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窦建卫;黄随富;李华强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厄贝沙坦片组(A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 组)各45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降压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DBP、SBP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程度较 A 组明显(P<0.05),B 组 MBPS 较 A 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低血压、预防血压晨峰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安博维)。
作者:周朝霞;王顺达;武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阳性为 PTMC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叶婷婷;陈咨苗;沈飞霞;潘贻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脑肿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脑外科手术。手术原则强调大化病灶切除,同时大化功能区保留,以尽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目前,脑肿瘤手术已由单纯的解剖模式向“解剖-功能”模式转化,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因此,准确、可靠的功能区定位极为重要,是“事先预知、术中把握”的有效保证。但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野暴露及手术时间的限制、病变引起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形等因素而难以达到目的。由于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无需注射对比剂、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在临床脑肿瘤手术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原雪;王露萍;戚乐;张迪;张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锁骨骨折在肩部损伤中占35%~45%,而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75%~80%[1-2]。目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固定,而钢板种类的选择依据骨折类型可有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3-4]。我科近3年来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52例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尚起;王硕;张磊;王能兴;陈国军;商振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接受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胃癌术后患者20例,常规方法体外扩增脐带血来源的CIK 细胞,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于治疗前后7 d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B 及 NK 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 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8+T 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8+细胞比值升高(P<0.05);CD3-CD56+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19+B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孟鑫;李佩宏;李振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1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CHB患者,包括非活动性HBV携带期(B 组,55例)、免疫耐受期(C 组,47例)、HBeAg 阴性 CHB(D 组,17例)、免疫活化期(E 组,72例)及61例健康对照(A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γ-GGT 水平,同时检测血清 HBV DNA 载量及 ALT 水平。结果:D、E 组γ-GGT水平明显高于A、B、C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D 组和 E 组γ-GGT 与血清 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 P <0.01),与 HBV DNA 载量无相关性。结论:不同免疫状态下 CHB 患者γ-GGT 水平不同,血清γ-GGT 水平升高可能是 CHB 患者进入免疫活化期的指标,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其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武抗抗;杨晨辰;黄睿;刘勇;熊亚莉;苏然;曹淑凤;吴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 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为29.02%;不同年龄段依次为:≤30岁为40.00%,31~40岁为28.05%,41~50岁为28.71%;其中3例hMLH1和hMSH2同时表达缺失;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74%、32.65%和18.89%;有家族史的病例表达缺失率为46.15%。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并且以hMLH1表达缺失为主, MMR蛋白表达缺失是诱发青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MLH1/h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说明二者可能协同作用HNPCC的发生。
作者:王瑜;童晶;杨磊;丁彦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估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即PLR-△SVV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60例,用 PiCCO 监测 PLR和补液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补液试验后△SV(stroke volume)≥10%为容量反应组,评价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反应组PLR-△SVV明显变化[(10±4)mL vs (14±6)mL,P<0.05],无反应组无明显变化(P>0.05)。 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以PLR-△SVV≥11.2%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0%。结论:PLR-△SVV可预测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
作者:林冰;蒋丽芳;孟繁甦;郭应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入院后病原诊断时间4~7(4.9±1.4)d;主要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25例(92.6%),感染性休克22例(81.5%);主要合并感染:肺孢子菌肺炎12例(44.4%),结核7例(25.9%)。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15例(55.6%),呼吸衰竭5例(18.5%)。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病原诊断和特效抗真菌治疗时间相对较晚,多数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常死于感染性休克。因此,使用更敏感快速的病原诊断方法,尽早给予敏感抗真菌治疗,及时诊治并发症,可能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坚生;洪文昕;李凌华;何溪;唐小平;陈谐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 ECA109细胞中 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 DNA 双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H2AX 的关系。方法:将食管癌 ECA109细胞接受8 Gy 照射后1 h 提取蛋白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建立稳定低表达H2AX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检测沉默H2AX 后电离辐射导致的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了稳定低表达H2AX 的食管癌细胞株。(2)电离辐射可以诱导r-H2AX 与MCPH1蛋白水平增加,同时可引起r-H2AX 与MCPH1核内斑点增多。(3)低表达H2AX 的ECA109细胞中,电离辐射诱导的 r-H2AX 与MCPH1蛋白增高水平下降,核内斑点减少。结论:MCPH1参与到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中,并且它的位置位于H2AX 的下游,被H2AX调控。
作者:史鸿云;刘现义;苏雷;滕菲;祝淑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脂氧素类似物BML-111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分别用50、100、200、400μg/L BML-111刺激Hela细胞,MT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 BML-111对Hela 细胞 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的影响;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检测 BML-111对Hela 细胞NF-κB p65、P53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400μg/L BML-111均能明显降低Hela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显示,BML-111能明显降低P53蛋白的表达,但对细胞定位无影响。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显示,BML-111能明显降低NF-κB p65、P53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Boc-2能阻断这种效应。结论:BML-111可以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进而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途径实现。
作者:郝华;徐芬;邬黎青;张昕昕;戴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停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术后半年内无癫痫发作颞叶癫痫患者164例,分析患者术后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远期预后。结果:早期停药组术后1年及2年内癫痫发作较持续用药组高(P<0.05);手术3年后停药组与持续用药组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停用AEDs 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但不影响其远期预后;早期停药能够较早的识别出手术失败需要继续接受AEDs 治疗或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持续AEDs治疗可能推迟术后癫痫复发的时间,但不改变终的预后。
作者:张杰;高晋健;吴建兵;冯文;杜春富;高利民;李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 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3+),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2+)。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次日再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收住,予以 Vit K1应用、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支气管镜下改变及痰菌阴转时间等指标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支气管瘘口分布常见部位为右中叶,占24%(12/50);全身化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49/50)。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占8%(4/50);经6个月随访,49例有效患者病灶均稳定,复查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光滑,无明显肉芽及干酪坏死物阻塞。结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主要通过结核炎症侵袭破坏气管管壁、坏死物阻塞气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经支气管镜局部钳夹及药物注射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苏铎华;汤春梅;张言斌;方琼;谢艺开;肖海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PSA相关瘤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7例因怀疑患有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差异性,分析以上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结果: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在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 ROC 曲线分析,在敏感性为90%的前提下, 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特异性分别为32.4%,43.4%和61.5%。结论:(F-PSA/T-PSA)/PSAD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褚靖;谢群;杨信;曹明奎;邓健;许琛;韩耕宇;陈俊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营养干预时机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黏膜炎及体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时机提供初步依据。方法:67例Ⅱ~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34例)和营养治疗组(33例)。营养干预组在放化疗开始时即给予肠内营养干预;营养治疗组在进食受限时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两组均在经口摄入量不足时,适量辅以肠外营养支持。评价和记录黏膜炎的程度及出现时间,体重变化,需辅以肠外营养的持续时间。结果:营养干预组的3级黏膜炎发生率要小于营养治疗组(χ2=4.536,P=0.033),其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t=-3.168,P=0.004);营养干预组治疗期间的体重变化要小于营养治疗组(t=-2.807,P=0.012),需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t=-2.635,P=0.014)。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减少体重变化,降低3级黏膜炎的发生率,缩短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意;黄瑜芳;陈冬平;梁玉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以及耳蜗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 A(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rkA,NGFR TrkA)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用3、5、7月龄的快速老化小鼠亚系8(SAMP8)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听觉诱发反应仪检测其8 kHz短纯音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应用NGFR Trk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耳蜗组织染色光密度进行分析。结果:SAMP8听性脑干反应阈值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NGFR TrkA蛋白在不同月龄快速老化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SAMP8耳蜗组织中的NGFR TrkA蛋白染色光密度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NGFR TrkA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增龄性减退而降低,说明NGFR TrkA可能与维持耳蜗的功能状态有关。
作者:王翔;刘强和;王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经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有关该治疗方法的研究报道主要见于胰源性疼痛的治疗,对于非胰源性结肠系膜以上癌性疼痛的治疗罕有报道。本研究对2004年2月至2013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结肠系膜以上癌性腹痛患者进行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艾江;葛冉;张明明;李剑瑜;严英光;张雯雯;刘晨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技术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55例肾囊肿患者,左侧29例,右侧26例,囊肿直径5.1~12.0(7.2±1.5)cm。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后,游离周围带蒂脂肪组织瓣填塞残腔并缝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5例实施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术,其中14例经腹腔入路,41例经后腹腔入路,无中转病例。手术时间25~50(35.4±4.6)min,术中出血量5~200(24.6±5.4)mL。随访1~6(3.8±1.4)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并固定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窦建卫;黄随富;李华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