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章;范联;余凤慈;刘莹;李振安;戴怡蘅;吴雪丽;罗伟东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 SIVD 局部 CVR 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 SIVD 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 CO2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和白质局部血流量(rCBF),CVR 采用前后2次各兴趣区 rCBF 的增加率表示。结果:(1) SIVD 组额叶皮质及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 CVR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SIVD 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皮质、额叶白质 CVR 下降明显(P <0.01)。结论:SIVD 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并且额叶皮质、白质的 CVR 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作者:舒敏;章军建;高永哲;张洪;吴光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40例生后3~5 d 的新生儿,检测 GJB2、线粒体12S rRNA 及 SLC26A4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复筛仍不通过者行听力学诊断。结果:GJB2基因235delC、299-300delAT、线粒体12S rRNA 1555A > G、 SLC26A4基因IVS7-2A > G、2168A > G 等位点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1.46%、0.35%、0.42%、0.42%及0.14%,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为2.78%;听力筛查及诊断确诊听力损失10例(检出率为6.94‰),其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5例(检出率为3.47‰);32例聋病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结论: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及时发现常规通过听力筛查但具有耳聋高危因素和迟发性聋病遗传因素的新生儿,对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减少聋病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章;范联;余凤慈;刘莹;李振安;戴怡蘅;吴雪丽;罗伟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测定 RECK 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RECK 蛋白对MVD 的影响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 MVD 及 RECK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MVD 计数在正常内膜中为8.9733±1.9203,子宫内膜癌中为15.9640±2.378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RECK 蛋白的表达与 MVD 呈负相关(r =-0.747,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RECK 蛋白呈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红莲;吴凤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救治率。方法:总结1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病时间:术后3~6个月12例,术后8个月1例,术后18个月1例。3例检测到混合感染,3例检测到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检测到白色念珠菌感染,另7例未检出致病原。12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治疗必须采取包括减用抗排斥药、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综合措施。按照早期强联合、全覆盖、后期降阶梯、明确病原后针对性治疗的方案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可极大提高治愈率。
作者:廖贵益;赵奇;唐亮;朱道方;方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只能短时间内缓解进食梗阻症状,并不能阻止癌细胞向周围器官、组织的扩散。因此,必要的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中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关键[1]。临床上,化疗是癌症辅助治疗方法中的重要一种。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靶向治疗成为近年来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的新热点[1]。西妥昔单抗则是作用于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同时也是一种恶性肿瘤靶向治疗药物[2]。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目前,临床上关于化疗联合分子生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于食管癌术后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东;王远东;李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Lund-Mackey 鼻窦 CT 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Lund-Mackey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及 Lund-Mackey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兆辉;李春雷;张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心脏引起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大致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两类。多数研究显示大部分 SCD患者伴有冠心病。运动试验是对于可疑或已知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重要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下面将具体阐述运动试验在 SCD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综述);潘晓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与氨基末端 B 型脑钠肽(NT-pro BNP)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科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超声心动图肺体循环血流比大小划分为大分流组与小分流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划分为无心衰(HF)组与 HF 组。同时选取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 NT-pro BNP 水平,分析 NT-pro BNP 水平与 HF、分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分流组 NT-pro BNP 水平明显高于小分流组及对照组(P <0.05,P <0.01)。 HF 组 NT-pro BNP 水平明显高于无HF 组及对照组(P <0.05,P <0.01)。患儿 NT-pro BNP 水平与 LVEF、LVSF、HF 呈正相关性。结论:NT-pro BNP水平与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存在相关性,且 NT-pro BNP 水平可作为评估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的可靠指标。
作者:俞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 EPCs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患者 EPCs 比例为(0.11±0.04)%,治疗后 EPCs 比例升高为(5.32±1.06)%(P <0.01)。治疗前2组 LVEF、LVEDD 和6MWT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升高(P <0.05和 P <0.01),但治疗后上述指标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G-CSF 可以高效动员 EPCs,有利于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梁少兰;杜作义;李自成;靳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 CBP 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CBP 组加用 CBP治疗,持续治疗72 h。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记录28 d 生存率和重症病房(ICU)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 各时点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辅助性 T 细胞1/2(Th1/ Th2)比值;酶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 CBP 组 APACHEⅡ、SOFA 评分均下降(P <0.05)。两组28 d 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CBP 组 ICU 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 <0.05)。治疗72 h 后,CBP 组患者外周血 IL-1、IL-10、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h1/ 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BP 能通过清除炎症介质,增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Th1/ Th2的平衡,从而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总体病情。
作者:付素珍;孙杰;董云;赵琪;关炳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中 Nrf2的表达变化及其入核表达情况,寻找胶质瘤干细胞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用 Western 和 qPCR 从蛋白和 RNA 转录两个层次比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以及胶质瘤干细胞的 Nrf2表达的差异,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初步探讨 Nrf2的活化入核情况。结果: U87和 U251裸鼠种植瘤中胶质瘤干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4%和1.63%。胶质瘤干细胞中的 Nrf2含量高于胶质瘤细胞系,mRNA 含量也存在相同的差异。免疫荧光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入核的 Nrf2较高。结论:Nrf2信号通路是胶质瘤干细胞功能的潜在调控因子。
作者:祝剑虹;王汉东;樊友武;孙青;纪祥军;刘寰东;周梦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所有病例均于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辅助训练组及常规训练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8周后,2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均较前显著提高(P <0.05),其中辅助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常规训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整体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作者:叶海程;杨珊莉;陈立典;姜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女,55岁。入院前24 d 因左侧基底节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卧床住院2周后出现不自主排便,为黄色稀便,10余次/ d,每次量少。给予抗炎、止泻支持治疗,腹泻次数未见减少,遂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轻瘫。腹平软,未触及压痛及反跳痛。便常规、便真菌涂片及培养均未见异常。故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2周后腹泻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再请神经内科会诊除外神经性大便失禁。行肛门指诊,进指7 cm 后,可触及质硬粪块,退指大量粪便残余。腹部 CT 检查提示结肠、直肠肠腔内容物较多。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术后出现便秘,多次给予开塞露通便后出现腹泻,遂诊断为假性腹泻,立即给予导泻灌肠,促进胃肠动力药等病因治疗2周后,患者排便次数稳定为2次/ d,大便成形,腹泻治愈。
作者:刘凯;杨志清;马程远;关毅;李毅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寻找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以开发新型结核性胸膜炎实验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 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早中期(7 d 与14 d)培养滤液及其血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并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有蛋白质组分。结果:培养滤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远多于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4例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多于血清蛋白质组;5例患者3类样本蛋白质组中,存在种类数量各不相同的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培养滤液-血清、血清-胸腔积液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共有蛋白质,但在所有患者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660的蛋白质。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660的蛋白质具备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的表征,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刘志辉;彭德虎;孟繁荣;谢贝;牛群;雷杰;高俊文;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食管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高,而 Barrett 食管(BE)是目前所知的常见的癌前病变,BE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剧,因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治疗 BE 至关重要。200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 BE 定义为: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出现任何长度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黏膜,并经活检证实存在肠化生[1]。现将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桑海威;朱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以符合 DSM-Ⅳ-TR 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门诊100例多发性抽动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硫必利治疗,2组均接受4个月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可明显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预后效果好。
作者:黄艳军;何燕;郑帼;郭虎;陆海英;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四川少数民族的 HIV 亚型,分析 pol 区变异度、系统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分子水平上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应用巢式 RT-PCR 扩增 HIV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过 DNA 测序后,登陆 HIV database 数据库确定 HIV 病毒亚型,并分析 HIV pol 区突变情况。用 BioEdit、DNASTAR 和 MEGA5.0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采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62份,终扩增得到47份样品的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扩增率为75.8%)。测序成功的45份HIV-1病毒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中 CRF01-AE 重组亚型占13.3%(6/45),CRF08-BC 亚型占8.8%(4/45), CRF07-BC 亚型占77.8%(35/45)。对样品的耐药情况进行基因检测,在 PR 区没有发现有关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突变位点,耐药性突变位点均为 PIS 次要耐药性突变位点,RT 区的药物敏感性资料表明该地区的 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结论:四川少数民族中 HIV-1毒株存在亚型多样性,CRF07-BC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倍,但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 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的监测。
作者:范俊丽;徐献群;毕晓辉;王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估一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75例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0~74岁,平均47岁。随访其术后临床症状、血压改善情况及降压药服用情况,综合评估手术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皮质弥漫性增生占56.00%(42/75),皮质结节性增生占34.67%(26/75),皮质、髓质混合性增生占9.33%(7/75)。术后随访11~21个月,平均15.6个月。治愈占31.2%(23/75),改善占56.2%(42/75),无效占13.3%(10/75)。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血压对疗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 <0.05),是影响疗效的因素;而性别、病变侧别、术后随访时间、病理类型及术前影像学改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一侧肾上腺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使大部分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受益的治疗方法。患者年龄、高血压级别、术前病程可能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作者:徐培元;张君;林师帅;宋东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 HBV 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 HBV 携带患者(HBV 携带组)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99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7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患者36例。结果:在 HBV 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 HBsAg 定量值的中位数(4分位数间距)分别是135280.00(1788.80~51820.00)IU / mL,8218.00(1644.60~266700.80) IU / mL,1280.38(265.70~2375.00) IU / mL,925.10(135.05~2381.8)IU / mL。 HBsAg 与 HBV DNA 定量水平呈正相关性(rs =0.332,P =0.000),HBsAg 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s =-0.496,P =0.000)。结论:HBV 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 HBsAg 定量值 HBV DNA 逐渐下降,且 HBsAg 定量值与血清 HBV DNA 水平呈正相关性,HBsAg 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作者:王晓琳;邹桂舟;叶珺;孙秋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