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细胞术结合TCR基因重排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冠男;张丹丹;赵武干;高献争;李文才

关键词:淋巴瘤, 非霍奇金, 流式细胞术, 基因重排,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结合 PCR 技术检测 TCR 基因重排在 T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的32例 T-NHL 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FCM 免疫表型、细针穿刺细胞学形态及 TCR 基因重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18例反应性增生和1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果:组织学诊断的32例 T-NHL 及19例对照组中,经 FCM / TCR 基因重排确诊的分别有23例和17例。 FCM /TCR 基因重排诊断与组织学诊断比较,敏感性为71.9%,特异性为89.5%,准确率为78.4%。结论:FCM 免疫表型结合 TCR 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 T-NHL 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不能取活检的,需行细针穿刺诊断的患者有较大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 MRI 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 MRI 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 MRI 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 T1WI 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 及 FLAIR 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内均可见轻度条索样强化,并可见病灶内有血管穿行。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 MRI 特征性表现,除了典型的“条纹征”之外,增强后的“血管穿越征”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特征。

    作者:沈健;潘锋;黄小燕;祝跃明;顾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四川省少数民族 HIV pol 基因分型和耐药研究

    目的:调查四川少数民族的 HIV 亚型,分析 pol 区变异度、系统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分子水平上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应用巢式 RT-PCR 扩增 HIV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过 DNA 测序后,登陆 HIV database 数据库确定 HIV 病毒亚型,并分析 HIV pol 区突变情况。用 BioEdit、DNASTAR 和 MEGA5.0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采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62份,终扩增得到47份样品的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扩增率为75.8%)。测序成功的45份HIV-1病毒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中 CRF01-AE 重组亚型占13.3%(6/45),CRF08-BC 亚型占8.8%(4/45), CRF07-BC 亚型占77.8%(35/45)。对样品的耐药情况进行基因检测,在 PR 区没有发现有关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突变位点,耐药性突变位点均为 PIS 次要耐药性突变位点,RT 区的药物敏感性资料表明该地区的 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结论:四川少数民族中 HIV-1毒株存在亚型多样性,CRF07-BC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倍,但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 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的监测。

    作者:范俊丽;徐献群;毕晓辉;王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运动试验在心源性猝死预测中的价值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心脏引起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大致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两类。多数研究显示大部分 SCD患者伴有冠心病。运动试验是对于可疑或已知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重要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下面将具体阐述运动试验在 SCD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综述);潘晓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合并急性脑梗死1例

    患者男,3岁,因行走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摔倒在地,无法自行爬起,于2014年2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无咳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神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行头颅CT、MR(图1、2)示:急性脑梗死表现。为排除外伤行胸部 CT(图3、4)检查:右侧胸腔内见一巨大肿块影,大直径约10 cm,边缘光滑,密度稍欠均匀,CT值约9~57 HU,平均 CT 值约30 HU,肿块旁见小结节影,纵隔及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胸部 MRI(图5~7)检查:右侧胸腔内见巨大分叶状肿块,呈混杂长 T1长 T2信号,与邻近胸膜分界欠清。诊断:右侧胸腔内巨大占位,性质待排。

    作者:任文;卞佳;李波;杨明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外周血 CD8+ T 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获取 MSCs,并多方面对 MSCs 进行鉴定;检测 MSCs 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MSCs 对 PHA 诱导 CD8+ T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Transwell 方法探索 MSCs 抑制 PHA 刺激 CD8+ T 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获得 MSCs;当 MSCs ∶ PBMCs≥1∶5时,MSCs 可抑制 PHA 引起的 CD8+ T 细胞的增殖,且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Transwell 培养组(MSCs ∶ PBMCs =1∶1),MSCs 对 PHA 诱导的 CD8+ T 细胞仍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非 Transwell组作用相似。结论:MSCs 可通过抑制 CD8+ T 细胞增殖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作者:廖龑;李明芬;陈罡;邝晓聪;李海滨;罗殿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 CBP 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CBP 组加用 CBP治疗,持续治疗72 h。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记录28 d 生存率和重症病房(ICU)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 各时点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辅助性 T 细胞1/2(Th1/ Th2)比值;酶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 CBP 组 APACHEⅡ、SOFA 评分均下降(P <0.05)。两组28 d 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CBP 组 ICU 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 <0.05)。治疗72 h 后,CBP 组患者外周血 IL-1、IL-10、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h1/ 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BP 能通过清除炎症介质,增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Th1/ Th2的平衡,从而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总体病情。

    作者:付素珍;孙杰;董云;赵琪;关炳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瘦素基因启动子 C2549A 多态性位点基因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基因启动子区 C2549A 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是否具有相关性,了解leptin 基因多态性与血浆 leptin 水平之间的关系,阐明该类患者 leptin 基因特点。方法:选取19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为观察对象,以同期住院排除冠心病者95例为对照。所有患者测定 leptin 启动子 C2549A的基因型及 leptin 水平。结果:(1)早发冠心病组的血清 leptin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早发冠心病组 AA 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与其他基因型相比,2组中 AA 基因型人群的血清 leptin 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1)leptin 基因启动子 C2549A 基因多态性位点 AA 基因型与早发冠心病的易感性有关,可能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基因。(2)早发冠心病组中,AA 基因血清 leptin 水平明显高于 AC、CC,可能是高瘦素血症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之一。

    作者:郑权秀;刘庆利;倪崇庆;张文艳;白杰;邢晓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所有病例均于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辅助训练组及常规训练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8周后,2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均较前显著提高(P <0.05),其中辅助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常规训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整体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作者:叶海程;杨珊莉;陈立典;姜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ML)肿瘤抑制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良性肿瘤或正常体检员各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 A、对照组 B,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PML 在各组患者细胞核及胞浆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PML 表达位点的差异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 A、B 比较,细胞核、细胞胞浆中 PML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PML 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患者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细胞核中 PML 的表达下调以及细胞浆中 PML 表达上调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特点之一,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秀晶;龙惠东;林晓东;何萍;林云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内皮祖细胞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 EPCs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患者 EPCs 比例为(0.11±0.04)%,治疗后 EPCs 比例升高为(5.32±1.06)%(P <0.01)。治疗前2组 LVEF、LVEDD 和6MWT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升高(P <0.05和 P <0.01),但治疗后上述指标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G-CSF 可以高效动员 EPCs,有利于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梁少兰;杜作义;李自成;靳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 FSCN1 mRNA 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 FSCN1 mRNA 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FSCN1 mRNA 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3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 FSCN1 mRNA 的表达。结果:FSCN1 mRNA 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5.1%,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9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 FSCN1 mRNA 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PR、核分裂计数、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TNM 分级及 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乳腺癌中 FSCN1 mRNA阳性患者总生存率为92.3%,阴性患者总生存率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FSCN1 mRNA 和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s =0.315,P <0.05)。结论:FSCN1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乳腺癌发生过程有关。

    作者:王弦;吴正升;昂琳;吴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反应性磁共振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 SIVD 局部 CVR 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 SIVD 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 CO2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和白质局部血流量(rCBF),CVR 采用前后2次各兴趣区 rCBF 的增加率表示。结果:(1) SIVD 组额叶皮质及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 CVR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SIVD 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皮质、额叶白质 CVR 下降明显(P <0.01)。结论:SIVD 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并且额叶皮质、白质的 CVR 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作者:舒敏;章军建;高永哲;张洪;吴光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减半剂量应用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采用减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入住我院、年龄>70岁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 PCI 的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14例)和减半剂量组(110例)。行介入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本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 / kg 静脉推注,然后以0.1μg /(kg·min)静脉泵入维持至术后36 h,减半剂量组替罗非班用量减半。比较两组心肌灌注(TMPG)和1个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结果:减半剂量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两组心肌血流灌注、围手术期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中度及严重出血并发症,亦无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减半剂量替罗非班与常规量相比同样有效,且能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黄翠娟;李平;甘剑挺;梁祥文;陈坚;王正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乳腺浸润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环氧化酶-2和细胞周期素 D1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环氧化酶-2(COX-2)和细胞周期素 D1(CyclinD1)在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癌标本中三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5岁和>45岁患者 OPN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和73.0%;肿块直径≤3 cm 和>3 cm 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和73.2%;Ⅰ、Ⅱ、Ⅲ级浸润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3.8%和78.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无、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OPN 阳性率分别为62.5%和93.3%;在Ⅰ~Ⅱ、Ⅲ~Ⅳ期浸润癌中 OPN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和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OPN 与 ER、PR 负相关,与 CerbB2、COX-2、CyclinD1表达正相关。结论:OPN 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2、CyclinD1可能为其协同分子。

    作者:郝华;徐芬;邬黎青;李里香;曾磊;张昕昕;龚丹;杨宇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Lund-Mackey 鼻窦 CT 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Lund-Mackey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及 Lund-Mackey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兆辉;李春雷;张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分析

    目的:寻找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以开发新型结核性胸膜炎实验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 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早中期(7 d 与14 d)培养滤液及其血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并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有蛋白质组分。结果:培养滤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远多于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4例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多于血清蛋白质组;5例患者3类样本蛋白质组中,存在种类数量各不相同的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培养滤液-血清、血清-胸腔积液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共有蛋白质,但在所有患者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660的蛋白质。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660的蛋白质具备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的表征,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刘志辉;彭德虎;孟繁荣;谢贝;牛群;雷杰;高俊文;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异丙酚和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七氟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但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概率可以高达45%[1]。术后躁动的发生不能通过良好的镇痛得以完全避免[2],它的发生还与镇静深度成负相关[3]。研究显示异丙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合适的给药方案尚存在争议[4]。本文拟选择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接受七氟醚全麻的患者,采用术毕前单次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观察它们对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是否有预防作用,并对两者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董晓西;夏海杰;吴安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实用医学杂志》评价指标再创新高

    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公布的数据显示,《实用医学杂志》评价指标再创新高,2012年度,《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0.898,总被引频次为11873次,这是本刊总被引频次首次突破1万次。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孤立性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 CT 征象分析

    肺原发性黏液腺癌是肺腺癌的罕见临床亚型,据报道仅占肺腺癌的0.14%[1]。目前的研究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而系统地从影像学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不多见,本次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肺黏液腺癌CT 征象,并结合文献情况总结其 CT 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此型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认识。

    作者:朱璐;牟安娜;祝洪义;刘官馥;李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直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4例 MRI 表现

    直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rect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临床罕见,目前,国内外已对 NEC 的病理学、X 线表现进行了报道[1-2],但少有文献报道直肠原发性 NEC 的 MRI 表现。本文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例 NEC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分析其 MRI 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吕晓婷;高雪梅;程敬亮;鲁果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