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马丽敏;季丽丽;战同霞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75例,其中免疫清除状态20例、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20例、肝硬化35例(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CD4+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对照组、免疫不全组、免疫清除组、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免疫清除组的CD4+/CD8+、NK细胞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不全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的CD4+/CD8+、B细胞高于其他各组,CD3+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疾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敏;杨丽莎;彭德珍;张兵;聂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用单阻断法测定2~5岁轻度间歇状态哮喘患儿气道阻力,并探讨气道阻力与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2~5岁轻度间歇哮喘患儿运用单阻断法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同时记录该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及酶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浓度。结果:64例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有24例气道阻力高于正常预计值,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分别有29例、28例高于正常范围。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性别与气道阻力存在线性相关性(P=0.001)。气道阻力与血清总IgE相关性较好(P<0.05),且为正相关(r=0.258)。在轻度间歇哮喘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气道阻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轻度间歇哮喘患儿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大小受性别因素影响较大。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是否存在通气障碍与血清总IgE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兴;王文革;张俊红;郑春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提高对各种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T表现的认识,以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并根据其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2例诊断为植入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其中腔内型23例,壁间型8例,壁外型1例。10例诊断为单纯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根据CT分型及评估制定治疗方案32例,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未发生大出血。根据超声及临床经验制定治疗方案10例,术中出血量较多,其中5例发生大出血。结论:CT是超声筛查后进一步诊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陶可伟;郭晓利;李杰;靳激扬;徐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胶晶比对危重症患者腹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每日测量腹内压不少于2次的患者资料,根据腹内压改变,将入选患者分为腹内压降低组与非腹内压降低组,统计分析第24、48、72小时胶晶比与腹内压变化的关系。结果:第24、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分别为167、91、56例,非腹内压降低组分别为220、94、59例,第24小时腹内压降低组胶晶比明显高于非腹内压降低组(0.51±0.05 vs.0.49±0.03,P<0.05),第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与非腹内压降低组胶晶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0.03 vs.0.21±0.02;0.12±0.02 vs.0.13±0.02,均P>0.05)。第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液体总量明显低于非腹内压降低组(3864.18±102.02比4493.03±170.54;3661.07±130.23 vs.4021.36±124.00,均P<0.05)。结论:提高胶晶比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24 h内腹内压,限制液体总入量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48、72 h腹内压。
作者:王丽纯;张晓菲;陈雷;胡文利;寇秋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病例,男性,72岁,以“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为主诉,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入院,拟择期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访视心功能2级以上,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心率:70次/min),术前血清离子检测K、Na、Ca、Mg均正常。术前3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阿奇霉素0.5 g/d(武汉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0.25 g/粒),第三日术晨给予阿奇霉素0.5 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支)静脉滴注,输注1 h后患者出现心慌,进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病,心室率140次/min,血压100/70 mmHg,麻醉科访视患者后暂停手术,观察病情,6 h后恢复窦性心律。
作者:叶沈平;张哲;赫凌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在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手术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2013年12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1篇前瞻性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富血小板血浆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再撕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不能改善关节镜下修复肩袖完全撕裂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不减少术后再撕裂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健;杨伟胤;王可良;颜鹏;李树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低白蛋白血症对脓毒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以302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明确诊断脓毒症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分为极低蛋白组、低蛋白组和正常蛋白组。收集全部患者诊断脓毒症即刻的血清白蛋白值、一般临床特征、ARDS发病率及28 d预后等相关资料,比较其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极低蛋白组与低蛋白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ARDS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组(P<0.05),3组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ARDS的患者中,极低蛋白组与低蛋白组28d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组(P<0.05);以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作为ARDS患者死亡预测的界点,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86%。结论:低白蛋白血症与脓毒症患者ARDS的发生有关,并可以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壮;段美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功能不全作为普外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往往因为原发疾病的掩盖而容易被外科医生所忽视。然而,如果没有正确及时的处理,心功能不全很难自行缓解,一旦发生严重心衰,即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处理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普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收治心功能不全并发症患者157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代劲松;邓志波;颜登高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血管瘤可发生在包括骨骼在内的任何部位,这种良性血管病变在正常人群的发生率为10%~12%,约有0.9%~1.2%的椎体血管瘤有轻微不适或顽固性胸腰椎疼痛不适症状,有症状的血管瘤需要进行积极治疗,治疗的方法也较多,本文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椎体血管瘤行PKP手术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志兵;袁绍华;李勇奇;武俊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n=20)、喷他佐辛组(P,n=20)。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分别静注芬太尼2μg/kg,喷他佐辛0.8 mg/kg。给药5 min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注射液2 mL行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 min时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T0、T1、T2、T3、T4、T5、T6各时刻的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O2(血氧饱和度)、BIS(脑电双频指数);并记录各时刻的镇静程度。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的抑制穿刺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喷他佐辛组在慢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0.8 mg/kg喷他佐辛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李国利;王暐;刘薇;滕金亮;李福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幼猪吸入一氧化氮(N0)后心脏指数(CI)与氧合指数的变化。方法:静脉注入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LPS)诱导脓毒症幼猪模型。随机分为两组:NO组(n=8)为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在容量控制通气基础上持续吸入80 ppmNO 30 min;对照组(n=4)为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单纯容量控制通气,观察30 min以确定模型的稳定性并与NO组比较。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肺气体交换。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能够诱导稳定的脓毒症幼猪模型。该模型血气分析指标pH、HCO3-、股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脏指数(CI)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NO组PaO2及CI均较吸入前和同时点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NO组及对照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NO气体可以改善脓毒症幼猪的心功能及氧合功能。
作者:龙鼎;喻莉;武晓灵;胡波;项辉;许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男,95 d,因颜面部先天畸形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面横裂,裂隙达左颊部外眦垂线,左侧面下部软组织发育不良,左侧口角至耳垂下方有隐裂,双耳外形轮廓正常,外耳道无狭窄、闭锁,左耳屏前有一副耳。左侧下颌骨发育不良,面部不对称。口腔内腭部完整,全口无牙颌。辅助检查情况:曲而断层X线片显示左侧下颌骨升支及体部轻度发育不良,颧骨后部发育不足。患儿听力正常,全身未见其他畸形。
作者:曹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经皮肝胆道镜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7月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1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对照组则采取二步造瘘取石法,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的观察组在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采用二步造瘘取石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TCSL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为有效方法,两种手术路径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一步造瘘取石法出血量较少,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手术的首选。
作者:王平;方兆山;孙北望;谢嘉奋;刘衍民;叶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对乳腺导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我院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elenia数字乳腺钼靶机对126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对照组63例患者使用5.5号自磨钝的针头,研究组63例患者使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疼痛感和插管时间。结果:对照组54例患者造影成功,9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85.7%;研究组61例患者造影成功,2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疼痛平均(3.71±0.37)分,研究组患者疼痛平均(3.33±0.35)分;对照组插管时间(5.90±1.40)min,研究组插管时间(4.88±0.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导管造影中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高燕;董海波;王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30例),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IF-1α蛋白主要定位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细胞质,部分胞核也有染色。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增强,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朱锦明;李敏;李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有关中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尤其是外文参考文献)错误存在的严重程度,已引起我国有关专家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本刊不少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不仅格式不对,且作者姓名、杂志名、卷、期号均经常出错,为此,本刊编辑人员常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参考文献进行核对及修改,但由于编辑人力有限,难以逐条核对全部参考文献。本刊多次要求作者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不要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因为这些参考文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但未完全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个别作者甚至随意编造参考文献的期号。参考文献是作者提供给其他读者的文献来源依据,其出错会误导读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广大作者在投稿前本着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核对并按照本刊规定(参照本刊每年第一期的投稿须知)著录参考文献。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同时选择105例年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运用AS-PCR方法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的缺失,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效果的关系。结果:在这125例老年患者中,检测到纯合子快代谢型,杂合子快代谢型以及慢代谢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5.29%,76%,89.39%。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根除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无相关性。
作者:徐俊丽;方瑜洁;刘永国;张明丽;吴松笛;崔亚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皮肤组织遭受损伤后,其修复有时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的过度生长,除破坏外观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1],甚至癌变[2]。皮肤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其具体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
作者:李战;陈翔;农晓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