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关键词:转化, 医学, 电子杂志, 电子学术期刊, 人民解放军, 大学出版社, 新闻出版, 统一刊号, 广电总局, 标准刊号, 专业, 中国, 军医, 后勤, 国内, 国家
摘要:《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常规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红外热成像,通过监控软件对热图图形及温度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摄像设备在心脏外科术中诊断及并发症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心外科行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34例,术中全程行红外摄像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手术事件节点下的心脏热图,依据相关术前检查,研究心脏冷灌注保护期间温度变化与心肌术后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CABG)前后心肌缺血区域温度变化对CABG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红外摄像机能够敏感获取心脏术中不同事件下的组织热图,能够通过心表温度变化预警心肌冷保护状态、诊断心肌缺血范围、预判CABG手术疗效,导航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于丁;唐闽;陈子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IL-32在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以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小鼠血清和关节组织中 IL-32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关节炎小鼠脾细胞分泌IL-32的能力,探讨IL-32在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8周龄DBA/1小鼠尾根部皮内分次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关节炎发病的不同阶段,应用实时定量RT-PCR 法动态检测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膝关节中 IL-32的基因表达水平;收集不同阶段小鼠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模型鼠IL-32。体外分离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加入或不加牛Ⅱ型胶原刺激,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IL-32蛋白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发病的关节炎小鼠关节组织中IL-3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的ELISA结果显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的血清IL-32蛋白水平较正常小鼠也显著上调(P<0.05),其上升的趋势与关节炎病变进展平行。体外研究也证实牛Ⅱ型胶原刺激引起胶原关节炎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32显著增加(P<0.05)。结论:IL-32表达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中显著上调,并且随着关节炎的进展呈逐渐上升趋势,胶原刺激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IL-32分泌增加。这些数据表明,IL-32可能参与了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靶向IL-32或许为治疗关节炎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夏勇;林丽英;王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溴敌隆中毒误诊为妇科急腹症1例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 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3+),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2+)。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次日再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收住,予以 Vit K1应用、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NLRP3炎性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可以导致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并可终造成关节残毁畸形、功能丧失。 R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显示其过程涉及到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1],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特别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可以诱发和维持受累关节的炎症[2-3]。

    作者:马中双;张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4~16 d SD大鼠胚胎中分离NSCs并原代培养及Nestin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低浓度及高浓度DEX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0 ng/mL DEX。 MTT法检测NSCs活性;5-溴脱氧尿(Brdu)法观察检测NSCs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期NSCs 中ERK1/2磷酸化;免疫荧光法标记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干细胞观察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 阳性;低浓度 DEX 组 MTT 吸光值、Brdu 阳性细胞及 EKR1/2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而高浓度DEX 组较对照组及低浓度 DEX 组明显降低(P<0.05);高、低浓度 DEX 组中 NeuN、GFAP及MB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Nestin阳性细胞则显著降低(P<0.05),而高、低浓度DEX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DEX诱导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而高浓度DEX则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EKR1/2磷酸化;高、低浓度DEX均诱导神经干细胞非选择性分化。

    作者:李红英;于卫;张建杏;周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 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为29.02%;不同年龄段依次为:≤30岁为40.00%,31~40岁为28.05%,41~50岁为28.71%;其中3例hMLH1和hMSH2同时表达缺失;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74%、32.65%和18.89%;有家族史的病例表达缺失率为46.15%。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并且以hMLH1表达缺失为主, MMR蛋白表达缺失是诱发青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MLH1/h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说明二者可能协同作用HNPCC的发生。

    作者:王瑜;童晶;杨磊;丁彦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BOLD-fMRI在脑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发展

    脑肿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脑外科手术。手术原则强调大化病灶切除,同时大化功能区保留,以尽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目前,脑肿瘤手术已由单纯的解剖模式向“解剖-功能”模式转化,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因此,准确、可靠的功能区定位极为重要,是“事先预知、术中把握”的有效保证。但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野暴露及手术时间的限制、病变引起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形等因素而难以达到目的。由于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无需注射对比剂、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在临床脑肿瘤手术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原雪;王露萍;戚乐;张迪;张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丁酸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酸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 R)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前30 min用丁酸钠(100或300 mg/kg,腹腔注射)处理,结扎冠脉前降支缺血30 min 再灌注4 h;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法检测心梗面积;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结果:再灌注4 h后,相对于对照组,丁酸钠(300 mg/kg)预处理显著减少心梗面积;降低LDH 和CK 的表达水平(P <0.05);抑制 MDA 含量增加,抑制 SOD 含量的减少(P <0.05);也明显抑制 I/R 所诱导的TNF-α、IL-6和HMGB1的表达(均P <0.05)。结论:丁酸钠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心肌 I/R损伤。

    作者:江洪;易春峰;李元红;胡笑容;徐昌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食管癌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放的研究

    目的:测量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的影响(SM)及由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移位大小(IM),并由此推算合理的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为临床医师选择食管癌靶区外扩标准提供参考。方法:(1)摆位误差的确定: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2例,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取相同体位行CT模拟定位,将所扫描的CT图像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 Pinnacle 7.6c),并进行三维数据重建,由临床医生勾画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由物理师制定治疗计划,经主管医师确认并经过验证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加速器进行治疗。同时,物理师将患者初始扫描CT影像经数字重建(DRR,0°和90°)传输到加速器 EPID 图像工作站(iView GT),患者在放疗前摄正交野电子射野影像(EPI)2张,每周1次,2名放疗科医生共同确认比对 EPI 与 DRR 骨性标志位置的差异,由 iView GT软件输出三维方向(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呼吸运动:食管胸中段癌患者共10例,体部热塑膜固定,分3种呼吸时象(自由呼吸FB ,自由吸气末屏气IBH ,自由呼气末屏气 EBH )分别行相同范围的CT定位扫描。将3组图像分别传输到TPS 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然后测量3种不同呼吸状态之间的GTV 边缘的形变移位:GTV 中心点层面、上层、下层、较上层(中心点层面与上层中间的层面)、较下层(中心点层面与下层中间的层面)以得到食管癌 GTV 在3个方向上移位的综合值。结果:(1)食管癌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0.23/0.44,-0.02/0.45,-0.06/0.44 cm。(2)食管胸中段癌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导致的GTV移位数值为:X轴(0.23±0.17) cm,Y轴(0.54±0.17)cm,Z轴(0.21±0.17)cm。结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利用公式σtot=√(σITV2+σSM2)得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左右方向是0.8 cm,前后方向是0.5 cm,头脚方向是0.78 cm。

    作者:曹彦坤;田志辉;霍俊杰;高超;迟子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Ad-HIF-1α-Trip转染兔缺血后肢的部分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Ad-HIF-1α-Trip 基因转染兔缺血后肢的部分安全性。方法:2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 组,n=6)、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n=6)、Ad-HIF-1α-Trip组(n=10)。分别在术后即刻肌注生理盐水、Ad-Null、Ad-HIF-1α-Trip 。术后10 d Ad-HIF-1α-Trip组取4只行Real-time PCR了解HIF-1α-Trip转染后在缺血后肢及在心、肝、肾、肺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3 d、7 d、14 d、28 d ,测量体温、体重,检测肝及肾功能、心肌酶;术后28 d 对Ad-HIF-1α-Trip 组心、肝、肾、肺进行HE染色,了解有无严重病理改变。结果:转染后10 d,Ad-HIF-1α-Trip 组缺血骨骼肌HIF-1α-Trip 转染后有确切表达;心、肝、肾、肺未见表达。3组实验兔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d-HIF-1α-Trip组心、肝、肾、肺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Ad-HIF-1α-Trip单次肌肉注射能在兔缺血后肢明确表达,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何文凯;李明琰;崔永生;陈建威;王月刚;陈冬冬;吴平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1)的影响,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A)和常规通气组(B);A组给予潮气量8 mL/kg ,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直至10 cmH2O;B 组给予潮气量10 mL/kg,PEEP 3 cmH2O。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 (T2)、2 h(T3)及术后2 h (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TNF-α、IL-6和MIP-1水平。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两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降低,但A组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TNF-α、IL-6和MIP-1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但同时点A组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壮荣;祝曙光;陈凯;章海波;马庆荣;梁葳;李智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及IE86 mRNA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以及IE86 mRNA的影响。方法:用HCMV感染巨噬细胞(MOI=0.5),设HCMV组、对照组、HCMV+BML-111组及HCMV+MP组,在感染后0、1、2、4、8、12 h收集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及IE8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FN-βmRNA升高(P<0.05),HCMV+MP组IFN-βmRNA下降;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E86 mRNA 无明显差异(P>0.05),HCMV+MP 组 IE86 mRNA 升高(P<0.05)。结论:BML-111在HCMV感染早期通过促进IFN-βmR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陈晓红;舒赛男;刘兴楼;王慧;张菊;杜小弋;李革;方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损伤的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即使抗菌治疗取得成功,存活者中高达50%左右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听觉、视觉损伤、癫痫等[1]。而后遗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菌感染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神经组织结构受到了破坏且难以恢复。

    作者:陈琼;江镜全;唐晓华;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阳性为 PTMC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叶婷婷;陈咨苗;沈飞霞;潘贻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替吉奥与卡培他滨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替吉奥和卡培他滨作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拟评价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治疗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完成Meta分析,评价内容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4篇相关文献,其中替吉奥组患者514例,卡培他滨组患者520例。其有效率分别为51.95%和46.54%,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80;95%CI:0.63~1.03)。安全性评价结果:替吉奥组较卡培他滨组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而在安全性方面,替吉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

    作者:刘文婷;张瑞雪;闫涵;苏强;曹邦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新策略

    静脉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迈出了脑梗再灌注的第一步。由于个体卒中类型差异,只有30%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在接受tPA治疗后获得良好恢复。在短暂的治疗窗内,采用tPA治疗经常不能有效溶解大的血栓。静脉给予tPA治疗的局限性推动了动脉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就AIS的血管内再通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严斌;彭巧玲;周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神经标记物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神经标记物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标本和10例非肠神经节病变的结肠手术标本进行NSE、S-100蛋白、CAD、PGP 9.5和SY检测,比较染色结果。结果:NSE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内,2例移行段肠壁仅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S-100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CAD特异性表达于神经节细胞;PGP 9.5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但1例移行段肠壁仅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SY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结论:与其他抗体相比,CAD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交叉组合使用这5种神经标记物,可以优势互补,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朱伟雄;李雪清;严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后腹腔镜巨大积水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巨大积水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7例单侧无功能巨大肾积水患者临床资料,分A、B两组,其中A组(25例)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引流5~7 d,B组(23例)择期直接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有2例穿刺造瘘后每日引流量超过200 mL 而采取保肾治疗,实际采取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45例,手术均成功,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B 组(P<0.05),而在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功能巨大肾积水,在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前先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且可一定程度避免尚有保留价值的积水肾被切除。

    作者:曾鹏;蒋重和;莫鉴锋;吴小伟;曾健文;杨曦;曾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支气管镜下改变及痰菌阴转时间等指标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支气管瘘口分布常见部位为右中叶,占24%(12/50);全身化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49/50)。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占8%(4/50);经6个月随访,49例有效患者病灶均稳定,复查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光滑,无明显肉芽及干酪坏死物阻塞。结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主要通过结核炎症侵袭破坏气管管壁、坏死物阻塞气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经支气管镜局部钳夹及药物注射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苏铎华;汤春梅;张言斌;方琼;谢艺开;肖海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VEGF-A基因及其选择性剪接与大肠癌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肿瘤的生长和存活依赖于生成的血管为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研究显示,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和基因参与调控。目前发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和成熟有关的因子多达30余种。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能特异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VEGF 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 以及胎盘生长因子等。其中, VEGF-A 是目前认为重要也是研究多的因子。根据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方式不同,VEGF-A 可以产生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 VEGFxxx 亚型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 VEGFxxxb 亚型,本文就VEGF-A 及其剪接异构体与大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忠锐(综述);杨俊(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