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秋婷;钱晓军;徐欣;杨承健
目的:验证心房钠尿肽( ANP )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氨氯地平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术,术后第4周随机选择40只大鼠分为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10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结果:12周后, ANP 水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升高,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左心室收缩压及左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升高(P <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左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高、中、低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全心质量指数及左室质量指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升高(P <0.05);高剂量组心肌坏死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P <0.01)。结论:ANP 随心衰加重逐渐上升。氨氯地平可抑制心肌重构,并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剂量相关,这种影响是通过干预 ANP 的分泌实现的。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徐欣;杨承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使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15株暗色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暗色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特征,并基于ITS 序列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经形态学鉴定为15株暗色真菌的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鉴定扩增所得条带在500~700 bp 之间,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其中鉴定为链格孢2株,球孢枝孢酶2株,皮炎外瓶霉2株,枝状枝孢霉、新月弯孢霉、微皱篮状菌、Phaeobotryon cupressi、极细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威尼克外瓶霉、Exophiala oligosperma、Fonsecaea monophora 各一株。结论:ITS 基因序列分析可有效地鉴定暗色真菌,避免了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漏检和误诊。
作者:张伟铮;肖倩;屈平华;邓光远;李松;陈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2013年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再次日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予以Vitk1、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患者女,23岁,无业,已婚。因“外阴部出现小丘疹1年余”来诊。1年前无意中发现外阴起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无明显瘙痒,未行治疗。自觉丘疹逐渐增多,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阴毛略稀疏,双侧大阴唇中外侧缘黏膜散在白色及黄白色针尖至粟粒大丘疹,边界尚清,形状不规则,将黏膜拉紧时,皮疹更为明显。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均正常。外阴皮疹组织病理检查:光镜下表皮基本正常,可见皮脂腺导管开口,真皮内多个成熟的皮脂腺小叶,小叶包绕着皮脂腺导管(图1)。诊断:女阴Fordyce病。
作者:谢玲;朱圣明;赵伦华;段徳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CSI、FMA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黄怡;万新炉;潘翠环;叶正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患者男,51岁。因左腰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3年6月4日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不适,无发热、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区团块影,大小为11.8 cm ×9.0 cm ×6.2 cm ,右侧肾上腺见结节影,大小为3.6 cm ×2.4 cm,考虑为无功能性肾上腺癌可能性大。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6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20/80 mmHg。血小板302×109/L,β2-微球蛋白3.04 mg/L。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腰部无隆起,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无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皮质醇增多发现。
作者:朱小娟;高社干;时振国;朱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广州市警察团体健康体检人群为观察对象,发放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自愿填写后回收,结合血脂体检结果和心血管疾病史,分析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关系。结果:症状阳性组血脂异常总检出率、单项或多项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症状阳性组的TC、LDL-C,女性 TG,男性 HDL-C 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而两组男性 TG、女性HDL-C 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与血脂谱中 TC、LDL-C ,女性TG、男性HDL-C 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同时,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早开始调脂治疗。
作者:杨烈;李婉媚;李珍;江平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 MMP-9与 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作者:陈玲;周炜;陈曼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据统计有50%的病死率,幸存者也有约一半遗留显著的后遗症[1]。神经导航在脑出血手术中应用报道较少,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75例患者采用导航辅助脑出血手术,现将相关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高血压性脑出血标准,男51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平均(62±7.5)岁。术前GCS评分:6~8分24例,9~12分42例,13~14分9例。血肿位置:均位于基底节区,分型:壳核型41例,壳核-内囊型24例,壳核-丘脑型10例。据多田公式计算,颅内血肿量30~60 mL,平均(42.5±10.3)mL。从发病至手术时间3~48 h,平均(10.2±5.5)h。
作者:林建虎;陆川;蔡建勇;孙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斑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自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皮肤科门诊且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制定的斑秃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排除全秃和普秃,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脱发。所有患者病程在1年内,近1个月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既往无肿瘤或系统性疾病。其中男82例,女65例,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49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3~59岁,平均31.2岁,病程15~349 d,脱发面积1.2~9.4 cm2;对照1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0~58岁,平均28.4岁,病程20~330 d,脱发面积1.0~9.8 cm2;对照2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4~59岁,平均31.9岁,病程17~365 d,脱发面积1.4~9.7 cm2。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面积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青梅;冯萍;黄望强;景海霞;段德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应答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适度的天然免疫应答促进组织修复,而过度的天然免疫应答则会加重组织损伤进而导致心脏衰竭[1],其机制在于持续的天然免疫反应促进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放大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促进缺血性心脏病向心脏衰竭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 PAMPs )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时产生炎症反应[2]。除了免疫细胞外,心肌细胞也参与了天然免疫应答。以往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表面存在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等多种 PRRs,PAMPs 或 DAMPs 激活TLRs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加重炎症反应。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过程中TLRs介导心肌细胞产生的天然免疫应答作一综述。
作者:喻琴琴;杨俊;郭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行急诊 PCI 术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配体( sCD40L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直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替罗非班组:术中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前冠脉内注入10μg/kg 替罗非班,术后以维持量0.15μg/(kg·min)持续微量泵泵入24~36 h;对照组:球囊扩张术后直接行支架植入术。测定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 h sCD40L、HIF-lα、iNOS的水平。结果:术后12 h血清 sCD40L、HIF-1α、iNOS 水平高于 PCI 术前(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清 sCD40L、HIF-1α、i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了替罗非班不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还能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
作者:李慧娟;徐会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Bax、Bcl-2蛋白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拮抗丙烯醛诱导的体外培养 ARPE-19细胞凋亡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ARPE-19细胞置于含有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培养瓶底部ARPE-19细胞长至70%时,种6孔板,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 ,细胞换液。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丙烯醛组和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细胞流式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流式显示正常细胞在空白对照组中为94.8%,丙烯醛组中为60.98%,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中为91.34%。Western Blot显示空白对照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0.2939,丙烯醛组的 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1.3892,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0.5558。结论: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抗凋亡蛋白Bcl-2来抑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作者:邹秀兰;王观峰;李文立;皮荣标;俞永珍;邹玉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8月住院的724例T2DM患者行胸部X线、血压、血脂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1)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发生率为64.2%;主动脉结钙化组与无主动脉结钙化组在年龄、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合并主动脉结钙化相当常见,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建东;李清楚;刘红梅;毕键琨;任健;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垂体解剖位置位于颅底中部的鞍区垂体窝内,垂体窝底面称为鞍底,是由很薄的骨质构成,它使得垂体窝与其下面的蝶窦分隔。正因为其解剖位置的便捷,经蝶窦入路行显微及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较常规开颅手术有更加微创、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更少等优点,并成为现在切除垂体瘤的主要手术入路[1-2]。并且,目前很多专家利用此入路行海绵窦区、斜坡区、鞍结节区等鞍旁结构的扩大手术[3-4]。本文主要针对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体位摆放做相关的介绍供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蔡铭;林中啸;张一平;盛汉松;张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CBP )对二尖瓣换瓣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LCOS )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 LCOS 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仅采用一般治疗的25例(一般组),加用 CBP 治疗的22例( CBP 组)。患者进入 ICU 即采用相同重症监护及治疗手段, CBP 组在进入 ICU 6~12 h 期间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记录患者转入 ICU 24 h 时的动脉血乳酸、MODS 发生情况、转归和28 d 病死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APACHE Ⅱ评分、术前动脉血乳酸、术中动脉血乳酸,转入时动脉血乳酸、转入6 h 动脉血乳酸、MODS 发生情况、APACHE Ⅱ评分,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进入ICU 6~12 h 期间 CBP 组加用 CBP治疗,记录患者转入 ICU 24 h 时的动脉血乳酸[(4.12±1.96) mmol/L vs.(8.66±1.73)mmol/L, t=8.44]、MODS 发生情况,两组转归[好转:86%(19/22) vs.52%(13/25),χ2=6.4;恶化:14%(3/22) vs.48%(12/25),χ2=6.4]和28 d 病死率[18%(4/22) vs.56%(14/25),χ2=7.08],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COS患者及时进行CBP可以明显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有效防治MODS,提高好转率,显著降低28 d病死率。
作者:刘健;李宁;黎代强;张光华;黄敬应;缪锦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PD患者和20例DPD患者进行MRS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额叶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值的变化。结果: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 /Cr值显著低于PD患者(P<0.05),Cho/Cr值显著高于PD患者(P<0.05);H-YⅠ级和Ⅱ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Cr和Cho/Cr值与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额叶MRS有明显异常,提示MRS有助于DPD的诊治。
作者:欧阳樱君;邱恒峰;赖明君;余建敏;徐向东;任继亮;胡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 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 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例宫颈癌病例中,P16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85%(63/74),P16基因阳性表达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P=0.041)。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85.2%,P16基因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16基因阴性表达组(P=0.0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16基因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及LVSI呈正相关(P<0.05),而与TNM及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悦;张晓薇;邓志校;谭伟坚;黄晓军;范良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患者共110个肾肿瘤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检查,获取其VTI图像及肾肿瘤、患侧肾皮质、对侧肾皮质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良性肾肿瘤20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个,嗜酸细胞腺瘤2个),恶性肿瘤90个(透明细胞癌72个,嫌色细胞癌8个,乳头状癌6个,囊性肾癌4个)。 VTI诊断肾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Youden指数及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11%(64/90)、70.00%(14/20)、91.43%(64/70)、35.00%(14/40)、70.91%(78/110)、41.11%、0.706。 VTQ诊断肾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及佳截断点值分别为66.70%、90.00%、56.70%、0.748、2.44 m/s。良性肿瘤与同侧肾皮质之间(P=0.000)、恶性肿瘤与同侧肾皮质之间(P=0.000)、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P=0.013)以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P=0.022)S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P=0.010)以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P=0.017)SW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FI技术可以提供肾肿瘤的VTI定性及VTQ定量的弹性信息,诊断准确度均达到中等,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景;陈莉;周翠翠;王婧玲;谌芳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患者女,57岁,因“发热15 d,意识模糊5 d”入院。15 d 前因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入住河南省肿瘤医院行抗感染等治疗,住院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5 d 前(病程15 d时)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表现为烦躁、多动,胡言乱语,不能认识亲属,并出现幻觉。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双侧岛叶、左侧颞叶皮层下异常信号,遂按“脑梗死”治疗5 d,症状未见好转,遂转入我院。入院症见:神昏,精神差,纳寐差,幻觉明显,大小便正常。患者既往多发性骨髓瘤病史8年,间断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治疗。一般查体:T 36.6℃,P 88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Hg。四肢裸露处淤斑明显。睑结膜苍白,心、肺、腹无特殊。神经系查体:意识模糊,答非所问。理解力、定向力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对光反射欠灵敏。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双下肢 Babinski 征(+),深浅感觉不配合,共济运动无法查,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9×109/L,RBC 2.47×109/L,Hb 93.00 g/L,PLT 22.4×109/L;凝血4项:PT 12.20 s,INR 1.02,TT 20.30 s, APTT 27.10 s;血乳酸(LAC)2.20 mmol/L;肝功能:ALT 19 U/L,AST 17 U/L,ALB 28 g/L;电解质、肾功能及血脂6项无特殊,尿常规无特殊。血清抗结核抗体、抗 HIV 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胸片无特殊。脑电图示弥漫性慢波。腰穿结果:脑脊液压力170 mmH2O,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有核细胞计数98×106/L,蛋白质0.58 g/L,氯化物125.5 mol/L,糖3.70 mol/L。复查头颅DWI示双侧颞叶、岛叶及丘脑多发异常信号,头颅 MRA 示脑动脉轻度硬化。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入院后给予抗病毒、抗炎、降颅压等药物应用,住院第10天意识稍转清,但记忆力下降,表情淡漠、少语,且突然出现贪食明显,不断向家人索要食物,不知饥饱,同时出现视物失认,不能辨认亲属与陌生人,总认为别人的物品是自己的,甚至直接抢夺,诊为 Kluver-Bucy 综合征(Kluver-Bucy syndrom, KBS),继续抗病毒等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出院。
作者:赵英霖;杨朝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