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对提高胃镜检查祛泡效果的影响

李静娴;侯俊;路海云;何远琴;赖敏莉;王丽萍

关键词:西甲硅油, 糜蛋白酶, 胃镜检查, 祛泡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10%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配制成胃镜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方法:将3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和西甲硅油组。检查前20 min,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糜蛋白酶200 U)稀释溶液30 mL口服;西甲硅油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稀释溶液30 mL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医生满意度,对两组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医生满意度高于西甲硅油组(P<0.05﹚,胃镜检查时间短于西甲硅油组(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作为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比单独使用西甲硅油效果更好,胃镜检查时间更短,医生满意度更高,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祛泡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及NO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检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妊娠妇女75例,分为3组。 A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5例;B组: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25例;C组: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孕妇血清sFlt-1浓度的变化,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血清NO水平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FIt-1浓度变化,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胎盘组织NO水平变化。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水平分别与相应部位的NO水平呈负相关(r=-0.183,r=-0.251,P<0.05)。结论:孕妇血清及胎盘组中sFlt-1、NO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杨丽萍;侯俊德;申自玮;马建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对乳腺导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我院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elenia数字乳腺钼靶机对126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对照组63例患者使用5.5号自磨钝的针头,研究组63例患者使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疼痛感和插管时间。结果:对照组54例患者造影成功,9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85.7%;研究组61例患者造影成功,2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疼痛平均(3.71±0.37)分,研究组患者疼痛平均(3.33±0.35)分;对照组插管时间(5.90±1.40)min,研究组插管时间(4.88±0.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导管造影中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高燕;董海波;王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CAP患者296例,同期收住的其他患者221例,比较PCT在CAP和非CAP患者之间、老年和非老年CAP之间的差异,作ROC曲线,运用大约登指数法确定PCT诊断CAP的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CAP患者PCT显著高于非CAP患者(P<0.05)。 PCT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7,佳临界值是0.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5和0.77。老年CAP患者PCT水平低于非老年CAP患者。 PCT诊断老年CAP的AUC是0.63,佳临界值是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73。 PCT诊断非老年CAP的AUC是0.73,佳临界值是0.08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90。 PCT指导抗生素应用与临床结合影像学指导抗生素应用比较疗程更短(P<0.05),而疾病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PCT在诊断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史家欣;李家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对提高胃镜检查祛泡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10%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配制成胃镜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方法:将3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和西甲硅油组。检查前20 min,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糜蛋白酶200 U)稀释溶液30 mL口服;西甲硅油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稀释溶液30 mL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医生满意度,对两组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医生满意度高于西甲硅油组(P<0.05﹚,胃镜检查时间短于西甲硅油组(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作为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比单独使用西甲硅油效果更好,胃镜检查时间更短,医生满意度更高,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祛泡方法。

    作者:李静娴;侯俊;路海云;何远琴;赖敏莉;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理念,是相关领域的关注热点。胃肠功能能否快速恢复是术后康复中的重要环节,对术后患者能否整体快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胃肠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吻合口瘘、营养障碍、切口裂开、菌群失调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开展相关研究需要科学、客观、规范地评价术后胃肠功能情况。目前针对术后胃肠功能的评价指标众多,现将近年来文献中相关胃肠功能评价指标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庄林燕;刘洁;曹立幸;陈志强;蒋志;陈其城;梁倩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斧状皮瓣转移修复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增生性瘢痕溃疡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工作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痒或刺痛感。因外伤、感染后极易引起瘢痕表面破溃,继而形成瘢痕溃疡造成经久不愈。单纯手术切除极易造成术后复发,为选择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就此进行探讨。自2010年以来,利用斧状皮瓣转移修复体表增生性瘢痕溃疡切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并于术前术后联合局部切口瘢痕药物注射治疗瘢痕溃疡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柏;颜培娥;常娜;李为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STEAP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TEAP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例原位灶大肠癌以及37例大肠组织中STEAP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STEAP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STEAP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01)。此外,升高的STEAP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P=0.013)和肿瘤大小(P=0.044)呈明显的正相关。此外,上调的STEAP与大肠癌的淋巴结也呈明显正相关趋势(P=0.116)。结论:STEAP在大肠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进展。

    作者:赵喜雁;刘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肢恶性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71岁。发现左大腿后侧肿物8个月。缘于2012年10月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约3cm×4cm肿物,未行进一步治疗,现患者发现肿物逐渐长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左大腿后侧可触及一15 cm ×10 cm囊性肿物,触痛,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CT检查:左侧股骨中段后方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9.9 cm ×9.7 cm ×15.4 cm,边界清晰,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及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推挤邻近肌肉(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及半腱肌),股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图1)。 CT诊断:左侧股骨中段后方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住院手术见:见左大腿后侧肌肉及间隙有一大小约15cm×10cm×7cm 囊实性肿物,部分包膜存在,肿物生长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肿物实质类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内有淡黄色果冻样液体,坐骨神经及后侧血管包裹粘连受压水肿严重。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后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HE切片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

    作者:王美苓;石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结肠癌组织SPARC蛋白质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SPARC是一种可调节细胞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AR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ARC在结肠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SPARC mRNA在结肠癌组织呈高表达(29.8±2.8),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19.8±1.6),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免疫组化显示32例结肠癌组织中26例SPARC表达阳性,正常结肠组织中仅3例SPARC表达阳性,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SPARC的表达阳性例数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结论: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申玉翠;张其胜;姚忆蓉;徐建华;高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路径对保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路径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12月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与2012年1-6月收治的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均较之前降低,患者与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GOS评分较之前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术后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超;赖贤良;潘银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肾胺酶与肾交感神经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肾胺酶与局部肾交感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2例对照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胺酶活性。观察不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衰患者间PRA及肾胺酶等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心衰组PRA、E、NE、AngⅠ活性增高,肾胺酶活性降低。与轻微心衰组相比,严重心衰组肾胺酶活性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分别为<0.01、0.034),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PRA增高(均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肾胺酶活性与Log NT-proBNP(r=-0.400,P=0.002),Log NE(r=-0.315,P=0.014)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OR=6.962,95%CI=1.223~39.638)、PRA(OR=3.736,95%CI=1.031~13.540)及肾胺酶活性(OR=0.253,95%CI=0.069~0.927)是影响NYHA级别高低的独立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反映肾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PRA增加,肾胺酶活性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平安;李韶南;雷晓明;刘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病理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皮肤组织遭受损伤后,其修复有时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的过度生长,除破坏外观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1],甚至癌变[2]。皮肤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其具体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

    作者:李战;陈翔;农晓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动脉僵硬度测定在心血管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动脉僵硬度描述了动脉在血压变化时扩张或收缩能力的减退。描述血管僵硬度的指标包括顺应性(compliance, C)和扩张性(distensibility, D)。顺应性是指血管管腔体积的变化(δV)随血压的变化(δP)而变化的能力(C=δV/δP),弹性血管中,血管口径及顺应性均随所受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顺应性也与原始血管口径相关因为较小的口径减小动脉顺应性。血管的扩张性(Distensibility, D)与血管的初口径相关,(D=δV/δP*V)因此,扩张性与血管床的僵硬度关系更加密切。下降的血管顺应性及扩张性的结果是加快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作者:马永盛;陈国华;刘传亮;王晓筱;庞靖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阿奇霉素引起围手术期心房纤颤1例

    病例,男性,72岁,以“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为主诉,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入院,拟择期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访视心功能2级以上,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心率:70次/min),术前血清离子检测K、Na、Ca、Mg均正常。术前3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阿奇霉素0.5 g/d(武汉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0.25 g/粒),第三日术晨给予阿奇霉素0.5 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支)静脉滴注,输注1 h后患者出现心慌,进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病,心室率140次/min,血压100/70 mmHg,麻醉科访视患者后暂停手术,观察病情,6 h后恢复窦性心律。

    作者:叶沈平;张哲;赫凌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CT表现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及随访复查提供依据。

    作者:王茂华;吴云飞;陈光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结合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可增加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设置HMGB1不同浓度(0、100、500、2000 ng/mL)组;(2)设置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拮抗组:对照,HMGB12000 ng/mL,anti-RAGE,anti-RAGE+HMGB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TNF-α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RAGE蛋白表达。结果:(1)16HBETNF-α的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16HBE的RAGE蛋白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相对于HMGB12000 ng/mL刺激组,anti-RAGE+HMGB1组TNF-α表达明显减少。结论:HMGB1通过结合RAGE受体可以浓度依赖形式增加16HBETNF-α的表达。

    作者:梁悦;侯长春;黄宏;邬丽红;陈一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血压社区防治“三化”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评价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在“三化”管理模式前后的临床效果,摸索适合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河源市辖区内35岁以上长驻居民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2563例,研究“三化”管理3年后患者的规律运动、吸烟、每日食盐量、规律服药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情况变化。结果:经过3年“三化”管理后,患者在控制血压、血脂以及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干预前,高血压的控制率由15.0%增加到47.2%,健康知晓率由40.0%增加到49.0%,LDL-C由(2.89±0.85)mmol/L降低到(2.43±0.65)mmol/L,HDL-C由(1.39±0.27) mmol/L增加到(1.52±0.28)mmol/L,效果显著。结论:采取“三化”管理模式的患者,能明显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平稳,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作者:廖成标;李金锋;欧阳松华;任海滨;蒋爱忠;刘美玲;张惠琪;乐建华;黄春垒;雷锦香;骆华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