%左右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听觉、视觉损伤、癫痫等[1]。而后遗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菌感染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神经组织结构受到了破坏且难以恢复。

    作者:陈琼;江镜全;唐晓华;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拟通过妇科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探讨其对 T 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观察术后镇痛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评价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彦艳;秦丹丹;马利;梁力;蓝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colo205来源的大肠癌不同细胞群表达谱分析

    目的:获得大肠癌colo205细胞株不同细胞群差异基因表达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colo205细胞及其来源的CD133+、CD133-总RNA,进行表达谱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得到1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32个代谢途径。结论:Colo205细胞来源不同类群细胞间存在大量差异基因,可为大肠癌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作者:岳昌武;周昕;吕玉红;曾庆良;李园园;王苗;邵美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VEGF-A基因及其选择性剪接与大肠癌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肿瘤的生长和存活依赖于生成的血管为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研究显示,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和基因参与调控。目前发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和成熟有关的因子多达30余种。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能特异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VEGF 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 以及胎盘生长因子等。其中, VEGF-A 是目前认为重要也是研究多的因子。根据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方式不同,VEGF-A 可以产生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 VEGFxxx 亚型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 VEGFxxxb 亚型,本文就VEGF-A 及其剪接异构体与大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忠锐(综述);杨俊(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