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铿;陈燕浩;金朝林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利多卡因组(L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1.5 mg/kg利多卡因)和对照组(C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等容量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静注利多卡因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3 min(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6 min(T4)记录QTc间期、血压及HR变化。结果:与T0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延长(P<0.05)。组间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明显长于L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围气管插管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静注利多卡因能明显抑制插管操作引起的QTc间期延长。
作者:谢海辉;黄德辉;张曙;倪新颖;陈绮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初步检测疣状胃炎外周血中CD3+、 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63例疣状胃炎和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变化;同时观察疣状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情况及病理改变。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且炎症活动重度的疣状胃炎患者其合并Hp感染几率显著高于轻度炎症活动程度(P<0.01);疣状胃炎组患者炎症活动程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及肠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较慢性浅表性胃炎CD8+T细胞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D3+、CD4+、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Hp、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免疫紊乱的病因,且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作者:杨善峰;丁西平;赵敏;严波;丁邦胜;王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在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手术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2013年12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1篇前瞻性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富血小板血浆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再撕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不能改善关节镜下修复肩袖完全撕裂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不减少术后再撕裂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健;杨伟胤;王可良;颜鹏;李树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设置HMGB1不同浓度(0、100、500、2000 ng/mL)组;(2)设置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拮抗组:对照,HMGB12000 ng/mL,anti-RAGE,anti-RAGE+HMGB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TNF-α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RAGE蛋白表达。结果:(1)16HBETNF-α的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16HBE的RAGE蛋白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相对于HMGB12000 ng/mL刺激组,anti-RAGE+HMGB1组TNF-α表达明显减少。结论:HMGB1通过结合RAGE受体可以浓度依赖形式增加16HBETNF-α的表达。
作者:梁悦;侯长春;黄宏;邬丽红;陈一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融合功能训练对斜视术后患者双眼眼位及三级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30例应用融合功能训练软件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365 d的斜视度、融合功能、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65 d比较,治疗组眼位回退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P<0.05);治疗组眼位矫正率为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P<0.05);治疗组融合功能恢复率达53%,高于对照组的15%(P<0.05);立体视觉功能恢复率达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能矫正眼位,减少眼位回退率,提高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恢复。
作者:杨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女,71岁。发现左大腿后侧肿物8个月。缘于2012年10月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约3cm×4cm肿物,未行进一步治疗,现患者发现肿物逐渐长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左大腿后侧可触及一15 cm ×10 cm囊性肿物,触痛,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CT检查:左侧股骨中段后方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9.9 cm ×9.7 cm ×15.4 cm,边界清晰,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及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推挤邻近肌肉(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及半腱肌),股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图1)。 CT诊断:左侧股骨中段后方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住院手术见:见左大腿后侧肌肉及间隙有一大小约15cm×10cm×7cm 囊实性肿物,部分包膜存在,肿物生长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肿物实质类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内有淡黄色果冻样液体,坐骨神经及后侧血管包裹粘连受压水肿严重。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后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HE切片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
作者:王美苓;石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有关中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尤其是外文参考文献)错误存在的严重程度,已引起我国有关专家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本刊不少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不仅格式不对,且作者姓名、杂志名、卷、期号均经常出错,为此,本刊编辑人员常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参考文献进行核对及修改,但由于编辑人力有限,难以逐条核对全部参考文献。本刊多次要求作者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不要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因为这些参考文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但未完全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个别作者甚至随意编造参考文献的期号。参考文献是作者提供给其他读者的文献来源依据,其出错会误导读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广大作者在投稿前本着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核对并按照本刊规定(参照本刊每年第一期的投稿须知)著录参考文献。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30例),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IF-1α蛋白主要定位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细胞质,部分胞核也有染色。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增强,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朱锦明;李敏;李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提高对各种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T表现的认识,以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并根据其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2例诊断为植入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其中腔内型23例,壁间型8例,壁外型1例。10例诊断为单纯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根据CT分型及评估制定治疗方案32例,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未发生大出血。根据超声及临床经验制定治疗方案10例,术中出血量较多,其中5例发生大出血。结论:CT是超声筛查后进一步诊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陶可伟;郭晓利;李杰;靳激扬;徐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肢体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6/10000[1],严重畸形患儿的出生,将对患儿自身和家庭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如何早期发现胎儿畸形,以便尽可能的早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目前报道较少。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476例孕11~14周的孕妇进行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筛查,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琳;程晓玲;曹晓焱;王小倩;孙志伟;张嘉杰;温伊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增加以及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问题。三级医院,作为全国高级别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中心,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收到巨大的冲击。医院管理者只有清楚认识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及形势,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方能把握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礼安;杨洁;张武军;陈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衰老被认为是细胞、组织及机体的老化,其特点是不可逆转的生长停滞,细胞形态、功能和行为发生变化。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研究多的小的非编码RNAs,它可以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的证据表明,miRNA参与细胞衰老的复杂网络,可能对细胞衰老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就miRNAs对细胞衰老的生物过程及信号路径的影响予以综述,期望能够通过对miRNAs的干预,起到延缓衰老、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作用。
作者:鄢梦竹;李书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在“三化”管理模式前后的临床效果,摸索适合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河源市辖区内35岁以上长驻居民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2563例,研究“三化”管理3年后患者的规律运动、吸烟、每日食盐量、规律服药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情况变化。结果:经过3年“三化”管理后,患者在控制血压、血脂以及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干预前,高血压的控制率由15.0%增加到47.2%,健康知晓率由40.0%增加到49.0%,LDL-C由(2.89±0.85)mmol/L降低到(2.43±0.65)mmol/L,HDL-C由(1.39±0.27) mmol/L增加到(1.52±0.28)mmol/L,效果显著。结论:采取“三化”管理模式的患者,能明显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平稳,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作者:廖成标;李金锋;欧阳松华;任海滨;蒋爱忠;刘美玲;张惠琪;乐建华;黄春垒;雷锦香;骆华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幼猪吸入一氧化氮(N0)后心脏指数(CI)与氧合指数的变化。方法:静脉注入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LPS)诱导脓毒症幼猪模型。随机分为两组:NO组(n=8)为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在容量控制通气基础上持续吸入80 ppmNO 30 min;对照组(n=4)为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单纯容量控制通气,观察30 min以确定模型的稳定性并与NO组比较。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肺气体交换。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能够诱导稳定的脓毒症幼猪模型。该模型血气分析指标pH、HCO3-、股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脏指数(CI)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NO组PaO2及CI均较吸入前和同时点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NO组及对照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NO气体可以改善脓毒症幼猪的心功能及氧合功能。
作者:龙鼎;喻莉;武晓灵;胡波;项辉;许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胼胝体部分性缺失及发育不良胎儿产前二维超声常规横切面特征声像,为产前超声诊断部分性胼胝体缺失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至今经MRI或大体病理确诊的单纯性胼胝体部分性缺失病例产前常规二维横切面声像图中透明隔间腔缺失、侧脑室异常及第三脑室上抬发生率,追踪预后及染色体结果。结果:经MRI或大体病理证实单纯性胼胝体部分性缺失病例10例。9例为部分性胼胝体缺失,1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透明隔间腔缺失率20%,侧脑室异常发生率60%,第三脑室上抬发生率80%。8例终止妊娠,2例出生:1例随访至2岁,生长发育无异常;1例3岁,随访至今,生长发育均落后于同龄儿童。6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均正常。结论:以二维超声横切面间接征象作为胼胝体部分性缺失的产前诊断线索是可行的。胼胝体部分性缺失胎儿特征声像发生率与完全性胼胝体缺失胎儿不同,其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异常发生率较透明隔间腔缺失率高。单纯性胼胝体部分性缺失胎儿染色体结果正常,预后未知。
作者:蔡丹蕾;李丽娟;汪南;吴丽红;杜柳;谢红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青春少女发生急腹症的并不少见,其中涉及妇科疾病的约占26%~38%[1]。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为32例青春少女妇科急腹症患者行了腹腔镜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波;逯彩虹;高丽彩;李秀娟;李萍;赵金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理念,是相关领域的关注热点。胃肠功能能否快速恢复是术后康复中的重要环节,对术后患者能否整体快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胃肠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吻合口瘘、营养障碍、切口裂开、菌群失调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开展相关研究需要科学、客观、规范地评价术后胃肠功能情况。目前针对术后胃肠功能的评价指标众多,现将近年来文献中相关胃肠功能评价指标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庄林燕;刘洁;曹立幸;陈志强;蒋志;陈其城;梁倩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对乳腺导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我院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elenia数字乳腺钼靶机对126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对照组63例患者使用5.5号自磨钝的针头,研究组63例患者使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疼痛感和插管时间。结果:对照组54例患者造影成功,9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85.7%;研究组61例患者造影成功,2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疼痛平均(3.71±0.37)分,研究组患者疼痛平均(3.33±0.35)分;对照组插管时间(5.90±1.40)min,研究组插管时间(4.88±0.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导管造影中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高燕;董海波;王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