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插销式嵌体冠应用于短冠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张莹;许艳华

关键词:插销, 嵌体冠, 应用, 牙修复, 临床效果, 磨牙, 对比研究, 氧化锆, 金合金, 冠修复, 固位力, 桩冠, 牙体, 缺损, 管内, 功能, 纯钛, 材质
摘要:临床上对牙冠较短(<4 mm)且缺损范围较大的磨牙行插销式嵌体冠修复[1],插销式嵌体冠兼顾了嵌体与桩冠的优点,通过冠外固位,冠内固位及根管内固位获得共同固位力,很好地恢复了牙体的功能[2]。本文对纯钛,金合金,氧化锆三种材质的插销式嵌体冠,应用于短冠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组织SPARC蛋白质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SPARC是一种可调节细胞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AR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ARC在结肠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SPARC mRNA在结肠癌组织呈高表达(29.8±2.8),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19.8±1.6),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免疫组化显示32例结肠癌组织中26例SPARC表达阳性,正常结肠组织中仅3例SPARC表达阳性,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SPARC的表达阳性例数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结论: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申玉翠;张其胜;姚忆蓉;徐建华;高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气管插管期QTc间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利多卡因组(L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1.5 mg/kg利多卡因)和对照组(C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等容量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静注利多卡因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3 min(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6 min(T4)记录QTc间期、血压及HR变化。结果:与T0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延长(P<0.05)。组间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明显长于L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围气管插管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静注利多卡因能明显抑制插管操作引起的QTc间期延长。

    作者:谢海辉;黄德辉;张曙;倪新颖;陈绮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影响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粒径在2.5μm以下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是近年来备受全球关注的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由于PM2.5形态、组成非常复杂,再加上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几乎可以全部随人的呼吸进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1-2],累及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还可造成生殖细胞的生殖毒性,增加癌症的发生率[3]等,每年世界各地将近320万人因PM2.5过早死亡[4],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居住环境。2012年中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新标准增加了PM2.5和O38 h浓度限值检测指标,这是中国第一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开启了中国PM2.5监测管理的新时代。目前针对PM2.5的研究已是全球热门研究,本文拟对PM2.5来源、理化性质、主要致病机制以及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影响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作者:李文香;黄凯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同时选择105例年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运用AS-PCR方法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的缺失,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效果的关系。结果:在这125例老年患者中,检测到纯合子快代谢型,杂合子快代谢型以及慢代谢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5.29%,76%,89.39%。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根除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无相关性。

    作者:徐俊丽;方瑜洁;刘永国;张明丽;吴松笛;崔亚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血压社区防治“三化”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评价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在“三化”管理模式前后的临床效果,摸索适合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河源市辖区内35岁以上长驻居民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2563例,研究“三化”管理3年后患者的规律运动、吸烟、每日食盐量、规律服药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情况变化。结果:经过3年“三化”管理后,患者在控制血压、血脂以及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干预前,高血压的控制率由15.0%增加到47.2%,健康知晓率由40.0%增加到49.0%,LDL-C由(2.89±0.85)mmol/L降低到(2.43±0.65)mmol/L,HDL-C由(1.39±0.27) mmol/L增加到(1.52±0.28)mmol/L,效果显著。结论:采取“三化”管理模式的患者,能明显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平稳,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作者:廖成标;李金锋;欧阳松华;任海滨;蒋爱忠;刘美玲;张惠琪;乐建华;黄春垒;雷锦香;骆华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MRA、TCCS和CDFI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TCCS和CDFI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后循环缺血而行MRA、TCCS、CDFI患者,以DSA为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独立运用MRA、TCCS、CDFI的敏感性、准确率分别为71.88%、75.00%,84.21%、89.47%,76.47%、84.31%,联合运用的敏感性、准确率提高至96.88%,96.08%。结论:椎动脉MRA诊断PCI有较高的敏感性,椎动脉MRA、TCCS和CDFI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后循环缺血。

    作者:张艺;谢元亮;孙琳;李晶晶;杨顺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5岁轻度间歇哮喘儿童气道阻力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用单阻断法测定2~5岁轻度间歇状态哮喘患儿气道阻力,并探讨气道阻力与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2~5岁轻度间歇哮喘患儿运用单阻断法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同时记录该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及酶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浓度。结果:64例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有24例气道阻力高于正常预计值,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分别有29例、28例高于正常范围。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性别与气道阻力存在线性相关性(P=0.001)。气道阻力与血清总IgE相关性较好(P<0.05),且为正相关(r=0.258)。在轻度间歇哮喘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气道阻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轻度间歇哮喘患儿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大小受性别因素影响较大。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是否存在通气障碍与血清总IgE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兴;王文革;张俊红;郑春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第一、第二腮弓综合征1例

    患者男,95 d,因颜面部先天畸形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面横裂,裂隙达左颊部外眦垂线,左侧面下部软组织发育不良,左侧口角至耳垂下方有隐裂,双耳外形轮廓正常,外耳道无狭窄、闭锁,左耳屏前有一副耳。左侧下颌骨发育不良,面部不对称。口腔内腭部完整,全口无牙颌。辅助检查情况:曲而断层X线片显示左侧下颌骨升支及体部轻度发育不良,颧骨后部发育不足。患儿听力正常,全身未见其他畸形。

    作者:曹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肢恶性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71岁。发现左大腿后侧肿物8个月。缘于2012年10月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约3cm×4cm肿物,未行进一步治疗,现患者发现肿物逐渐长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左大腿后侧可触及一15 cm ×10 cm囊性肿物,触痛,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CT检查:左侧股骨中段后方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9.9 cm ×9.7 cm ×15.4 cm,边界清晰,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及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推挤邻近肌肉(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及半腱肌),股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图1)。 CT诊断:左侧股骨中段后方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住院手术见:见左大腿后侧肌肉及间隙有一大小约15cm×10cm×7cm 囊实性肿物,部分包膜存在,肿物生长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肿物实质类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内有淡黄色果冻样液体,坐骨神经及后侧血管包裹粘连受压水肿严重。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后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HE切片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

    作者:王美苓;石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及乙肝肝硬化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75例,其中免疫清除状态20例、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20例、肝硬化35例(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CD4+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对照组、免疫不全组、免疫清除组、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免疫清除组的CD4+/CD8+、NK细胞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不全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的CD4+/CD8+、B细胞高于其他各组,CD3+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疾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敏;杨丽莎;彭德珍;张兵;聂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个体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32例肝血管瘤,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术中在3D模型辅助下,选择佳肝切除手术方案,保护临近血管瘤的重要血管,大限度保留正常肝脏组织,实施手术。结果:三维重建真实显示肝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管变异,血管瘤与肝内血管的空间关系。所有病例术前评估均为可切除,术前规划和实际手术符合率100%。术中在3D模型指导下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14例,开腹肝血管瘤切除术18例。第一肝门阻断18例,阻断时间(15.32±7.12)min。术中出血(188.63±66.37)mL。术后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血管瘤个体化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项楠;方驰华;范应方;杨剑;祝文;曾宁;蔡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HIF-1α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30例),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IF-1α蛋白主要定位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细胞质,部分胞核也有染色。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增强,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朱锦明;李敏;李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生长抑素阻断瘦素诱导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基质分泌的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与酪氨酸蛋白酶1B(PTP1B)对瘦素诱导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和基质蛋白分泌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检测各浓度SS对瘦素致激活的HSC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瘦素组、瘦素+低浓度SS组、瘦素+高浓度SS组,运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PTP1B、TIMP-1、I型胶原蛋白和mRNA以及JAK2/STAT3磷酸化程度。结果:生长抑素可抑制瘦素致HSC增殖;生长抑素可提高HSC内PTP1B的表达,高剂量生长抑素较低剂量提高明显;并减少TIMP-1mRNA、I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JAK2/STAT3蛋白的磷酸化,同时高剂量生长抑素较之低剂量降低明显。结论:生长抑素能上调瘦素作用下HSC内PTP1B的表达,降低JAK2/STAT3磷酸化,抑制其增殖,减少肝纤维化因子的分泌。

    作者:牛森森;张超;李方跃;李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雷利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戊二酰胺衍生物,具有抗血管新生、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因子等功能,其免疫调节作用比沙利度胺更强,而且对于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但增加了骨髓抑制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2005年,雷利度胺被FDA批准用于低危的输血依赖或5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06年,美国和欧盟批准雷利度胺可用于难治或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急性白血病(除了M3)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仍然欠佳,亟待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者尝试使用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现已发现雷利度胺在抗白血病肿瘤有多重机制。但对于白血病的疗效尚无确切结论,大部分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却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结果,特别是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雷利度胺运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以期对该药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依香为;董坚;史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请作者重视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及正确的著录格式

    有关中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尤其是外文参考文献)错误存在的严重程度,已引起我国有关专家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本刊不少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不仅格式不对,且作者姓名、杂志名、卷、期号均经常出错,为此,本刊编辑人员常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参考文献进行核对及修改,但由于编辑人力有限,难以逐条核对全部参考文献。本刊多次要求作者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不要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因为这些参考文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但未完全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个别作者甚至随意编造参考文献的期号。参考文献是作者提供给其他读者的文献来源依据,其出错会误导读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广大作者在投稿前本着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核对并按照本刊规定(参照本刊每年第一期的投稿须知)著录参考文献。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普外科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157例诊疗体会

    心功能不全作为普外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往往因为原发疾病的掩盖而容易被外科医生所忽视。然而,如果没有正确及时的处理,心功能不全很难自行缓解,一旦发生严重心衰,即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处理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普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收治心功能不全并发症患者157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代劲松;邓志波;颜登高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斧状皮瓣转移修复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增生性瘢痕溃疡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工作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痒或刺痛感。因外伤、感染后极易引起瘢痕表面破溃,继而形成瘢痕溃疡造成经久不愈。单纯手术切除极易造成术后复发,为选择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就此进行探讨。自2010年以来,利用斧状皮瓣转移修复体表增生性瘢痕溃疡切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并于术前术后联合局部切口瘢痕药物注射治疗瘢痕溃疡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柏;颜培娥;常娜;李为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CT表现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及随访复查提供依据。

    作者:王茂华;吴云飞;陈光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