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尖瓣换瓣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刘健;李宁;黎代强;张光华;黄敬应;缪锦松

关键词: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连续血液净化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CBP )对二尖瓣换瓣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LCOS )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 LCOS 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仅采用一般治疗的25例(一般组),加用 CBP 治疗的22例( CBP 组)。患者进入 ICU 即采用相同重症监护及治疗手段, CBP 组在进入 ICU 6~12 h 期间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记录患者转入 ICU 24 h 时的动脉血乳酸、MODS 发生情况、转归和28 d 病死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APACHE Ⅱ评分、术前动脉血乳酸、术中动脉血乳酸,转入时动脉血乳酸、转入6 h 动脉血乳酸、MODS 发生情况、APACHE Ⅱ评分,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进入ICU 6~12 h 期间 CBP 组加用 CBP治疗,记录患者转入 ICU 24 h 时的动脉血乳酸[(4.12±1.96) mmol/L vs.(8.66±1.73)mmol/L, t=8.44]、MODS 发生情况,两组转归[好转:86%(19/22) vs.52%(13/25),χ2=6.4;恶化:14%(3/22) vs.48%(12/25),χ2=6.4]和28 d 病死率[18%(4/22) vs.56%(14/25),χ2=7.08],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COS患者及时进行CBP可以明显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有效防治MODS,提高好转率,显著降低28 d病死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体位摆放的选择

    垂体解剖位置位于颅底中部的鞍区垂体窝内,垂体窝底面称为鞍底,是由很薄的骨质构成,它使得垂体窝与其下面的蝶窦分隔。正因为其解剖位置的便捷,经蝶窦入路行显微及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较常规开颅手术有更加微创、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更少等优点,并成为现在切除垂体瘤的主要手术入路[1-2]。并且,目前很多专家利用此入路行海绵窦区、斜坡区、鞍结节区等鞍旁结构的扩大手术[3-4]。本文主要针对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体位摆放做相关的介绍供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蔡铭;林中啸;张一平;盛汉松;张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CSI、FMA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黄怡;万新炉;潘翠环;叶正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青少年抑郁症前额叶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1H-MRS )分析研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的代谢改变。方法:收集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匹配的2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23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应用多体素1H-MRS 技术测量前额叶白质和灰质内 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 NAA )、胆碱复合物( Cho )、肌酸(Cr)等代谢物的水平。结果:抑郁症组左背外侧前额叶白质 NAA/Cr、Cho/Cr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NAA/Cr:1.67±0.32, t =3.126, P =0.004; Cho/Cr:1.28±0.30, t =2.362, P =0.024],抑郁症组右背外侧前额叶白质 NAA/Cr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NAA/Cr:1.65±0.26, t =2.969, P =0.006],两组间双侧前扣带回灰质的代谢物无明显差异。结论:前额叶白质的代谢异常参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过程,这些改变发生在疾病发生过程的早期。

    作者:毛宁;刘泉源;王静;代彩云;张迪;王倩;王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CT26结肠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和荷瘤模型组,给药14 d ,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小鼠不同组织 T 细胞IFN-γ的分泌、效应细胞CD8+CD3+T细胞的比例、血清细胞因子 IFN-γ、TNF-β1、IL-10的水平、不同组织CD4+CD25+Tregs IL-10的分泌。结果:大黄素明显升高CD8+CD3+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比例(P<0.05);大黄素显著提高外周血和淋巴结中T细胞分泌 IFN-γ的能力(P<0.05);大黄素显著降低 IFN-γ、TNF-β1、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P<0.01);大黄素有抑制CD4+CD25+Tregs分泌 IL-10的作用(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影响Tregs的免疫抑制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阮志燕;商玲;邓向亮;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天然免疫学机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应答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适度的天然免疫应答促进组织修复,而过度的天然免疫应答则会加重组织损伤进而导致心脏衰竭[1],其机制在于持续的天然免疫反应促进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放大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促进缺血性心脏病向心脏衰竭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 PAMPs )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时产生炎症反应[2]。除了免疫细胞外,心肌细胞也参与了天然免疫应答。以往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表面存在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等多种 PRRs,PAMPs 或 DAMPs 激活TLRs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加重炎症反应。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过程中TLRs介导心肌细胞产生的天然免疫应答作一综述。

    作者:喻琴琴;杨俊;郭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创伤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 )对创伤并急性肾损伤( AKI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并AKI患者62例,按照是否接受CVVH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4例,并按AKI分期进行分层,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尿量(UO)、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和多巴胺用量(D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28 d 死亡率、ICU 停留时间和肾功能恢复率。结果:治疗后3 d 及7 d,治疗组APACHEⅡ评分、DA、BUN、Scr 和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及28 d,治疗组APACHEⅡ评分、BUN、Scr和CRP低于对照组,U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CU停留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2期患者28 d 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肾功能恢复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VH对创伤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无影响,可能有利于降低ICU停留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苏伟;傅永鸿;许东琳;杨自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 组(30只):rhGM-CSF涂抹,D 组(30只):rhGM-CSF+纳米银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计算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第10天各组开始愈合,愈合过程A组炎症反应明显,B、C组适中,D 组适度;创面愈合率,第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 水平,A 组第21天达峰值为(25.76±1.46)pg/mL,B、C、D 组第14天达峰值[(29.73±1.58),(38.91±2.38),(43.54±1.28)pg/mL],第4、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0.72±0.14),(0.93±0.13),(1.18±0.16),(1.50±0.15)ng/mL],第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 联合纳米银,促进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作者: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耿琪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汉族久居高原及返回平原心脏结构、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变化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初返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等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者共67例,在高原及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并探讨高原初至平原心肺脱适应相关问题。结果:返回平原组[返回平原平均时间(61.52±8.13)d]左右心房和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内径,与移居高原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值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大流速和舒张晚期血流大流速等值返回平原组和移居高原组也无明显差异(P >0.05)。返回平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返流值较明显低于移居高原组(P =0.045;P =0.041)。结论: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间,只有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返流值有较明显的降低,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值水平,这可能与年龄因素以及移居高原时间较长有关。

    作者:赵锋仓;景藴华;马永红;郑建文;宁鹏;吴殿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丹参注射液预防脾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预防脾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方法及其他术后处理相同,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相同。结果: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脾切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华平;汪建华;江根喜;齐志保;孙伟;俞巨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8月住院的724例T2DM患者行胸部X线、血压、血脂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1)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发生率为64.2%;主动脉结钙化组与无主动脉结钙化组在年龄、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合并主动脉结钙化相当常见,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建东;李清楚;刘红梅;毕键琨;任健;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超声空化微泡效应促进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机制

    目的:探讨超声空化微泡效应促进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后7 d 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声+微泡组(A 组)、超声组(B 组)、对照组(C组)。实验结束后,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骨骼肌做石蜡切片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各组剩余的大鼠分别于24 h及7 d后处死,检测炎症因子E-选择素(E-select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骨骼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A 组骨骼肌中 VEGF 表达较多,有较多的新生血管生成,同时 E-selectin 及MCP-1的表达量较其他两组也相应增加(P<0.05);而 B 组及 C 组 VEGF 表达较少,炎症因子表达量也较少。结论:超声空化微泡效应引起的微血管破裂可通过刺激骨骼肌中内源性VEGF 的分泌,促进血管生成,同时炎症因子表达量增加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白园园;修建成;刘伊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拮抗丙烯醛诱导ARPE-1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Bax、Bcl-2蛋白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拮抗丙烯醛诱导的体外培养 ARPE-19细胞凋亡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ARPE-19细胞置于含有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培养瓶底部ARPE-19细胞长至70%时,种6孔板,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 ,细胞换液。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丙烯醛组和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细胞流式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流式显示正常细胞在空白对照组中为94.8%,丙烯醛组中为60.98%,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中为91.34%。Western Blot显示空白对照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0.2939,丙烯醛组的 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1.3892,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0.5558。结论: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抗凋亡蛋白Bcl-2来抑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作者:邹秀兰;王观峰;李文立;皮荣标;俞永珍;邹玉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8预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 APN )、白细胞介素( IL )-18对经皮冠脉介入术( PCI )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对58例PCI术后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比较两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狭窄处血管管腔面积、狭窄处支架面积等,计算支架的大内膜组织覆盖面积(NA)及支架的内膜组织覆盖面积百分比;术前及随访行APN和IL-18检测,并比较PCI前后其变化。结果: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内膜组织覆盖面积增加,小管腔面积减小;术后IL-18显著升高(P<0.05), APN显著降低(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的内膜组织覆盖面积百分比与 IL-18呈显著正相关,与 APN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PN和IL-18可作为预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作者:乔兴科;石蕴琦;袁龙;侯爱洁;王永新;李占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原发性肾上腺大B细胞淋巴瘤伴睾丸转移1例

    患者男,51岁。因左腰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3年6月4日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不适,无发热、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区团块影,大小为11.8 cm ×9.0 cm ×6.2 cm ,右侧肾上腺见结节影,大小为3.6 cm ×2.4 cm,考虑为无功能性肾上腺癌可能性大。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6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20/80 mmHg。血小板302×109/L,β2-微球蛋白3.04 mg/L。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腰部无隆起,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无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皮质醇增多发现。

    作者:朱小娟;高社干;时振国;朱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二尖瓣换瓣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CBP )对二尖瓣换瓣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LCOS )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 LCOS 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仅采用一般治疗的25例(一般组),加用 CBP 治疗的22例( CBP 组)。患者进入 ICU 即采用相同重症监护及治疗手段, CBP 组在进入 ICU 6~12 h 期间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记录患者转入 ICU 24 h 时的动脉血乳酸、MODS 发生情况、转归和28 d 病死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APACHE Ⅱ评分、术前动脉血乳酸、术中动脉血乳酸,转入时动脉血乳酸、转入6 h 动脉血乳酸、MODS 发生情况、APACHE Ⅱ评分,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进入ICU 6~12 h 期间 CBP 组加用 CBP治疗,记录患者转入 ICU 24 h 时的动脉血乳酸[(4.12±1.96) mmol/L vs.(8.66±1.73)mmol/L, t=8.44]、MODS 发生情况,两组转归[好转:86%(19/22) vs.52%(13/25),χ2=6.4;恶化:14%(3/22) vs.48%(12/25),χ2=6.4]和28 d 病死率[18%(4/22) vs.56%(14/25),χ2=7.08],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COS患者及时进行CBP可以明显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有效防治MODS,提高好转率,显著降低28 d病死率。

    作者:刘健;李宁;黎代强;张光华;黄敬应;缪锦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Neuritin蛋白在脑损伤组织中的时相性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神经突蛋白(neuritin)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中的时相性表达,探讨其在脑损伤后的意义。方法:42只 SD 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改良 Feeney 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术后分6 h、12 h、24 h、3 d、7 d、14 d 共6个亚组。免疫组化、Western-blot 检测脑损伤组织中 neuritin 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 呈阳性表达,12 h~7 d 呈强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14 d呈弱阳性表达。 Western-blot: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稍增高,24 h达高峰,持续到7 d,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4 d明显降低,较正常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ritin蛋白在脑损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脑损伤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云鹏;赵冬;许晖;刘祺;戴晶;朱立仓;何学君;杨传豪;王业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 n =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72 h 5个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高敏肌钙蛋白T ( TNT-HS ),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0 d 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 MACE 发生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LVEF 水平高,住院时间缩短(P <0.05);观察组HS-CRP 的含量在2~24 h 逐渐增加,24 h 后逐渐下降;两组的 CK-MB、TNT-HS 含量在2~12 h 均逐渐升高,12 h 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潘淘涛;汤爱玲;老成暖;陈文标;江美嫦;关健明;周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鼻腔扩容术6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疗效。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68例患者,分别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术式如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和(或)中、下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显效45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在治疗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炎时,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鼻塞症状。

    作者:丁小军;邓建华;谷李欣;李亚薇;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广州市警察血脂异常与心血管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广州市警察团体健康体检人群为观察对象,发放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自愿填写后回收,结合血脂体检结果和心血管疾病史,分析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关系。结果:症状阳性组血脂异常总检出率、单项或多项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症状阳性组的TC、LDL-C,女性 TG,男性 HDL-C 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症状阴性组(P <0.05);而两组男性 TG、女性HDL-C 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血管系统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与血脂谱中 TC、LDL-C ,女性TG、男性HDL-C 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同时,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早开始调脂治疗。

    作者:杨烈;李婉媚;李珍;江平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 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 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例宫颈癌病例中,P16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85%(63/74),P16基因阳性表达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P=0.041)。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85.2%,P16基因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 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16基因阴性表达组(P=0.0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16基因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及LVSI呈正相关(P<0.05),而与TNM及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悦;张晓薇;邓志校;谭伟坚;黄晓军;范良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