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陈悦;张晓薇;邓志校;谭伟坚;黄晓军;范良生

关键词:宫颈肿瘤, p16基因, 预后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 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 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例宫颈癌病例中,P16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85%(63/74),P16基因阳性表达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P=0.041)。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85.2%,P16基因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16基因阴性表达组(P=0.0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16基因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及LVSI呈正相关(P<0.05),而与TNM及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警察血脂异常与心血管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广州市警察团体健康体检人群为观察对象,发放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自愿填写后回收,结合血脂体检结果和心血管疾病史,分析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关系。结果:症状阳性组血脂异常总检出率、单项或多项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症状阳性组的TC、LDL-C,女性 TG,男性 HDL-C 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而两组男性 TG、女性HDL-C 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与血脂谱中 TC、LDL-C ,女性TG、男性HDL-C 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同时,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早开始调脂治疗。

    作者:杨烈;李婉媚;李珍;江平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天然免疫学机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应答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适度的天然免疫应答促进组织修复,而过度的天然免疫应答则会加重组织损伤进而导致心脏衰竭[1],其机制在于持续的天然免疫反应促进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放大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促进缺血性心脏病向心脏衰竭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 PAMPs )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时产生炎症反应[2]。除了免疫细胞外,心肌细胞也参与了天然免疫应答。以往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表面存在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等多种 PRRs,PAMPs 或 DAMPs 激活TLRs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加重炎症反应。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过程中TLRs介导心肌细胞产生的天然免疫应答作一综述。

    作者:喻琴琴;杨俊;郭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Neuritin蛋白在脑损伤组织中的时相性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神经突蛋白(neuritin)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中的时相性表达,探讨其在脑损伤后的意义。方法:42只 SD 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改良 Feeney 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术后分6 h、12 h、24 h、3 d、7 d、14 d 共6个亚组。免疫组化、Western-blot 检测脑损伤组织中 neuritin 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 呈阳性表达,12 h~7 d 呈强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14 d呈弱阳性表达。 Western-blot: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稍增高,24 h达高峰,持续到7 d,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4 d明显降低,较正常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ritin蛋白在脑损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脑损伤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云鹏;赵冬;许晖;刘祺;戴晶;朱立仓;何学君;杨传豪;王业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应用腹腔镜器械与传统手术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应用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40例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前25例患者使用传统开腹器械,后15例使用腹腔镜器械。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器械组与传统开腹器械组比较,腹部切口长度短[(13.4±2.2)cm vs.(20.0±2.8)cm, t =7.734, P =0.000],手术时间短[(160.7±30.1)min vs.(208.8±32.2) min, t =4.691,P =0.000],术中出血量少[(286.7±76.69) mL vs.(404.0±73.5) mL, t=4.811, P=0.000],住院时间短[(10.3±2.2) d vs.(12.2±2.2) d), t=2.631, P=0.012]。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应用腹腔镜器械有利于患者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付霞霏;何援利;刘木彪;陈燕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亚低温对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50例动脉溶栓术后END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颅内压(IC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血K+、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NIHSS 评分,用MRS 评价90 d 预后和病死率。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亚低温组7 d 时 NIHSS评分降低(P <0.01);24 h、7 d 时 ICP 和 ScvO2改善(P <0.05);24 h 时血 K+降低(P <0.05),7 d 时血 K+无显著差异。(2)与常规组比较,亚低温组7 d时NIHSS评分和24 h、7 d ICP和ScvO2均有改善(P<0.05)。(3)两组治疗前后CVP、MAP、PT和PLT无显著差异。(4)亚低温组90 d转归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1),病死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亚低温可改善脑卒中动脉溶栓后END ,虽不能降低病死率,但能给生存患者带来更好的转归。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余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 n =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72 h 5个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高敏肌钙蛋白T ( TNT-HS ),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0 d 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 MACE 发生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LVEF 水平高,住院时间缩短(P <0.05);观察组HS-CRP 的含量在2~24 h 逐渐增加,24 h 后逐渐下降;两组的 CK-MB、TNT-HS 含量在2~12 h 均逐渐升高,12 h 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潘淘涛;汤爱玲;老成暖;陈文标;江美嫦;关健明;周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血管造影正常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起病12 h内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结果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起病12 h 内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入院病情,起病1~7 d 内复查头颅CT或MRI,临床结果良好定义为起病3个月后Rankin 修订量表(mRS)评分≤2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4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平均年龄(62±10)岁,男性25例(55%),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8(3~20)分。发病至开始脑血管造影时间169~709 min,平均(343±123)min。随后影像学检查证实40例(89%)为新发脑梗死,未见症状性颅内出血病例。发病3个月后36例(80%)临床结果良好。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者预后良好,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绝大部分病例可见新发脑梗死。

    作者:戴威;付睿;赵星辉;席春江;张彤;黄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氨氯地平通过影响心房钠尿肽抑制心肌细胞的重构

    目的:验证心房钠尿肽( ANP )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氨氯地平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术,术后第4周随机选择40只大鼠分为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10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结果:12周后, ANP 水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升高,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左心室收缩压及左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升高(P <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左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高、中、低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全心质量指数及左室质量指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升高(P <0.05);高剂量组心肌坏死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P <0.01)。结论:ANP 随心衰加重逐渐上升。氨氯地平可抑制心肌重构,并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剂量相关,这种影响是通过干预 ANP 的分泌实现的。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徐欣;杨承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给予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症状、无痛行走距离、能耐受疼痛的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 ABI )、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足背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 ABI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临床使用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张菁;翟迎九;杨燕萍;薛莉;姚蔚;钱巧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梗阻性肾积水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检测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检测在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志愿者22例,单侧梗阻性肾积水患者57例。采用 ELISA法检测血和尿中的 TGF-β1、α-SMA 含量,采用 SPECT 检查方法测量分肾 GFR%,将正常志愿者、单侧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手术前后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将血、尿 TGF-β1、α-SMA 值、年龄、性别及 BMI 与分肾GFR%作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手术前后血、尿中 TGF-β1、α-SMA 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 <0.05),分肾 GFR%均低于正常组(P <0.05);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术后较术前血、尿 TGF-β1、α-SMA 含量减低,分肾 GF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方程为:分肾 GFR%=75.512-0.093 TGF-β1尿-0.004α-SMA 尿。分肾 GFR%与尿中 TGF-β1、α-SMA 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84和-0.329,尿中 TGF-β1与分肾 GFR%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尿中 TGF-β1、α-SMA 含量可以反映梗阻性肾积水后肾间质的纤维化程度,评价肾脏功能。

    作者:周青春;蔡香然;余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溴敌隆中毒误诊为妇科急腹症1例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2013年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再次日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予以Vitk1、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云南省彝族及汉族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与CYP1A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省彝族与汉族乳腺癌易感性与CYP1A1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肿瘤医院51例彝族乳腺癌患者及60例健康女性人群,235例汉族乳腺癌患者及250例健康女性人群的CYP1A1基因3′端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位点基因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彝族乳腺癌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51.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CC基因型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分析OR(95%CI)分别是TT 基因型的1.19和1.95倍。与彝族人群相比,汉族人群乳腺癌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49.1%)略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彝族乳腺癌发病率可能与CYP1A1基因型有关,基因突变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而汉族乳腺癌发病率与CYP1A1基因型无关。

    作者:张明;高嫦娥;陈莹;陈德滇;邹天宁;李文辉;杨毅;李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安脑片诱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安脑片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求其干预aGVHD 的机制。方法:SPF级Balb/c 雄性小鼠作为供鼠,以SPF级C57BL/6雌性小鼠为受鼠,建立 aGVHD 模型,随机分为安脑片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移植后第14天及第30天留取标本,运用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TGF-β1、Western Blot 法检测脾脏TGF-β1蛋白的表达及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脾组织中TGF-β1 mRNA 表达。结果: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TGF-β1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小鼠血清TGF-β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治疗后第14及30天,安脑片组小鼠血清TGF-β1的浓度分别为(148.31±7.95)及(183.48±5.91)ng/mL,而空白组为(118.97±2.58)ng/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Western Blot 法检测脾脏 TGF-β1蛋白表达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4天,安脑组小鼠TGF-β1蛋白的 IOD/IODβ-actin值为0.33±0.05,治疗后30 d,其值继续上升至0.56±0.04,比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0)。荧光定量PCR检测脾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4及30天,安脑片组小鼠TGF-β1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1.24±0.04及2.14±0.33,而空白组小鼠TGF-β1 mRNA 的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安脑片可通过提高血清 TGF-β1的浓度、提高脾脏 TGF-β1蛋白、mRNA 表达,有效减轻异体移植小鼠aGVHD 的症状和程度。

    作者:吴顺杰;罗藤;吴远彬;李达;代喜平;胡永珍;康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8月住院的724例T2DM患者行胸部X线、血压、血脂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1)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发生率为64.2%;主动脉结钙化组与无主动脉结钙化组在年龄、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合并主动脉结钙化相当常见,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建东;李清楚;刘红梅;毕键琨;任健;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以血液净化技术为基础,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一种为进行肝脏移植赢得宝贵时间而进行的有效治疗手段[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 ALSS 分别治疗153例重症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进一步探讨治疗重症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2月我院综合 ICU 收治的153例重症肝衰竭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6]。其中男87例,女66例,年龄(45±17)岁。85例进行了 PE 联合 CVVHDF 治疗( PE组);68例进行了 HP 联合 CVVHDF治疗( HP 组)。入选病例排除了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并发 DIC ,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循环功能衰竭,心脑梗死非稳定期,妊娠晚期等相对禁忌证。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临床表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永根;肖都;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定量脑电图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在单侧慢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在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预防非常重要,颈内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明确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有无脑功能的改变尤为重要。脑电图是一种对脑功能改变敏感性很高的检测技术,近年来脑电图不仅局限于癫痫的诊断,而且逐渐应用于脑梗塞、血管狭窄、颅脑损伤等疾病中[1-2],同时脑电图的定量分析对于脑缺血的诊断相对于常规脑电图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中脑电空间对称指数(sBSI)、暂时性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tBSI)及δ+θ/α+β比值(DTABR)等定量脑电图指数在颈内动脉剥脱术中及缺血性疾病中应用广泛,是判断脑缺血后脑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1-3]。国内外关于定量脑电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一般都局限于平静呼吸时,很少涉及到过度换气试验,本研究拟探讨其在过度换气试验中是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宋志彬;王琴;党丽娟;周雁玲;王珲;郭艺华;黄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PD患者和20例DPD患者进行MRS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额叶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值的变化。结果: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 /Cr值显著低于PD患者(P<0.05),Cho/Cr值显著高于PD患者(P<0.05);H-YⅠ级和Ⅱ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Cr和Cho/Cr值与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额叶MRS有明显异常,提示MRS有助于DPD的诊治。

    作者:欧阳樱君;邱恒峰;赖明君;余建敏;徐向东;任继亮;胡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神经导航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据统计有50%的病死率,幸存者也有约一半遗留显著的后遗症[1]。神经导航在脑出血手术中应用报道较少,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75例患者采用导航辅助脑出血手术,现将相关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高血压性脑出血标准,男51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平均(62±7.5)岁。术前GCS评分:6~8分24例,9~12分42例,13~14分9例。血肿位置:均位于基底节区,分型:壳核型41例,壳核-内囊型24例,壳核-丘脑型10例。据多田公式计算,颅内血肿量30~60 mL,平均(42.5±10.3)mL。从发病至手术时间3~48 h,平均(10.2±5.5)h。

    作者:林建虎;陆川;蔡建勇;孙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甲酸受体β2在宫颈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癌症之一[1]。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常伴有复发或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手术常不能根治,而且晚期宫颈癌对化疗或放疗具有抵抗性,通常预后不良[2]。因此,宫颈癌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近年来维甲酸类化合物因其特殊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等抗肿瘤作用而在众多肿瘤包括宫颈癌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维甲酸主要通过与维甲酸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作用于相应的靶基因而发挥抗肿瘤的效应,现就维甲酸受体β2(retinoic acid receptorβ2,RARβ2)在宫颈癌中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丽(综述);冯定庆;凌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患者共110个肾肿瘤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检查,获取其VTI图像及肾肿瘤、患侧肾皮质、对侧肾皮质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良性肾肿瘤20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个,嗜酸细胞腺瘤2个),恶性肿瘤90个(透明细胞癌72个,嫌色细胞癌8个,乳头状癌6个,囊性肾癌4个)。 VTI诊断肾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Youden指数及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11%(64/90)、70.00%(14/20)、91.43%(64/70)、35.00%(14/40)、70.91%(78/110)、41.11%、0.706。 VTQ诊断肾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及佳截断点值分别为66.70%、90.00%、56.70%、0.748、2.44 m/s。良性肿瘤与同侧肾皮质之间(P=0.000)、恶性肿瘤与同侧肾皮质之间(P=0.000)、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P=0.013)以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P=0.022)S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P=0.010)以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P=0.017)SW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FI技术可以提供肾肿瘤的VTI定性及VTQ定量的弹性信息,诊断准确度均达到中等,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景;陈莉;周翠翠;王婧玲;谌芳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