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霖;杨朝燕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CSII)起始胰岛素剂量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300例住院T2DM患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 kg/m2),超重组(BMI 23~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经过CSII治疗血糖达标后,比较各组胰岛素剂量和临床参数差异,分析胰岛素剂量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组比较日胰岛素剂量无差异。超重、肥胖组日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日胰岛素剂量与HbA1c、病程、体重、HOMA-islet(CP-DM)呈正相关。日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与病程、HOMA-islet(CP-DM)呈正相关,与体重、BMI呈负相关。结论:不同BMI的T2DM患者存在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等差异。在设定T2DM患者CSII起始胰岛素剂量时,可先按BMI分层,再根据体重估算。
作者:梁翠格;董庆玉;杜文华;刘晓萌;李文侠;王月丽;公倩;潘振宇;高冠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能否增强顺铂对口腔癌细胞的抗瘤活性。方法:以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为研究对象,在经顺铂处理过的肿瘤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用 MTT 法测定计算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在加入顺铂15μg/mL的口腔癌细胞珠HSQ-89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0、2.5、5、7.5、10、12.5μmol/mL,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6.9%、67.5%、73.0%、88.5%、90.4%、98.7%;三氧化二砷与顺铂联用,可以提高对HSQ-89细胞的抑制率,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三氧化二砷与顺铂联用,对口腔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江穗;叶永康;陈仲伟;彭参;罗朝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PD患者和20例DPD患者进行MRS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额叶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值的变化。结果: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 /Cr值显著低于PD患者(P<0.05),Cho/Cr值显著高于PD患者(P<0.05);H-YⅠ级和Ⅱ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Cr和Cho/Cr值与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额叶MRS有明显异常,提示MRS有助于DPD的诊治。
作者:欧阳樱君;邱恒峰;赖明君;余建敏;徐向东;任继亮;胡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行急诊 PCI 术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配体( sCD40L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直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替罗非班组:术中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前冠脉内注入10μg/kg 替罗非班,术后以维持量0.15μg/(kg·min)持续微量泵泵入24~36 h;对照组:球囊扩张术后直接行支架植入术。测定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 h sCD40L、HIF-lα、iNOS的水平。结果:术后12 h血清 sCD40L、HIF-1α、iNOS 水平高于 PCI 术前(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清 sCD40L、HIF-1α、i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了替罗非班不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还能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
作者:李慧娟;徐会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CT26结肠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和荷瘤模型组,给药14 d ,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小鼠不同组织 T 细胞IFN-γ的分泌、效应细胞CD8+CD3+T细胞的比例、血清细胞因子 IFN-γ、TNF-β1、IL-10的水平、不同组织CD4+CD25+Tregs IL-10的分泌。结果:大黄素明显升高CD8+CD3+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比例(P<0.05);大黄素显著提高外周血和淋巴结中T细胞分泌 IFN-γ的能力(P<0.05);大黄素显著降低 IFN-γ、TNF-β1、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P<0.01);大黄素有抑制CD4+CD25+Tregs分泌 IL-10的作用(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影响Tregs的免疫抑制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阮志燕;商玲;邓向亮;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8月住院的724例T2DM患者行胸部X线、血压、血脂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1)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发生率为64.2%;主动脉结钙化组与无主动脉结钙化组在年龄、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合并主动脉结钙化相当常见,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建东;李清楚;刘红梅;毕键琨;任健;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2013年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再次日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予以Vitk1、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癌症之一[1]。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常伴有复发或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手术常不能根治,而且晚期宫颈癌对化疗或放疗具有抵抗性,通常预后不良[2]。因此,宫颈癌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近年来维甲酸类化合物因其特殊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等抗肿瘤作用而在众多肿瘤包括宫颈癌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维甲酸主要通过与维甲酸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作用于相应的靶基因而发挥抗肿瘤的效应,现就维甲酸受体β2(retinoic acid receptorβ2,RARβ2)在宫颈癌中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丽(综述);冯定庆;凌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儿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gAN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特征分成隐匿型组、急性型组和慢性型组,每组15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MCP-1及IL-8的水平。结果:IgAN患儿尿MCP-1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型组升高为明显,与隐匿型组和急性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系膜增生程度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 =0.56, P <0.05; r =0.58, P <0.05;r=0.53, P<0.05)。 IgAN患儿尿IL-8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急性型组升高为明显,与隐匿型组和慢性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IL-8水平与血尿程度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0.62, P<0.05;r=0.59, P<0.05)。 IgAN患儿尿MCP-1水平与尿IL-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59, P>0.05)。结论:MCP-1和IL-8参与了IgAN不同阶段的发病过程,两者可作为IgAN活动的参考指标。
作者:付强;尹忠歆;封其华;余孔贵;唐临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斑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自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皮肤科门诊且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制定的斑秃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排除全秃和普秃,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脱发。所有患者病程在1年内,近1个月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既往无肿瘤或系统性疾病。其中男82例,女65例,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49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3~59岁,平均31.2岁,病程15~349 d,脱发面积1.2~9.4 cm2;对照1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0~58岁,平均28.4岁,病程20~330 d,脱发面积1.0~9.8 cm2;对照2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4~59岁,平均31.9岁,病程17~365 d,脱发面积1.4~9.7 cm2。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面积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青梅;冯萍;黄望强;景海霞;段德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使用拥有专利技术的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实施经皮气管切开,论证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牛角型扩张器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54例患者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牛角型扩张器26例,新型扩张器28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置管等全过程。结果:28例使用新型扩张器手术均成功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手术时间(2.3±0.2)min,出血(2.0±0.3)mL,与牛角型扩张器[手术时间(4.2±0.5)min,出血(3.5±0.4)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使用新型扩张器手术均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气管食管瘘、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能顺利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快速安全。
作者:冯清亮;姜万富;黄润全;吴陆敬;吴建;江勇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二期梅毒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对驱梅治疗后血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2例二期梅毒合并 HIV 感染者进行病史资料采集、临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皮疹特征和治疗后血清滴度的变化。结果:二期梅毒合并 HIV 感染传播方式均为性接触传播,男男同性传播有27例(27/42,64.3%),为主要感染方式。临床表现以躯干四肢皮肤玫瑰疹为主,共有30例(30/42,71.4%)。接受 HAART 治疗的11例患者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滴度下降快于未接受 HAART 治疗的31例患者。结论:男男同性恋人群为二期梅毒合并 HIV 感染高危人群,二期梅毒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同时接受 HAART 治疗有利于梅毒 RPR 滴度的降低。
作者:胡荣欣;卢斯汉;李英;杜健群;钟活麟;汤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为 IMN患者46例,非IMN患者27例,同时选取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清PLA2R抗体,并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含量。结果:46例IMN患者中,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31例,阳性率67.39%;5例肿瘤相关膜性肾病1例阳性,阳性率20%;其他组均为阴性。在IMN患者组中,肾功能相关指标在Ⅲ~Ⅳ期与I~Ⅱ期膜性肾病之间存在差异(P <0.05);血清抗 PLA2R 抗体水平与24 h 尿蛋白量(r =0.781,P =0.00)呈正相关,而与总蛋白(r =-0.716,P=0.00)、白蛋白(r=-0.674,P=0.00)呈负相关。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可作为IMN血清学诊断的较好指标,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反映疾病活动情况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曹鹏龙;李士军;郐婷婷;马晓露;刘朋;丁大朋;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垂体解剖位置位于颅底中部的鞍区垂体窝内,垂体窝底面称为鞍底,是由很薄的骨质构成,它使得垂体窝与其下面的蝶窦分隔。正因为其解剖位置的便捷,经蝶窦入路行显微及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较常规开颅手术有更加微创、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更少等优点,并成为现在切除垂体瘤的主要手术入路[1-2]。并且,目前很多专家利用此入路行海绵窦区、斜坡区、鞍结节区等鞍旁结构的扩大手术[3-4]。本文主要针对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体位摆放做相关的介绍供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蔡铭;林中啸;张一平;盛汉松;张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起病12 h内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结果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起病12 h 内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入院病情,起病1~7 d 内复查头颅CT或MRI,临床结果良好定义为起病3个月后Rankin 修订量表(mRS)评分≤2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4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平均年龄(62±10)岁,男性25例(55%),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8(3~20)分。发病至开始脑血管造影时间169~709 min,平均(343±123)min。随后影像学检查证实40例(89%)为新发脑梗死,未见症状性颅内出血病例。发病3个月后36例(80%)临床结果良好。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者预后良好,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绝大部分病例可见新发脑梗死。
作者:戴威;付睿;赵星辉;席春江;张彤;黄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 MMP-9与 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作者:陈玲;周炜;陈曼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 EG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病理学表现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1]。由于原发部位发生率的差异,国外文献和临床报道较多关注骨EG 的综合治疗,放疗技术较为单一,放疗剂量通常较低,国内患者病灶多发于淋巴结及内脏器官,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激素治疗容易复发,因此放疗显得较为重要,目前对于原发淋巴结和内脏的 EG 放疗技术和剂量的选择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评价EG放射治疗的疗效、放疗技术和剂量的选择以及毒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例 EG 的临床资料,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和较高剂量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李子煌;李先明;杨东;徐钢;周亚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给予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症状、无痛行走距离、能耐受疼痛的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 ABI )、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足背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 ABI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临床使用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张菁;翟迎九;杨燕萍;薛莉;姚蔚;钱巧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地区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清变应原,了解海南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分布情况,探讨有效实施变应原避免的措施,为成功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UniCAP100全自动变应原检测仪对318例 CRS 患者进行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并检测7种常见变应原的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水平,同时检测其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水平。结果:血清TIgE阳性率为64.15%,吸入变应原过筛实验阳性率为37.74%。SIgE阳性的总发生率为33.96%。其中户尘螨(28.30%)、热带螨(27.36%)、粉尘螨(21.07%)、蟑螂(13.52%)、屋尘(11.64%)、猫皮屑(7.86%)、狗皮屑(0.63%)。在伴鼻息肉的CRS和不伴鼻息肉的CRS之间,TIgE 阳性及SIgE 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户尘螨、热带螨、粉尘螨是海南地区CRS患者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
作者:王晓凤;周学军;苏炳泽;冯勇军;郑少江;冼德生;黄家军;刘世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检测神经突蛋白(neuritin)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中的时相性表达,探讨其在脑损伤后的意义。方法:42只 SD 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改良 Feeney 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术后分6 h、12 h、24 h、3 d、7 d、14 d 共6个亚组。免疫组化、Western-blot 检测脑损伤组织中 neuritin 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 呈阳性表达,12 h~7 d 呈强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14 d呈弱阳性表达。 Western-blot: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稍增高,24 h达高峰,持续到7 d,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4 d明显降低,较正常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ritin蛋白在脑损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脑损伤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云鹏;赵冬;许晖;刘祺;戴晶;朱立仓;何学君;杨传豪;王业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