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陈莉;周翠翠;王婧玲;谌芳群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初返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等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者共67例,在高原及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并探讨高原初至平原心肺脱适应相关问题。结果:返回平原组[返回平原平均时间(61.52±8.13)d]左右心房和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内径,与移居高原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值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大流速和舒张晚期血流大流速等值返回平原组和移居高原组也无明显差异(P >0.05)。返回平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返流值较明显低于移居高原组(P =0.045;P =0.041)。结论: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间,只有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返流值有较明显的降低,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值水平,这可能与年龄因素以及移居高原时间较长有关。
作者:赵锋仓;景藴华;马永红;郑建文;宁鹏;吴殿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随机分组,每组25例。45~64岁阶段,快速康复中年组(A1组)和传统治疗中年组(A2组);65~74岁阶段,快速康复老年组(B1组)和传统治疗老年组(B2组);75~89岁阶段,快速康复高龄组(C1组)和传统治疗高龄组(C2组)。A1、B1和C1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A2、B2和C2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出院30 d 内再次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和咽喉疼痛方面,A1组均优于A2组(P=0.000,P=0.000,P=0.000,P=0.012),B1组均优于 B2组(P =0.000,P =0.000,P =0.000,P =0.007),C1组和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15,P =0.239,P=0.540,P=0.128);在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和出院后30 d 内再次住院方面,A1组和 A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均差于 C2组(P=0.020, P=0.012, P =0.022,P=0.012);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可以明显加快中年(45~64岁)和年轻的老年(65~74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而在高龄(75~89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则无上述益处,并增加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率。
作者:卜君;李念;黄雄;伍晓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约有3%~5%的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综合征[1]。因患者自身可移植的动脉数量有限, CABG 对静脉血管的依赖性依然较强,但大隐静脉旁路血管(SVG)术后再狭窄率逐年增加,10年后仅有40%旁路血管开放且无显著狭窄[2-3]。对于CABG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目前国内关于 CABG 后介入治疗的研究多数是围绕将桥血管作为PCI靶血管开展,关于CABG后在原位血管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有限。现将我科完成的 CABG 后心绞痛复发患者进行原位血管 PCI 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侠;张睿智;李晓庆;陈秋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疗效。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68例患者,分别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术式如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和(或)中、下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显效45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在治疗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炎时,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鼻塞症状。
作者:丁小军;邓建华;谷李欣;李亚薇;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二期梅毒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对驱梅治疗后血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2例二期梅毒合并 HIV 感染者进行病史资料采集、临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皮疹特征和治疗后血清滴度的变化。结果:二期梅毒合并 HIV 感染传播方式均为性接触传播,男男同性传播有27例(27/42,64.3%),为主要感染方式。临床表现以躯干四肢皮肤玫瑰疹为主,共有30例(30/42,71.4%)。接受 HAART 治疗的11例患者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滴度下降快于未接受 HAART 治疗的31例患者。结论:男男同性恋人群为二期梅毒合并 HIV 感染高危人群,二期梅毒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同时接受 HAART 治疗有利于梅毒 RPR 滴度的降低。
作者:胡荣欣;卢斯汉;李英;杜健群;钟活麟;汤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在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预防非常重要,颈内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明确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有无脑功能的改变尤为重要。脑电图是一种对脑功能改变敏感性很高的检测技术,近年来脑电图不仅局限于癫痫的诊断,而且逐渐应用于脑梗塞、血管狭窄、颅脑损伤等疾病中[1-2],同时脑电图的定量分析对于脑缺血的诊断相对于常规脑电图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中脑电空间对称指数(sBSI)、暂时性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tBSI)及δ+θ/α+β比值(DTABR)等定量脑电图指数在颈内动脉剥脱术中及缺血性疾病中应用广泛,是判断脑缺血后脑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1-3]。国内外关于定量脑电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一般都局限于平静呼吸时,很少涉及到过度换气试验,本研究拟探讨其在过度换气试验中是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宋志彬;王琴;党丽娟;周雁玲;王珲;郭艺华;黄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比较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球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68例患者,37例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内切开组),其中23例尿道狭窄<2 cm,14例尿道狭窄为2~4 cm。31例行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开放组),其中19例尿道狭窄<2 cm,12例尿道狭窄为2~4 cm。比较两组患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及大尿流率的差异。结果:术后严密随访半年,内切开组尿道狭窄段<2 cm 时,复发率及大尿流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狭窄段2~4 cm者,内切开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开放组,术后大尿流率与开放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球部狭窄均有效,但狭窄段>2 cm 时,尿道内切开术后易复发,而尿道端端吻合成功率高,恢复时间短,应优先选择。
作者:陈敏;赵延春;向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形态学基础上磁共振功能成像(氢质子波谱、弥散、MR动态增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优化组合及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3年来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140例,其中恶性肿瘤63例,良性肿瘤77例,且同时行基础扫描、1H-MRS、DWI 及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所得图像信息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得出基础图像上波谱、弥散、动态增强两两组合信息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基础图上DWI、动态增强组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9.8%,特异性90.1%,准确性90.0%;MRS、动态组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77.3%,准确性79.3%;DWI、MRS 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76.3%,特异性77.8%,准确性77.1%;3种组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χ2=9.057,P=0.01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基础图像上DWI与动态增强组合对乳腺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可以作为乳腺肿瘤功能成像佳组合。
作者:王俊;卢环;吴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 n =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72 h 5个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高敏肌钙蛋白T ( TNT-HS ),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0 d 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 MACE 发生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LVEF 水平高,住院时间缩短(P <0.05);观察组HS-CRP 的含量在2~24 h 逐渐增加,24 h 后逐渐下降;两组的 CK-MB、TNT-HS 含量在2~12 h 均逐渐升高,12 h 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潘淘涛;汤爱玲;老成暖;陈文标;江美嫦;关健明;周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008年,Dardalhon 和 Veldhoen 先后在 Nature Immunology 杂志上提出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9、 IL-10为主的新型效应性 CD4+T 细胞--Th9细胞,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效应因子为IL-9[1]。IL-9作为一种新的促炎因子,目前国内外对于其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相关性的研究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检测 IL-9在 CRSwNP 患者中的表达,探讨 IL-9在CRSwNP发病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CRSwNP 患者30例作为 CRSwNP 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 CRSwNP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6岁,平均36岁。所有CRSwNP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变应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变应性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全身性疾病,近期无感染史,近4周内全身及局部未接受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类治疗。在入组前均做了良好的沟通,同意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通过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作者:柳佳丽;罗英;万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行急诊 PCI 术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配体( sCD40L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直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替罗非班组:术中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前冠脉内注入10μg/kg 替罗非班,术后以维持量0.15μg/(kg·min)持续微量泵泵入24~36 h;对照组:球囊扩张术后直接行支架植入术。测定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 h sCD40L、HIF-lα、iNOS的水平。结果:术后12 h血清 sCD40L、HIF-1α、iNOS 水平高于 PCI 术前(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清 sCD40L、HIF-1α、i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了替罗非班不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还能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
作者:李慧娟;徐会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 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 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例宫颈癌病例中,P16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85%(63/74),P16基因阳性表达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P=0.041)。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85.2%,P16基因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16基因阴性表达组(P=0.0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16基因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及LVSI呈正相关(P<0.05),而与TNM及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悦;张晓薇;邓志校;谭伟坚;黄晓军;范良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斑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自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皮肤科门诊且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制定的斑秃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排除全秃和普秃,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脱发。所有患者病程在1年内,近1个月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既往无肿瘤或系统性疾病。其中男82例,女65例,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49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3~59岁,平均31.2岁,病程15~349 d,脱发面积1.2~9.4 cm2;对照1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0~58岁,平均28.4岁,病程20~330 d,脱发面积1.0~9.8 cm2;对照2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4~59岁,平均31.9岁,病程17~365 d,脱发面积1.4~9.7 cm2。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面积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青梅;冯萍;黄望强;景海霞;段德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CSII)起始胰岛素剂量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300例住院T2DM患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 kg/m2),超重组(BMI 23~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经过CSII治疗血糖达标后,比较各组胰岛素剂量和临床参数差异,分析胰岛素剂量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组比较日胰岛素剂量无差异。超重、肥胖组日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日胰岛素剂量与HbA1c、病程、体重、HOMA-islet(CP-DM)呈正相关。日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与病程、HOMA-islet(CP-DM)呈正相关,与体重、BMI呈负相关。结论:不同BMI的T2DM患者存在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等差异。在设定T2DM患者CSII起始胰岛素剂量时,可先按BMI分层,再根据体重估算。
作者:梁翠格;董庆玉;杜文华;刘晓萌;李文侠;王月丽;公倩;潘振宇;高冠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一款经笔者改良后兼具灌注、娩核、抽吸等多种功能的双腔管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双腔管,对188例188眼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观察灌注下撕囊、一次性娩核、水灌注下人工晶体植入等操作的成功率,以及手术后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改良双腔管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一次性娩核成功率为89%;水灌注下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3.6%;水灌注下人工晶体植入成功率为95.7%,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2.7%)、角膜水肿(14.9%)、人工晶体前膜形成(0.1%)。术后第1、7天视力在0.3以上者分别为141眼(75%)和178眼(94.9%);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为(0.71±0.59)D。结论:自行改良的双腔管具有多功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效果好,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理想的手术器械。
作者:许钟毓;廖达思;刘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小儿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小儿迁延性咳嗽的常见原因,若不正规治疗易转变为慢性鼻窦炎,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感染是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主要病因之一[1],治疗时在考虑药物敏感性同时,需考虑患儿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学龄期儿童学业繁忙,加之很多家长对疾病的认识有限,降低了依从性,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学龄期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150例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67例,失访2例,纳入统计65例,其中男34例,女31例,病程(8.4±1.32)周,年龄(9.5±1.78)岁。对照组83例,失访12例,纳入统计71例,其中男36例,女35例,病程(7.9±1.47)周,年龄(10.2±1.54)岁。所有病例均有鼻塞流涕情况,研究组头痛38例,咳嗽41例;对照组头痛29例,咳嗽3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林开春;周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广州市警察团体健康体检人群为观察对象,发放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自愿填写后回收,结合血脂体检结果和心血管疾病史,分析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关系。结果:症状阳性组血脂异常总检出率、单项或多项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症状阳性组的TC、LDL-C,女性 TG,男性 HDL-C 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而两组男性 TG、女性HDL-C 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与血脂谱中 TC、LDL-C ,女性TG、男性HDL-C 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同时,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早开始调脂治疗。
作者:杨烈;李婉媚;李珍;江平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儿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gAN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特征分成隐匿型组、急性型组和慢性型组,每组15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MCP-1及IL-8的水平。结果:IgAN患儿尿MCP-1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型组升高为明显,与隐匿型组和急性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系膜增生程度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 =0.56, P <0.05; r =0.58, P <0.05;r=0.53, P<0.05)。 IgAN患儿尿IL-8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急性型组升高为明显,与隐匿型组和慢性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IL-8水平与血尿程度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0.62, P<0.05;r=0.59, P<0.05)。 IgAN患儿尿MCP-1水平与尿IL-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59, P>0.05)。结论:MCP-1和IL-8参与了IgAN不同阶段的发病过程,两者可作为IgAN活动的参考指标。
作者:付强;尹忠歆;封其华;余孔贵;唐临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癌症之一[1]。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常伴有复发或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手术常不能根治,而且晚期宫颈癌对化疗或放疗具有抵抗性,通常预后不良[2]。因此,宫颈癌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近年来维甲酸类化合物因其特殊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等抗肿瘤作用而在众多肿瘤包括宫颈癌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维甲酸主要通过与维甲酸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作用于相应的靶基因而发挥抗肿瘤的效应,现就维甲酸受体β2(retinoic acid receptorβ2,RARβ2)在宫颈癌中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丽(综述);冯定庆;凌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 EG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病理学表现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1]。由于原发部位发生率的差异,国外文献和临床报道较多关注骨EG 的综合治疗,放疗技术较为单一,放疗剂量通常较低,国内患者病灶多发于淋巴结及内脏器官,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激素治疗容易复发,因此放疗显得较为重要,目前对于原发淋巴结和内脏的 EG 放疗技术和剂量的选择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评价EG放射治疗的疗效、放疗技术和剂量的选择以及毒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例 EG 的临床资料,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和较高剂量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李子煌;李先明;杨东;徐钢;周亚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